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山东潍坊中考专题语文中考真卷试卷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山东潍坊中考专题语文中考真卷
1.综合读写
第1题.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大型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该片主题宏大,内容丰富,叙事节奏明快。
片中解说词句式简洁,言简意赅,没有冗①_______________
(A.rǒng B.lǒng)长的修饰,直抒胸yì ②_______________
(A.意 B.臆),直抵人心;配音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传达出战场上特有的紧迫感;画面以短平快为特色,如行云流水。
该片细节真实丰富,丙_______________,有助于提高民族自信心,是一部非常好的爱国主义影像教科书。
(1)为文中①处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为文中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
(只填序号)
①处:_______________ ②处:_______________
(2)感情充沛中充沛的词性是_______________;言简意赅是_______________短语。
(3)下列四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采用较多历史影像、图文资料
②饱含历史故事的真实感、厚重感
③立体还原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战略部署
④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A: ②①④③
B: ②④③①
C: ①③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
(1)①A', '②B
(2)形容词', '并列'C
【解答】
(1)冗长的冗应读作rǒng,直抒胸yì应写作直抒胸臆。
(2)充沛的意思是:充足而旺盛。
属于形容词。
言简和意赅之间是并列关系,故言简意赅是并列短语。
(3)根据上文该片细节真实丰富,故①是首句,因为历史影像、图文资料能够反映细节;紧接着是③,因为历史影像、图文资料能够立体还原历史背景、战略部署;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使得该片饱含历史故事的真实感、厚重感,所以②紧跟其后;最后是④,历史故事的真实感、厚重感有助于提高民族自信心,和下文联系密切。
故排序为:①③②④。
故选C。
第2题.
综合性学习
(1)你班将召开一次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班会。
无数文人墨客为歌颂友谊写下了不少不朽的诗句,请写下你最喜欢的两句。
(2)处于网络时代的中学生,交网友已经成为交友的一种重要方式。
交怎样的网友,怎样交网友是我们应该重视的问题,下面是长沙市近期完成的中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调查中学生结交网友的调查报告。
请你概括下面表格所反映的情况。
中学生结交网友调查表
选择的网友对象凭感觉交网友看重才华看重外貌看重人品
比例19% 17% 19% 45%
我的发现:_______________
(3)对于交网友的利弊,众说纷纭,班上为此准备开展一个辩论赛。
如果你是反方,请你列举网上交友的坏处有哪些
(至少写出两点)
【答案】
(1)示例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示例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示例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示例:大部分人交网友看重对方人品。
(3)示例一:网络交友,无法准确掌握对方的基本信息,无法确切地了解对方的品性,容易上当受骗。
示例二:容易与真实世界脱节,丧失人际交往的能力。
【解答】
(1)由题意可知,本题要求写两句歌颂友谊的诗句。
作答时,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任
选其一作答即可。
如: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作答此类题目,要注意表头和表脚的文字,弄清说明对象和比较角度。
作答时不能离开调查的对象、目的,可优先选用题干
(表题)中的词语。
此题调查了中学生结交网友的依据,通过比较凭感觉交网友看重才华看重外貌看重人品所占的比例可知,大部分中学生交网友看重对方人品。
(3)网络交友有利有弊,本题主要列举网上交友的坏处即可。
如: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色情和暴力;有一些人迷恋网上交友而不能自拔,用网络聊天室、社区等来代替真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病态的网络交友瘾,从而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工作;网络上存在很多不安全的因素,会使个人信息外泄,很可能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等。
2.默写题
第3题.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朱自清散文家、诗人、学者,其散文代表作《背影》,语言朴素,情感真挚,被称赞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
B: 《昆虫记》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
C:
古人把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称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称为阴。
如:河阳指的就是黄河的北岸,汉阴指的就是汉水的南岸。
D: 《周亚夫军细柳》节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东汉历史学家。
他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记录了从皇帝到汉武帝宫三千余年的史事。
【答案】D
【解答】D.有误,《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3.古诗词鉴赏
第4题.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本词上阕描绘了太守出猎的壮阔场面。
________字统率全词,既是全词的线索,也是全词抒情的依据。
(2)请对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作简要赏析。
【答案】'
(1)狂'
(2)运用比喻手法,天狼比喻辽和西夏这些侵略者,射天狼体现了作者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解答】
(1)这首词描绘了太守出猎的壮观场景,开篇一句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狂字统领整首词,既展示了词人狂放的形象,又抒发了词人的狂豪之情。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词人的美好展望,运用比喻修辞,把拉开的雕弓比作满月,把辽和西夏比作天狼星,射天狼自然就是词人渴望能够击退侵略者,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寄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4.文言文阅读
第5题.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然兰蕙之才德不同,世罕能别之……盖兰似君子,蕙似士大夫,大概山林中十蕙而一兰也……兰蕙丛出,莳①以砂石则茂沃以汤茗②则芳是所同也。
至其发花,一干③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
蕙虽不若兰,其视椒④则远矣,世论以为国香矣。
乃曰当门不得不锄⑤,山林之士,所以往而不返者耶!
