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石坝对于抗震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土石坝对于抗震的研究
作者:李霞彭丽君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09期
摘要:本文论证了我国水坝的抗震安全评价的实践与发展现状。

水坝的修建有助于减轻下游地区干旱和洪涝灾害,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和缓解电力紧张,但是对于地震区水坝的抗震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本文根据我国的政策方针,现行的法律法规,技术规定,以及有关学科的进展和地震区水坝建设所面临的现实迫切需要,系统分析我国大坝抗震安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有关建议,希望可以为我国水坝抗震安全的研究,分析,设计以及工程运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关键词:土石坝抗震;震害
【正文】
1.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稳步发展,水坝给社会带来了客观的经济增长,但是也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如果破坏结构或显著被损坏,水坝失败一般是灾难的。

下游环境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会受到危害。

地震更是一项不可预估的危险因素。

大坝由于地震而致崩坏的实例,几乎没有。

但是如果万一发生崩坏,其所造成的灾害,将十分可怕。

一方面水坝的建设费用非常大,应该尽可能的使其建造的经济,然而其抗震设计又务必需要合理的进行。

2. 大坝地震的形式
2.1水库内山的崩坏
水库中的水深,往往可达几百米,因而,库底及其周边的地基应力和地下水位发生变化,致使其稳定性受到威胁。

与蓄水的同时,在库岸周边发生小规模的地滑塌方的事例,迄今也不算少。

如果是小规模的,还不怎么成为问题。

但是,如果规模大时,崩坏土与蓄水一起成为泥石流,由坝溢流出来,对于下游部分恐将酿成大的灾害。

在地震时,具有向水库倾斜的薄粘土层夹层的裂缝和以粘土化的有裂缝的岩石,受到冲击后,最容易滑动。

特别是水库的一部分作为较薄的马鞍形那样的情况,该处如果发生滑动时,即使不过是表面滑动,但也威胁水库的稳定。

所以水库初见成时,从这个角度,不应当对于绵亘相当广大的范围,需要进行关于表面层的土质和厚度,基岩的岩质和倾斜,地下水位的调查。

2.2水库蓄水所引起的地震
据经验,由于蓄水在水库附近有时可引起微小的地震。

由于蓄水逐渐使地基内的应力和含水状态发生变化,似有引起微小地震的现象。

如果是微震,当然在工程上并不成问题,但是因蓄水引起较大的地震。

因此,对此情况的地壳的破坏,是否由于因蓄水水压致使地壳内部应力增大,因流体侵入而使高压下的岩石强度降低,以及蓄水使岩体内储藏的应变能量引起作用等,已成为疑问的集中点。

鉴于这样的问题在规划大水库时,就应该仔细的进行地质调查。

3. 震害
当大坝恰好位于震源上方时,坝体会受到相当的损害。

土石坝在地震灾害中作为承灾体,一方面引起土石坝坝体的破坏,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另一方面,还可能演变成为危险的次生灾害源,引发次生水灾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同时在地震后还常常因水坝无法正常发挥水利设施功能,造成灾后生产、生活的困难。

在抵抗地震时坝基的类型,水坝的施工质量和坝料的好坏对水坝的震损情况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水坝平时的维护管理对地震时水坝的震损有影响,另外,震前水库的库水位对水坝地震时的安全性应当有着重要影响。

坝的稳定性也多为现场地区的情况和施工条件所左右。

填筑面因底面较宽,故所及于地基的应力不大。

这样在不很坚固的地基上也能建造,此为土石坝的特长。

不过,不很坚硬的地基比之坚硬的地基,一般在地震时的变位振动则要较大,而且按照土的种类,在强震之下还有液化之虞。

另外,填筑坝所用坝体材料不能抵御拉力。

在激烈的振动之下,不能抵御拉力的材料的集合体易于崩坏,这在直观上也可预想到。

因此,在预想将有强烈地震的发生的地点,对于这种形式的坝进行规划,必须慎重从事。

还有填筑坝的压实,除在施工中要进行外,在竣工后也要随着时间的经历逐年累月来进行。

这对坝体能起强化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当压实坝内各部分的变形不均匀一样时,也会成为发生局部的滑动和裂缝的原因。

