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绒毛管状腺癌9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宫颈绒毛管状腺癌9例临床分析
冯彩霞;郭红燕;孔东丽;贺豪杰;张坤;韩劲松;熊光武;闫霞;孔为民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绒毛管状腺癌( villoglandular adenocarcinoma ,
VGA )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处理方法及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5年1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7例及北京妇产医院2例VGA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结果、治疗方案以及随诊结局。

年龄33~58岁,中位数43岁。

主要症状为
阴道排液(4例)或阴道不规则出血(3例)。

国际妇产科联盟( FIGO)分期
ⅠA2期1例,ⅠB1期5例,ⅡA2期1例,ⅡB期2例。

1例ⅠA2期患者锥切
后观察;5例ⅠB1期患者均无生育要求,行腹腔镜广泛性全子宫切除+双附件切
除+盆腔淋巴结清扫±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其中3例术后辅助放化疗;1例ⅡA2期行宫颈癌根治术;2例ⅡB期中1例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后行双侧输尿管支
架置入+腹腔镜次广泛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另1例行腹腔镜双附件切除+盆腔及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放化疗。

结果7例行淋巴结清扫者中ⅡB期1例
盆腔淋巴结浸润。

8例卵巢切除中1例ⅡB期术中卵巢表面未见异常,术后病理双侧卵巢中分化腺癌。

随访3~75个月,中位数27个月,无术后复发及死亡。

结论与常见病理类型的宫颈癌相比,VGA发病相对年轻,肿瘤多外生型生长,淋巴结
及卵巢转移率低,预后良好。

但由于病例数相对少,且为回顾性分析,难以得出十分有说服力的结论。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 management and prognosis of villoglandular adenocarcinoma (VGA) of uterine cervix. Methods From November 2009 to November 2015, a total
of 9 cases of VGA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Their median age was 43 (33-58) years old.The major symptoms were vaginal drainage (4 cases) and abnormal vaginal hemorrhage (3 cases).And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FIGO) stages were 1 case of ⅠA2, 5 cases of ⅡB1, 1 case ofⅡA2, and 2 cases of ⅡB.One patient at stage ⅠA2 was given observation after conization .Five patients at stage ⅠB1 underwent laparoscopic radical hysterectomy and bilateral salpingo -oophorectomy ( BSO ) plus pelvic lymphadenectomy , with three patients of postoperative chemotherapy . One patient at stage Ⅱ A2 underwent radical hysterectomy plus pelvic lymphadenectomy .One patient at stage ⅡB underwent radical hysterectomy with concurrent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 while another patient at stage ⅡB underwent radiotherapy and concurrent chemotherapy after BSO and pelvic lymphadenectomy . Results Out of the 7 patients receiving lymphadenectomy , one stag e ⅡB patient had positive pelvic lymph nodes .Out of the 8 patients receiving BSO , one stage ⅡB patient had moderately 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 in ovarian .The median follow-up period was 27 months (range, 3-75 months).All the patients survived without recurrence . Conclusions VGA mainly affects younger women and the prognosis is generally fair with a lower rate of ovarian metastasis and lymphatic metastasis as compared to common forms of cervical cancer .Due to a limited sample size and retrospective clinical data study ,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studies are warranted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is disease .
【期刊名称】《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年(卷),期】2016(016)009
【总页数】5页(P807-811)
【关键词】宫颈肿瘤;宫颈绒毛管状腺癌;肿瘤转移;肿瘤复发
【作者】冯彩霞;郭红燕;孔东丽;贺豪杰;张坤;韩劲松;熊光武;闫霞;孔为民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北京 100083; 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妇产科一病区,榆林 719000;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北京 10008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北京 10008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北京 10008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北京 10008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北京 10008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北京 10008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北京 100083;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肿瘤科,北京 100026;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北京 100083;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肿瘤科,北京 100026
【正文语种】中文
Young等[1]于1989年首先报道宫颈绒毛管状腺癌(villoglandular adenocarcinoma,VGA)。

1994年,WHO将VGA列为宫颈癌病理组织学类型之一,归为宫颈腺癌的一种亚型。

报道中VGA肿瘤常为外生型生长,细胞分化程度较高,少有淋巴结及卵巢转移,预后较好。

Young等[1]提出可以选择较保守性治疗方法。

VGA作为宫颈腺癌的一类罕见亚型,发病少,目前国内外报道VGA近200例,关于其诊治及预后尚存有争议。

本文回顾分析2009年11月~2015年1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7例及北京妇产医院2例VGA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讨论,以进一步增加对该疾病的认识。

本组9例,年龄33~58岁,中位数43岁。

具体资料见表1。

主要症状包括阴道排液4例,阴道不规则出血3例,2例为体检发现。

妇科查体见宫颈表面赘生物7例(其中4例表现为息肉样增生,见图1),宫颈管内增生1例,肿瘤直径1.5~5
cm,中位数2.8 cm;宫颈表面轻度糜烂伴触血阳性1例。

