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言警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名言警句
古代名言警句
古代名言警句1
古代格言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衣不如新,人不如旧。
●忍一言,息一怒;饶一著,退一步。
●三十不立,四十见恶,五十相将寻死路。
●爱儿不得爱儿怜,聪明反被聪明误。
●心去终须去,再三留不住。
●非意相干,可以理遣;横逆加来,可以情恕。
●贫穷患难,亲戚相顾;婚姻死丧,邻里相助。
●亲者毋失其为亲,故者毋失其为故。
●得意不宜再往,凡事当留馀步。
●宁使人讶其不来,勿使人厌其不去。
●有生必有死,孽钱归孽路。
●不怕无来处,只怕多去处。
●务要见景生情,切莫守株待兔。
●丧家亡身,多言占了八分。
●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小事变大。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相论逞英雄,家计渐渐退。
●贤妇令夫贵,恶妇令夫败。
●一人有庆,兆民永赖。
●富贵家且宽厚,而反忌克,如何能享。
●世微道替,百直曾无一遇。
●聪明人宜敛藏,而反炫耀,如何不败。
●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一正压百邪,少见必多怪。
●君子之交淡以成,小人之交甘以坏。
●视寝兴之早晚,知人家之兴败。
●言忠信,行笃敬。
●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
●爱人者,人恒爱;敬人者,人恒敬。
●好讼之子,多数终凶;积善之家,必有馀庆。
●损友敬而远,益友亲而近。
●善与人交,久而能敬,过则相规,言而言而有信。
●严父教自,义方是训。
●不为昭昭信节,不为冥冥堕行。
●欲临死而无挂碍,先在生时事事看得清;欲遇变而无仓忙,
须向常是念念守得定。
●识得破,忍不过;说得硬,守不定。
●笑前辙,忘后跌;轻千乘,豆羹竞。
●子有过,父当隐;父有过,子当诤。
●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唇亡齿必寒,教弛富难保。
●书中结良友,千载奇逢;门内产贤郎,一家活宝。
●一场闲富贵,很很挣来,虽得还是失;百年好光阴,忙忙过去,纵寿亦为夭。
●事事有功,须防一事无终;人人道好,须防一人着恼。
●宁添一斗,莫添一口。
●但求放心,莫夸利口。
●要学好人,须求好友。
●宁遭父母手,莫遭父母口。
●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进步便思退步,著手先图放手。
●则善勿过高,当思其可从;攻恶勿太严,要使其可受。
●享现在之福如点灯,随点则随灭;培将来之福如添油,愈添则愈久。
●恩里由来生害,得意时须早回头;败后或反成功,拂心处莫便放手。
●多交费财,少交省用。
●千里送毫毛,礼轻情义重。
●骨肉相残,煮豆燃萁;兄弟相爱,灼艾分痛。
●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
●厚积不如薄取,滥求不如减用。
●一字入公门,九牛拖不出;理字不多大,千人抬不动。
●两人自是,不反目稽唇不止,只温语称他人一句好,便有无限欢欣;只回头认自己一句错,便有无边受用。
●和气致祥,乖气致暴。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福至心灵,祸至心晦。
●受宠若惊,闻过则喜。
●__者迷,旁观者清。
●河狭水急,人急计生。
●饱暖思*欲,饥寒起盗心。
●飞蛾扑灯甘就火,春蚕作茧自缠身。
●江湖后浪催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
●来如风雨,去如微尘。
●闹里有钱,静处安身。
●明知山有虎,莫向虎山行。
●莺花犹怕风光老,岂可叫人枉度春。
●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
●昨日开花今日谢,百年人有万年心。
●北氓荒冢无贫富,玉垒浮云变古今。
●幸名无德非佳兆,乱世多财是祸根。
●世事茫茫难预料,清风明月冷看人。
●劝君莫做守财奴,死去何曾带一文。
●血肉身躯且归泡影,何论影外之影;山河大地尚属微尘,而论尘中之尘。
●速效莫求,小利莫争。
●名高妒起,宠极谤生。
●众怒难犯,专欲难成。
●物极必反,器满则倾。
●欲知三叉路,须问过来人。
●三十年前人寻病,三十年后病寻人。
●大福由命,小福由勤。
●自恨枝无叶,莫说日无阴。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择婿观头角,娶女访幽贞。
●大抵取他根骨好,富贵贫贱非所论。
●无限朱门生恶棍,几多白屋出公卿。
●凌云甲第更新主,胜概名圆非旧人。
●众口难辩,孤掌难鸣。
●当场不战,过后兴兵。
●一肥遮百丑,四两拨千金。
●无病休嫌瘦,身安莫怨贫。
●岂能竟如人意,但求不愧我心。
●雨露不滋无本草,混财不富命穷人。
●慢藏诲盗,冶容诲*。
●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耳闻是虚,眼见为实。
●一犬吠影,百犬吠声。
古代名言警句2
1、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
《苏轼》
2、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道德经》
3、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王阳明》
4、草烟中寻粉黛,斜阳影里说英雄。
《孔尚任》
5、若登高必自卑,若涉远必自迩。
《增广贤文》
6、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谁能御之?《曾国藩》
7、人言未必犹尽,听话只听三分。
《增广贤文》
8、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白居易》
9、欲读天下之奇书,须明天下之大道。
《蒲松龄》
10、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曹雪芹》
11、知人者智,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道德经》
12、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洪应明》
13、莺逢日暖歌声滑,人遇风情笑口开。
《汤显祖》
14、红粉易妆娇态女,无钱难作好儿郎。
《增广贤文》
15、正己然后可以正物,__然后可以治人。
《岳飞》
16、千金难结一时之欢,一饭竟致终生之感。
《洪应明》
17、战胜了敌人,我们共同分配获得的财物。
《成吉思汗》
18、我不如人我无其福,人不如我我常知足!《增广贤文》
19、未亡人不幸罹此百忧,感念存没,心焉如割!《司马光》
20、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增广贤文》
21、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曾国藩》
22、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王实甫》
23、大梦谁先觉,*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诸葛亮》。
24、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
25、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君子相送以言,小人相送以财。
《道德经》
26、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
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司马光》