(节选自《书幽芳亭记》,有删改)
【注】①莳:栽种。
②汤茗:热茶水。
③干:枝干。
④视椒:与椒相比。
⑤当门不得不锄:当权者必须除掉。
(1)解释下面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晋陶渊明独爱菊独:_______________
②陶后鲜有闻鲜:_______________
③世罕能别之别:_______________
④至其发花至: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水陆草木之花
A: 然兰蕙之才德不同
B: 何陋之有
C: 暮寝而思之
D: 公将鼓之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山林之士,所以往而不返者耶!
(4)用/为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 莳以砂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是所同也
B: 莳以砂/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是所同也
C: 莳以砂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是所同也
D: 莳以砂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是/所同也
(5)【甲】文赞美莲与【乙】文赞美兰,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6)【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①只', '②少', '③分辨,辨别', '④等到'A
(3)①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
(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②这就是那些品德高尚的隐居在山林间的人,远离而不返回的原因啊!C
(5)都运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
【甲】文以菊、牡丹衬托莲品格之高洁,【乙】文以蕙比不上兰又远胜于椒来衬托兰的品质。
(6)【甲】文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以及对追名逐利世态的鄙视和厌恶。
【乙】文表达了作者对当局者不能发现和辨别人才的批判。
【解答】
(1)①句意: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
独:只。
②句意: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
鲜:少。
③句意:世人很少有能分辨出来的。
别:分辨,辨别。
④句意:等到它们开花。
至:等到。
(2)水陆草木之花的之是结构助词,的。
A项,结构助词,的。
B项,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C项,代词,指代这件事;
D项,助词,补充音节,不译。
故选A。
(3)①淤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
(污秽)。
濯:洗。
涟:水波。
妖:艳丽。
②山林之士:隐居在山林间的人。
所以:……的原因。
(4)莳以砂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结构相同,为并列关系,中间应断开,据此排除A、B两项;是是代词这,是所同也意为这是它们相同的地方,句意完整,应在其前断开,据此排除D项。
故选C。
(5)根据【甲】文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等句子可知,
