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第二部分文学作品阅读第一章第4讲细节与构思练习20180420297
浙江省2018中考语文复习第二篇现代文阅读第一节文学作品阅读小说散文阅读讲解
![浙江省2018中考语文复习第二篇现代文阅读第一节文学作品阅读小说散文阅读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4e7972e449649b6649d74734.png)
第二篇现代文阅读第一节文学作品阅读(小说、散文阅读)一、小说阅读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特征以叙述和描写手法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细腻完整的情节刻画人物性格;允许进行艺术虚构。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在三要素中居于第一的重要地位,小说通过外貌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是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如《故乡》中善良麻木的闰土。
情节情节是小说中矛盾冲突的演变过程,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过程,小说的情节贵在曲折、跌宕。
环境社会环境概念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
它所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
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
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②渲染环境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④推动情节发展;⑤深化主题。
举例《最后一课》中:“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这属于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了普法战争这个时代背景,同时写出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法国战乱频繁、变故迭起、人心惶惶的社会现象。
自然环境概念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还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等。
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②渲染环境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④表现人物性格;⑤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悬念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如《孔乙己》结尾,孔乙己的命运到底如何,也给读者留下了悬念。
悬念设在开头,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设在中间,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设在结尾,能收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点面结合特点将最能表现文章主题、刻画中心人物的关键材料作为“点”安排在最突出的位置上,把其他起补充、陪衬、铺垫、烘托以及连接过渡的材料作为“面”来谋篇布局。
2018届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第二部分文学作品阅读第一章散文阅读第3讲品味语言课件
![2018届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第二部分文学作品阅读第一章散文阅读第3讲品味语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bd8084a3c1ec5da50e270eb.png)
题例精析
(10)“按时看日出”,乃生命健康与积极性情的一个标志,更精 神明亮的标志!它不仅仅代表了一记生存姿态,更昭示着一种热爱生 活的理念,一种生命哲学和精神美学。 (11) 透过那桔色晨曦,我触摸到了一幅优美剪影:一个人在给自 己的生命举行升旗! (12)在一个普通人的生涯中,有过多少次沐浴晨曦的体验?我们 创造过多少这样的机会?
作 形象性作用。指词语在写人、叙事、绘景中鲜明、具体、生动传
用 神等作用,一般都会采用修辞或者一些动词来体现。③情感性作 或 用。指词语表达喜好、热爱、赞美、颂扬或厌恶、贬损、批判、 表 扬弃等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的作用。注意把握词语的比喻义、引 达 申义和双关义。④结构性作用。指词语在全篇(或某段)中的地位
境义→③分
析词语在此 处的作用或 表达效果。
效 以及照应、过渡、伏笔、设臵悬念、激发读者兴趣、推动情节发
果 展、总领下文等方面的作用。
题例精析
(2017·德州)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精神明亮的人
王开岭
(1) 十九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居斯塔
夫· 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女友写信: “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
题例精析
(13)仔细想想,或许确实有过那么一两回吧。可那又是怎样的情景 呢?比如某个刚下火车的凌晨 —— 睡眼惺松,满脸疲态的你,不情愿 地背着包,拖着灌铅的腿,被人流推搡着,在昏黄的路灯陪衬下,涌 向出站口。踏上站前广场的那一刹,一束极细的腥红的浮光突然鱼鳍 般游来,吹在你脸上 —— 你倏地意识到:日出了!但这个闪念并没有 打动你,你丝毫不关心它„„
第二部分 第一章
散文阅读
第3讲
品味语言
考点解读 散文的艺术可以称之为“语言的艺术”。阅读中,辨析散文语言表 达的特点,揣摩不同语言风格,品味其中的意蕴,都是一种美的享受。 品味散文语言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语言的含义和作用,如有什么 意义,有何表达效果,在结构内容上起什么作用;语言特点,一般从 准确简洁、清新明快、生动形象、质朴明朗等方面思考;语言风格, 有幽默、辛辣、含蓄、深刻、自然、淳朴等;语言技巧,多从修辞角 度思考,有排比、比喻、夸张、拟人、反问、设问、借代、对偶等。
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第二部分文学作品阅读第二章小说阅读第1讲小说的情节与构思课件2
![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第二部分文学作品阅读第二章小说阅读第1讲小说的情节与构思课件2](https://img.taocdn.com/s3/m/2f02f6762e3f5727a5e9626a.png)
题型解读
小说的情节是指小说中因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 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对 小说情节的考查首先是梳理小说的完整情节或者根据要求概括小说某 一局部的情节。
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暗线所叙述的故事情节是“隐藏”着的, 它能够更深更广地揭示出各种矛盾或冲突焦点,使故事情节安排更加 巧妙,这种巧妙就在于它能够通过塑造“另一个”形象,使小说所反 映的矛盾和要表达的主题更加突出。
5.注意把握人物形象和主题。一篇小说无论怎样 梳理。
安排故事情节,都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
知识要领
内容
要领
按小说 线索梳 理情节
线索对情节具有很强的贯穿 作用,抓住了线索,就可以 围绕线索概括出情节发展的 各个阶段的内容。
注意事项
知识要领
内容
要领
注意事项
抓住场 面梳理 情节
小说中的场面是人物活动的 重要场所,有些小说中一个 场面就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
题例精析
“你还好吧?”交往快两年,未曾牵过手的他紧搂住她的双肩,焦 急地望着她。
她虚弱地点点头,深吸了口气:“我从小就对毛虫敏感,见了毛虫 不是作呕就是昏倒。刚才昏过去多久了?”
