浅谈如何寻找探究性阅读的切入点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1 5 第1 期【 总第 9 7 期)
学术探论
浅谈如何寻找探究性阅读的切入点
口 刘彩 云
第二 , 不具体写 出, 可以 摘要: 本 文依 据语文新课程 标准提倡 “ 自 通过前后文也能明白。 使读者设想各种各样的可 主、 合作 、 探 究” 的课 堂模 式 , 着重探 讨如何寻 激发读者 的想象力 , 这就给读者 留下 了想象 的空间 , 品味的 找 探 究 性 阅读 的 切 入 点 , 并 结 合 自己 的教 学 能性 , 空 白点” 的分析 , 学生进 实践 , 通 过 课 堂 实例 来论 述 , 阐 明找 准切 入 点 余地 。而通过对这个“ 对 探 究 性 阅读 的 重要 意 义 。 步 明白文章的学 习重点 。 关键词 : 寻 找 探 究性 阅读 切 入 点 教师抓住空 白点 , 让学生探寻作者未写 出 不仅 可以锻炼思维 能力 , 学 习写作技 阅读教学是语 文教学 的核心环 节 ,是语 之 深意 , 文学科 的“ 重中之重” 。阅读教学 的得与失 , 成 巧 , 还更可 以让 学生理解作 者心中之情 , 笔下 文中之味。 与败 ,直 接关系到学 生是 否能形成美 好 的人 之 意 , 三、 以文章的标题 为切入 点 格, 是否能具有 良好的文化素养。 标题 是文章的眼睛。 每一个标题都是作家 探究性 阅读 能力 的培养 ,旨在 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 神 、实践能力 和终生学 习能力 。因 精心设计 出来的。即使有些标题看似很普通 , 此 。值得 大力倡导 。而要真正做 到探究性 阅 很不起眼 , 但 它们和文章的内容有着千丝万缕 读, 找准切入点非 常关键 。好 的切入点 , 犹如 的联系。有的标题揭示 中心 , 有 的标题交代写 “ 穿着 一串珍珠 的线 ” , 会 自然地 引发学生去 作对象 , 有的标 题揭示行 文线索等 。以标题为 思考 , 去解答 。它成为探 究性阅读 能否作 为一 切入点是所 有方法 中最 朴实却又最 行之有效 种 阅读 方式得 以真 正实现 的前提 和关键 。那 的方法。 学生通过标题 , 往往可以“ 窥一斑 而见 么, 我们该如何从文 中寻找切入点呢? 全豹” ,可以迅速而准确地把握文章 的主要 内 以文章的矛盾处为切入点 容和 中心思想。 矛盾 是指互相排斥 的对立 的事 物 。如果 四、 以文章的重点旬为切入点 你认 真 、 仔细地 阅读文章 , 就 会发现有些 文章 每篇文章都有些重点句子 , 这些 句子对 我 的内容之间 、 内容与形式之 间 、 语言现象 之间 们理解课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如果我们能 确 实存 有 某 些 互 相 排 斥 、互 相 对 立 的 矛 盾 现 这些句子 为切入点进行 探究阅读会 有很大 的 象 。这些矛盾现象 , 常常是作 者有意安排 , 有 收 获 。 着 特 殊 的用 意 。 因此 , 善 于 从 文 章 中发 现 这 样 张岱 的《 湖心亭看雪》 是一篇小品美 文。 作 的矛盾现象 ,并 就此进一步追根 问底提 出几 者 以清新淡雅 的笔 墨写出 了雪后 西湖 的美 景 个“ 为什么 ” , 是发 现问题 、 提 出问题的一种有 和游西湖人的雅趣。上课 , 叫学生 找出并 品析 效方法 。 写景 的句子不难 , 难的是对张岱为人品性 的理 鲁迅 《 孑 L 乙已》 的结尾有这样 一句话 : “ 大 解 。那该从何人 手呢? “ 莫说相公痴 。 更有 痴 约孔乙 己的确 死了 。” 同一个 句子 , 既有 表示 似相公者 ” , 文章最后这一句 , 犹如一把钥匙带 推测 的“ 大约 ” , 又有表示肯定 的“ 的确 ” , 这两 领着 我们 再次走进文本 、 走进张岱 , 对文本 进 个 互相矛盾 的词语 放在 同个 句子 中,有何 用 行更深入 的探究 。 “ 痴” 是何意? 作者为何而痴? 意?是作者用错 了, 还是有意为之?孔乙 己到 他 “ 痴” 的举动有 哪些? “ 更有痴 似相公者 ” 指 底 有没有死 ? 仅仅一句话 , 就让人 生 出无 限疑 谁 ? 这些人 , 是否包括舟子? 这一句话 , 引出 同 问。而带着这些 疑问去阅读课 文 ,去探究 文 学们 的无数疑问 。 当他们带着这一连串疑问去 本 ,你 就能深深感 受到孔 乙己无 声无息 成了 探究文本时 , 那个清高 自赏 、 淡泊孤寂的张岱 ; 封 建科举制度牺牲 品 的可悲 ,感 受到那 个社 那个 遗世独立 、品味孤独的张 岱慢慢浮 出水 会人 与人 之间的冷漠无情 ! 