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县双龙镇初级中学校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2课《历史的昭示》导学案(无答案) 教科版
九年级思品第二课 历史的昭示导学案
![九年级思品第二课 历史的昭示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b9c49f8762caaedd33d44e.png)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 (学案)责任编辑:林立松使用者:九年级班组号年月日第节【学习目标】1.了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核心地位,懂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
2.从认知和情感上把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
【学习重难点】1.知道民族精神的核心和内涵。
2.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
【学习过程】一、知识准备:(要求:按照下面的提示,复习、思考,2分钟,抽查、展示2分钟。
共计约4分钟。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历史的足迹”,知道五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但近代中国有历经了百年的沧桑,中华儿女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尊严进行了可歌可泣的百年抗争。
1.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表现在哪些方面?2.中国近代历经百年沧桑的原因主要有哪些?3.在百年沧桑中,中华儿女为维护国家独立、民族尊严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抗争,说明了什么?这节课,我学习“历史的昭示”,体会中国历史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和经验教训。
二、新知探究:(要求:学习教材9——16页,完成下面探究活动,并将知识点在书上准确地标记出来,积极参与思考、讨论、交流、展示等活动。
共计约25分钟。
)探究活动一:对伟大的民族精神如何认识?(教材9——12页)1.明确并记住: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以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
民族精神是我们的民族之魂。
2.交流:什么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表现在哪些方面?(1)概念: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
(2)表现:①爱国主义表现为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的眷恋;②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期盼;③对于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④对祖国主权和尊严的坚决捍卫;⑤对卖国求荣的无比鄙视;⑥对爱国志士的无比崇敬等。
3.交流: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①革命年代的表现: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②新时代的表现:铁人精神,抗洪精神,精神,精神等。
九年级政治_第二课_历史的昭示说课_教科版
![九年级政治_第二课_历史的昭示说课_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4ad89f2c482fb4daa58d4b94.png)
中华儿女的勤劳自强故事
大禹治水是发生在几千年前的影 响极其深远的一件事。大禹为救百姓 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三过家门而不入” 的精神,一直是后人学习的楷模。大 禹治水的传说体现了中华民族无所畏 惧、人定胜天的民族精神。
大禹治水
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的故事集中体现了中华民 族不辞辛苦、不避艰险、知难而进、不 怕牺牲的勤劳勇敢精神。愚公移山精神 是激励和指引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 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 建设胜利的制胜法宝,也是中国人民在 新时期进行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教师补充——
故事(文成公主进藏、昭君出塞、郑成功收 复台湾、孔繁森入藏、奥运圣火传递)。
收获园地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中华民族历来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著称于世。 在对外交往中,中华民族历来奉行睦邻友好、和平 共处的原则。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继承和发扬热爱和平的 传统,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致力于促进世界和
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由“弘扬民族精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三个部分组成。 弘扬民族精神:阐释了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作用,然后 从三个方面具体介绍民族精神。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党的诞生到新中国成立初期, 中国共产党重要作用,印证结论。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首先揭示历代救国救民道路失 败的原因;进而引出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社会 主义革命的胜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引导下中国取得的成就,印证: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教师补充——
名人名言、勤劳自强故事(大禹治水、 愚公移山、大庆精神、两弹一星、抗洪精 神、青藏铁路)。
勤劳自强篇之名人名言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孔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屈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曹操 我国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一股革命 热情,那么一种拚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毛泽东 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 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 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邓小平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作支撑的民族, 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作支撑的国家,是难 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 旺发达的。 ——胡锦涛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2课《历史的昭示》教案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2课《历史的昭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b22c54e45c3b3567ec8bf9.png)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根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是我们树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基础。它既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和交流中站稳脚跟的基础,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肥沃土壤。
