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南歌子》鉴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南歌子》鉴赏
苏轼《南歌子》鉴赏
【导语】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
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苏轼《南歌子·有感》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南歌子·有感
宋代:苏轼
笑怕蔷薇罥,行忧宝瑟僵。
美人依约在西厢,只恐暗中迷路,认余香。
午夜风翻幔,三更月到床。
簟纹如水玉肌凉,何物与侬归去,有残妆。
译文
调笑时,怕被蔷薇挂住,行走时,担心遇到宝瑟而僵住。
与心爱的姑娘约好了在西厢房见面,怕在黑暗中迷了路,靠辨认香气来寻路。
半夜风吹动了幔帐,月光照到了床边。
竹席像水一样凉了,肌肤也凉了。
什么东西和我一同回去,只有留下的残妆。
注释
南歌子:词牌名。
唐教坊曲。
又名《南柯子》、《凤蝶令》等。
有单调、双调两体。
双调又有平韵、仄韵两体。
宋人多用平韵体,此词用平韵体。
罥(juàn),挂住。
西厢:正房西侧的房子。
认余香:辨认香气来寻路。
午夜:半夜。
幔:帷帐。
簟(diàn):竹席。
侬:我。
残妆:指残留的妆饰物。
赏析
该词是以艳体形式出现的爱情词,题为《有感》,实际上相当于“无题”。
因为苏轼对所叙写的情事是秘而不宣的,只有明眼人方能洞悉其中奥妙,“有感”云云不过是掩人耳目而己。
苏轼运用了代言体写法,通篇作张生口吻,即从男方着笔来写,所述情、景、事,一一从这一人物的心中、眼中及口中道出。
上片着重写张生幽会的隐秘心理。
开头两句用了两个典故(同时也是比喻),来描摹张生要与心上人幽会时唯恐被人撞破的心态。
接着点明约会之事,“美人”是一种昵称,“西厢”这一词语从《莺莺传》中来,不是偶合,而是暗点“待月西厢下”诗意,是专咏崔莺莺、张生故事的标志。
而后再写暗中摸索前进时一种特有的心理,笔触是极为细致的。
下片写张生幽会与归去时的感觉。
前三句写幽会,但字面上仅仅写出对“风”、“月”、“簟纹”及“玉肌”的视觉或触觉感受,即从侧面稍加点染,而将有关情事推到幕后,这样的艺术处理是很高明的。
“三更月到床”一句,也与《莺莺传》中有关描写妙合无间。
篇末一句写归去时的感觉,又与《莺莺传》中相关描写如出一辙。
一般说来,词体多偏于抒情,而该词却有着明显的叙事性。
在描写方面,尤以大胆、率真、细腻的心理描写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