9例均否认多个性伴侣,1例诉前夫性伴侣较多。

3例有5次以上流产史,4例2次及以上流产史,2例无
妊娠史。

1例(例1)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2例(例1、例4)合并2型糖尿病。

1例(例7)肿瘤体积大直接行宫颈活检而未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及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查,其余8例行TCT检查,1例未见明显异常,3例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能明确意义(ASC-US),2例非典型腺细胞增生,1例非典型鳞状细胞,1例不除外腺鳞癌。

6例行基因杂交捕获HPV检查,均阳性。

9例均行宫颈活检,其中7例提示VGA;1例ⅠA2期患者(例1)提示子宫内膜样
腺癌亚型可能,行诊断性刮宫未见癌细胞,行宫颈锥切术病理学诊断为VGA,1
例ⅠB1期患者(例5)宫颈活检病理提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锥切病理诊断中分化VGA,这2例为宫颈锥切术后确诊VGA。

根据2009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宫颈癌分期,ⅠA2期1例,ⅠB1期5例,
ⅡA2期1例,ⅡB期2例。

手术均获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果见表2。

病理类型及肿瘤分化程度:1例ⅠA2期患者行2次宫颈活检提示VGA,行宫颈锥切后标本未见癌组织;1例ⅡA2期患者宫颈癌根治术后,病理提示混合性癌,大
部分为绒毛管状腺癌,部分呈浆液性癌,部分呈子宫内膜样腺癌,小灶状呈鳞癌;3例ⅠB1期病理提示高分化VGA,1例ⅠB1期患者病理提示中~高分化VGA,1例ⅠB1期患者病理提示中分化VGA;1例ⅡB期患者同步放化疗后大体标本未见癌,病理提示VGA,未提及分化程度,1例ⅡB期患者提示VGA。

子宫肌层浸润情况:除1例无癌残留及1例未切除子宫者外,7例患者中1例
ⅠB1期有深肌层浸润,余6例为浅肌层浸润。

淋巴结转移情况:7例行淋巴结清扫患者中1例ⅡB期患者有1枚盆腔淋巴结浸润,1例ⅠB1期患者可疑脉管内癌栓,术后给予同步放化疗。

卵巢受累情况:行卵巢组织学检查8例中,仅1例ⅡB期患者术中见卵巢表面未
见异常,术后病理双侧卵巢中分化腺癌。

随访结果:9例随访时间3~75个月,中位数27个月,无术后复发及死亡。

VGA是一种特殊且罕见的宫颈腺癌亚型。

一般认为宫颈腺癌的预后差于宫颈鳞癌,对放疗不敏感,易发生早期转移,目前认为VGA发病相对年轻,与HPV感染可
能有关,肿瘤以外生型生长为主,很少血管、淋巴、卵巢浸润,预后较好,Young等[1]提出临床可以进行相对保守的治疗。

因VGA发病率很低,关于其研
究少,国内外学者对其诊治及预后尚存有争议。

VGA的发病可能与HPV感染有关。

超过99%的宫颈鳞癌伴有HPV感染,但宫颈腺癌的HPV感染率文献报道不一(50.8%~66.7%)[3]。

邹琳等[4]的研究纳入47
例宫颈腺癌标本,HPV阳性率为93.6%(44/47)。

Jones等[5]对12例VGA石蜡
标本进行HPV及高危型检测,12例HPV均为阳性,其中7例HPV 18型阳性,
5例HPV 16型阳性。

Zhao等[6]报道12例VGA,HPV感染均为阳性。

本组9
例中6例进行HPV检测,均合并HPV感染,提示VGA的发病与HPV关系密切。

文献报道VGA预后较好。

VGA淋巴结转移少见,朱夏琴等[7]报道14例清扫淋巴结的VGA患者,均未发现淋巴结和淋巴血管间隙浸润。

Lataifeh等[8]回顾了2
个中心28例VGA,其中2例经手术证实有淋巴结浸润,分别为ⅢB期及ⅠB1期。

其中ⅢB期患者随访11个月因VGA死亡,而ⅠB1期患者随访54个月无病生存,提示VGA具有良好的预后,但有淋巴结转移的晚期患者预后欠佳。

本组仅1例
ⅡB期患者有盆腔淋巴结浸润,术后给予同步放化疗,现随访10个月无复发倾向。

VGA预后较好另一因素是肿瘤多以外生型生长,生长较为表浅。

妇科检查VGA肿瘤大部分可见息肉样、乳头样赘生物。

Khunamornpong等[9]报道14例ⅠB期
和1例ⅡA期,均为外生型,呈息肉状。

外生型肿瘤妇科检查时易于发现,因此,规范的妇科查体十分重要。

本组9例VGA中8例为外生型生长,仅1例(例3)病
灶呈颈管内生长,其术后病理有深肌层浸润,给予同步放化疗,随访3个月无复
发迹象。

有学者建议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ⅠA2及ⅠB1期VGA患者可以选择宫颈锥切术。

