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1.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水何澹澹,______ 。

(曹操《观沧海》)
(2)______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生活中,如果人人都做到“______ ,______ ”,那么,构建美丽中国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

(用《岳阳楼记》中的语句填空)。

(4)“光盘行动”倡导不浪费粮食,这让我们想起《观刈麦》中表现农民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辛苦劳作的诗句:______ ,______ 。

(5)自古诗人多磨难,面对磨难,许多诗人并未消沉,而是以乐观进取的精神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请写出能体现他们这种风格的句子“______ ,______ 。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0分)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剽.悍(biāo)蛰.伏(zhé)惬.意(qiè)飞来横.祸(hènɡ)
B. 茶几.(jī)招徕.(lái)鏖.战(áo)戛.然而止(jiá)
C. 鄙.夷(bǐ)旁骛.(wù)愧怍.(zuò)断壁残垣.(yuán)
D. 砭.骨(biān)阔绰.(chuò)芳馨.(xīn)引颈受戮.(lù)
3.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 臆测伫立遍稽群藉再接再厉
B. 豁然诓骗迫不急待咬文嚼字
C. 浮燥枭鸟戒骄戒躁君子固穷
D. 妖娆恣睢断章取义狭路相逢
4.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
A.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拉.帮.结.派.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B. 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在一条小巷里萍.水.相.逢.,别提多高兴.
C.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旦产生小的灵感,就要相信它的
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D. 为了熟悉老师讲的这种解题方法,我又重.蹈.覆.辙.地将这道题做了一遍.
5.填入下列语段划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抬头仰望着碧蓝的天空,此时,天空一尘不
染。

,。

,。

那声音轻轻的,那么幽悠,那样静穆,那般叫人无法言说,只有用心匍匐在土地上才能听到。

①而遥远处山峦逶逶迤迤,像一幅写意画,线条像被水墨泼着,渗浸无痕
②然后,头又俯下去,我几乎是贴在茸茸的草地上
③我被无边无垠的橙绿湮没了
④满眼的青和橙绿,这是多年已没有过的哦,我的心兀然就颤栗起来
⑤眼前是一眼望不见尽头的橙绿
⑥近处的稻穗已是摇摇曳曳。

A. ①⑤⑥④②③
B. ①⑤⑥③④②
C. ⑤⑥①④②③
D. ⑤⑥①②③④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冷空气来袭,呼啸的狂风和密集的雨点一起落了下来,一夜之间气温骤降至20
度.
B. 学生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
乱造.
C. 假如我们幸运地读到真正的好书,那么,一生将受益无穷.
D. 在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作用.
7.下列关于名著阅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行者”武松、“花和
尚”鲁智深、“黑旋风”李逵是《水浒传》中的六大重要人物.
B.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
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一一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一段话出自高尔基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 冰心小诗中的母爱往往有双重内涵:一是母爱对诗人的浸润;二是诗人对母爱
的深情颂赞.
D. 《西游记》中孙悟空在龙宫索得金箍棒和一身披挂,惹恼了龙王四兄弟,被告
到天庭.玉帝派太白金星下界招安,封悟空为“弼马温”.
三、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8.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了,人们
的观念更新了,为此,某中学举行了一次“我与现代生活”主题探究活动。

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1)几幅“深入骨髓的漫画,现代人几乎全部中招”。

请你根据上面漫画的内容,说说这三幅漫画表现了一个什么共同主题?______ 【材料二】
(2)某同学今年春节去一位亲戚家作客,只见亲戚家6岁的小孩儿拿起筷子,把桌上爱吃的菜一个劲地往自己碗里夹,亲戚劝阻无效,奶奶在一旁说:“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

”你同意奶奶的说法吗?请说出理由。

【材料三】
(3)清明是我们祭奠祖先缅怀亲人的日子。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请你说说现今清明祭祀方式有了怎样的变化,以及你对这种变化的认识或看法。

清明扫墓时,老一辈人一般都要在家里忙上一天。

先要准备好鱼肉等饭菜,还要备好酒水,然后带上香、蜡烛、爆竹、纸钱等用品到墓地,还要全家人在墓前磕头、烧化纸钱等物品。

于是,清明时节的墓地满眼都是烧纸钱、放爆竹的现象,有些地方还因为烧化纸钱发生了山林火灾。

80后网友“过眼云烟”表示,像老一辈人那样扫墓,不仅浪费钱,还破坏墓地周围的生态环境,这不是对逝者最好的纪念方式。

他想去爷爷生前喜欢去的地方转一转,看一看,用DV把那里的风景录下来,然后再买束花,去墓园里祭拜他,告
诉他现在的变化有多大,让他在天堂安心。

现在每一个城市的外地打工者都很多,因为工作关系,好多人不可能在清明那天回到老家祭拜,一方面是清明放假时间较短,来去不方便,还因为汽车票、火车票也不好买,所以很难及时回家扫墓,而网上开设的网络灵堂和祭拜论坛正好为人们提供了寄托哀思的平台,也弥补了无法回家扫墓的遗憾。

