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9例母婴同室高危儿的疾病种类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49例母婴同室高危儿的疾病种类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
发布时间:2023-02-27T07:04:44.335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3期作者:刘梦吴孝莲通讯作者
[导读] 目的了解近5年母婴同室新生儿转NICU治疗的疾病种类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
刘梦吴孝莲通讯作者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科 610000
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610000
摘要:目的了解近5年母婴同室新生儿转NICU治疗的疾病种类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识别新生儿疾病提供参考。

方法对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从母婴同室转NICU的849例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疾病分布情况,分析分娩方式、产次及孕周对发病情况的影响。

结果①其中分娩方式为剖宫产的新生儿占77.15%,足月新生儿占76.33%,一胎患者新生儿占60.54%,新生儿因高胆红素血症转NICU治疗的新生儿占72.79%,②足月新生儿因高胆红素血症、感染及其他疾病转NICU治疗较早产儿明显增多,因肺炎及低血糖转
NICU治疗较早产儿明显减少。

③一胎患者新生儿因高胆红素血症、低血糖及感染转NICU 治疗较二胎患者新生儿明显增多,因肺炎及其他疾病转NICU治疗较二胎患者新生儿明显减少。

④剖宫产患者生儿因低血糖、肺炎及其他疾病转NICU治疗较顺产患者新生儿明显增多,因高胆红素血症及感染转NICU治疗较顺产患者新生儿明显减少。

⑤新生儿肺炎费用平均水平最高结论现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新生儿多因高胆红素血症、肺炎及低血糖转儿科,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应加强相关疾病观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减少家庭经济负担,保障新生儿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母婴同室新生儿 NICU
高危新生儿即为一组具有高度危险性因素的新生儿,其中常见的高危因素包括低血糖、窒息、早产、颅内出血、高胆红素血症、感染、肺炎等,若未经及时有效治疗,往往导致伤残甚至死亡[1],因此,这部分高危儿通常会转往NICU进行系统治疗。

母婴同室在国内外广泛应用并推广,指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与母亲在一起,如果新生儿需要进行单独的医疗或其他操作,母婴分离的时间全天不超过1小时[2],这种新生儿护理模式要求让产妇及家属共同参与,不仅可以提高家属及产妇对新生儿的护理能力,还能缓解产妇因分娩造成的不良心理情绪,同时可使产妇及早转换并适应母亲角色[3-4]。

我院为三级甲等妇女儿童专科医院,收治患者多为危急重症孕产妇,多患有合并症且新生儿未能足月,因此,其新生儿患病率相应增加,部分新生儿出生后直接转往NICU治疗,从而导致母婴分离。

有相关研究报道[5-7],母婴分离产妇易出现不良心理(如焦虑、抑郁等),不仅影响其产褥期的身心健康及乳汁分泌,严重者可能会伤害新生儿,甚至自杀;同时,婴幼儿时期发生的不良事件会阻碍新生儿神经发育及成熟,导致永久性脑损伤和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8-9]。

因此,早期识别新生儿高危因素并及时处理可有效减少母婴分离现状,提高新生儿治愈率。

现对近5年母婴同室新生儿转NICU治疗情况行回顾性分析,了解疾病种类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自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从母婴同室转往NICU治疗的849例新生儿,其新生儿Apgar评分均为10-10-10分,其中有19例放弃签字出院,1例死亡,其余均治疗后予出院。

1.2 诊断新生儿诊断、转归、费用均以NICU治疗情况为准,以上资料由产科医务人员查询登记,每例患儿以主要诊断进行统计。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方差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一般资料对近5年母婴同室转NICU治疗的849例新生儿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足月新生儿为648例,早产儿为201例;一胎患者新生儿为514例,二胎患者新生儿为335例;剖宫产患者新生儿为655例,顺产患者新生儿为194例;新生儿转科原因、费用及转归等一般资料见表1。