Falcón等[10]报道1例ⅠB1期VGA行冷刀宫颈锥切手术,术后5年妊娠,剖宫
产1个健康胎儿,共随访8年,健康存活。

Jones等[11]报道24例VGA肿瘤,
均呈外生型(具体分期未报),局限于宫颈,其中5例行宫颈锥切术,随访7~77
个月,均健康存活。

王凤华等[12]报道一例宫颈赘生物3.0 cm×2.0 cm×1.0 cm,宫颈赘生物摘除术后病理提示VGA,因患者有生育要求行宫颈锥切术,随访10
个月无复发。

本组1例ⅠA2期患者行宫颈锥切后随访27个月,无病生存。

ⅠA2期及ⅠB1期VGA无生育要求者可行全子宫切除术。

虽然本组无行全子宫切除的ⅠA2期及ⅠB1期患者,但VGA病例中ⅠA2期及ⅠB1期比例较大,值得探讨。

一般的宫颈鳞癌腺癌ⅠA2期及以上期别建议行宫颈癌根治术,而在VGA的
报道中,ⅠA2期甚至ⅠB1期无深肌层浸润者行全子宫切除术,随访预后良好。

戴珍珍等[13]报道3例ⅠB1期患者,肿瘤大小1.5~2 cm,均行全子宫切除术,
术后其中1例有宫颈黏膜下间质微小浸润,1例无浸润,1例浸润深度为宫颈管
1/3浅肌层,均无血管与淋巴管浸润,术后辅以常规化疗,随访1、3、7年均无
复发。

ⅠA2期及ⅠB1期VGA淋巴结卵巢转移罕见,若肿瘤较小又无淋巴结卵巢转移证据,且无深肌层浸润的ⅠA2期及ⅠB1期VGA能否只行全子宫切除术,需进一步随访已手术患者及较大样本量前瞻性研究来支持。

VGA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报道较少,多数选择缩小淋巴结清扫范围。

有可疑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时才考虑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

Lataifeh等[8]报道11例ⅠB1期VGA,其中10例均行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未清扫腹主
动脉旁淋巴结,随访6~108个月(平均35个月)均无病生存。

Khunamornpong
等[9]报道5例ⅠB1期VGA,肿瘤大小1.5~4.5 cm,均行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
淋巴清扫术,无辅助治疗,随访4~81个月(平均41.8月),均无病生存。

本组2
例高分化ⅠB1期VGA未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后无盆腔淋巴结浸润,随
访6、35个月无复发迹象。

VGA先期化疗的报道较少,但报道中VGA对先期化疗敏感。

Nagai等[14]报道1例ⅡA2期VGA行新辅助化疗,采用多西他赛(60 mg/m2)、顺铂(70 mg/m2),
3周后肿瘤最大径从5.3 cm缩小到2.0 cm,化疗后行宫颈癌根治术,随访无复发迹象,认为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对宫颈VGA有效。

朱夏琴等[7]报道1例ⅠB1
期VGA,行先期化疗,术后标本中未找到癌细胞。

报道提示VGA对化疗敏感,临床可通过先给予新辅助化疗,再接受手术。

同样,这也需进一步较大样本量研究来支持。

本组1例ⅡB期患者行新辅助同步放化疗,肿瘤大小从5.0 cm×4.0 cm缩
小到宫颈光滑未见肿物,行双侧输尿管支架置入+腹腔镜次广泛子宫双附件切除术,随访48个月无病生存。

较晚期VGA患者,放化疗后可考虑全子宫切除术。

文献报道提示尽可能切除VGA 肿瘤原发病灶有利于预后。

Lataifeh等[8]报道的28例VGA中ⅡB期5例,3例
只放疗+同步化疗,其中2例随访12、43个月因疾病死亡,1例随访5个月未复发,而另2例行放疗+同步化疗后加全子宫切除术,随访35、97个月无病生存,建议晚期VGA患者可行放化疗+全子宫切除术,认为尽可能切除VGA病灶有利于预后。

Lataifeh等[8]报道5例死亡,期别为ⅠB2期1例,ⅡB期2例,ⅢB期2例,均为只接受放疗+同步化疗,提示未接受手术治疗的VGA而只行放化疗效果
不佳,也可能与只接受放化疗的患者为晚期VGA有关系。

本组1例ⅡB期行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后,接受双侧输尿管支架置入+腹腔镜次广泛子宫双附件切除术,随访48个月无病生存。

综上,VGA是一种罕见的宫颈腺癌。

目前报道多认为VGA发病年龄较一般宫颈腺癌更年轻,发病与HPV有关,肿瘤以外生型生长为主,一般无血管、淋巴、卵巢
转移,预后较好。

有学者提出临床可以进行相对保守的治疗方法。

本组9例与大多数文献报道相符。

因VGA发病率低,样本量较少,仍需进一步随访已手术患者及较大样本量前瞻性研究来探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