“大概一两分钟,把我吓坏了,”他将她扶正,轻声补上,“奇怪, 这么晚了,怎么有毛虫出现?”
题例精析
她挪动一下圆滚滚的胖腿,好奇地望着那片落叶。一个黑点在树 叶边缘晃动,过了一会成了一条肥厚的黑线,滑过树叶表面,不声不 息地直朝她游动。带毛的黑线爬上了她白嫩的脚踝,小腿肚,膝 盖……她觉得一阵刺痒,那肥厚的黑线直往上爬,越来越近,毛茸茸 的身躯越来越大。转眼间一团黑毛已附在她肩上,黑团中有两粒小眼 直盯着她。“达达——,达——达——”她惊慌地尖叫,小手死命地挥 舞,重心一个不稳,躺卧了下来。那黑团又开始移动,逐渐逼近,逐 渐庞大……
2018届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第二部分文学作品阅读第一章第3讲品味语言练习
![2018届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第二部分文学作品阅读第一章第3讲品味语言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b57f1ac6d0d233d4b04e693f.png)
第3讲品味语言一、(2017·邵阳)记叙文阅读卖伞姑娘①有些想念是不需要理由的,就像时常跃入我心中的那个姑娘的身影。
每当缠绵的细雨裹住这个城市的时候,这种思念就如同四处弥漫的细雨一样,无边无际。
②那是一年前的一个雨夜。
路灯在丝丝雨线织成的帷帐里睁着惺忪的睡眼,洒下的光映射在路面的积水上。
在单位加班昏了头的我下了楼,才知道这个城市的一切都猫进了细雨的怀抱里。
我呆望这路灯罩里舒缓而降的雨丝,想起了远在十多公里之外的家,心一横,推着车子撞破了雨雾。
③“先生,您需要一把伞吗?”正准备骑上车子的我,突然听到一个轻盈、温馨的声音。
回过头我才发现单位大门外的路灯下站着一位姑娘,怀里抱着一捆伞。
她有十六七岁的样子,穿着鹅黄色的薄毛衣和黑色的长裙,背光站着,我看不清她的脸庞。
④我的确是需要一把伞呀!我停下来,仔细地把她怀抱中的十几把雨伞挑了一遍。
我那时世俗地想:街头小贩的东西十有八九是假冒伪劣,既然急需,那就买吧,但挑挑拣拣的事儿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⑤那姑娘极有耐心地把我打开包装的雨伞又一一装上。
她蹲下来时,一头长发几乎垂到地上,发梢上一缕缕地淌着雨水。
⑥“姑娘,你卖的是雨伞,为什么不自己用一把?看你,小心淋病了。
”我嘴上这么说,手里却没有停下挑拣的动作。
⑦“一用就卖不出去了,这是我这学期的生活费……”姑娘说了半截,止住了话头。
我才明白,眼前的这个小贩是个学生。
我想接着问她其他的情况,但她再不肯说一句话了,只是细心地拾掇着被我弄乱的雨伞。
⑧事情就这么简单,简单得如同到集贸市场那样。
我刚走到半路时,原本温柔细腻的雨丝变成了瓢泼狂暴的大雨。
因而,那把雨伞便显得尤为体贴、尤为及时……⑨隔了两天,我无意中翻阅晚报时,在一版右下角看到了一幅图片报道。
虽然那晚我没有看到卖伞姑娘的面孔,但我从衣着的款式、颜色和报道的内容上立即断定,她就是我遇见的那个卖雨伞的姑娘。
图片报道简练得只有几句说明:“这位贫困大学生昨晚在勤工俭学卖雨伞时,挺着感冒了好几天的病体,因冒雨等待一位付款时掏掉了四百多元钱的顾客,而昏倒在街头……”那个因付款而掏丢了四百多元钱的人不是我。
2018届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09第一章 散文阅读 第4讲 细节与构思
![2018届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09第一章 散文阅读 第4讲 细节与构思](https://img.taocdn.com/s3/m/35920fee89eb172ded63b7e7.png)
题例精析
(2017·绍兴)阅读《吃莲花的》,完成文后各题。 吃莲花的 老舍
今年我种了两盆白莲。盆是由北平搜寻来的,里外包着
十岁。泥是由黄河拉来的。水用趵突泉的。只是藕差点事,吃
好盆好泥好水敢情有妙用,菜藕也不好意思了,长吧,开花吧
人!居然,拔了梗,放了叶,而且开了花。一盆里七八朵,白
瓣尖上有点红,我细细的用檀香粉给涂了涂,于是全白。作诗 少首诗吧!