2.2 孕周对新生儿转NICU治疗的疾病分布影响足月新生儿因高胆红素血症、感染及其他疾病转NICU治疗较早产儿明显增多,因肺炎及低血糖转NICU治疗较早产儿明显减少(X2=18.359,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孕次对新生儿转NICU治疗的疾病分布影响一胎患者新生儿因高胆红素血症、低血糖及感染转NICU治疗较二胎患者新生儿明显增多,因肺炎及其他疾病转NICU治疗较二胎患者新生儿明显减少(X2=11.462,p=0.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2.4 分娩方式对新生儿转NICU治疗疾病分布影响剖宫产患者生儿因低血糖、肺炎及其他疾病转NICU治疗较顺产患者新生儿明显增多,因高胆红素血症及肺炎转NICU治疗较顺产患者新生儿明显减少(X2=30.229,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2.5 新生儿转科治疗费用分布新生儿转科原因多为高胆红素血症,其费用相对最低,肺炎治疗所需费用较其他疾病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3讨论
产妇生产后不仅身体会出现很大的变化,心理上也会出现相应改变,再加上身体上的疼痛,会严重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及身体恢复[10],母婴同室不仅可以增加亲子关系,还能缓解产妇紧张及焦虑的症状,同时,母婴皮肤接触可刺激新生儿神经发育[11]。

因此,除特殊疾病情况
直接由产房转NICU治疗,其余新生儿均转回母婴同室病房行早接触,早开奶,由病房产科护士严密监测新生儿情况,并指导家属观察及护理。

由于新生儿不能用语言及动作表达,且病情变化快,因此,其不可预见的隐患因素较多[12],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严密监测新生儿情况,以保障母婴安全。

3.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由于新生儿各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导致与成人的造血机制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无论在疾病种类,还是疾病的特点均会存在不同差异[13],由疾病分类可见新生儿因高胆红素血症转NICU治疗居多,本研究显示足月、一胎及顺产的新生儿因黄疸转NICU治疗分别较早产、二胎及剖宫产明显增多。

黄疸是临床上新生儿较为常见的疾病,据相关调查显示[14-15],在住院新生儿疾病中,高胆红素血症高达20%-40%,若未能及时接受治疗,可能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胆红素脑病可致患儿智力障碍及神经功能损伤等,病情重者甚至威胁生命。

有研究指出[16],有效的评估及预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风险并积极开展防控措施,不仅可以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对降低其危害程度也具有积极意义。

新生儿黄疸包括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及病理性黄疸,其病因复杂,不同的黄疸类型,其处理方式不同,其中病理性黄指新生儿出生24h内出现黄疸,其特点为持续时间较长,黄疸消退后反复出现,可伴有贫血、呕吐、体温异常、大小便颜色异常等现象,严重者可出现吮乳困难、精神萎靡、惊恐、抽搐等临床症状。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支持疗法、蓝光照射疗法及换血治疗,其中蓝光照射治疗的疗效确切且操作方便,成为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首选方法[17]。

有研究指出[18],蓝光照射治疗对降低新生儿黄疸患儿胆红素水平有显著效果,同时可减轻对神经系统的损害,从而提高患儿生存率。

3.2 新生儿肺炎肺炎为新生儿常发病之一,其发病多与吸入羊水、胎粪或乳汁后使造成肺部发生炎症反应或与继发感染有关,临床症状多以呼吸困难、青紫、发绀和循环衰竭为主[19-21]。

新生儿肺炎极易发展为重症肺炎,其特点为起病急、病情重,由于新生儿气道狭窄,易被感染引起的黏膜肿胀和分泌物阻塞,从而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严重者可因疾病期间缺氧造成大脑损伤,遗留永久性后遗症甚至威胁患儿生命安全[22-23]。

本研究显示早产、二胎及剖宫产的新生儿因肺炎转NICU治疗分别较足月儿、一胎及顺产明显增多。

3.3 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低血糖症是一种新生儿较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指新生儿血糖值比正常新生儿最低血糖值低(静脉血糖<2.2 mmol/L),其中小于胎龄儿、早产儿及母亲患糖尿病的新生儿的发生风险更大[24]。

新生儿低血糖早期可无症状,其漏诊率较高,仅少数患儿可表现为肌张力减退、多汗、少哭、反应力低下、面色苍白、喂养困难、以及低体温,常伴有轻到中度的意识障碍,嗜睡、阵发性抽搐烦躁等症状,容易被忽视,因此,分析新生儿低血糖症的危险因素并积极干预,对改善患儿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25]。

本研究结果显示早产、一胎及剖宫产的新生儿因低血糖转NICU治疗较足月、二胎及顺产明显增多。

维持血糖动态稳定是胎儿过渡至新生儿的一个重要生理环节,在这期间很容易出现瞬时低血糖,但持续或反复性低血糖容易导致严重的急性全身反应,影响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甚至造成永久性脑损伤。

3.4 其他疾病少部分新生儿因头颅血肿、发育不全、畸形、宫内感染等不可控疾病转往NICU治疗。

3.5 不同疾病费用情况新生儿转往NICU治疗多为高胆红素血症,因及时发现均能有效治疗,其费用相对较低,合并感染的疾病多为全身疾病,治疗相对困难,其费用相应增高。