最后在土石坝,蓄水位急剧下降,且屡屡反复的情况下,对于坝体内的细粒骨料,恐怕会流到水库内。

4. 抗震设计
为了使土石坝能够抗震,很需要对建筑位置,形状,材料,细部设计等,所涉及的坝的整体规划,加以全面的考虑。

结合过去的震害实例等来看,从事坝的设计时,应注意之点如下:
地基以选择良好的场所为宜。

地震动的最大变位,在硬地基,只不过是软地基的几分之一。

实际上多是因为地基不坚硬,才选用了土石坝的形式,故此,关于基础地基在地震时的稳定,有必要进行充分的研讨。

在细沙地基或夹有晶状体的细沙的地基,地震时恐要发生液化。

这样的地基如果范围很广时,对其加以处理,改良则很困难,作为坝基,并不适当。

为隔水的目的,将心墙深埋,使其到达基岩时,则其上下游的填筑部分的地基,因为软弱,引起下沉,发生裂缝。

因而,必须考虑在心墙和填筑部分之间,设置充分有效的中间隔墙,使地基的刚性,在其间缓缓延续改变。

在土坝,有可能发生滑动面深达基础地基那样大规模的斜坡面崩坏。

因此,对于这样的崩坏,也有必要进行稳定计算。

斜坡面的趾部,在地震时有变松弛之误。

在此部分设置坚固的填石是有效的。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需要将蓄水能急速排出的设备。

由于地震坝体万一濒于危险时必须急速将蓄水排出,使水位下降。

为此,排水设备,对于地震必须充分的安全。

5. 地震监测与应急预案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和地震灾害较严重的国家,地震区建设水坝时一定要对地震引起的灾害和风险有足够的认识。

地震是随机事件且发震机理,传播机制十分复杂。

国际上地震的预测预报也都不够准确。

因此在地震区建设高坝大库工程时,除了做好有关的斟探实验和抗震设计外,还应加强地震监测,重视国内外有关地震和震害实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反馈分析。

深化对地震和结构地震的响应的认识,改进分析研究方法,更新设计理念,并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中加以应用。

另外,结合溃坝等重大灾害的检测和预警技术的研究,制定大坝安全应急预案也是十分必要的。

瑞士十分注重大坝对下游地区的可能安全影响,尤其是大坝失事后的影响,每一座大坝都做了洪水可能淹没范围的分析,并设有明显的可能淹没范围边界标志,根据淹没情况,地形和交通条件,做了不同的可能受灾区居民的撤离路线图,并将所有这些信息编辑成册,发给下游有关民众,并进行定期的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

瑞士的这些大坝管理工作具有很大启发作用。

【结语】
水坝的修建有助于减轻下游地区干旱和洪涝灾害,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和缓解电力紧张,但是对于地震区水坝的抗震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和地震灾害较严重的国家,地震区建设水坝时一定要对地震引起的灾害和风险有足够的认识。

做好有关的斟探实验和抗震设计,加强地震监测,重视国内外有关地震和震害实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反馈分析。

深化对地震和结构地震的响应的认识,改进分析研究方法,更新设计理念,并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中加以应用。

尽量避免或者减少地震对水工建筑物所造成的损害以及后期破坏。

注重保护下游以及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选择较安全的形状,材料,细部设计等,所涉及的坝的整体规划,加以全面的考虑。

参考文献
1. 《土石坝震害预测及快速评估方法研究》,梁海安,201
2.05.01
2. 《抗震工程学》,孙伟东译
3. 《水坝与地震》,王卓凯,刘锁旺等译
4. 《土石坝震害预测及快速评估方法研究》,梁海安
作者简介:
李霞(1991—),女,汉族,甘肃白银市人,
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水利水电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