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
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作用及要求;
教学难点
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够实现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的道理。
教学活动
本课核心考点及探究与分享
个性部分
基础导学
1.回顾历史,我们要吸取哪些历史的启示?P9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试题精选: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近代百年的耻辱和近40年取得的成就告诉我们要(A)
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走社会主义道路
④全面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探究:
1.请你说说中学生应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自觉学习优秀传统文化,领略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
7.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18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承载着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是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是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
(2)核心价值观维系着民族、国家的生存和发展。
九年级思想品德《历史的昭示》教学设计
![九年级思想品德《历史的昭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cf8676a52d380eb63946d0f.png)
历史的昭示 2.3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选择的结果,也是由中国共产党性的质和宗旨所决定的。
能力目标:尝试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观察、分析问题,提高科学鉴别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党的情感,立志长大后投身到祖国建设事业中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通过一些历史事实,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过程,并认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学习过程和指导:一、揭示目标并自学指导: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第课第节:(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出示学习目标,学生朗读)学习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大家认真、细致的自学,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自学。
出示自学指导:(屏幕显示自学指导及目标思考题)自学指导:请大家认真默读教材P13-16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找出答案。
8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
1、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如何理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3、中国共产党性质是什么?4、社会主义革命取得的伟大胜利充分证明了:。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学生进行紧张的自学,教师行间巡视,并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做适当点拨。
三、学生讨论、回答思考题,教师点拨、更正和补充。
方法:学生举手回答,当出现个别不会的,让会的帮助不会的,当出现多数不会的,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思考题1教师问:会的请举手?指名回答。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1)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进行的奋斗都失败了。
⑵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打败了封建军阀、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⑶新中同成立初期,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自力更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以经济建设为小心,坚持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九年级思品第二课《历史的昭示》教科版
![九年级思品第二课《历史的昭示》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db96f18c02d276a200292eb7.png)
大新县民族希望中学九年级思品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导学案第二课历史的昭示第一框弘扬民族精神_________班组名 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识记民族精神的内涵、作用;爱国主义的含义、表现,民族精神在不同时代的具体表现以及如何弘扬民族精神。
能力目标:培养民族精神,特别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培养为国效力社会使命感、责任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具体的事例感受中华民族的可贵品质,激发民族自豪感,产生民族自信心,激发爱国情感。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弘扬民族精神,尤其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难点: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及作用。
【学法指导】 1、课前在充分预习课本P9-16的基础上,重点预习P9—12内容,独立完成学案,并标记学案的疑点,通过小组合作初步解决疑点问题。
2、课前查阅收集反应爱国的名人事迹、观看影片,诗歌、歌曲、名人名言等一、【自学导航】(要求:将找到答案在课本相应的地方划线并识记,简答题要写上题目哦!)1、完成《思品课堂作业》p5的【课前预习】第1-5题2、什么是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有什么意义?(重点)2、什么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主要表现有哪些方面?(重点)3、例举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在不同时代的不同表现有哪些?请用成语、歌曲、诗歌、名人名言来表示这种精神。
(温馨提示:可分为新中国成立前、后)4、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5、中华民族在对外交往中奉行的外交原则和坚持的外交政策是什么?二、【自学反馈】(通过学习,你觉得还有哪些问题不理解的?试着把它提出来一起解决吧!)三、【合作探究】你思我想,汇聚集体智慧,攻克堡垒!(要求:先独立思考,再组长组织讨论,最后小组展示)⑴例举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哪些?选择其中一个说说他们的事迹,用事实说明爱国主义的表现。