题例精析
炸莲瓣是什么偏方呢。“这治什么病,烫伤?”他问。
烫伤?吃!美极了!没看见菜挑子上一把一把儿的卖吗?
这且不提。还提什么呢,诗稿全烧了,所以不能附
(载一九三三年八月十六日《论语
题例精析
1.“我”对“吃莲花的”持怎样的态度?请结合文意分析 点拨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文本中的“好好
冬瓜放在一块,真!”和“还提什么呢,诗稿全烧了,
一般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含意深刻,
①在内容上,有突出内容(主旨)、强化感情等
反复出现
②在结构上,有交代线索、前后呼应等作用 唱三叹之效。
的句段
③在表达上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强化
知识要领
内容 插入段 要领
①与上下文构成虚实相映、正反对照、层进烘 ③在结构上宕开一笔,形成波澜。
总分印证关系;②对全文中心起强化、突出作
③可是对于孩子,这白色永远是快乐的。那是一场 些可爱的小精灵呢!
一夜之间就把村庄包装成了童话世界。童话世界里怎么
题例精析
④清晨起来,房门已经被大雪封住了,母亲正拿着
门缝处一点一点把雪挖开,慢慢开辟出一条小路来。我
穿好了棉袄棉鞋,戴上了帽子手套,跑到院子里和母亲
,那是最愉悦的劳动。与其说是在帮母亲,不如说是在
2018年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题完整版-文档资料
![2018年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题完整版-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4e7e4f0d15abe23482f4d8a.png)
2018年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题完整版想要学好语文,做题是最好的办法,但想要奏效,还得靠自己的积累。
多做些典型题,并记住一些题的解题方法。
以下是查字典语文网为大家提供的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题完整版,供大家复习时使用!一、积累·运用(30分)1、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7分)当wēi’é的华表披上曙光,当雄伟的天安门迎来瑰( )丽的朝阳。
我们耳畔传来了礼炮隆隆的巨响。
带着丰收的chōngjǐng,伴着真诚的祝愿,建国六十周年的光辉节日,向我们阔步走来了!灿烂的笑容和祖国的花朵一起绽放,。
庆祝建国六十周年联欢晚会现在开始。
(1)依次在横线上给加点字注音或依据拼音写出汉字(3分)(2)请仿照划线的句子,根据文意,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2分)(3)根据节目表,“歌唱祖国”之后是诗朗诵《红军不怕远征难》,请你为连接这两个节目写几句串词(2分)2、在下列个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
(10分)①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②竹外桃花三两枝,。
苏轼的③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中《关雎》④醉翁亭的夏秋之景:,。
⑤无可奈何花落去,。
的《浣溪沙》⑥陈涉太息曰:“嗟乎,!”(司马迁的《陈涉世家》)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夏天是香格里拉最美的季节,每到此时,游客络绎不绝,流连忘返。
B.做学问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应踏踏实实,不能好高骛远。
C.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很多人魂牵梦萦的事。
D.西双版纳以民俗独特、风景秀丽、动植物种类繁多而闻名遇迩。
4、下面语段中划线的三个句子都有表达错误,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3分)①有156年历史的世博会,是与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并列的世界三大盛会。
②经过国际展览局的投票表决和认真筛选,中国在众多国家的友好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地获得了2018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权。
③这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支持和信任,也体现了世界人民对中国和上海未来发展的瞩目和期盼。
2018届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第二部分文学作品阅读第一章散文阅读第1讲概括和归纳课件
![2018届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第二部分文学作品阅读第一章散文阅读第1讲概括和归纳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7f3281d02020740be1e9beb.png)