文章以菊花和牡丹为衬托,表明自己独爱莲花,并描绘莲花的形象,赞美莲花高洁的品格。
根据【乙】文兰似君子,蕙似士大夫蕙虽不若兰,其视椒则远矣,世论以为国香矣可知,椒被当世之人称为国香,文章以蕙比不上兰,但是蕙又远胜于椒来衬托兰最高的品质。
(6)【甲】文作者通过描写莲,表明自己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对趋炎附势,追名追利的庸俗世风的鄙弃,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乙】文写兰与蕙的栽培环境相同,但两者开花数量的多少与香味远近不同。
椒,一种香味浓烈的常见草本植物,此处指庸碌之辈。
士大夫虽然品德修养不如君子,但较之庸碌常人,又已远甚。
表达了作者对当局者不能发现和辨别人才的批判。
5.现代文阅读
第6题.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一根善的拐杖
朱成玉
①14岁那年,我正在上初中,父亲在工地不小心摔断了右腿。
医生说至少得休养一年半载才能好,这可愁坏了父亲,全家人都指望着他挣钱呢。
②父亲是个呆不住的人,刚刚休养了半个月,就让母亲给他弄了一副拐杖。
他说家里太闷,要出去溜达溜达。
让我们想不到的是,就是这样靠拐杖支撑着走路的父亲,晚上回来的时候,照样神奇地给我们挣回了钱,尽管只有十几元。
原来,父亲在步行街那里,找了一份发广告单的活儿。
想着父亲右腿上绑着厚厚的石膏,拄着拐杖,在那里一站就是一天,我的心里,仿佛飞进去一只凶恶的马蜂,不停地扎着我。
③周末的时候,我要替他去发广告单,他不允,狠狠训斥了我:没出息的孩子才去发广告单,你只管给我好好读书!而我头一次没听他的话,偷偷地跟着他。
④此时虽是上午九点多,但太阳已在尽情地释放她的热情,调皮的风儿也不见一丝踪影,路旁的几棵梧桐树也是无精打采的。
来往的人们都将自己的脸儿躲在五颜六色的遮阳帽或太阳伞下。
汗水在父亲的脸上肆意地流淌,可他两只胳膊还要架着拐杖,手里还拿着厚厚的一摞广告单,没办法去擦。
我想过去帮父亲擦擦汗,又担心他责骂我,只好在那里暗自替父亲难受着。
⑤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摇摇晃晃走过父亲的身边,忽然晕倒在地上。
一瞬间,呼啦啦地围上来一帮人,却没有一个去扶的。
我听见有人小声议论,说前几天有个年轻人救了一个老人,却被老人讹上了,最后那个年轻人在医院花了近千元的冤枉钱,真是叫人寒心。
这大概就是一大帮人没有一个肯施以援手的原因吧。
⑥这是一群麻木的人。
我从人群中那一张张脸望过去,每一张都分明写着冷漠。
不,有一张脸是个例外,如同万千枯藤上唯一鲜活的叶子,上面写着焦急。
⑦我看得真切,那是父亲的脸!粗糙的脸,此刻却光滑得如一面镜子,映照了人的良心。
⑧父亲拄着拐杖,费力地拨开人群,蹲下来,按住了老人的人中穴。
原来老人中暑了。
当他醒过来的时候,一再向父亲道谢,而父亲只是擦擦脸上的汗水,轻描淡写地笑笑。
老人颤颤巍巍地站起来,像在风中摇曳的蜡烛,随时都有被吹灭的危险。
父亲赶忙递给老人一根拐杖,轻声说:老人家,拄着点儿走吧,能稳当些。
⑨谢谢,那你怎么办?
⑩没啥,我这不是还有一根吗,我只是断了一条腿,一根拐杖足够了。
父亲笑着说。
⑪人群出奇地安静。
没了拐杖,我本以为父亲会摔倒,可他站在那里却像一棵参天大树。
因为他的脚下有根,很深很深的根。
⑫人群并没有散去,开始有人伸出手来,一双,两双,十双……枯藤开始发出了新芽儿!
⑬我们太习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各扫门前雪,整天一副麻木不仁的模样。
灾难来临时的呆若木鸡,邪恶当道时的熟视无睹,都会令你的灵魂左右飘忽,摇摇欲坠。
⑭父亲让我懂得,每个人都需要一根善的拐杖,使自己的灵魂不至于在风雨飘摇的尘世摇摇晃晃。
(1)结合选文具体内容,分析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2)选文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4)选文第⑦段中画线的词语粗糙和光滑的含义是什么?