(重点)⑵民族精神的内容很丰富,结合自己的日常学习与生活,说说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应如何继承与弘扬民族精神?(重点)四、【达标检测】(要求:按授课的进度完成相应的练习。
第二课 历史的昭示
![第二课 历史的昭示](https://img.taocdn.com/s3/m/7793fbc150e2524de5187ead.png)
教科版九年级思品自主、互助、高效导学案第二课历史的昭示课时: 2课时备课时间:2011.8.28主备:殷万荣学科组审阅:教具:导学案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预习互学合作探究展示汇报当堂测评同学们请记住:1、课堂是学习的快乐天堂。
2、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
一、引言:五千年的奋斗、百年的抗争,历史昭示了什么?二、明确学习目标:自学目标:(1)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作用 (2)爱国主义的含义,表现,杰出代表2. 互学目标:(1)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2)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核心地位,懂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的道理。
3. 情感目标:体会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培养民族自豪感。
感受建国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从认知和情感上把爱国、爱中国共产党和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
三、引导自主学习:(一)二看标题知层次:本文三层之间是什么关系?(层层深入)(二)三看句段知含义:1.请你认真阅读课本P9-12页的内容,结合历史知识,回答展示下列问题:【预习自测组内展示】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作用【预习自测组内展示】二:爱国主义的含义,表现,杰出代表【互学探究全班展示】一:民族精神举例。
革命年代: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建设时期: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奥运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青藏铁路精神、三峡移民精神。
师点拨: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抗洪精神等,是中国革命年代和建设时期对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点和强大的生命力。
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艰苦创业精神的结晶。
艰苦创业精神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同在,是成就任何事业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
第二课 历史的昭示教案
![第二课 历史的昭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fd602958fb770bf78a55c4.png)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第一节弘扬民族精神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学习搜集资料、以及结合历史资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方法。
2.知识目标:了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预习内容1. 什么是民族精神?它有何作用?2. 爱国主义的含义及其表现是什么?3. 谈一谈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检查学生的预习反馈情况,同时个别指导,学生小组内互相查漏补缺。
自查、互查学案预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请同学们阅读P9:鲁迅和梁启超的名言,这两个人的名言说明了什么?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1.展示交流。
2.教师点拨:说明中华文明数千年历史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民族精神。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1.教师设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9-10:思考:什么是民族精神?它有何作用?爱国主义的含义?表现?点拨:(1)含义(板书):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讨论:根据学过的历史知识,比较中华文明与其他几种在人类历史上曾经辉煌的古代文明的不同命运,分析其原因。
我国文明长期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有伟大的民族精神的支撑。
(2)作用(板书):正是由于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史生生不息,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2.教师设问:爱国主义的含义?表现?引导同学们学习教材10页正文部分点拨:(1)含义(板书):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的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
(2)表现(板书):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的眷恋,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企盼,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对祖国主权的尊严的坚决捍卫,对卖国求荣的无比鄙视,对爱国志士的无比崇敬等。
中华民族具有爱国主义传统,为了民族的独立、解放、发展和强大,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英雄事迹。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教案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f0d8f004a1b0717fd5dd2e.png)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结构:三个框,三个课时第一课时:第一个框:弘扬民族精神第一个○:爱国主义第二个○: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第三个○: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第二课时:第二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第三课时:第三框:只有社会义才能救中国第一课时:第一框:弘扬民族精神[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简要了解民族精神的含义和具体表现出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能力目标: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学会以历史的方法认识我国的国情,学习客观地分析我国取得的成就和所面临的挑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中国近代史,吸取深刻教训,培养忧患意识和自强意识,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认同民族精神,以民族精神而自豪;[教学重难点]民族精神的含义和当今社会中的具体表现【教法】指导法、讲读法【学法】小组合作法、探究法【教具准备】教参、资料:【教学过程】:直接导入:五千年的奋斗、百年的抗争,铸就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或者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民族精神,这节课我们将学习有关民族精神的问题。
