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育才精神 感谢良师益友——衷心祝贺重庆市育才中学校建校80周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承育才精神感谢良师益友—
—衷心祝贺重庆市育才中学校建校80周年浙江安吉上墅私立高级中学余广寿
《重庆陶研文史》是重庆市陶研会文史委员会与重庆育才中学主办的陶研季刊。

今年是重庆育才中学建校80周年,为了表达我的衷心祝贺,特抒发两点感言。

一、传承育才精神
据我所知,全国各地有多所以“育才”冠名的中学,但是在我的心目中,只有重庆育才中学最有文化底蕴。

因为它的前身是陶行知先生于1939年创办的育才学校,它和南京晓庄师范齐名,都是生活教育的探索基地,都是我向往的学陶圣地。

说起育才学校,我在阅读陶行知著作中,已经读过多篇有关育才学校的文章,感受陶行知先生为国为民的大爱情怀,致力于生活教育的探索和发展,让我深受教益。

特别让我敬佩的是陶行知先生为国家培养杰出人才而艰苦办学的奋斗精神。

育才学校为培养具有特殊才能的难童而设,学生都是抗战期间来自全国二十几个省份的难童。

他们原在教养院里,后由陶行知先生聘请各方面专家帮助挑选而来,都有一定的兴趣爱好和艺术才能。

这些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所需以及学校教师的生活薪给,都靠陶行知先生向社会人士募捐解决。

为了募集办学经费,陶行知先生不仅踏遍山城、奔波劳累,而且还受到国民党特务的跟踪监视和破坏阻挠,可谓艰难困苦。

今昔对比,从苦难岁月中走过来的重庆育才中学,能有今天的辉煌发展,真是值得敬佩、值得庆幸!
我从《陶行知年谱长编》一书中了解到,办育才学校,陶行知最感困难的问题,便是两百人吃饭,天天在“与米赛跑”着。

本来是两稀一干,青黄不接之时只能是三餐稀饭,他和教师们也是同样吃不饱肚子。

陶行知先生说,“一是贫穷;二是患难。

”就是他的两位朋友。

他称赞武训精神,募捐办学,写有《新武训》一文。

他认为,新武训,就是要学武训的真精神,配合新时代之需要普及新义学,以增加抗战救国之力量。

他为武训像题诗《武训先生画赞》中写道:“为了苦孩,甘为骆驼。

于人有益,牛马也做。

”彰显了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博大胸襟,乐于奉献的伟大情操,炽烈真诚的教育激情,不屈不挠的刚毅品质,更是让我敬佩陶行知先生的伟大人格。

由此让我感慨的是,1951年批判电影《武训传》,虽有正确的一面,但由于把问题提到政治上尖锐的程度,以致批判中出现了片面、武断的情况,致使牵连到作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因解放前提倡武训精神募捐办学而受到不公正的批判,直至党的十一届全会后,陶行知思想的研究和传播才得以恢复,期间中断了几十年,这是陶行知研究批判沉寂期。

1979年,晓庄师范陶行知纪念馆的建立,开始恢复陶行知研究。

几十年来,我国陶行知研究事业的蓬勃发展,也离不开重庆育才中学传承育才精神的独特贡献。

二、感谢良师益友
《重庆陶研文史》是学陶研陶的专业刊物,是学陶人的良师益友。

传承行知精神,弘扬行知文化,传播行知思想,对全国学习和研究陶行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记得2012年9月,我去浙江平湖澳多奇农庄参加中陶会生活教育行动讲师团举办的陶研论坛,汤翠英老师送我一本《重庆陶研文史》,这是我第一次知道有这本陶研刊物。

此后,出于学习陶行知的渴
10
求,我和《重庆陶研文史》编辑罗春秀老师取得联系,自2013年第1期开始,基本上每期都赠寄给我,成为我学习陶行知的重要资料来源。

我是晚年学习陶行知,2005年71岁那年才开始走上学陶之路。

读过的陶行知著作不多,主要是《陶行知教育文集》。

《重庆陶研文史》“行知思想”栏目,每期都刊登多篇陶行知的文章,“学陶师陶”栏目中刊登多篇陶研专家的文章,为我的学陶研陶提供了比较丰富的学习资料,促进了我在学陶路上的长进,对此深切表达我的敬意和感谢!
《重庆陶研文史》也是我陶研写作的交流平台。

2013年至2019年的六年多里,陆陆续续刊登我的陶研文章共有7篇:《三尺讲台绘青春真情大爱铸师魂》(2013年第1期),《脚印丈量播陶路生活教育谱新篇》(2006年第1期),《教师专业成长亟需精神成长》(2016年第3期),《学习陶行知的基本认识》(2016年第4期),《知行合一培育真人》(2018年第2期),《走进新时代要学陶行知》(2018年第4期),今年第2期的又刊登了《坚定信仰志不移行知思想传神州》。

本来我有一篇《与时俱进学有所思》安排在第2期刊登,由于第2期已刊登这篇文章,只有延迟刊登了。

我是中陶会生活教育行动讲师团副秘书长,在《重庆陶研文史》刊登的陶研文章中,有的是对生活教育行动讲师团的综合评述。

多年来,团长汤翠英老师有多篇陶研文章在《重庆陶研文史》刊登。

近年来,还刊登了常务副秘书长许娟芬老师的几篇陶研文章。

所有这些,都是对生活教育行动讲师团播陶活动的有力支持,我们团队成员都深为感谢!
多年来,《重庆陶研文史》原任编辑罗春秀老师和现任编辑贾振婷老师,热心为读者服务的敬业精神也让我深受感动。

今年以来,编辑部先后两次通过平邮给我寄送样刊,但都未能收到。

为此,编辑部的贾振婷老师破例用私人快递寄送,5月4日终于收到了,还赠送了一本精美的重庆育才中学2019年台历。

感动之余,当天我通过微信,特别感谢小贾的特别照顾!
今年是汤翠英老师传播行知思想40周年,原准备在暑假里撰写一篇汤老师40年播陶历程的文章。

考虑到这篇文章准备投稿《重庆陶研文史》第3期刊登,7月3日下午我通过微信向罗春秀老师提前预约。

罗老师和编辑部老师商讨后很快回复,第3期是我们校庆80周年特刊,现在第2期还没有编定,可以安排在第2期,请你赶快发过来。

罗老师干脆利落、诚恳热情的及时回复,让我深为感动。

但是,要我赶快发稿又给我难住了,要写汤老师40年的播陶历程,谈何容易?幸好平时我有资料积累,经过夜以继日的三天奋战,总算写好了初稿,又经过汤翠英老师的补充、魏晓丹老师等人的修改,成为万字长篇的综合评述。

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写好这篇文章,这是激情歌颂信仰的力量,也是感动于《重庆陶研文史》编辑部热情支持的力量。

文章邮发《重庆陶研文史》编辑部后,又通过微信和编辑贾振婷老师几次切磋修改,终于定稿入编,新学期开学后收到了出版的样刊。

小贾在编辑审稿中纠正了多处差错,她严谨、热情的工作态度,很值得我学习。

让我满怀喜悦地看到,陶研路上,年轻一代茁壮成长,陶研事业后继有人!
行知思想照千秋,育才精神代代传。

最后,祝愿《重庆陶研文史》越办越好,祝愿重庆育才中学的明天更美好!
写于2019年9月24日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