(5)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A: 选文标题中的拐杖一语双关,既指父亲递给老人的拐杖,也指人们善良品性的精神
支柱。
B: 选文第⑧段中轻描淡写地笑笑是对父亲的神态描写,意在表现父亲在救助老人之后轻松喜悦的心情。
C: 选文第⑫段画线的句子与第⑥段如同万千枯藤上唯一鲜活的叶子一句相照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助人的行为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D: 选文第⑬段以议论的表达方式,批判了当今社会部分人的冷漠。
【答案】
(1)①善良
(乐于助人、有担当):他扶起一位中暑的老人,并将一支拐杖给了老人。
②吃苦耐劳
(有责任感、勤劳):他在摔断了右腿需要休养时,还顶着烈日去发广告单挣钱养家。
③爱孩子:他不让我帮他发广告单,督促我读书。
(2)自然环境描写。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炎热,表现了父亲发广告单的不易,为后文老人中暑摔倒的情节作铺垫。
(3)对比
(衬托)。
将父亲的焦急与众人的冷漠形成对比
(用众人的冷漠反衬出父亲的焦急),突出表现了
(衬托出)父亲善良的品质,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敬佩
(赞美)之情。
(4)粗糙是形容父亲的脸布满皱纹
(饱经沧桑),光滑指父亲关心他人的心灵十分美好
(品质高尚)。
B
【解答】
(1)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根据文章第⑧段父亲拄着拐杖,费力地拨开人群,蹲下来,按住了老人的人中穴。
原来老人中暑了……老人颤颤巍巍地站起来,像在风中摇曳的蜡烛,随时都有被吹灭的危险。
父亲赶忙递给老人一根拐杖,轻声说:‘老人家,拄着点儿走吧,能稳当些。
’可知,父亲扶起一位中暑的老人,并将一只拐杖给了老人,从中可以看出他善良、助人为乐、有担当;根据文章第①段14岁那年,我正在上初中,父亲在工地不小心摔断了右腿和第②段父亲是个呆不住的人,刚刚休养了半个月,就让母亲给他弄了一副拐杖。
他说家里太闷,要出去溜达溜达……父亲在步行街那里,找了一份发广告单的活儿可知,父亲在摔断了右腿需要休养时,还顶着烈日去发广告单挣钱养家,从中可以看出他有责任感、吃苦耐劳;根据文章第③段周末的时候,我要替他去发广告单,他不允,狠狠训斥了我:‘没出息的孩子才去发广告单,你只管给我好好读书!’可知,父亲不让我去帮他发广告单,督促我读书,从中可以看出他爱孩子。
据此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2)作答本题,需先明确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然后结合语境从内容与结构两方面分析其作用。
由太阳已在尽情地释放她的热情,调皮的风儿也不见一丝踪影,路旁的几棵梧桐树也是无精打采的可知,画线句运用了自然环境描写的方法。
从内容上来看,释放她的热情不见一丝踪影无精打采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炎热,表现出父亲发广告单的不易;从结构上来看,结合文章第⑤段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摇摇晃晃走过父亲的身边,忽然晕倒在地上和第⑧段原来老人中暑了分析可知,画线句为后文老人中暑摔倒这一故事情节作了铺垫。
据此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3)细读第⑥段,这是一群麻木的人。
我从人群中那一张张脸望过去,每一张都分明写着冷漠描写了周围围观人们的表现,不,有一张脸是个例外,如同万千枯藤上唯一鲜活的叶子,上面写着焦急描写了父亲的表现,两者截然相反,这是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表现出父亲的焦急
(或:运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用众人的冷漠反衬出父亲的焦急),突出表现了父亲内心的善良,表达出我对父亲的敬佩与赞美。
(4)作答此题,应在理解词语本义的基础上,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其语境义。
结合原文第①段14岁那年,我正在上初中,父亲在工地不小心摔断了右腿……和第②段原来,父亲在步行街那里,找了一份发广告单的活儿等内容分析可知,父亲是一个历经风霜之人,他吃苦耐劳,赚钱养家,在摔断了右腿需要休养时,还顶着烈日去发广告单挣钱养家。
粗糙的本义是指不精细、不光滑,用在此处是形容父亲饱经沧桑的脸布满皱纹,沟壑纵横。
结合原文第⑥段这是一群麻木的人。
我从人群中那一张张脸望过去,每一张都分明写着冷漠。
不,有一张脸是个例外,如同万千枯藤上唯一鲜活的叶子,上面写着焦急和第⑧段父亲拄着拐杖,费力地拨开人群,蹲下来,按住了老人的人中穴……而父亲只是擦擦脸上的汗水,轻描淡写地笑笑等内容分析可知,老人晕倒,众人冷漠不敢前去帮助,只有父亲伸出了援手,光滑的本义是平滑、不粗糙,用在这里是形容父亲的心灵纯洁,品质高尚。
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5)B项,意在表现父亲在救助老人之后轻松喜悦的心情表述有误。
选文第⑧段中轻描淡写地笑笑是对父亲的神态描写,意在表现父亲为人低调、谦虚的品质。