一、导语部分1、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回顾近代史,应吸取的经验和教训是什么?完善政治,发展经济第一框:弘扬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的内容或含义是什么?或我国形成什么样的民族精神?或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给我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这些精神财富的实质是什么?P9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爱国主义3、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是什么?P9①、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和民族文化的核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②、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且生生不息,绵延不断,表现出强大生命力。
;③、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和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1④、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关系到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表现哪些方面?或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给我留下哪些宝贵的精神?①、在革命时期,形成了五四精神、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②、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了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
九年级政治导学案(教师用)
![九年级政治导学案(教师用)](https://img.taocdn.com/s3/m/569fdecdad51f01dc381f10b.png)
宜宾县柏溪镇长沙初级中学校九年级(上)教科版思想品德设计者:徐伊班级:姓名: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第一课历史的足迹一.学习目标:1.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了解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3.了解中国近百余年沧桑的历史以及民族英雄抗战的历史,感受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二.重点、难点:了解我们中国的五千年文明,经历的百年沧桑。
三.课前预习:1、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有何地位?2、中华民族经历了百年的沧桑分别有哪些?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会经历这百年沧桑?3、清政府被迫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使中国一步步沦为。
4、英勇抗战的中华儿女有哪些?他们为什么会奋起抗争?四. 学以致用:(一)谈谈你为什么觉得为什么我们中华民族会从辉煌灿烂到腐败落后呢?(二)一位中学生在《“神舟”感想——“圆梦”》一文中写道: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我们英勇不屈的中国人一直在寻梦、追梦、圆梦。
洪秀全寻求“太平天国梦”,孙中山追求“资本主义民主共和梦”……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梦想都未能实现。
直到上世纪中叶,我们终于圆了民族独立梦——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香港、澳门回归梦”、“入世梦”、“申奥梦”、“飞天梦”……我们的梦圆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快了。
①标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在这一圆梦的历程中,我国人民得出了哪些结论?(1)历史事件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得出的结论有:①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②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③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五.课堂反馈:1.下列世界遗产中属于中国的是()①长城②金字塔③都江堰——青城山④秦始皇陵及兵马佣⑤峨眉山——乐山大佛A.①④B.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2.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一部()①民族文明的创造史②民族精神的生长史③民族发展的探索史④涵盖一切文明成果的文明史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据此回答3——5题:3.其主要目的是()A.掠夺我国宝贵的财富B.让中国人了解西方、接受西方C.实行平等的贸易机制D.强迫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4.不平等条约签订的后果是()A.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B.加强了东西方的友好合作C.使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中国人民经受了百年屈辱D.实现了平等贸易机制5、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天津条约》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D.《南京条约》第二课历史的昭示一.学习目标:1.了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核心地位,懂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
四川省宜宾县双龙镇初级中学校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2课《历史的昭示》导学案(无答案) 教科版
![四川省宜宾县双龙镇初级中学校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2课《历史的昭示》导学案(无答案) 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6f30e5536f1aff00bed51eaf.png)
第2课《历史的昭示》一、学习目标:掌握民族精神的核心与基本内涵和作用;了解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丰富和发展。
二、旧知检测:同学们齐读鲁迅名言,大家想一想中国的脊梁是什么?三、自学检测(阅读教材P9-12的内容,把下面这些基本知识在书上用笔勾画出来做好相关的笔记并反复朗读)1.在对外交往中,中华民族历来奉行、的原则。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始终坚持的政策。
民族精神名言警句历史典故核心名言名人团结统一“定于一”、“尚同一”、“一天下”郑成功收复台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屈原爱好和平“和为贵”、“与人为善”丝绸之路邓世昌勤劳勇敢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自强不息卧薪尝胆文天祥4.爱国主义是几千年来形成的对于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内容,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情感主要内容是什么?四、合作探究、展示、点评(读书P9---12的内容,注意教材上的上的事例、名言、漫画、材料、图表,一边读书一边动手勾画和做好笔记)。