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9.阅读《过零丁洋》,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请在颔联(第三、四句)和颈联(第五、六句)中任选一联,从写法角度作简要的赏析。

(2)尾联“人生自古准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①肉食者鄙.______
②小惠未徧.______
③牺.牲.玉帛______
④虽不能察.______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肉食者谋.之聚室而谋.曰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
B.又何间.焉

C.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
D.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______
(2)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译:______
(4)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
______ 和______ 。

(5)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
的“鄙”表现在哪里?
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8.0分)
11.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电子药丸:把电脑吃进肚子
①俗话说,是药三分毒。

许多药物在治病的同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药物副作用,
影响器官的健康。

能不能开发一种既能治病又无任何毒副作用的药?这就是近年来科学家研制出来的电子药丸。

②电子药丸是一种可以口服的、能对胃肠道及相邻组织器官产生节律性电脉冲刺
激的胶囊式微处理器。

它虽然叫药,但不含有任何药的成分。

它不像常规药物那样,服用后在肠胃中溶解吸收产生生物或化学反应,而是在肠胃中不断地发出模拟人体胃肠运动的生物电,规律刺激消化系统的消化管和消化腺来进行治疗,最后随代谢物完整无损地排出。

③电子药丸和普通药丸没什么两样:椭圆形,比常吃的微生物药丸略小。

它进入
肠胃以后,发出模拟人体运动规律的电脉冲,刺激胃肠道的平滑肌、腺体和神经。

不远的将来,如果你的医生给你开了这种药丸的处方,你可能会听到新鲜的说法:“每天吃两个这种内服式‘电脑’,它们会在早上自动给我发‘邮件’。

”虽然这些微型设备尚未成为主流,但有些“敢吃螃蟹的人”已经吃下了一些药丸,用它们来监视一系列健康数据,并通过无线网络分享给医生。

这些药丸内置有超微传感器和发射器,可以用水或牛奶冲服,之后,它们就会一路进到胃里,并“穿肠过肚”,整个过程都将完好无损。

④电子药丸的电来自于人体生物电。

药丸在出厂前调制“备用状态”。

口服后在
胃肠道与酸碱液等接触,电源自动开启。

也就是说,这种产品不需要电池,而是将人体作为电力来源,就像用土豆来点亮灯泡一样。

传感器的每一面都增加了镁和铜两种元素,从而利用胃酸获取足够的电力。

当这个药丸到达胃的底部时,便会将信息发送到手机应用里。

此外,医生还可以据此了解病人的身体对药物的反应,甚至探测病人的运动和休息状态。

(选自《知识窗》,有删改)
(1)请简要说明文章题目的作用。

(2)第③段的说明是从哪几个方面对电子药丸进行说明的。

(3)第②段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能不能删?为什么?
不远的将来,如果你的医生给你开了这种药丸的处方,你可能
..会听到新鲜的说法:“每天吃两个这种内服式‘电脑’,它们会在早上自动给我发‘邮件’。


1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雨中的男孩
葛昕旭
①春鳅夏鳝冬至狗。

老天爷也知道这几天该吃狗肉了,天气骤然地就冷了下来。

晚上,坐在值班室里,看着窗外浙淅沥沥的细雨。

同事们想吃狗肉的念头一下就活蹦乱跳地冒了出来。

有了念头。

第二天,我就和一位同事去山下寻狗。

谁知,我们走了几户农家,却一直没有结果:我知道,喂大一条狗不容易,农民和狗早已有了感情,不是有特别紧要的事情。

谁也舍不得卖;但我们不死心,继续在村里寻找。

②又走了几户农家,终于,在最偏远的一户里,我们看见了一条壮实的本地土狗。

那土狗的样子,特别惹人喜欢。

我们找到狗的主人。

主人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40岁左右,但一脸的皱纹。

跟树杈子没两样。

当我们上前说明来意,农民的头立马就摇得像拔浪鼓。

我回头看了一眼同事,摊摊手,做了一个无奈的表情。

此时,同事的两眼,正死死地盯着那条土狗。

我回过头,看了一眼农民,说了一个平时我连想也不敢想的价钱。

③农民先是一愣,随后看了看屋里,顺着农民的目光,我们看见屋里的床上躺着
一位面容憔悴的妇女。

那妇女干生生的脸上,竞没有一点儿肌肤应有的光泽。

我知道农民心动了。

看来还是钱能通神。

我的脸上,溢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④这时,农民再次看了一眼床上躺着的妇女,猛吸了一口草烟,大步走到拴狗的
柱子前。