第7题.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研学即研究性学习,研学旅行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
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
它是一种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从自然科学、社会和生活实践中选择和确定主题,在动手做、做中学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集体性学习活动。
材料二
研学旅行收获圆环图
材料三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研学旅行不是一般的旅游,要有课程的开发,特别是到了富有教育意义的革命传统基地和文化基地,要把革命的精神、文化的内涵讲出来,让学生受到教育。
回归到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很长一段时间里,广大中小学生只知埋头苦读,却不懂很多知识是需要体验和感受的。
对中小学生而言,在狭小的教室里待太久,无论是思想还是视野都会受到局限,唯有走出去,才能重新唤起内心的大格局。
虽然研学游起步很晚,但是它却是我国将来最具有影响力的事业。
在研学游的发展之下,中国文化部与旅游部的完美联姻下,中国的旅游业将会更健康,让旅游不仅仅是一种经济下的产业,更是提高国民素质的一种途径。
研学游不仅仅是一种旅游文化产业,更是一种关系到几代人乃至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虽然祖国的文化断层了几年,经济在清末也倒退了百年,但是未来的世界大国必定是中国。
(1)材料二是有关研学旅行有何收获的圆环图,请仔细读图,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2)阅读材料三,请简要概括研学旅行会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3)学校将举行一次研学旅行,请你根据上述材料,从学生的角度谈一谈如何才能更好地完成这次活动。
【答案】
(1)示例:超过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在研学旅行的时候可以愉悦身心、放松心情、学到历史文化知识、看到优美的景色,研学旅行是有益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2)示例:①有利于学生了解革命精神和文化内涵,让学生受到教育;②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思想境界,唤起内心的大格局;③促进中国旅游业健康发展,提高国民素质;④有利于促进我国的民族复兴。
(3)示例:①活动前积极准备;②活动时善于思考,积极主动;③活动后要善于总
结。
【解答】
(1)通过材料二的圆环图可看出,在研学旅行的收获中,有50%的人看到优美的景色,有53.44%的人学到了历史文化,有60%的人愉悦了身心、放松了心情。
所以从
中可以总结出超过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在研学旅行的时候可以愉悦身心、放松心情、学到历史文化知识、看到优美的景色;从中可以得出研学旅行有益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结论。
(2)对于研学旅行会带来的积极影响,从材料三特别是到了富有教育意义的革命传统基地和文化基地,要把革命的精神、文化的内涵讲出来,让学生受到教育可总结出有利于学生了解革命精神和文化内涵,让学生受到教育;从对中小学生而言,在狭小的教室里待太久,无论是思想还是视野都会受到局限,唯有走出去,才能重新唤起内心的大格局可总结出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思想境界,唤起内心的大格局;从让旅游不仅仅是一种经济下的产业,更是提高国民素质的一种途径可总结出促进中国旅游业健康发展,提高国民素质;从更是一种关系到几代人乃至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可总结出有利于促进我国的民族复兴。
(3)本题为半开放性问题,既要联系材料内容,又要联系生活实际,综合解答。
从生活实际考虑,研学旅行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所以应在活动前积极准备;在活动过程中要积极思考,对相关问题要有透彻的了解,同时,在态度上要积极主动,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去。
而活动后要善于总结,得到了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为以后相关活动积累经验。
6.名著阅读
第8题.
《格列佛游记》名著阅读
(1)下列对故事内容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在小人国里,在选拔人才的时候,他们更欣赏的是一流的德行,他们认为忘恩负义也是一条死罪。
B: 大人国里也有小人,如那位侏儒心胸狭窄,处处与格列佛作对,并把格列佛丢到盛满奶酪的银碗里。
C: 格列佛跟慧骃一起幸福地生活,在道德方面有很大的进步。
D: 飞岛的总督精通魔法,他可以把古人请出来,如把荷马、亚里士多德请出来与格列佛进行了会面交流。
(2)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