感受,流露出作者的唯物主义思想。
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如:什么是路?就是从 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如《谈生命》中有: “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阐述对生命中的痛苦和快乐应 持有的正确态度。生命中的快乐时光固然好,但痛苦能使人对生命的感 悟和理解更深刻。进行反问就可以使语气更加肯定有力,发人深省。 9. 引用: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增强语势,言简意赅。如《谈生命》 中有:“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 个美丽的黄昏 ’。”此句丰富文章内涵,告诉人们只有具有丰富多样的 经历的人,才能真正体验到人生的美好。
二、修辞手法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
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如《故乡》中有: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
壁了。”“厚障壁”比喻封建等级观念在“我”和闰土之间造成的冷漠
和隔膜,反映了封建的传统等级观念对闰土的毒害和摧残之深。
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如《走一步,再走
一步》中关于杰利的叙述:“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
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因为前文有“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的
伏笔,这里就不觉得突兀。这种手法有助于全文收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
合理的效果。
(2)铺垫:有的引出下文的故事情节;有的烘托下文出现的主要人物
或事件,使之更突出,深化主题;有的引出下文的议论抒情。如《我的
叔叔于勒》开头介绍菲利普一家的经济拮据,为下文故事的发展作铺垫。
2018届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第二部分文学作品阅读第一章散文阅读第2讲理解和探究课件
![2018届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第二部分文学作品阅读第一章散文阅读第2讲理解和探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99d5b0a0b4e767f5acfcee8.png)
用
者的阅读兴趣;画龙点睛,暗示中心;新颖 等等。标题的作用主要有四种:
征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铺开情节,呼应 含作者要事件拟题,有的 格式
拟写 以贯穿全文的线索拟题,有的以有象征
题例精析
⑭我心想:嘿,这不是本末倒置吗?原该是配角的碗碟,现在, 不但喧宾夺主地成了饭桌上的焦点,而且,还主宰碗里乾坤哪! ⑮过了一段日子,女儿竟然绝口不提多彩陶碗了。 ⑯问起时,她意兴阑珊地说: “ 在碗柜里搬出搬进,很麻烦;再 说,沉甸甸的,清洗也不容易呀!” ⑰多彩陶碗完完全全地失宠了。 ⑱对于处在见了 “ 宝贝 ” 就心喜必买阶段的旅者来说,这是必经 的道路,也是必交的学费。
题例精析
★★★ 4.如何理解第⑱段这句话所要表达的意思?请结合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句意理解: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一定会经历喜欢就想拥有,拥
有后热情消退的阶段,也一定会为此付出代价。
结合体验谈看法,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对学生来说,肯定有过类似的
体验,对于这种很喜欢的东西,如果家里经济条件允许,买下留个纪念
兴奋异常;带回家中,刚开始使用时,是起劲地侍弄;过了一段时间,热情消
退后,是意兴阑珊。解答时,可以从以下语句获得提示: “ 有一见钟情的狂
热”,“取舍竟是如此困难。我们拿起又放下,放下再拿起,如此反反复复,
几经折腾,终于选定了”,“女儿将多彩陶碗一层一层地用报纸包了,千山万 水一路上呵护备至地提着返回伦敦 ”,“女儿很起劲地侍弄着她的多彩陶碗 ”, “问起时,她意兴阑珊地说”。
题例精析
1.在空格中填入恰当的文字,补全女儿对陶碗情感态度的变化过程。
A→B→C→D→E
答案
A.一见钟情
B.小心挑选,反复取舍
C.呵护备至,兴奋异常
2018届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第二部分文学作品阅读第二章第2讲人物形象和主旨探究练习
![2018届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第二部分文学作品阅读第二章第2讲人物形象和主旨探究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e430e90210a6f524ccbf85f0.png)
