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7世纪欧洲文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里美尔豪斯和《痴儿西木传》
《 痴 儿 西 木 传 》 中 的 插 图
痴儿人生的三个阶段: 1.痴儿逃入森林,被隐士收养,因愚钝 无知而由隐士取名为‚西木卜里奇‛, 简称‚西木‛,意为‚纯朴无知‛。 2.隐士死后,西木被卷入动乱的社会,当 过封建主宫廷的小丑、骑兵、强盗、俘虏 等角色,跨进过巴黎的贵族社会,也因罹 患天花而堕落底层。 3.西木看破人世浮沉,皈依基督理性,重 又归隐山林。
拉辛
拉辛(1639—1699)法国 古典主义悲剧家,出身财政 官家庭,本人做过路易十四 的史官。写作11部悲剧,一 部喜剧。代表作是《安德洛 玛刻》和《费德尔》。
英雄悲剧
高乃依的悲剧表现悲剧英雄理 性与感情的冲突,悲剧英雄的 性格在于以公民义务战胜个人 激情,为国家利益牺牲个人家 庭幸福。把爱情摆在次要地位。 情节动人重于心理描写,英雄 气概重于儿女情长。主张悲剧 写重大题材。 ‚悲剧的庄严,要求诗人描写 一些重要的国家利益,一些比 爱情更崇高更有男儿气概的激 情,比如雄心壮志或血海深仇, 使我们看到比情人之死更重大 的不幸。‛(《诗剧艺术谈》)
马里诺(1569—1625)
在创作中,马里诺和贡格拉常 常把相互排斥的概念结合在一 起,并信手造出许多奇特的比 拟,以达到语出惊人、惹人注 目的目的。这类例子 很多,象 ‚贫困的富人‛、‚快乐的痛 苦‛、‚甜密的地狱‛等。在 他们诗 歌中,星星是‚安葬白 日的火炬‛;女性的樱桃小口 是‚诱人的监狱‛;人生是 ‚追求阴影的狂兽‛。
弥尔顿与《失乐园》
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1608~1674)英国 诗人、政论家,民主斗士, 清教徒文学的代表,他的 一生都在为资产阶级民主 运动而奋斗,其代表作 《失乐园》和《荷马史 诗》、《神曲》并称为西 方三大诗歌。
弥尔顿的创作
早期创作以短诗为主, 其中人文主义思想和清 教徒思想相互交织。 后期创作发表了 3 部 长诗——《失乐园》、 《复乐园》和《力士参 孙》,它们都取自《圣 经》中的故事。
back
班扬和《天路历程》
约翰〃班扬1628年生于英国,他的家 乡靠近裴德福郡,其父是一个补锅匠。 ‚法庭对班扬的判决是这样的:‘约 翰〃班扬,裴得福郡人,是一个…… 的劳工,自从……年以来,他故意不 上教堂(指的是国教教会),不听道, 却主持数个非法的秘密聚会,扰乱民 心,违反了国王陛下的法律。’‛ 班扬在狱中写下了《天路历程》。
对《失乐园》的思想解读
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在于说明人类不幸的根 源。他认为人类由于理性不强,意志薄弱, 经不起外界的影响和引诱,因而感情冲动, 走错道路,丧失了乐园。夏娃的堕落是由于 盲目求知,妄想成神。亚当的堕落是由于溺 爱妻子,感情用事。撒旦的堕落是由于野心 勃勃,骄傲自满。诗人通过他们的遭遇,暗 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也由于西木传》的艺术魅力
这是一部具有不可抗拒魅力的叙 事作品,它丰富多彩、粗野狂放、 诙谐有趣、令人爱不释手,生活 气息浓厚而又震撼人心,犹如我 们亲临厄运,亲临死亡。它的结 局是对一个流血的、掠夺的、在 荒淫中沉沦的世界彻底的悔恨与 厌倦。它在充满罪孽的、痛苦悲 惨的广阔画卷中是不朽的。我想 这是不错的,他反映了那个时代, 那个时代人物的心灵。
三一律
三一律亦称‚三整一律‛,它是17世纪古典主义的剧本创作 规则。规定剧本情节、地点、时间三者必须完整一致。即每 剧只能有单一的故事情节,事件发生在一个地点并在一天之 内完成。 三一律形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它是对亚里士多德《诗 学》的继承和曲解。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到希腊悲剧 情节的‚整一性‛,演出时间以太阳运行一周为限。文艺复 兴意大利学者提出‚一个事件,一个整天,一个地点‛的主 张。 三一律有利于剧情的简炼集中,但它束缚了剧本的自由创作, 在浪漫主义兴起后被打破。 三一律是君主专制思想要求一切事物规律化、秩序化,在文 学艺术上也要建立规则的体现。