3.6 不足该数据为回顾性分析所得,因此足月儿明显多于早产儿,一胎人数明显多于二胎人数,剖宫产人数明显多于顺产人数,其分析结果仅为临床观察新生儿疾病做参考。

家长对新生儿往往有正向期待,一旦新生儿确诊患病加之需住院治疗,对家长来说,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是巨大打击,同时新生儿父母缺乏对疾病认知,过度担忧新生儿安危,更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仅影响产妇身心健康,甚至导致医患纠纷。

总之,新生儿疾病发展快,需医务人员严密监测,做好护理常规,不可忽略足月儿,应将每一位新生儿视为高危儿,妥善护理,同时,应指导并教会家属正确护理新生儿,全程参与其中,正确识别新生儿异常情况,如有异常因及时告知医务人员。

护理人员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巡视以便观察新生儿情况,如有异常,早发现,早治疗,不仅可以减少家庭经济负担,同时还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仰礼萍.恢复期母婴同室对高危儿出院后发病率的影响[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9):358,357.
[2]杨晗,李彩月.共同参与式护理与传统常规护理在母婴同室新生儿床旁护理不同效果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15):1835-1837.
[3]代宗琴.临床护理健康指导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2):196-197.
[4]王燕萍,艾学云.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4):468-470.
[5]赵立娟.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身心状态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6,38(18):2876-2877,2880.
[6]刘巧敏.网络平台对母婴分离产妇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的效果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7:1-45.
[7]王金菊,陈海萍,任慕静,陆银花.母婴同室护理对初产妇自护能力及产后泌乳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9):39-41.
[8]Detlef,Degner.Differentiating between "baby blues," severe depression, and psychosis.[J].BMJ (Clinical research ed.),2017,359:j4692.
[9]C,Ménard,G E,Hodes,S J,Russo.Pathogenesis of depression: Insights from human and rodent studies.[J].Neuroscience,2016,321:138-162.
[10]李甜.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共同参与式探讨[J].家有孕宝,2021,3(3):23.
[11]郭月雅.母婴同室新生儿的护理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10):1811-1812.
[12]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新生儿保健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产科母婴同室新生儿管理建议[J].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2017,32(2):81-85.
[13]钟月华.1 133例新生儿ABO血型鉴定正反定型的结果分析[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12(4):27-28.
[14]王燕,宁宏.早期标准化系统护理干预在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临床护理,2016,8(6):510-512.
[15]柳秋菊.新生儿期高胆红素血症患儿3月龄神经行为评估结果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9,27(2):183-185.
[16]陈兰,石碧珍,韩树萍,陈超,刘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风险的预测[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6,19(11):813-818.
[17]Hayriye G?zde,Kanmaz,Nilüfer,Okur,Dilek,Dilli,Ahmet,Ye?ilyurt,?erife Suna,O?uz.The effect of phototherapy on sister chromatid exchange with different light density in newborn hyperbilirubinemia.[J].Turk pediatri arsivi,2017,52(4):202-207.
[18]Yan,Jiao,Yuting,Jin,Huanhuan,Meng,Meizhang,Wen.An analysis on treatment effect of blue light phototherapy combined with Bifico in treating neonatal hemolytic jaundice.[J].Experimental and therapeutic medicine,2018,16(2):1360-1364.
[19]Paul,Monagle,Anthony K C,Chan,Neil A,Goldenberg,Rebecca N,Ichord,Janna M,Journeycake,Ulrike,Nowak-G?ttl,Sara K,Vesely.Antithrombotic therapy in neonates and children: Antithrombotic Therapy and Prevention of Thrombosis, 9th ed: 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J].Chest,2012,141(2 Suppl):e737S-e801S.
[20]黄静,代永红.难治性新生儿肺炎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6,22(3):65-66,88.
[21]谢朝云,陈应强,覃家露,熊芸,杨忠玲,杨怀.新生儿多重耐药菌肺炎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7,35(12):954-956.
[22]张云霞,阮联英,王征军,张翠翠,张高寅.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治疗及V AP感染病原菌与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9(7):1102-1105.
[23]彭小华,王丽红.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特征及CPAP治疗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19):4435-4437.
[24]宝凌云,易欣,高瑾,胡熙,杜琨.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新生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6,44(3):286-289.
[25]黄海云.新生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治疗对策的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8,25(1):125-126. 第一作者:刘梦护师护士本科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610041通讯作者:吴孝莲护师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6100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