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中华民国的国歌”和歌词“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歌词颂扬了辛亥革命结束君主专制制度的伟大功绩。故答案为A项。歌词没有涉及共和思想对人们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习俗的变化,排除C项;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10.C解析:据材料表格数据可知,俄、德、美三国中俄国工人占国家全部工厂工人数的比重最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十月革命时俄国工人阶级最集中,战斗力更易发挥,故C项正确。材料数据无法说明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十分迅速,故A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国际工人阶级走向联合,故B项错误;材料数据也没有反映国际工人援助了十月革命,故D项错误。
7.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叙述了日本在侵略中国同时,使用经济手段对中国进行经济控制和掠夺。我们要认清这件事情的本质,日本侵略者的目的在于在经济上转嫁危机,以达到用中国的经济支撑自己侵略中国,B项正确。A项错在“国统区”,扩大了实际范围;流通“联银券”、“军用票”的地区是敌占区,故C项错误;题中是银行和货币,没有物资,排除D项。
C
B
B
C
D
A
1.C解析:根据材料“合并中书、门下为一省”“宰相、执政、枢密院长官合署办公”等信息可知,该做法使职权集中,具有较高行政效率,C项正确。材料涉及中央机构的调整,没有体现加强君主专制,排除A项;材料涉及中央机构 调整,与扩大地方权力无关,排除B项;材料的做法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冗官局面,排除D项。
5.C解析:领导阶级是“三次高潮”最主要的不同点,辛亥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国民大革命是在多个阶级的统一战线下由国共两党合作领导的,解放战争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领导的,故A项错误。国民革命失败了,辛亥革命和解放战争则成功了;辛亥革命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国民革命指导思想是新三民主义,而解放战争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为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国民革命、解放战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范畴。三者的革命性质都是民主主义革命,革命任务都是改变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要推翻清朝腐朽统治,国民大革命要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独裁统治,解放战争是要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因此革命对象不一致,故D项错误。
12.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国会之所以很快批准肯尼迪的要求,是因为美苏冷战的需要,故C项正确;材料中不能体现“分权与制衡”原则遭到破坏,故A项错误;太空开发是为了对苏冷战,而此时对美国极为重要的是冷战,故B项错误;美国重视科技与教育,也是服务于美苏冷战的大局,故D项错误。
13.D解析:本题考查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趋势。依据材料“美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美国单方面的制裁或干预只会招致灾难”可知作者认为美国不得不认可多极化趋势,并做一些妥协,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两极格局结束后,谋求单边霸权主义一直是美国的对外政策;B选项不能完整的概括材料信息,错误;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可知美国尚未积极寻求大国之间的合作。
16.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加强中央集权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汉代盐铁专营后,国家通过控制铁器的生产和销售,南方许多部落得以归附,体现运用经济手段,维护王朝统治,故选C;材料没有体现盐铁专营后财政收入提高的信息,排除A;材料没有打击工商业发展的信息,排除B;材料没有“削藩”的信息,排除D。

2018~2019学年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B
A
D
C
A
B
B
D
C
D
C
D
B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282930答案CA
D
B
D
D
D
D
A
8.B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三大基本制度。关键信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没有陷入政党斗争局面。根据三大政治制度的涵义等分析,B项符合题意,A、C两项是三大基本制度之一,但不符合题意;D项是新时期的治国方针,也不符合题意。
9.D解析:材料中的十届全国人大和十一届全国人大的法制建设,进一步推动了民主法制体系的完善,故选D。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构建任务巨大,目前还未完成,排除A项;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指的是城市居委会和农村法制建设,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中国的立法机构是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不是多元化发展,排除C项。
2.B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要抓住材料信息“适用于一切民族”以及“正确的理性”。根据材料信息,A项将自然本质与自然事物混淆,C项将适用于一切民族曲解为维护罗马人民的利益,自然法与雅典民主没有关系,D项排除。故最佳答案为B项。
3.A解析:本题以美国政治权力的制衡为背景,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依材料“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不是专制君主”强调了在美国权力的制衡,虽然“政治和官僚精英”的权力很大,大大超过了普通的公民,但不是“专制君主”,其权力受到制约,据此分析可知材料重在强调政治和官僚精英权力受到制约,故选A。
11.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史论推断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与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不相违背,A项不符合史实;最终解决了万隆会议与会国的矛盾和分歧是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B项不符合史实;尼克松访华是1972年,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1971年,C项不符合史实;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成为解决欧亚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和环境等各种安全问题的关键组织,所以答案选D项。
4.D解析:“不足为信”的说法具有明显的阶级立场性,结论过于片面化、绝对化,故A项排除;王韬是晚清早期维新派的著名代表人物,宣传早期维新思想,与史实不符,故B项排除;历史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相结合的产物,C项陷入历史认识的主观随意性,没有看到历史的客观实在性,故C项排除;刘锡鸿、王韬对同一事件表达了不同看法,反映了历史评价易受研究角度的影响,有一定主观性,故D项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