古典主义的概念
古典主义(Classic) I.中文译为经典的、古典的,指事物中最完美、 最优秀、最为模范的部分。 II.古典主义的策源地是意大利,古典主义伴 随古希腊罗马戏剧的复兴而产生,与文艺复 兴时期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推崇密切相关, 它首先在戏剧中得到鲜明的体现。
古典主义的概念
III.十七世纪在法国出现的文化,在文学创作 和批评中以古希腊罗么古典文化为典范,追 求节制、典雅、明晰、崇尚理性等风格。为 了和古希腊罗马的古典主义相区别,人们称 之为新古典主义或伪古典主义(neoclassic)。 新古典主义在法国发展得最为完备,在当时 的欧洲占主导地位,对近代欧洲各国的文学 艺术和美学观念影响深远。
古典主义的基本特征
古典主义在政治上拥护王权,强调克制个人 感情,服从国家整体利益; 思想上崇尚理性,以唯理主义为哲学基础; 创作上强调模仿古人,大量从古代文学中选 取题材; 艺术形式上对各种体裁有严格界定,如禁止 混淆悲剧体裁和喜剧体裁,剧本创作须遵守 ‚三一律‛等。
布瓦洛
古典主义美学的代表是布瓦洛 (1636—1711)。他是古典主义的总 结者和立法者,他在文艺理论方面总 结了古典主义作家的经验,写成了诗 体的理论著作《诗的艺术》(1647)。 这本书经路易十四亲自过目,成为古 典主义的法典。 布瓦洛美学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尊重理 性,一切从理性出发,一切也以理性 为归宿。他认为理性是艺术的最高准 则,提出理性、真、自然三位一体的 主张:为了求美就要求真,也就必须 摹仿自然。他所说的自然指的是体现 在事物中的‚常情常理‛,人性自然。
17世纪欧洲文学
一、17世纪欧洲的社会背景
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各国社会进程呈 现出不平衡状态——
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经济发展迅速; 法国进入高度专制时期,王权对国家发展 具有非凡意义; 意大利、西班牙和德国,政治分裂,经济 凋敝,发展缓慢。
二、17世纪欧洲文学概述
人文主义的余波:本〃琼生 巴洛克文学: 意大利的‚马里诺派‛ 西班牙的‚贡戈拉派‛,卡尔德隆 英国的‚玄学派‛,唐恩 法国的贵族沙龙文学 德国的《痴儿西木传》 英国清教文学:弥尔顿的《圣经》题材史诗 班扬的《天路历程》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主潮)
托马斯〃曼
《痴儿西木传》的文学影响
君特格拉斯自称是‚格里美尔豪森 的继承者‛,他的《铁皮鼓》和 《痴儿西木传》虽然创作时代不同, 但皆是主人公在动荡时代寻找理性 的坎坷心路历程。两者所处的都是 战乱动荡时期,皆是人类裸露原始 欲望,疯狂犯罪的时代,皆存在是 非判断的颠倒或丧失,人们都需要 重新确立一个价值判断标准。两个 主人公都以下层人物的视角,通过 经历一系列罪行的方式发现真理。
《痴儿西木传》的现代风格
1.象征暗示,蕴藉深厚 像凤凰在火中永生, 我腾入太空而不失踪影, 我漂越大海又遍游大地。 我在遨游之中四海扬名。 是什么,使我忧伤,难能欢乐? 我把一切,记述书中, 为使读者,如我所做, 远离愚昧,永得安宁。(小说序诗)
《痴儿西木传》的现代风格
2.反讽悖论,极显张力 这位小姐头发黄黄的,如同小孩子的粪便;她 的头路又白又直,好像用猪毛刷子在上面刷过 一般;当然,她的头发卷得很漂亮,看起来好像 空心的笛子,或者说好像两旁挂了几磅蜡烛, 或是一打烤肠。啊,你看,她那鼓鼓的额头多 么漂亮,多么光滑啊,难道它不是比一个光滑 的屁股更好看,比一个风干多年的死人面孔更 白吗? ……哦,主人,你看看她的手和手指,是 那样纤细,那样修长,那样灵活,那样柔软,那样 灵巧,活象吉普赛女人;如果她们想偷点儿什 么,就可以用这样的手伸进别人的口袋。然而 这比起她的整个身体来,又算得了什么呢?! 她 的身体是那样纤巧、苗条和优美,好像她拉了 整整八个星期的肚子似的。(第九章‚西木 描述怎样称赞小姐和供人取乐消磨时间‛)