第2讲人物形象和主旨探究一、(2017·衢州)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野蔷薇[日]小川未明很久以前有一个大国和一个比较小的王国相邻着,很长一段时间里,两国都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和睦相处着。
在国界线上,两国都只派了一位士兵来驻守确定国界的石碑。
大国派来的是个老人,小国派来的是个青年。
两人一左一右地站在石碑两边。
周围是安静极了的群山,偶尔才能看到一些路过的人影。
起初,两人在还不熟悉的时侯,由于彼此存在着不知敌友的戒心,一直都没怎么说过话。
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两人竟成了好朋友。
①大概因为这里除了他们两人再没有可以说话的对象了,还有就是春天的阳光总是和煦地照在他们两人的头顶上。
在这条国界线上,生长着一株没有人培植却很茂盛的野蔷薇,在花开的日子里,蜜蜂们很早就聚集到了这里,那些振动翅膀发出的嗡嗡声,一直传到还没起床的两人的耳朵里。
好像在说:“喂,快起床了,你看蜜蜂都来了。
”于是两人不约而同地起了床,走到外面一看,果真太阳已经升得老高,此时正神采奕奕地在树梢顶上闪着光。
于是两人又都走到岩石边,用从岩石缝里流出来的山泉漱口,这样两人在洗脸的时候就见面了。
“啊,您早,今天的天气真好!”“是啊,真是个好天气,天气一好,心情也跟着舒畅起来了。
”于是,两人就这么一起站着说话,一起抬头看周围的景色。
虽然是每天都能看见的风景,但是只要一抬头总能在里面看到昨天所没有的新鲜感。
那个年轻人最初不会下象棋,自从跟着老人学了以后,这一阵子,只要是和暖的天气,两人便会坐下来,对战起来。
开始的时候老人的棋术比青年强很多,所以总是让着青年,到了后来,即使按着规矩下,有时老人也会被击败。
青年和老人都是很好的人。
两人都非常正直、亲切,虽然在下棋的时候,大家都是拼着命地想打败对方,但是在心里,两人却是从未有过的融洽。
有时候老人下着下着就会大笑起来:“看来我是要被打败了是吧。
老是这么躲来躲去的还真是叫人受不了,要是真的在战场上可怎么办才好哇?”青年因为正战在兴头上,眼看就要赢了,所以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眼睛放光,直追对方的将。
2018届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第四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二章第3讲文本内容理解探究练习
![2018届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第四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二章第3讲文本内容理解探究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82fe959d80eb6294dc886c3e.png)
第3讲文本内容理解探究一、(2017·临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养鱼记[北宋]欧阳修折檐①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②。
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因洿③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④,全其自然。
纵锸⑤以浚之,汲井以盈.之。
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
若星若月,精彩下入。
予偃息⑥其上,潜形于毫芒⑦;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
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⑧也。
乃求渔者之罟⑨,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
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
怪而问.之,且以是对。
嗟乎!其童子无乃嚚昏而无识矣乎⑩!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
感之而作《养鱼记》。
(选自《居士外集》) 【注释】①折檐:屋檐下的回廊。
②非非堂:作者刚刚出仕,在洛阳做留守推官时所建,在衙厅西侧。
③洿(wū):地势低洼的地方。
④甃(zhōu)砌池壁。
筑:夯底土。
⑤锸(chā)铁锹。
浚:挖沟疏通水路。
⑥偃息:休息。
⑦潜形于毫芒:在毫末之中隐藏了自己的身体。
⑧舒忧隘而娱穷独:释放忧愁郁闷的心情,在困厄孤独中快乐起来。
⑨罟(gǔ):渔网。
⑩无乃……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不是……吗”“恐怕……吧”。