面。至此 , 文章之景 、 之 隋, 文章之昧 、 之意 , 学 于矛 盾处探究竟 , 于矛盾处 品深情 , 方 能 生 皆已了解 , 读起文章来别有韵味。 解 决文章之矛盾 , 方能领会文 章之深意 , 方能 当然 , 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切入点远不止这 获得精神上 的愉悦和升华 。 些, 我们还可 以从人物切入 , 从疑点切人 , 从背 二、 以文章的空白处 为切入点 景切入等 。 “ 空白”也就是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 、 想 我相信只要学生养成探究性阅读 的习惯 , 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语文教学中, 教师依据课文 不断积累 自主探究 的经验 , 找准探究性阅读的 的内容 , 引导学生探寻空 白 点, 学生往往能充分 切人点 , 他们 的阅读理解能力与鉴赏水平就会 调动已有 的经验积累, 探究文章 的言外之意 , 弦 不断得到提高 , 他们能够 自主探究出的东西会 外之音 , 从深层次上把握课文的中心。 越来越多 , 他们 的阅读也会逐渐走 向深刻与成 例 如《 走一步 , 再 走一步 》 , 写 的是作 者 自 熟 。而 这 正 是 学 生 最 大 的 收 获 , 也 是 语 文 教 学 己童年 的经历 。文章 重点 写 了两 部分 内容 : 追求 的最高境界 。 “ 冒险” 和“ 脱 险” 。由“ 冒险” 到“ 脱险” , 没有安 参考文献 : 排专 门的过渡 ,马上 就写父亲跟 着杰利来 到 1 . 《 叶圣 陶语 文教 育论 集》 教 育 科 学 出 崖上 。至于父亲是怎样知道“ 我” 陷入困境 , 怎 版 社 样跟着 杰利来到崖 下则略去不写 。为什么作 2 . 《 全 日制语 文课 程标准》 中华人 民共和 者不交 代这一情节 呢?经 过思考分 析就会 明 国教 育部 制 定 白: 这 正是作者 的高明之处 。第一 , 写出父 - 大 怎么跟着 杰利来到崖 上 ,不是一两 句话可 以 众 文 艺 出版 社 ) 做到 的。若详细写来 就会 乏味 了 ; 不写, 读者 ( 作者单位 : 浙江省庆 元县第二 中学 )
学术探论
浅谈如何寻找探究性阅读的切入点
口 刘彩 云
第二 , 不具体写 出, 可以 摘要: 本 文依 据语文新课程 标准提倡 “ 自 通过前后文也能明白。 使读者设想各种各样的可 主、 合作 、 探 究” 的课 堂模 式 , 着重探 讨如何寻 激发读者 的想象力 , 这就给读者 留下 了想象 的空间 , 品味的 找 探 究 性 阅读 的 切 入 点 , 并 结 合 自己 的教 学 能性 , 空 白点” 的分析 , 学生进 实践 , 通 过 课 堂 实例 来论 述 , 阐 明找 准切 入 点 余地 。而通过对这个“ 对 探 究 性 阅读 的 重要 意 义 。 步 明白文章的学 习重点 。 关键词 : 寻 找 探 究性 阅读 切 入 点 教师抓住空 白点 , 让学生探寻作者未写 出 不仅 可以锻炼思维 能力 , 学 习写作技 阅读教学是语 文教学 的核心环 节 ,是语 之 深意 , 文学科 的“ 重中之重” 。阅读教学 的得与失 , 成 巧 , 还更可 以让 学生理解作 者心中之情 , 笔下 文中之味。 与败 ,直 接关系到学 生是 否能形成美 好 的人 之 意 , 三、 以文章的标题 为切入 点 格, 是否能具有 良好的文化素养。 标题 是文章的眼睛。 每一个标题都是作家 探究性 阅读 能力 的培养 ,旨在 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 神 、实践能力 和终生学 习能力 。因 精心设计 出来的。即使有些标题看似很普通 , 此 。值得 大力倡导 。而要真正做 到探究性 阅 很不起眼 , 但 它们和文章的内容有着千丝万缕 读, 找准切入点非 常关键 。好 的切入点 , 犹如 的联系。有的标题揭示 中心 , 有 的标题交代写 “ 穿着 一串珍珠 的线 ” , 会 自然地 引发学生去 作对象 , 有的标 题揭示行 文线索等 。以标题为 思考 , 去解答 。它成为探 究性阅读 能否作 为一 切入点是所 有方法 中最 朴实却又最 行之有效 种 阅读 方式得 以真 正实现 的前提 和关键 。那 的方法。 学生通过标题 , 往往可以“ 窥一斑 而见 么, 我们该如何从文 中寻找切入点呢? 全豹” ,可以迅速而准确地把握文章 的主要 内 以文章的矛盾处为切入点 容和 中心思想。 