布瓦洛的美学原则
理性原则:要求文章要有理性,情节要合情合理, 文艺作品要体现普遍存在的真理。 自然原则:要求故事要逼真,性格要相称和一贯, 人物要显示人性的善恶。 道德原则:要求文艺必须有社会教育意义。 布瓦洛的一切文艺法则都建立在他的美学原则上, 其中虽有合理可取的因素,但作为法规却束缚了作 家的创作才能。他的《诗的艺术》对法国和欧洲的 文学产生过很大影响,成为欧洲美学史上的一部重 要著作。
温克尔曼(1717-1768) ‚高贵的单纯和静穆 布克哈特(1818-1897) 的伟大‛ 沃尔夫林(1864-1945)
巴洛克风格与文学结合产 生了矫揉造作派文学 ,其 特点是 格调衰颓消沉 ,内 容离奇怪诞 ,语言纤巧雕 琢。 意 大 利 诗 人 马 里 诺 (1569—1625) 和西班牙 诗人贡格拉(1561—1627) 是西欧矫揉造作派文学的 奠基人,他 们对法国沙龙 文学矫饰风格的形成有很 大的影响。
古典主义悲剧
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代表作家是高乃依和拉辛。 他们的悲剧具有贵族倾向,代表正统的古典 主义,是具体化的贵族意识。古典主义悲剧 的艺术特点和美学思想着重表现在他们的创 作中。
高乃依
高乃依(1606—1684)法 国古典主义悲剧创始人,出 身律师家庭,长期从事律师 事务。1629年开始创作。 代 表 悲 剧 《 熙 德 》 (1636),其他重要悲剧 《 贺拉 斯 》 、 《 西 拿 》、 《波利厄克特》。作品充满 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热情。 悲剧调子是理性战胜情感。 人物多采用罗马史上的英雄。 气势悲壮激越。
《天路历程》
讽喻小说《天路历程》 (1678,1684),描写一 个‚基督徒‛从将亡城 出走,经过绝望泥潭、 名利场、怀疑堡等地, 历尽艰险,最后到达天 国,以宗教性梦幻故事 的方式讽喻现实,揭露 贵族阶级。
古典主义文化的缘起
1594年亨利四世登基到1715年 路易十四寿终正寝,这一百多 年是法国文化史的重要发展时 期。 法国王权的辉煌需要文化为其 锦上添花。 笛卡尔德唯理论在思想领域成 为主导,法国成为分析精神 (理性精神)的故乡。 贵族沙龙培养起对文雅文化的 趣味。 法兰西精神在古典艺术中得到 最充分的体现。(纪德)
马里诺的代表作《阿都尼斯》
卡尔德隆与《人生如梦》
卡尔德隆(1600—1681),西班 牙戏剧家,出身贵族,前半生是 军人,后半生献给了教会。 代表作宗教剧《对十字架的崇 拜》、哲学寓言剧《人生如梦》、 《神奇的魔术师》(‚天主教的 浮士德‛)等。 有人称其为‚继莎士比亚之后欧 洲戏剧的又一座丰碑‛。
古典主义与巴洛克文化
从15世纪到18世纪初,欧洲并存两大艺术观, 即古典主与与巴洛克艺术。(沃尔夫林) 古典主义重视形式和内容的规范,巴罗克比 较自由地表达主体的当下感受。 古典主义重视整体的均衡和谐,巴罗克则把 丰富性和多样性放在首位。 古典主义重视稳定和均衡,而巴罗克则力图 变现运动,是一种动感艺术。
寓言剧《人生如梦》
《人生如梦》讲述波兰王子塞西斯蒙多如梦 般的戏剧人生。 塞西斯蒙多是一个象征性的人物,他最初是 个性情暴烈的反抗者,他斥责国王不该既给 他生命,又把他当野兽看待,实际上这是对 天主教哲学的抗议。但是他随即认为人世一 切无非是梦幻,希望只在来世,因而变成一 个温顺的忏悔者。 卡尔德隆通过这个形象提出一个抗议性的问 题,而得出的却是宗教忏悔的结论。 在这个剧本中,充满了粗犷的力量、对生活 的深刻而阴郁的蔑视、大胆惊人的思想和坚 决的宗教狂热家的狂热的结合。 ——屠格涅夫
巴洛克风格
词源为葡萄牙语‚barroco‛,本意为形状不规则的 珍珠。 该词为18世纪艺术家对17世纪文化的贬称,至19世 纪中期‚巴洛克‛具有了正面意义,成为指代文化 风格的雅称。 巴洛克思想源于艺术家在不安定时代对稳定和秩序 的求索。 华丽巴洛克(Florid Baroque style) 经典巴洛克(Classical Baroque style) 严谨巴洛克(Restrained Baroque styl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