嚚(yín)昏:愚蠢糊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3分)(1)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 )(2)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 )(3)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折檐之.前有隙地怪而问.之B.因洿以.为池童子以.为斗斛C.任其.地形不能广其.容D.微风而.波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5分)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六个句子分成为四组,全部描写鱼池的一组是( )(2分)①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②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③湛乎汪洋,晶乎清明④微风而波,无波而平⑤若星若月,精彩下入⑥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A.①②⑥ B.①③⑤C.③④⑤ D.②④⑥★★★5.文章结尾,作者“感之而作《养鱼记》”,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有怎样的感想。
2018中考语文复习第二篇现代文阅读第一节文学作品阅读小说散文阅读讲解158
![2018中考语文复习第二篇现代文阅读第一节文学作品阅读小说散文阅读讲解158](https://img.taocdn.com/s3/m/5443cee776a20029bd642df2.png)
第二篇 现代文阅读第一节 文学作品阅读(小说、散文阅读)一、小说阅读二、散文阅读附表1:常见修辞手法一览表附表2:常见表现手法一览表1.(2017·嘉兴、舟山中考)阅读《搭车记》,完成下面各题。
搭车记邢庆杰小时候,黎鸣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一名警察。
每当在电影里看到警察说“我是警察”时,他觉得忒威风。
几年后,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分到市公安局当了一名警察。
黎鸣家在两百里之外的农村。
回家时,先从市长途汽车站坐车到县长途汽车站,然后再坐通乡镇的公共汽车,到镇上下了车,再步行三公里才到家。
从市内到县里,车十分钟一趟,很方便,但从县里到镇上,就比较麻烦了,有时,两个小时也发不了一趟车。
黎鸣开始试着搭车,是在上班一年之后。
这一天,他站在回家的路口,学着港台片上警察的样子,拦住一辆面包车,然后出示了警官证说,我是警察,想搭你的车。
司机打量了一下他全身的警服,并没看他的证件,就痛快地说,上来吧。
上车后,通过交谈,才知道司机是黎鸣家所在的镇街上的,在镇政府旁边开了一家饭馆,每隔几天开车去县城买一次菜。
到了镇上后,司机主动说,你离家还远,我送你吧。
从镇上到村里三公里的路程,步行需要半个小时,而坐车,五分钟就到家门口了,省了他以前的步行之苦。
第一次搭车,黎鸣觉出了搭车的好处,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自此,每次回家,他都在县城搭车,而且每次都能如愿。
这更使他感觉到了当警察的优越性。
后来,黎鸣又从市内开始搭车了,从市里搭到县里,再从县里搭到镇上。
运气好的时候,还能直接从市里搭到镇上。
他搭的每一辆车,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把他送到家门口。
黎鸣对工作也很努力,几年后,被提拔为户政科副科长。
秋天的一个周六上午,黎鸣又站到了作为交通枢纽的路边上,想搭车回家。
一辆黑色的轿车缓缓驶过来,他招了招手,轿车在他面前停下了。
车停下后,黎鸣才看清,这是一辆 2.8 排量的“奥迪A6”。
他迟疑地放下了手,因为坐这种车的,不是领导,就是大老板,他以前可从不搭这么高档的车。
浙江省2018中考语文复习第二篇现代文阅读第一节文学作品阅读小说散文阅读讲解(含答案)
![浙江省2018中考语文复习第二篇现代文阅读第一节文学作品阅读小说散文阅读讲解(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29fbe88bd63186bdebbc1f.png)
第二篇 现代文阅读第一节 文学作品阅读(小说、散文阅读)一、小说阅读举例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这属于自然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喜悦的气氛,与后面小弗郎士的悲哀形成巨大的反差,让人心情沉重,同时反映出小弗郎士不爱学习、幼稚糊涂的性格。
文章结构开头①开篇点题,总领下文;②渲染气氛,设置悬念;③交代背景,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中间可从三个方面考虑:①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②结构方面,如承上启下过渡、呼应等;③语言、写法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结尾①总结全文,照应题目、开头;②点明中心,升华主题;③给读者回味思考的空间等。
指通过对容貌、姿态、服饰、神情、体型的描写,二、散文阅读特点形散而神不散文章中,可以从一个人物的某个侧面或者一个事迹的某个片断谈起,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作者可以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随意选择,精心安排。
