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品德教育:感恩与回报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品德教育:感恩与回报教案
幼儿园品德教育:感恩与回报教案
一、教学主题
幼儿园品德教育:感恩与回报
二、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感恩”和“回报”的重要性,从而懂得感恩他人、回报社会的意义和必要性。
2. 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服务精神和自觉参与公益事业的意识。
3. 培养幼儿的爱心和责任感,使其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重要性。
4. 引导幼儿从小做好正向的道德培养,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内容
1. 感恩的重要性
(1)通过图片、模型等材料向幼儿展示感恩的场景和事例,并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对于幼儿或家人的感恩之情。
(2)让幼儿了解感恩的内涵和意义,引导幼儿从心理上意识到感恩的必要性。
2. 回报的重要性
(1)通过幼儿自己能参与到的社会公益活动进行讲解和体验,引导幼儿了解回报社会的形式和方式。
(2)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多种形式介绍志愿者们所做的事情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帮助,引导幼儿理解回报社会的内涵和意义。
3. 感恩与回报的方式
(1)通过游戏、互动等形式向幼儿介绍实际的感恩和回报方式,如帮助杂物整理、照顾弱势群体等。
(2)引导幼儿思考并表达他们自己能够实施的感恩与回报方式。
4. 实践活动
(1)在实践活动中,鼓励幼儿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捐赠物品、为老人搬运物品、为公园清洁卫生等。
(2)在班级中组织幼儿参与感恩活动,如互相制作小礼品、为父母写感恩信等。
四、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场景创设使幼儿产生感受,激发幼儿的学
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2. 合作学习法:在活动中运用合作学习法,鼓励幼儿积极发表意见,
共同制定行动计划,形成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
3. 游戏教学法:利用游戏的具体操作,使幼儿轻松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以此达到感染、教育、激励的效果。
4. 体验教学法:通过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深入体验回报社会的具体
形式和过程,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动力。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10分钟)
通过图片、模型、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幼儿展示感恩和回报的场景和事例,让幼儿了解感恩和回报的存在和重要性。
2. 感恩的内涵和意义(20分钟)
通过图片、故事、游戏等方式,向幼儿介绍感恩的内涵和意义,让幼儿意识到感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 回报的形式和方式(20分钟)
通过幼儿可以实际参与的社会公益活动进行讲解和体验,引导幼儿了解回报社会的形式和方式。
4. 感恩与回报的方式(20分钟)
通过游戏、互动等形式向幼儿介绍实际的感恩和回报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并表达自己能够实施的感恩与回报方式。
5. 实践活动(30分钟)
在实践活动中,鼓励幼儿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让幼儿深化对感恩和回
报的理解和实践。
六、课堂评估
1. 通过小组互相分享反思,让幼儿对于感恩和回报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2.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从而掌握幼儿对于感恩和回
报的实际理解和认识。
七、教学后记
通过本次教学,幼儿对于感恩和回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幼儿
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参与、表现活跃,表达了自己的感谢之情和回报之意。
这表明本次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同时,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继续加强幼儿的品德教育,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感恩和
回报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