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组竞赛规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组竞赛规则:
(一)机器人滑雪比赛规则
1、场地示意图
机器人滑雪场地三维示意图(单位:cm)
2、比赛场地规格:
(1)机器人滑雪比赛场地为一块长450厘米、宽160厘米的白色底板,底板上绘有黑色坐标线,线宽1厘米;线间距为20厘米。
(2)场地设施由滑雪平台、斜坡、旗杆、深色围墙板组成。
具体为:
A、滑雪平台:为长方体形状的积木块一
块,长50厘米×宽40厘米×高30厘米,
白色,可用七厘板、厚箱板纸制作,台
面上有一块长40厘米、宽30厘米的绿
色区域为机器人滑雪起始区,绿、白交
界处有一条宽2厘米的黑色起始线(见
附图)。
B、斜坡:为机器人下行坡,两直角边长分别
为30厘米、100厘米,宽40厘米,白色(见
附图)。
C、旗杆:5个,高30厘米,用直径2-3毫米的铅丝或
竹毛衣针制作,上部有三角形的小红旗(见附图),下部
插在旗杆座内。
D、旗杆座:5个,可用塑料“太子奶”饮料空瓶制作(将“太子奶”饮料空瓶洗净,内装上沙子,即成为旗杆座;将旗杆插入旗杆座内,固定好即可)。
E、机器人滑雪比赛的场地四周,镶有10厘米高、2厘米厚的木质深色围墙板。
F、机器人滑雪终点为长30厘米、宽各20厘米的深色区域。
3、机器人设计与器材要求:
(1)使用本届比赛限定的教育机器人套装器材设计、搭建、制作机器人,但机器人的创意、设计、结构搭建与程序设计必须由学生独
立完成。
并体现他们的创造性与创新精神。
机器人部件之间的衔接可以使用胶水、螺丝钉等材料固定。
(2)机器人体积大小、重量不限。
(3)电子器件:使用一个可编程处理器,传感器数量不能超过3个(端口),电机不能超过2个。
(4)搭建机器人的“积木块”不限。
本届竞赛要求参赛者对他们的机器人进行个性化的装饰。
(5)电池自备,输入电压不超过9伏。
(6)各代表队须自备电脑和竞赛所需的机器人套装器材并带齐常用工具、电源接线板、转换插头等。
4、任务要求:
(1)机器人从滑雪平台粉绿色起始区域出发、计时,直行,从机器人下行坡“滑下”,按照指定的运行方向分别绕过1——5号杆后,直行至深色机器人滑雪终点区域止,机器人身体的任何一部分到达雪终
点区,则计时结束。
至此,整个动作结束,为一个回合。
(2)机器人在起始区域摆放的位置,为其身体的任何一部分不得超过起始线。
(3)机器人完成绕杆任务时,不得触碰旗杆。
(4)一个回合结束后,参赛队员方可取回机器人,否则视为犯规,扣除一定分数。
(5)机器人完成整个比赛动作不得超过两分钟,每个队将参加三个回合的比赛,按照三轮比赛中的最好成绩排名确定奖项。
(6)任务结束,参赛队员可将机器人放回指定地点,不得增加或减少部件、转换程序、重新调整机械结构、安装运输物等,比赛人员迅速离场。
5、计分:
(1)机器人完成任务的得分加上完成全部任务所用时间的得分为每一回合的得分成绩。
(2)任务得分:
从滑雪台上下坡——20分;
绕过1号杆——20分;
绕过2号杆——20分;
绕过3号杆——20分;
绕过4号杆——20分;
绕过5号杆——20分;
到达终点区域——10分。
任务得分的基本要求是:每项任务的得分必须建立在前一项任务得分的基础上。
完成全部任务的时间得分:每1秒钟为1个分值,精确到百分之一秒。
机器人完成绕杆任务时,每触碰一次杆扣除5分。
任务失败:
(3)没有完成任务
A、机器人只完成部分任务,根据完成部分任务的分值计分;
B、机器人没有完成一项任务,则分值为零分。
(4)完成任务超时
A、只根据完成任务的分值计分,不计算时间分;
B、扣除超时占用的负时间分值。
(5)竞赛成绩得分相同,以机器人技术设计最好并且重量最轻者(不包含电池)为优胜。
(6)从三个回合比赛的成绩中,选其中最好的一次为参赛队该项目的最终比赛成绩。
竞赛期间,规则未尽事宜由竞赛裁判委员会解释。
(二)机器人轨迹赛规则
机器人轨迹赛示意图(单
位:mm)
二、比赛场地规格:
1.机器人轨迹赛场地为一块长1500mm ,宽 1500mm。
的白色底板,
底板上绘有黑色轨迹线;
2.轨迹线为黑色,线宽为18-25mm。
机器人运行轨迹路径应由直线、
直角转弯、曲线(所有曲线半径不得小于150mm)、交叉点(机器人必须通过交叉点,不得做出转弯动作。
所有交叉点皆为90度)。
3.比赛的场地四周,镶有10厘米高、2厘米厚的木质深色围墙板。
4.机器人轨迹赛起点、终点线为长20cm、宽各25mm的黑线,其正
式位置于竞赛当天公布。
5.正式竞赛场地图(环路轨迹线图)将在全国比赛当天公布
三、机器人设计与器材要求:
1、使用本届比赛限定的四家市售教育机器人套装器材设计、搭建、制作机器人,但机器人的创意、设计、结构搭建与程序设计必须由学生独立完成。
并体现他们的创造性与创新精神。
机器人部件之间的衔接可以使用胶水、螺丝钉等材料固定。
2、机器人体积大小、重量不限。
3、电子器件:使用一个可编程处理器,传感器数量不能超过3个,电机不能超过2个。
4、搭建机器人的“积木块”不限。
本届竞赛要求参赛者对他们的机器人进行个性化的装饰。
5、电池自备,输入电压不超过9V。
6、各代表队须自备电脑和竞赛所需的机器人套装器材并带齐常用工具、电源接线板、转换插头等。
四、任务要求:
1、设计制作一个机器人要能在最短时间内,沿着一条交叉封闭的轨迹环线从起点出发再回到起点止。
2、机器人在起始线摆放的位置,为其身体的任何一部分不得超过起始线。
3、机器人必须沿着轨迹线运行,一旦机器人整体的投影脱离轨迹线即为任务失败;
4、机器人的起点(在轨迹线上)随机选择,起点位置将在竞赛当天公布,并用于整个比赛过程。
5、当裁判宣布机器人脱离轨迹线或机器人不能通过终点线时,操作员必须立刻停止机器人。
6、一个回合结束后,参赛队员方可取回机器人,否则视为犯规,扣除一定分数。
7、机器人完成整个比赛动作不得超过两分钟,每个队将参加三个回合的比赛,按照三轮比赛中的最好成绩排名确定奖项。
8、任务结束,参赛队员可将机器人放回指定地点,不得增加或减少部件、转换程序、重新调整机械结构、安装运输物等,比赛人员迅速离场。
四、计分:
1、直线5分、直角转弯10分、曲线5分(所有曲线半径不得小于
150mm)、交叉点15分。
2、成功通过轨迹中每个要点回到终点加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