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格言蕴含的哲学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格言蕴含的哲学道理
高中政治格言名句俗语蕴涵的哲学道理分类讲解
一、哲学基本常识
1. 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朴实唯物主义观点。
2.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物质打算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朴实唯物主义观点。
3. 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违反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4. 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熟悉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反了物质的客观性。
5. 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阴阳二气布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古代朴实唯物。
6. 神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物是观念的集合;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存在就是被感知:主观唯心。
7. 神灵天意打算着社会的变化;理生万物,理在气先,理为气本;黑格尔“肯定精神”:客观唯心。
二、唯物论
1. 树欲静而风不止:物质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运动变化和进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打算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3.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4.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物质运动是肯定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5.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进展的,运动是肯定的、无条件的。
6.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事物的进展是有规律的。
7.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主要体现的哲理是要做到按规律办事,先要制造肯定条件。
8.
9. 不依法规,不成方圆:事物进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需敬重客观规律。
10. 审时度势: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敬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11. 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需敬重客观规律,违反客观规律必将受到惩处。
12. 目无全牛;庖丁解牛:把握客观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3.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制造条件也要上;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敬重客观规
律的统一。
14. 要命令自然,就必需听从自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需敬重客观规律。
1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16. 按图索骥:违反一切从实际动身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三、熟悉论
1. 智子疑邻:人们对事物的熟悉受主观因素制约。
人们必需以站在正确立场观看事物。
2.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价值观不同,对事物的熟悉不同:
3. 实践是学问的母亲,学问是生活的灯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践是熟悉的来源,熟悉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要求我们既要学习书本学问,又要参与社会实践,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4. 吃一堑长一智;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经一事,不长
一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而止矣。
明之,行也;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钓多识鱼性,樵多知树名;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物皆然,心为甚:实践是熟悉的来源,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5.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⑴抱负的实现需要艰苦奋斗
精神;⑴冲突双方在肯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⑴实践是熟悉的来源,熟悉对实践有反作用。
6.
四、辩证法
1. 瑞雪兆丰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唇亡齿寒: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 守株待兔:把现象当本质、把偶然联系当作必定联系的错误观点。
3. 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事物的部分别不开整体。
4. 坐井观天:把部分当作整体的错误观点。
5. 舍卒保车:整体处于统帅和打算地位,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6.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关键部分对事物的整体起打算作用。
田忌赛马: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够引起质变、当事物的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结合时,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7.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断章取义:割裂了整体部分之间的关系,孤立地看问题。
8.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青山遮不住,究竟东流去;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长江
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9. 少小离家老人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进展的,要用进展的观点看问题。
10. 涸泽而渔: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坚持用进展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11. 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没有看到事物是不断向前进展的。
12.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向前进展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13. 刻舟求剑;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用静止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14.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堤溃蚁穴,气泄针芒;防微杜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预备,质变是量变必定结果。
15. 好事多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从来凯歌出困难:事物进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6.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行沽名学霸王:要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质变,推动事物的进展。
17. 治大国如烹小鲜;过犹不及:这说明做事情要留意火候。
要坚持适度原则。
18. 不是鱼死,就是网破:冲突双方是对立的。
19.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事物都是一为二的,(冲突具有普遍性)。
20. 和而不同:冲突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冲突普遍性一特别性是统一的。
21.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坚持全面、一分为二的观点盾问题。
22. 不见高山,不显平川;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行,前后相
随:冲突双方相互依存。
23. 物极必反,相反相成;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耐得孤独,才能不孤独;耐不得孤独,偏偏孤独;爱人者则人爱人,恶人者则人恶人;居安思危;蝉口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失败乃胜利之
母;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冲突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统一的关系,冲突双方相互依存、冲突双方(冲突主次方面)在肯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4. 虚心使人进步,傲慢使人落后;满招损,谦受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不同的反作用、冲突双方在肯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5.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冲突双方相互依靠,互为存在条件。
26. 世外桃源该多好,无奈风波添苦恼,只缘冲突来戏弄,它是庸人爱自扰;万事如意;讳疾忌医:违反了冲突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27.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取胜者,谓之神:事物进展不同阶段上的冲突具有不同的特点,敬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统一的。
28.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冲突的特别性,事物千差万别的缘由,就在于它们各有其特别冲突,这种特别冲突规定了这一事物区分于他事物的特别本质。
29.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兵来将挡,火来水挡,一娘生九子,连娘十个样:冲突具有特别
性,这要求我们详细问题详细分析。
30.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张冠李戴;良莠不分;不分皂白:违反了冲突具有特别性,没有看到事物包含的冲突具有各自的特点。
31.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冲突普遍性与特别性是辩证统一的。
32.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用在刀刃上:主要冲突在事物进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打算作用,要求我们要擅长抓住重点,集中力气解决主要冲突。
33.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英雄三个帮;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次要冲突对主要冲突的解决产生重大影响,要求我们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冲突。
34. 效率优先,兼顾公正;学会“弹钢琴”;把握重点、统筹兼顺:抓主要冲突,不忽视次要冲突。
35. 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36. 天不变,道亦不变(静止,否认运动)杀鸡取卵,涸泽而渔;浅尝辄止、固步自封(静止,忽视进展)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巢覆卵破;唇亡齿寒(片面,割裂联系)——都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五、历史唯物主义
1.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制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制造者,人
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打算力气。
六、人生观价值观
1.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劂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练》;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
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也: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意志品质影响着其奋斗方向和最终成就。
2.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行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确阐述了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个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是统一的,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3. “爱人者,人常爱之;敬人者,人常敬之”说明白贡献和索取是相互联系、密不行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