“形散”还体现为表达方式的灵活多样。
所谓“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立意的角度而言,要求立意高远,主题集中。
无论散文的内容如何广泛,表现方式多么灵活,都应围绕一定的中心,为中心思想服务。
层次划分方法①按时间先后分;②按地点转移分,如《藤野先生》和《故乡》;③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分,如《春》分成“盼春、绘春、颂春”三大部分;④按思想感情变化分;⑤按“总—分—总”结构特点分,如《背影》分成“开篇寄思、往事回忆、结尾怀念”三大部分;⑥按表达方式的变化分(特别是一些表达感悟与哲思的散文)。
顺叙按事件发生、发展、结果的先后顺序来写。
作用:使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使人印象深刻。
附表1:常见修辞手法一览表附表2:常见表现手法一览表伏笔作用呼应”。
前有伏笔,后有应笔。
如《故乡》中,“我”刚回到故乡时,母亲说:“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
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
”这是一处伏笔,它不仅点明了闰土和“我”的关系,而且暗示“我”将要与闰土见面,使后面闰土的出场十分自然。
浙江省2018中考语文复习第二篇现代文阅读第一节文学作品阅读小说散文阅读讲解
![浙江省2018中考语文复习第二篇现代文阅读第一节文学作品阅读小说散文阅读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70ee640b58fb770bf78a55d5.png)
第二篇 现代文阅读第一节 文学作品阅读(小说、散文阅读)一、小说阅读二、散文阅读附表1:常见修辞手法一览表附表2:常见表现手法一览表1.(2017·嘉兴、舟山中考)阅读《搭车记》,完成下面各题。
搭车记邢庆杰小时候,黎鸣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一名警察。
每当在电影里看到警察说“我是警察”时,他觉得忒威风。
几年后,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分到市公安局当了一名警察。
黎鸣家在两百里之外的农村。
回家时,先从市长途汽车站坐车到县长途汽车站,然后再坐通乡镇的公共汽车,到镇上下了车,再步行三公里才到家。
从市内到县里,车十分钟一趟,很方便,但从县里到镇上,就比较麻烦了,有时,两个小时也发不了一趟车。
黎鸣开始试着搭车,是在上班一年之后。
这一天,他站在回家的路口,学着港台片上警察的样子,拦住一辆面包车,然后出示了警官证说,我是警察,想搭你的车。
司机打量了一下他全身的警服,并没看他的证件,就痛快地说,上来吧。
上车后,通过交谈,才知道司机是黎鸣家所在的镇街上的,在镇政府旁边开了一家饭馆,每隔几天开车去县城买一次菜。
到了镇上后,司机主动说,你离家还远,我送你吧。
从镇上到村里三公里的路程,步行需要半个小时,而坐车,五分钟就到家门口了,省了他以前的步行之苦。
第一次搭车,黎鸣觉出了搭车的好处,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自此,每次回家,他都在县城搭车,而且每次都能如愿。
这更使他感觉到了当警察的优越性。
后来,黎鸣又从市内开始搭车了,从市里搭到县里,再从县里搭到镇上。
运气好的时候,还能直接从市里搭到镇上。
他搭的每一辆车,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把他送到家门口。
黎鸣对工作也很努力,几年后,被提拔为户政科副科长。
秋天的一个周六上午,黎鸣又站到了作为交通枢纽的路边上,想搭车回家。
一辆黑色的轿车缓缓驶过来,他招了招手,轿车在他面前停下了。
车停下后,黎鸣才看清,这是一辆 2.8 排量的“奥迪A6”。
他迟疑地放下了手,因为坐这种车的,不是领导,就是大老板,他以前可从不搭这么高档的车。
2018届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第二部分文学作品阅读第一章第4讲细节与构思练习
![2018届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第二部分文学作品阅读第一章第4讲细节与构思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eff7aa5cf242336c1fb95e0a.png)
第4讲细节与构思一、(2017·潍坊)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隐逃的倭瓜蒋建伟①人会隐藏,瓜,也一样。
②可能是长得不好看,圆圆的扁,弯弯的长,一副窝窝囊囊的样子,也可能有自知之明,从夏天开始,它就一直隐藏在浓密肥大的叶子丛中,时刻寻找着逃跑的机会,不想让你逮住它。
然而当冬天快要来了的时候,掀开这一丛那一丛的瓜秧,“呀”,瓜秧上、黄叶子背面的许多小刺儿一下扎住了手,接着是阻挡不住的突然的惊喜:“倭瓜!满地跑的大倭瓜!”胆小的倭瓜们立马现出原形,大小老少,慌不择路,东西南北,满地乱跑。
倭瓜金灿灿的,橘黄黄的,身上掺杂的那一丁点的绿,过不了几天也会变黄的。