27、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
《诸葛亮》
28、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
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
《朱熹》
29、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郑板桥》
30、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顾炎武》
古代名言警句3
1、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苏麟
2、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水浒传》
3、玩物丧志。
——书经
4、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6、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礼记》
7、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
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9、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
10、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
11、生也有涯,知——智)也无涯。
——庄子
1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13、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白居易
1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
15、学然后知不足。
——礼记
16、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李商隐
1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
——《老子》
18、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
19、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
20、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
2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资治通鉴》
2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
2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三国演义》
24、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
25、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26、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
27、衣莫若新,人莫若故。
——晏子春秋
28、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屈原
29、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陈子昂
30、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3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
32、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
3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韩愈
34、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汉书
3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3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
37、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
38、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易经
39、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40、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
4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4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
43、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古诗诗话
44、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
4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
4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4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老子
48、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
4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50、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
51、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
5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5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
5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尚书
55、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古代名言警句4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路遥知__,日久见人心。
__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古代名言警句5
红包重如泰山,带着它必将沉入__。
做白衣天使就要一尘不染。
兢兢业业,廉洁行医,清清白白,热诚做人,争当德高医精之良医。
红包犹如肿瘤,为病人手术却使自己癌变。
放下红包,立地成佛。
患者是我__,工作不敬业就是不孝。
良药苦口利于疾病,红包诱人毁我前程。
救人一命,上帝为你加一分;收一红包,神灵给你减一寿。
天恐华佗中道绝,再生良医(我等)到人间。
白衣天使最崇高的境界:医德·心中春意常在,医风·人间无处不开花。
治病救人,积福(积德)子孙。
收人红包,折己阴寿。
红包就是(犹如)肿瘤,手术之前不切除就会癌变。
红包黑包都不要(拒绝),要留清白在人间。
廉洁行医,为*为民为病患;德艺双馨,利人利己利苍生。
廉洁行医两袖清风昭后世,贪图钱财一朝失足愧今生。
我的良心我做主,我的医德我把持。