矛盾 是指互相排斥 的对立 的事 物 。如果 四、 以文章的重点旬为切入点 你认 真 、 仔细地 阅读文章 , 就 会发现有些 文章 每篇文章都有些重点句子 , 这些 句子对 我 的内容之间 、 内容与形式之 间 、 语言现象 之间 们理解课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如果我们能 确 实存 有 某 些 互 相 排 斥 、互 相 对 立 的 矛 盾 现 这些句子 为切入点进行 探究阅读会 有很大 的 象 。这些矛盾现象 , 常常是作 者有意安排 , 有 收 获 。 着 特 殊 的用 意 。 因此 , 善 于 从 文 章 中发 现 这 样 张岱 的《 湖心亭看雪》 是一篇小品美 文。 作 的矛盾现象 ,并 就此进一步追根 问底提 出几 者 以清新淡雅 的笔 墨写出 了雪后 西湖 的美 景 个“ 为什么 ” , 是发 现问题 、 提 出问题的一种有 和游西湖人的雅趣。上课 , 叫学生 找出并 品析 效方法 。 写景 的句子不难 , 难的是对张岱为人品性 的理 鲁迅 《 孑 L 乙已》 的结尾有这样 一句话 : “ 大 解 。那该从何人 手呢? “ 莫说相公痴 。 更有 痴 约孔乙 己的确 死了 。” 同一个 句子 , 既有 表示 似相公者 ” , 文章最后这一句 , 犹如一把钥匙带 推测 的“ 大约 ” , 又有表示肯定 的“ 的确 ” , 这两 领着 我们 再次走进文本 、 走进张岱 , 对文本 进 个 互相矛盾 的词语 放在 同个 句子 中,有何 用 行更深入 的探究 。 “ 痴” 是何意? 作者为何而痴? 意?是作者用错 了, 还是有意为之?孔乙 己到 他 “ 痴” 的举动有 哪些? “ 更有痴 似相公者 ” 指 底 有没有死 ? 仅仅一句话 , 就让人 生 出无 限疑 谁 ? 这些人 , 是否包括舟子? 这一句话 , 引出 同 问。而带着这些 疑问去阅读课 文 ,去探究 文 学们 的无数疑问 。 当他们带着这一连串疑问去 本 ,你 就能深深感 受到孔 乙己无 声无息 成了 探究文本时 , 那个清高 自赏 、 淡泊孤寂的张岱 ; 封 建科举制度牺牲 品 的可悲 ,感 受到那 个社 那个 遗世独立 、品味孤独的张 岱慢慢浮 出水 会人 与人 之间的冷漠无情 ! 面。至此 , 文章之景 、 之 隋, 文章之昧 、 之意 , 学 于矛 盾处探究竟 , 于矛盾处 品深情 , 方 能 生 皆已了解 , 读起文章来别有韵味。 解 决文章之矛盾 , 方能领会文 章之深意 , 方能 当然 , 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切入点远不止这 获得精神上 的愉悦和升华 。 些, 我们还可 以从人物切入 , 从疑点切人 , 从背 二、 以文章的空白处 为切入点 景切入等 。 “ 空白”也就是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 、 想 我相信只要学生养成探究性阅读 的习惯 , 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语文教学中, 教师依据课文 不断积累 自主探究 的经验 , 找准探究性阅读的 的内容 , 引导学生探寻空 白 点, 学生往往能充分 切人点 , 他们 的阅读理解能力与鉴赏水平就会 调动已有 的经验积累, 探究文章 的言外之意 , 弦 不断得到提高 , 他们能够 自主探究出的东西会 外之音 , 从深层次上把握课文的中心。 越来越多 , 他们 的阅读也会逐渐走 向深刻与成 例 如《 走一步 , 再 走一步 》 , 写 的是作 者 自 熟 。而 这 正 是 学 生 最 大 的 收 获 , 也 是 语 文 教 学 己童年 的经历 。文章 重点 写 了两 部分 内容 : 追求 的最高境界 。 “ 冒险” 和“ 脱 险” 。由“ 冒险” 到“ 脱险” , 没有安 参考文献 : 排专 门的过渡 ,马上 就写父亲跟 着杰利来 到 1 . 《 叶圣 陶语 文教 育论 集》 教 育 科 学 出 崖上 。至于父亲是怎样知道“ 我” 陷入困境 , 怎 版 社 样跟着 杰利来到崖 下则略去不写 。为什么作 2 . 《 全 日制语 文课 程标准》 中华人 民共和 者不交 代这一情节 呢?经 过思考分 析就会 明 国教 育部 制 定 白: 这 正是作者 的高明之处 。第一 , 写出父 - 大 怎么跟着 杰利来到崖 上 ,不是一两 句话可 以 众 文 艺 出版 社 ) 做到 的。若详细写来 就会 乏味 了 ; 不写, 读者 ( 作者单位 : 浙江省庆 元县第二 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