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部编版七上第14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分析“我”爬下悬崖时心理的变化过程。
答:最初:毫无信心 “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
继而:信心萌发 “这看起来我能做到”。
随后:信心大增 “我做到了”。
最后:激动抽泣。
6.爸爸为什么不直接抱“我”下来呢?“爸爸”这一形象在“我”成长过程中有何作用?
答:这是一个善于从心理上帮助孩子成长的父亲。课文中的爸爸眼看孩子在悬崖上动弹不得,完全可以直接爬上去抱孩子下来,但是他没有这样做。因为他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虽然孩子安全了,但孩子的能力不能得到丝毫的提高,而且今后会更加自卑和胆怯。因此爸爸有意引导孩子自己克服困难,并以鼓励的口吻,从心理上给孩子以支持,引导孩子大胆尝试,教给孩子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孩子得到成功的快乐体验,使孩子经受了锻炼和考验,增强了勇气和信心。这是一个伟大的父亲,他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起人生向导的作用。
二、基础知识:
1、生字词注音:
课后读读写写:
灼人zhuó扒开bā趴下pā酷热kù厌倦juàn附和hè突兀wù
怦怦pēng嘲笑cháo晕眩yūn哭泣qì呻吟yín恍惚huǎng暮色mù安慰wèi凌乱líng惊讶yà畏惧wèi参差不齐cēn哄堂大笑hōng
惊慌失措cuò
补充:
雀斑bān警告jǐng悬崖xuán臭椿chūn滑稽jī嘘声xū逼迫bī
【惊慌失措】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找出与记叙文六要素相对应的内容。
答:(1)时间:七月里的一个酷热的日子。
(2)地点:悬崖上。
(3)人物:“我”和五个小伙伴、爸爸。
(4)起因:“酷热”“厌倦”“寻觅其他好玩的事”。
(5)经过:冒险、脱险。
(6)结果:顺利脱险并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疲劳pí挪动nuó抽噎yē模糊hu气喘吁吁xū天旋地转xuán
变幻莫测mò浑身发抖hún小心翼翼yì
2、多音字、形近字注音:
多音字:
扒:扒开bā扒手pá
晕:晕车yùn晕倒yūn
弹:子弹dàn弹跳tán
闷:沉闷mèn闷热mēn
颤:颤抖chàn颤栗zhàn
吁:气喘吁吁xū呼吁yù
和:附和hè和睦hé和面huó
课下重点注释:
【哄堂大笑】形容众人一起大笑的样子。
【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抽噎】一吸一顿地哭泣。
补充:
【酷热】极热。多指天气。
【厌倦】对某
【突兀】专有名词,指的是猝然;突然。
【怦怦】拟声词,形容心跳的声音。多描写人干了错事后紧张不安的情绪。
1.从文中可以得知“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答:孱弱多病,常受到妈妈“我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强壮,而且不能冒险”的警告(或“乖、懦弱、胆怯”)。
2.从文中找出描写“我”的心理状态的词语和句子。
答:晕眩、我贴在一块岩石上,感觉天旋地转、哭泣、呻吟、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一动也不动、无法思考。
3.这些语句描写出“我”当时的一种什么状态、心理?
答:有被抛弃的委屈、有受嘲笑的屈辱、有不知所措的迷惘、有不该冒险的悔意;然而最强烈的是恐惧感。
4.文中“我听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一句,为何不直接写“我”哭了?
答:一是真实的需要,“我”太害怕了以致连自己哭了也不知道;二是写法的需要,这样写更能将“我”当时的恐惧心理描写得真切、生动。
五、主题思想:
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个的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取得最后的胜利。
六、写作手法:
1.以小见大,富含哲理。
2.巧用伏笔,叙事周密。
3.心理描写,细腻传神。
教学
反思
【嘲笑】讽刺挖苦别人。
【晕眩】眩晕。感觉本身或周围的东西在旋转。眼睛昏花。
【哭泣】有声称哭,无声称泣;泛指小声地哭。
【呻吟】指因痛苦而发出的声音。
【暮色】黄昏时的天色。
【安慰】安顿抚慰。用欢娱、希望、保证以及同情心减轻、安抚或鼓励。
【凌乱】杂乱而无条理。
【惊讶】惊异;惊奇。
【畏惧】害怕;恐惧。
【参差不齐】差:长短、高低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预习导学题目设计:【作者、背景】【生字词】【整体感知】【研读探究】【主题思想】【写作手法】可删改使用。
班级姓名
课题
《走一步,再走一步》
主备人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序号
学习目标
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
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本文的思想内涵。
3.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
重点难点
1.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感知课文,学习解决困难的方法。
2.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一、作者简介:
莫顿·亨特(1927—1983),美国作家、心理学家。曾发表百余篇短文,并著有《宇宙间》《可怜的动物》《痛击》《心理学的故事》等作品,是文化学术界声望极高的专业作家。
形近字:
扒开bā趴下pā
灼人zhuó斟酌zhuó
酷热kù桎梏gù
安慰wèi熨斗dǒu
训练xùn驯服xùn
蓬草péng帐篷peng
峭壁qiào俏丽qiào
眩晕xuàn炫耀xuàn
山崖yá天涯yá
冀望jì小心翼翼yì
点缀zhuì啜泣chuò拾掇duo
凌乱líng金陵líng棱形léng绫罗绸缎líng
3、重点词语解释:
2.划分文章结构层次。
答:文章共29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17段):冒险。写“我”跟着小伙伴们爬上了岩壁上的小山道,上下不得。
第二部分(第18—28段):脱险。写“我”在父亲的鼓励之下,一小步一小步地走下了小山道。
第三部分(第29段):感悟。写由小时候爬山的事感悟出的人生道理。
四、研读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