1.五千年的奋斗,百年的抗争,中华民族创造了富有特色、绵绵不绝的中华文明,铸就了民族之魂。
这个民族之魂支撑中华民族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精神是什么?其内容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2.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在中国革命年代和建设时期,分别说出哪些精神体现了我们的民族精神?五、课堂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玉树不倒,青海常青”,这是青海玉树地震后抗震救灾中全国人民发自内心的一句响亮口号,这句口号向世人展示了()A.中国人民的强大无敌和称雄世界的决心B.青海玉树优美的环境C.全国各族人民心连心D.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2.农民张正祥26年守护滇池环境,牺牲了家庭利益,更付出了身残代价。
他的感人事迹折射出的民族精神是()①爱国主义②勤劳勇敢③爱好和平④保护环境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定于一”、“尚同一”、“一天下”,直接体现中华民族精神中的()A.自强不息B.艰苦奋斗C.勤劳勇敢D.团结统一4.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
2019-2020年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2课 历史的昭示导学案 教科版 (I)
![2019-2020年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2课 历史的昭示导学案 教科版 (I)](https://img.taocdn.com/s3/m/f968b7ea16fc700aba68fc3e.png)
2019-2020年九年级政治全册第2课历史的昭示导学案教科版 (I)【使用说明】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勾画好课本重点内容,并用红笔标注出疑难问题,完成自学整理的相关题目,在预习的同时熟记重点基础知识。
2.在熟记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完成探究案,做好总结巩固,画出知识网络图(或知识树),认真完成当堂检测,并做好训练案的题目,提升理解能力。
【学习重难点】重点:通过历史事实,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过程,并认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难点:通过对史实材料的分析,认识并认同教科书中主题文的结论。
【中考考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作用;爱国主义的内涵及其表现;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的发扬光大;睦邻友好,和平共处是中华名族对外交往所奉行的原则;如何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什么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预习案】(限时10分钟内,达成预习目标,先通读一遍教材,再在预习案的引导下通读一遍教材,勾画并标注好课本重点问题。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含义、实质.....):以为核心的、、、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国的脊梁”指中华民族伟大的)2.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3.爱国主义的含义(内涵)及表现:①含义:。
②表现:4.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长征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是中国革命年代和建设时期对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民族精神的时代特点和强大的生命力。
5.我国对外交往的原则和政策:在对外交往中,中华民族历来奉行、的原则;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继承和发扬的传统,坚持的政策,致力于促进世界与事业。
(此处印证民族精神中“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这一内容)6.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⑴、⑵、⑶、7.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各种运动失败得出的结论:。
失败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是:①②8.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①。
1.2历史的昭示 教案2(政治教科版九年级全册)
![1.2历史的昭示 教案2(政治教科版九年级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8e461845c850ad02de8041f3.png)
历史给我们的昭示
(1)要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
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的民族精神。 (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3)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 发展中国。
1、翻天覆地的巨变:
1)社会主义中国实现了中国人民 梦寐以求的国家独立 2)社会主义中国改变了旧中国 四分五裂的状态
3)社会主义中国国家一切权利属于 人民,人民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4)社会主义中国初步实现了国家 的繁荣和富强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人民大会堂
我国最高权利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用你的智慧区别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民主:
资产阶级的民主是少 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是: 数人的狭隘的民主 人民当家作主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
北京申奥成功 中国人的骄傲
2001年10月7日中国足球冲出亚洲
思考
品种
1952年产量 比1949增产
比历史最高年增产
钢
煤 粮 棉 工农业 总产值
134万吨
66493万吨 1.5亿吨 130万吨 827亿元
75%
105% 42% 193% 77.5%
46%
7.4% 11.3% 53% 20%
这表说明 什么问题
点拨台
品种
1952年产量
比1949增产
比历史最高年增产
我们一起听听《社会主义好》这首歌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 高, 反动派被打倒, 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全国人民大团结, 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 建设 高潮!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江 山人民保. 人民江山坐得牢, 反动分子想反也反不 了. 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胜利, 共产主义社会一定来 到, 一定来到! 歌词 共产党好, 共产党好! 共产党是人民的好领导, 说得到, 做得到, 全心全意为了人民立功劳. 坚决跟 着共产党, 要把伟大祖国建设好, 建设好! 共 产党好, 共产党好! 共产党领导中国富强了; 人 民江山坐得牢, 反动分子想反也反不了. 社会主义 社会一定胜利, 共产主义社会一定来到, 一定来到! 共产主义社会一定来到, 一定来到!