我接过拴狗的绳子时,农民的儿子放学走进了院子。

农民的儿子10岁左右,虽说穿得有点破,却是一个长得很阳光的小男孩。

⑤男孩听说我要买狗,一下呆住了。

片刻,男孩反应过来,蹲下身子,一把抱住
狗,嘴里大喊着不卖不卖!农民看男孩的样子,身子僵了僵,也慢慢地蹲下去。

农民在男孩的耳边不停地说着什么。

男孩双手抱着狗,瞬间,一串串泪珠,就在男孩的脸上,落雨一样地婆娑了起来。

⑥我和同事愣在那里,不知所措。

那天,我和同事牵着狗上山时,谁也没说话。

回到站里,看见狗,站里的同事全欢呼雀跃起来,整个小站一下就焕发了生机。

我把狗拴在厨房门口的树上,一个人悄悄地回了宿舍。

⑦谁知,吃过晚饭,同事跑来说,狗不见了!我一听,翻身起床,到拴狗的地方
一看,狗是扯断绳子跑的。

我知道,狗肯定又跑回去了,狗是通灵性的,认识路。

⑧此时,雨,忽然大了起来。

⑨回到值班室,听着外面越来越大的雨声,想到丢失的狗,同事们开始互相埋怨。

坐在那里,我没说话,脑中闪现的,是小男孩抱着狗流泪的样子。

忽然,门外传来了汪汪的两声狗叫。

我心里一惊,跑出门看,上午的男孩,牵着狗,站在门口,浑身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男孩看见我,脸上露出一丝憨厚的笑容,说,叔叔,你们买的狗跑回了我家,我爸叫我给你们送来。

说完,男孩把手中的绳子递到了我的面前。

⑩我站在那里,傻了似的,目光虚虚的不敢去碰男孩的眼睛,心里的愧疚软软地堵着,就像泡了水的豆子,胀胀的透不过气来。

好一会儿,反应过来,我忙叫男孩进屋坐坐。

男孩把绳子塞到我手中后,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转过身,跑入雨中。

⑪屋里的同事愣在了那里,谁也不说话。

⑫第二天,杀狗的师傅上山时,狗,早已不知了去向。

(1)从发现“狗”的那刻起,一直到最后“狗”不见踪影,“我”的心理发生了复杂的变化。

请将下面“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填补完整,每处不得超过4个字。

“我”的心理变化:无奈→ ______ → ______ → ______
(2)品味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我站在那里,傻了似的,目光虚.虚.的不敢去碰男孩的眼睛,心里的愧疚软.软.地堵着,就像泡了水的豆子,胀.胀.的透不过气来。

(3)文中第⑧段是什么描写,简要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

(4)第⑥段中说“农民看男孩的样子,身子僵了僵,也慢慢地蹲下去。

农民在男孩的耳边不停地说着什么。

”请结合上下文内容,揣摩农民此时的心理,用第一人称把他对儿子讲的话表述出来。

(5)文章中的狗自己跑回了家,男孩又是那么爱狗,但是男孩还是冒雨把狗送回去了。

请结合本文,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看法。

(80~100字)
七、作文(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0分)
13.题目:这就是幸福
要求:
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②不要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14.每个人成长的道路,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无论怎样,经历过便是一种财富,如果
让我们重新走过,我们仍不会感到后悔。

