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鉴湖畔的诗与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鉴湖畔的诗与菜
作者:袁长渭
来源:《杭州(下半月)》 2018年第23期
铜鉴湖曾经是钱塘泗乡最大的湖泊,古籍记载,原来的湖面有好几平方公里。
唐宋时期,铜鉴湖畔的道路是杭州城通往富阳的唯一官道。
当年苏东坡主政杭州时,常走此道去富阳,或者去云泉山风水洞、铜鉴湖和昙山会友赏景。
铜鉴湖左手靠着虎头山(公馆山),右手靠着昙山,背靠石龙山,远望如一把太师椅。
风和日丽的早晨,湖水似一面绿如蓝的镜子,落日余晖中看铜鉴湖的水,又像一面铜镜。
铜鉴湖的春夏秋冬别有风味,雪湖雨湖雾湖晴湖各有景致。
苏东坡经常来游览湖埠美景,宿于农家,对泗乡风土人情颇为了解,曾书有《风水洞二禽》:“春山最好不归去,惭愧春禽解劝侬。
”
杨万里游湖埠里,宿于铜鉴湖之畔,见帆收烟升,波碎灯影,作《晨炊泊杨村》:“沙步未多远,里名还异原。
对江穿野店,各路入深村。
秋水乘新汲,春芽煮不浑。
舟中争上岸,竹里有清樽。
”白居易曾与铜鉴湖边恩德寺高僧慧日禅师交好,移官于北国后,尚思湖埠之竹笋与铜鉴湖之莼鲈:“久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犹有鲈鱼莼菜兴,来春或拟往江东”,以志念想。
提到莼菜,铜鉴湖倒是第一流的。
莼菜鲜嫩滑腻,用来调羹作汤,清香浓郁。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每到杭州都必以莼菜调羹进餐,并派人定期运回宫廷食用,成为宫廷宴席上的珍贵菜品。
西湖莼菜有悠久历史,苏东坡、白居易都有诗作纪念。
西湖莼菜原有西湖、湘湖和铜鉴湖三大产区,西湖和湘湖早已不产莼菜了,只剩下铜鉴湖一带还在继续种植。
铜鉴湖有大片莼菜田,是正宗的西湖莼菜产区,杭城各大饭店里的西湖莼菜,基本都是铜鉴湖生产的。
铜鉴湖牌莼菜产量最高时达近两千吨,曾经热销日本和韩国。
今后,在铜鉴湖建西湖莼菜菱角基地,让游客体验一下采摘莼菜和菱角的乐趣,产生的效益肯定比单纯种莼菜和菱角还要多的多。
据考证,苏东坡主政杭州时曾经多次来泗乡考察水利工程,有感于钱塘江波涛的险恶,奋笔书写《讫相度开石门河状》,请求朝廷开泗乡运河,以求避浮山之险。
石门运河的其中一条线路方案为西起庙山(今富阳黄公望村,当时属于钱塘县泗乡),过铜鉴湖至凌家桥石龙山,沿着钱塘大堤(就是现在的杭新路和之江大道),最后在梵村汇入钱塘江。
后由于朝廷内争,苏东坡被贬外地,此奏章就没有了下文。
如今,铜鉴湖防洪排涝调蓄工程项目已经正式获批。
根据工程规划,铜鉴湖将进行大规模整治修复,湖面将从不到两百亩扩大到两千多亩,恢复旧时美景,当年苏东坡未能完成的梦想有望在今天实现。
可以想象,不远的将来,在铜鉴湖边赏碧波荡漾,品九曲红梅,听慈严寺隐约的钟声,遥想当年朱熹讲学的盛况,该是何等惬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