第二课 历史的昭示学案
![第二课 历史的昭示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411a8771fe910ef12df82a.png)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导学案)教学背景:现在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青少年缺乏责任意识,吃苦耐劳的精神。
让青少年重温抗争历史,感受民族精神,对于培养青少年的责任心非常重要。
特别是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同学们更要培育民族精神,勇担复兴重任。
教学课题:第二课历史的昭示(第一框:弘扬民族精神)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的第二课,进入九年级后,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学生对社会、文化更加关注。
中国历史在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发展史中具有特殊地位,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是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特别是了解人类文明发展,学习人类文化所必须的基础。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是在第一课“历史的足迹”的自然延伸,让学生在认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础上,使学生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
教学目标:1.了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认识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
2.知道爱国主义的含义和表现,认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精神的体现和意义。
教学方法:练习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衔接知识回顾:(学生独立完成后,学生相互对正。
)1.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2.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
爱国主义表现为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的眷念,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期盼,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对祖国主权和尊严的坚决捍卫,对卖国求荣的无比鄙视,对爱国志士的无比崇敬等。
3.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国革命年代和建设时期对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民族精神的时代特点和强大的生命力。
4.我国在对外交往中,中华民族历来奉行睦邻友好、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5.近代中国,由于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国家的落后、外国侵略者的侵略,中华民族历经了百年的沧桑,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四川省宜宾县双龙镇初级中学校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导学案_第一单元第2课历史的昭示2(无答案)
![四川省宜宾县双龙镇初级中学校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导学案_第一单元第2课历史的昭示2(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4ab1dfd5bbfd0a795673ad.png)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单选选择题
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朴实的语言表达的是一个深刻的真理。这一真理()
①是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理论铸就的②是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实践铸就的③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物质文明④并得到了历史的证明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把一个一穷二白的落后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这充分表明: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够()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单元第2课《历史的昭示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核心地位
2.懂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
学习重点
认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书指导、比较法
预
习
(20)
一、独学:认真阅读教材P13-16的内容完成学习任务,将以下基本观点或者问题在书上用笔勾画做好相关的笔记并反复朗读。
1.读一读,划一划,填一填
(1)社会主义革命取得的伟大胜利充分证明了:。
(2)新中国成立6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
(3)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
2.针对下面学习目标的问题,认真读书将问题的答案在教材上勾画,圈点出来(用中性笔)。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告诉了我们哪些道理?
3.你学了《历史的昭示》一课,请你归纳历史给我们哪些昭示?
二、互学:将独学中的收获主动在小组内交流分享;将独学中疑问主动提出在组内交流合作解决,对独学中知识进一步完善和掌握。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二课 历史的昭示简答题总结 教科版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二课 历史的昭示简答题总结 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8e15652827d3240c8447efab.png)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国的脊梁”指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2、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具体表现(或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什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五四精神、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了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
3、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正是由于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且生生不息、延绵不绝,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补充: a什么是民族精神?为什么一个民族要有自己的民族精神?含义: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原因:一个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坚定的民族志向,远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b民族精神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地位: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c为什么要传承民族精神?(必要性)(1)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
(2)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即使中华民族精神的蕴涵更加丰富,又使民族精神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有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
d怎样培育民族精神?(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2)我们要不断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等,使民族精神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有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
(3)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历史的昭示》
一、学习目标:掌握民族精神的核心与基本内涵和作用;了解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丰富和发展。
二、旧知检测:
同学们齐读鲁迅名言,大家想一想中国的脊梁是什么?