请以“我不后悔”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②不要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山岛竦峙;乱花渐欲迷人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解析】
答案:
(1)山岛竦峙(重点词:竦峙)
(2)乱花渐欲迷人眼(重点词:渐)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重点词:暑)
(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重点词:兮)
本题考查诗文背诵,根据平时积累的诗文作答即可,但不能出现错别字.
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学生答题时要正确理解句意,边诵边写,规范书写,认真检查,力求不出错别字.
2.【答案】A
【解析】
A.“剽悍”应读作“piāo hàn”;
B.正确,不要把“茶几”的“几”读作“jǐ”;
C.正确“”不要把“鄙夷”的“鄙”读作“pǐ”;
D.正确,不要把“砭骨”的“砭”读作“biǎn”.
本题考查字音,需要结合所学和词义加以判断.
做好本题需要平时积累重点词语的音形义.
3.【答案】D
【解析】
A.“遍稽群藉”应写作“遍稽群籍”;
B.“ 迫不急待”应写作“迫不及待”;
C.“浮燥”应写作“浮躁”;
D正确;
故选:D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理解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做好本题需要做个有心人,平时学习时需要对文章中出现的词语进行积累.
4.【答案】C
【解析】
A.使用有误,拉帮结派:拉:拉拢;结:组织.组织帮派,搞小集团活动.该成语是贬义词用于此处不恰当,应该用“呼朋引伴”.
B.使用有误,萍水相逢: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老朋友彼此早认识,所以该成语使用不当.
C.使用正确,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D.使用有误,重蹈覆辙:蹈:踏;覆:翻;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该成语是贬义词,所以用于此处不恰当.
故选:C.
本题考查对成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总之,做好该题,理解词义是最关键的.
解答本题要靠平时的成语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记成语的字形,重点词及成语的意思.
5.【答案】A
【解析】
按照由上而下,由远而近的顺序排列即可.由语段开头仰望天空再写到远处的山峦①;在写到眼前的景色⑤和近处的具体情况⑥④②③;故选A.
本题考查句子的顺序排列,此类题看似简单,实则比较复杂,得分率一般不高,但只要我们掌握好解题思路和方法,还是能很好地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认真阅读材料,明确体裁和中心;其次,理清思路;再次,抓语言标志,把握句
子间的逻辑关系;最后,连读,语感检验.
做该题时,要先了解文段的内容,找出写作的顺序,并弄清楚句子之间的关
系,方可得出答案.
6.【答案】C
【解析】
A“狂风”与“落了下来”搭配不当;
B“切忌”与“不要”重复;
C正确;
D“充分”应提到“发挥”前面;
故选C.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此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确定最后选项.
7.【答案】B
【解析】
A.正确
B.错误“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我整个的生命
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一一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一段话出自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正确
D.正确
答案:B.
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考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
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解答此类题时,要求学生在平时学
习中注意对作品的人物、故事梗概和主要情节的把握.
8.【答案】现代人大多成了“手机控”.
【解析】
第(1)题是一道漫画阅读题,要了解漫画阅读题的一般方法,结合具体内容思考作答.此题思考分三步:一、审读画面,观察画面的构成,此三幅漫画中都
包括手机和人.二、合理想象,丰富画面的内容.这些人在生活中都用手机,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甚至事故现场第一时间都是举起手机拍照.三、类比联想,探究画面的寓意,也就是画面想表现的内涵.
第(2)题中奶奶的说法肯定是不对的,小孩子的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小时候不去纠正他的坏习惯,长大之后就更难纠正了,作答时语言要简洁规范.
第(3)题,首先要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是“说说现今清明祭祀方式有了怎样
的变化,以及你对这种变化的认识或看法”,共有三段文字,表达了三层意思,老一辈人、80后、外出打工者的祭祀方式的不同,这种祭祀的变化,应该是一种进步,值得提倡.
答案:
(1)现代人大多成了“手机控”.
(2)我不同意奶奶的说法.一个人的好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小孩子有不良的习惯和行为应从小就纠正它,不能等到长大之后再纠正,那就迟了.
(3)现今清明祭祀方式从去墓地烧纸钱到送鲜花再到网上祭祀,我认为这是
一种进步,是文明,也更时尚,更能寄托哀思,祭祀方式变了,但是缅怀已故
亲人的传统精神没有变.
此题是一道综合读写题,第(1)题是漫画题,第(2)题是对某一现象,说观点
和理由的题目,第(3)题是材料探究题.
漫画题和材料探究题都要有一定的概括能力,同时能把握住材料的核心意
思.
9.【答案】(1)做此题时,先要写出其运用的写作手法如颔联中将国家山河破碎的情形比喻成“风飘絮”,将个人的身世飘零的悲哀比喻成雨中的“浮萍”,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自己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对自身不幸遭遇的感叹.颈联中则是巧借地名的谐音双关,进而表达出作者所处环境的艰难与危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命运的担忧.这样,既写出具体手法和它的作用就符合题意了.
(2)做此类试题时,要注意结合整首诗的主题思想--通过对自己身世的叙述,表达了作
者对自己身世飘零,国家败亡的痛心,体现了他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可抓住诗句中“谁无死”、“丹心”、“汗青”等词语来理解与把握主题思想,这样就容易写准确.
答案:
(1)颔联:以“风飘絮”、“雨打萍”为喻,形象地书写了国家山河破碎,个人身世飘零的悲哀.颈联:巧借“惶恐”、“零丁”两个地名的谐音双关,暗示了形势的险恶,作者境况的危苦,和对前途的忧虑.
(2)表达了作者舍生取义、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翻译: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解析】
本题考查了诗歌鉴赏的二个方面:1、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2、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知每个要点及每种题型的答题模式.
这是一篇古诗词鉴赏阅读,本题考查了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和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一般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多做中考题,多反思,多总结,才能在自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10.【答案】目光短浅;通“遍”,遍及;祭祀用的猪牛羊;明察;A.;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爱国热情;深谋远虑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
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①句意为:当权的人目光短浅.鄙:目光短浅;
②句意为: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徧:通“遍”,遍及;
③句意为: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
④句意为:即使不能一一明察.察:明察.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