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23历年河北容城中学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带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23历年河北容城中学高一下期期中
历史试卷(带解析)
第1卷
一.参考题库(共10题)
1.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共同构成了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也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灿烂农耕经济文明的基础。
中国作为世界农业起源的三大中心之一,有着悠久的农业经济历史。
据此回答:
(1)黄梅戏中董永与七仙女“男耕女织”的剧情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经济怎样的基本形式?(1分)
(2)水利事业的发展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请列举古代中国在水利建设方面的三项重大成就。
(3分)
(3)土地兼并现象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中的普遍现象,许多开明的政治家为此进行了一些改革,结果均以失败告终,根本原因何在?(1分)
(4)西汉时期国家对手工业的管理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3分)
(5)随着商业的繁荣,古代历朝都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列举唐宋时期著名的商业都会。
(2分)
2.著名作家周立波1957年的《山那面人家》中说:“青春、健康,无挂无碍的农业社里的生活,同男子同工同酬的满意的工分……无一不是她们快乐的源泉。
”这里的“农业社”是指( )。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农民的个体经济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农村的基层行政组织
3.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
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有关其表述正确的是( )。
A.结果都保护了农民利益
B.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D.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营方式
4.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皖南古村落群与明清徽商关系密切。
中国社科院吕政认为徽商衰落原因是“官商勾结”“买田置地”“买官”。
从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这些最能说明
A.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B.封建社会政治腐败
C.重农抑商政策产生实效
D.商人从政是当时首选
5.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下列现象最能说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是
A.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严重
B.洋纱、洋布畅销,手工棉纺织业衰败
C.五口通商后关税大幅降低
D.洋务派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
6.“文化大革命”时期,国民经济曾出现过两段好时光,他们分别是( )。
A.1971年1973年
B.1972年1975年
C.1973年1975年
D.1973年1976年
7.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其中出现C到D点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国民经济的调整
D.“大跃进”运动的展开
8.《海关十年报告》记载,1891年上海伦章造纸厂,该“公司是私家经营,职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一百人……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
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
此厂已濒于停业,此厂的产品在纳税方面并未享受什么特别优待的章程”。
从上海伦章造纸厂的经营状况,最能体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
A.得到政府大力扶持与帮助
B.获得充分发展,有相当规模
C.在夹缝中生存,步履维艰
D.生产的产品难与外国竞争
9.根据蔡增基《十年来的中国航运》记载:“自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至今,不过十年,此十年间,民营公司之组织,约计二十五家,……已远胜以前数十年矣。
”当时航运业民营公司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蒸汽轮船制造技术开始传入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10.下图是1913年章太炎在报纸上刊登的征婚广告。
该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
A.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依旧带有浓厚的保守思想
B.征婚成为当时社会主要的求偶方式,社会习俗发生重大变化
C.婚姻礼俗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
第1卷参考答案
一.参考题库
1.参考答案:(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都江堰、郑国渠、关中的井渠、王景治黄河等。
(3)地主阶级是专制主义王朝的阶级基础。
(4)工官制度(或匠户制度)。
弊端:(任答一样即可)
“工官”制度使技术的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新技术难以广泛推行;“匠户”制度下匠户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能力受到限制。
(5)长安、洛阳、杭州、汴京、泉州等(唐宋至少各一个)。
试题分析:(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那时的农民,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
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我国古代一直很重视农业灌溉,著名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主持的都江堰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汉代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关中农民创造的井渠、王景治理黄河等。
同时,人们还创制和改进农业灌溉工具。
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唐朝时还创制了筒车;宋代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这些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的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是两个最基本的阶级。
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通过地租的方式剥削农民。
农民在土地上艰辛劳动,只能获得耕作收获的很少一部分。
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
疯狂的土地兼并,使得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
许多开明的政治家都注意到这一问题,力图改革田制,缓和土地兼并造成的社会矛盾。
但是,由于地主阶级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王朝的阶级基础,通过改革来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最终都未能成功。
(4)西汉时期国家对手工业的管理制度是工官制度(或匠户制度)。
其制作工艺水平代表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但是“工官”制度使技术的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新技术难以广泛推行;“匠户”制度下匠户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能力受到限制;技术工艺的传承也是封闭的,往往导致失传。
(5)唐代长安的市已经由定时而聚的古老形式,发展为店铺林立的常设商业区。
洛阳市场的规模又远远超过长安。
除此之外,还有扬州也曾经“雄富冠天下”。
随着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作为地区经济中心的杭州、湖州,也成为物产繁富、商业发达的都会。
宋代都市商业繁盛,有汴京和泉州等。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农经济及水利工程;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都会
2.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从材料的时间“1957年”“工分”等关键信息可知,当时完成了对农业的改造,即实行农村生产合作社,实现了由农民的个体经济转变为国有经济体制,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
人民公社化开始于1958年。
改革开放之后不断完善农村的基层行政组织。
所以答案A。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农村生产合作社
3.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的性质,都是属于公有制性质。
但是这三种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营方式。
所以答案选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
4.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可知,商人发财之后并没有将财富进行扩大再生产,而是用来“买田置地”“买官”等。
而这时候已经出现了新的生产因素——资本主义萌芽,因此从社会进步的角度来说,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5.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扩大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输华货物总值显著增加。
由于输入的洋货多为机器制成品,物美价廉,竞争力强,不少中国土货滞销。
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所以答案选B。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解体
6.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1971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到了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1975年,周恩来病重,在毛泽东支持下,邓小平支持中央日常工作,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
所以答案选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文化革命”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
7.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和教材内容识记的能力。
由图可知,1949-1952年新中国成立后,对国民经济进行恢复和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1953-1956年进行三大改造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提高人民群众的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1958年,在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指导下,开展了“大跃进”运动,接着,全国农村又
大办人民公社。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决定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到了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所以答案选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8.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讲的是上海伦章造纸厂不仅原料昂贵,难以与日本竞争,而且产品在纳税方面也没有优惠,这就说明了这家私人工厂——民族工业不仅受到帝国主义的打压,也受到了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其在夹缝中生存,步履维艰。
所以答案选C。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受到双重压迫
9.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由材料可知讲的是1927-1936年年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于1927-1936年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商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所以答案选C。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前期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
10.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所讲的征婚广告依然是对女性的约束。
这也说明了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依旧带有浓厚的保守思想。
所以答案选A。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婚嫁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