三、自学检测(阅读教材P9-12的内容,把下面这些基本知识在书上用笔勾画出来做好相关的笔记并反复朗读)
1.在对外交往中,中华民族历来奉行、的原则。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始终坚持的政策。
民族精神名言警句历史典故核
心
名言名人
团结统一“定于一”、“尚同一”、“一
天下”
郑成功收
复台湾天下兴亡,匹夫有
责
屈原
爱好和平“和为贵”、“与人为善”丝绸之路邓世昌
勤劳勇敢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自强不息卧薪尝胆文天祥4.爱国主义是几千年来形成的对于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内容,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情感主要内容是什么?
四、合作探究、展示、点评(读书P9---12的内容,注意教材上的上的事例、名言、漫画、材料、图表,一边读书一边动手勾画和做好笔记)。
1.五千年的奋斗,百年的抗争,中华民族创造了富有特色、绵绵不绝的中华文明,铸就了民族之魂。
这个民族之魂支撑中华民族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精神是什么?其内容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2.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在中国革命年代和建设时期,分别说出哪些精神体现了我们
的民族精神?
五、课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玉树不倒,青海常青”,这是青海玉树地震后抗震救灾中全国人民发自内心的一句响亮口号,这句口号向世人展示了()
A.中国人民的强大无敌和称雄世界的决心
B.青海玉树优美的环境
C.全国各族人民心连心
D.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2.农民张正祥26年守护滇池环境,牺牲了家庭利益,更付出了身残代价。
他的感人事迹折射出的民族精神是()
①爱国主义②勤劳勇敢③爱好和平④保护环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定于一”、“尚同一”、“一天下”,直接体现中华民族精神中的()
A.自强不息
B.艰苦奋斗
C.勤劳勇敢
D.团结统一
4.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
下列属于民族精神的有()
①汶川抗震精神②长征精神③载人航天精神④大庆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新时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和新的时代精神,我们应该()
A.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考虑任何个人利益
B.在国家危难时刻,肩负起救国的重任
C.发扬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无需任何帮助
D.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担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二)非选择题
雷锋,一个普通战士的名字,几代中国人的共同记忆。
自1963年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已经过了近51个年头。
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时代在变迁,但雷锋精神依然体现着中华民族精神的追求。
请你结合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解,谈谈为什么要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
六、知识拓展
青少年如何弘扬和培养中华民族精神?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
第2课时中国共产党与社会主义
一、学习目标:掌握党的性质;懂得“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道理
二、旧知检测: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精神财富是什么?
三、自学检测(阅读教材P13-16的内容,把下面这些基本知识在书上用笔勾画出来做好相关的笔记并反复朗读)
1.读一读,勾一勾,填一填
(1)中国共产党是的先锋队,同时也是和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中国共产党性质)
(2)社会主义革命取得的伟大胜利充分证明了:。
(3)新中国成立6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
2.读一读、填一填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
救国救民历史事件这些救国救民运动共同其结果其结果的共同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四、合作探究(读书P13---16的内容,特别注意教材上的事例、名言、漫画,材料、图表,一边读书一边动手勾画和做好笔记)。
1.读一读,议一议,填一填(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
中国历史发生新变化中国历史发生变化的原因
变化一:中国共产党
的理论基础
变化二:中国共产党
行动指南
变化三:中国共产党
的性质
变化四:中国共产党
的历史使命
2.通过学习你得出能的历史结论,请你填一填
历史事实历史结论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
国人民的历史的选择
2.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3.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五、当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朴实的语言表达的是一个深刻的真理。
这一真理()
①是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理论铸就的②是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实践铸就的③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物质文明④并得到了历史的证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把一个一穷二白的落后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据此回答2---3题
2.这充分表明: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够()
①实现中华民族的霸权主义②实现中国的发展③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充分证明了()
A.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B.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C.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
D.中国的近代社会是半殖民地社会
七、课堂小结(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师生合作,教师板书,共同完成我们的收获)
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