*时吃回扣,急来抱佛脚。
上帝创造人类,我们修复人体。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收人红包,你的一切祷告统统无效。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律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足者博闻。
医生眼里无尊卑,面对生命人人*等。
金钱__淡如水,医德医道大于天;个人利益抛一旁,患者病情在心间。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让患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前车之鉴切记;医贵廉,廉洁方受尊,先贤之德可循。
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身手;抗得住__,经得起考验。
古代名言警句6
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
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
6、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7、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李苦禅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9、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苏轼
1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11、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1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
1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
1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1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1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1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18、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蒲松龄
1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
2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彝
21、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轼
22、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阮元
2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24、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于谦
25、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2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2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28、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29、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
30、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古代名言警句7
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
行,虽敦必困。
《荀子·儒效》。
听说过而没有亲眼见到,虽然听得很多,必定会有许多是错误的;见到了而不能理解,虽然记住了,必定会有许多是虚妄的;知道了而不去施行,虽然知识丰富,也必定会遇到困扰。
在古人看来,耳闻、目见、心知、力行,是认识事物的四个途径,但以“力行”最为重要。
因为“力行”不仅可以检验通过前三种途径所获得的知识,而且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
《荀子·性恶》。
善于谈论古代的人必然要在现今寻找依据,善于谈论天道的人必然要在人事上寻找证明。
无论说什么话,如果想要让别人相信自己,那就必须有充分的证据。
而证据往往表现出事物的关联性,所以,一定要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谨于言而慎于行。
《礼记·缁衣》。
说话要严谨,行动要慎重。
这句话告诫人们,一个有修养、有道德的人应该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所以,在“言”“行”之前都要深思熟虑,切不可凭一时冲动而鲁莽行事。
君子强学而力行。
扬雄《法言·修身》。
有道德的人勉励自己学习并且努力去行动。
强学和力行,都要求一个人有坚忍不拔的毅力。
努力读书学习,需要有毅力钻研进去,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同时要缜密思考,把所学和所用有机结合起来。
所以,学习不是最终目的,学以致用才是更重要的。
实事求是。
《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
从客观事实中去研究,得出规律。
河间献王刘德,是汉武帝的弟弟。
他一生好学,不爱虚夸。
*生的最大嗜好是收藏古书,遇到民间送上善本书,他都找人来誊写一遍,然后把抄好的书给人家,自己保留原本。
唐朝人颜师古评论他这种行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是指他所珍藏的古书都是真正的好本子,所得古书中所讲内容也都符合古代事实。
这就是“实事求是”的原意。
后人把这句话引申为对一切事都应当尊重事实,从实际出发,凭事实说话。
百闻不如一见。
《汉书·赵充国传》。
听别人说一百次,不如自己亲眼看一次。
虽然“耳闻”与“目睹”都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但在许多情况下耳闻的真实性却值得怀疑,因为经常会被传言所蒙蔽,
只有自己亲眼所见才更为确实。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
站在深潭边上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去赶快编织渔网。
凭空想像而不去实践,正如想品尝鱼的美味却不想去编织渔网,而仅仅站在水边羡慕,是没有意义的。
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向理想的目标迈进,脚踏实地去争取,最终才能达到目的。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态度。
古人要求做人诚实,表现在学习方面,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而且,这种诚实更是智慧,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如果以不知为知,不仅不诚实,而且会影响自己的进步。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宪问》。
君子以说得多、做得少为耻辱。
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使自己的言行一致,如果只是夸夸其谈,而在行动上一事无成,那就会被别人视为“__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墨子·修身》。
读书人虽然有学问,但是亲身实践才是根本。
在先秦的诸子百家中,墨子是最讲究实际行动的。
他和他的弟子,都在实践中推行墨家的施政思想。
自古以来也有许多思想家、学问家在知与行的问题上作了有益的探索。
李时珍走遍了南方许多省,收集民间药方,逐一加以验证,写成了不朽的药学名著《本草纲目》。
仅仅靠书本知识而缺乏实践的人,是很难成为大学问家的。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荀子·修身》。
路程虽近,不走就达不到目的地;事情虽小,不做就成功不了。
任何一项事业都要靠实践去完成。
成功的路就在自己的脚下,如果不能脚踏实地去走,永远沉浸在美妙的幻想中,那只会一事无成。
古代名言警句8
《荀子儒效》。
听说过而没有亲眼见到,虽然听得很多,必定会有许多是错误的;见到了而不能理解,虽然记住了,必定会有许多是虚妄的;知道了而不去施行,虽然知识丰富,也必定会遇到困扰。
在古人看来,耳闻、目见、心知、力行,是认识事物的四个
途径,但以力行最为重要。
因为力行不仅可以检验通过前三种途径所获得的知识,而且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
《荀子性恶》。
善于谈论古代的人必然要在现今寻找依据,善于谈论天道的人必然要在人事上寻找证明。
无论说什么话,如果想要让别人相信自己,那就必须有充分的证据。
而证据往往表现出事物的关联性,所以,一定要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谨于言而慎于行。
《礼记缁衣》。
说话要严谨,行动要慎重。
这句话告诫人们,一个有修养、有道德的人应该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所以,在言行之前都要深思熟虑,切不可凭一时冲动而鲁莽行事。
君子强学而力行。
扬雄《法言修身》。
有道德的人勉励自己学习并且努力去行动。
强学和力行,都要求一个人有坚忍不拔的毅力。
努力读书学习,需要有毅力钻研进去,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同时要缜密思考,把所学和所用有机结合起来。
所以,学习不是最
终目的,学以致用才是更重要的。
实事求是。
《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
从客观事实中去研究,得出规律。
河间献王刘德,是汉武帝的弟弟。
他一生好学,不爱虚夸。
*生的最大嗜好是收藏古书,遇到民间送上善本书,他都找人来誊写一遍,然后把抄好的书给人家,自己保留原本。
唐朝人颜师古评论他这种行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是指他所珍藏的古书都是真正的好本子,所得古书中所讲内容也都符合古代事实。
这就是实事求是的原意。
后人把这句话引申为对一切事都应当尊重事实,从实际出发,凭事实说话。
百闻不如一见。
《汉书赵充国传》。
听别人说一百次,不如自己亲眼看一次。
虽然耳闻与目睹都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但在许多情况下耳闻的真实性却值得怀疑,因为经常会被传言所蒙蔽,只有自己亲眼所见才更为确实。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
站在深潭边上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去赶快编织渔网。
凭空想像而不去实践,正如想品尝鱼的美味却不想去编织渔
网,而仅仅站在水边羡慕,是没有意义的。
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向理想的目标迈进,脚踏实地去争取,最终才能达到目的。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态度。
古人要求做人诚实,表现在学习方面,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而且,这种诚实更是智慧,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如果以不知为知,不仅不诚实,而且会影响自己的进步。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宪问》。
君子以说得多、做得少为耻辱。
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使自己的言行一致,如果只是夸夸其谈,而在行动上一事无成,那就会被别人视为__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墨子修身》。
读书人虽然有学问,但是亲身实践才是根本。
在先秦的诸子百家中,墨子是最讲究实际行动的。
他和他的弟子,都在实践中推行墨家的施政思想。
自古以来也有许多思想家、学问家在知与行的问题上作了有益的探索。
李时珍走遍了南
方许多省,收集民间药方,逐一加以验证,写成了不朽的药学名著《本草纲目》。
仅仅靠书本知识而缺乏实践的人,是很难成为大学问家的。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荀子修身》。
路程虽近,不走就达不到目的地;事情虽小,不做就成功不了。
任何一项事业都要靠实践去完成。
成功的路就在自己的脚下,如果不能脚踏实地去走,永远沉浸在美妙的幻想中,那只会一事无成。
古代名言警句9
1、业精于勤,荒于嬉。
2、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3、站在岸边学不会游泳。
4、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8、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
9、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10、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11、泉水挑不干,知识学不完。
12、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13、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做手生。
14、欲穷大地三千界,须上高峰八百盘。
15、使人获得智慧的不是岁月,而是观察。
16、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17、用珠宝装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18、燕雀不知天地之高大,坎井不知江海之辽阔。
19、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20、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
21、花盆里长不出参天松,庭园里练不出千里马。
2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3、学习态度、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
2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
2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古代名言警句10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