摘倭瓜的当儿,猫下腰,找到老根子往上一拽,“啪啪啪啪”,瓜蔓下的嫩根子一阵乱响,叶子也乱响,黄的绿的,“窸窸窣窣”的尘土惹了一身,直直腰,阳光正毒,大汗“稀里哗啦”地乱淌,湿漉漉的衣服粘在皮肤上,有点痒痒,可一看见瓜秧上悬挂的一个个灯笼,这点脏算什么?只是纳闷:它们到底是如何隐藏了一夏半秋的?③倭瓜的叶子是瓜果类植物中最大的。
夏天里,瓜秧有节,蛇似的向前爬,一条两条许多条,贴住地皮的节伸出五六个嫩根子,像手脚一样牢牢抓住一小团一小团的泥土、腐草。
瓜秧一枝发四个杈,吐叶,开花。
一片片叶子迎着太阳,扯直嗓子,唱着歌儿。
拼命高爬过其他的枝枝蔓蔓。
一只一只的绿色大手,捧出了一个浩浩荡荡、郁郁葱葱的天下。
叶子有两个手掌大,朝阳的一面长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刺儿,一不小心就扎你一下,正因为这样,你不敢随随便便去摘花儿,哪一朵花下边不是一大片叶子?④可是,哪怕扎手也要摘花儿,一种谎花——只开花、不结果的花儿。
谎花装成不说谎的样子,怒放金黄的花蕾,释放出满世界的暗香,吸引蜜蜂纷纷前来采蜜,也吸引你来采花儿。
采来的花掺和粉芡鸡蛋油炸,或热水一焯,小葱蒜泥凉拌,下酒就饭,横竖那叫一个好吃。
大自然的这类纯绿色食材,你还上哪儿找啊?⑤不说谎的倭瓜花儿,其实就是小瓜纽纽儿。
2018届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第二部分文学作品阅读第一章第1讲概括和归纳练习201804202100
![2018届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第二部分文学作品阅读第一章第1讲概括和归纳练习201804202100](https://img.taocdn.com/s3/m/459e75dc0242a8956bece4dc.png)
第1讲概括和归纳一、(2017·天津)阅读《冰窗花》一文,回答下列问题。
冰窗花任随平①冰窗花盛开在冬日的窗棂上,是一道绝美的风景。
尤其是在久居乡下的那些日子里。
②于是,每到冬日,我会有意无意念起熨帖在冬日木格窗棂上的冰窗花。
冬日的居室里,总会生了炉火,白日里,落了雪,一家人和和暖暖地或斜倚、或平躺在温热的土炕上。
母亲选了废旧的布料,熬了浆糊,炕头置一炕桌,安安静静地做着鞋垫。
父亲借了炉火,熬着罐罐茶,火苗间或跳出来,舔舐着茶罐,茶水滋滋地发着声响,茶香随着响声氤氲开来,整个屋舍内顿时茶香弥漫,即便是不常喝茶的人,浸淫在如此的茶香里,也会有几分迷醉,几分品咂的热望。
而我,总是斜倚在墙角,捧了热爱的书籍,一页页,在缓慢流走的时光里,细品一份恬美与温馨。
冬日的白天总是很短,像兔子率性的尾巴,一甩,一天的时光就溜走了。
而冬日的夜晚,唯有恬静与安谧。
雪花簌簌地落着,风安静地睡去,村庄被夜色围拢而来,婴孩一般安卧在远山近水阔大的臂弯里。
屋舍之内,炉火正旺,壶水呼呼地散发着热气,木格窗棂的玻璃上,热气凝结而成的水珠簌簌流泻下来,洇湿在墙壁上,像梦呓的印痕,烙着时光的印记。
③晨曦微亮,不必急于晨起,和衣而坐,望向邻近的窗棂,你会惊喜地发现,整个窗玻璃上冰窗花葳蕤①如春。
轻轻地凑近鼻息,似乎能嗅出冰窗花散发着馥郁的馨香,冰洁,剔透,令人心灵震颤。
手指轻轻抚摸上去,冰窗花棱角分明,如一朵朵雪花,被夜神的手指悄悄安抚上去,灵动而又精美,既有花之妩媚造型,亦有花之悄然神韵,不是俗世那一双巧手能够裁剪得出的。
面对如此精美的自然神物,又有谁忍心去擦拭呢?但又有谁能长久地屏息凝视,而不凑近鼻息呵气顽皮呢?于是,悄然撮圆了嘴唇,凑上前去,吹灰般轻吹一口气,冰窗花随着热气消融开来,逐渐地四散开去,这个过程,是多么的美妙而悄然无声。
④就这样,冰窗花伴随着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天,而今我已走过而立之年,故园的老屋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老去,像一个人的暮年,正在经历着风吹日晒的剥蚀。
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第二部分文学作品阅读第一章第4讲细节与构思练习
![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第二部分文学作品阅读第一章第4讲细节与构思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f6dfe1b8bceb19e8b8f6ba4d.p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具体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1)胆小的倭瓜们立马现出原形,大小老少,慌不择路,东西南北,满地乱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只一只的绿色大手,捧出了一个浩浩荡荡、郁郁葱葱的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写作思路及表现手法独具特色,请结合全文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__·南充)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漓江情韵从维熙雨霏霏,雾茫茫.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编织成篇.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我顿时愣在那儿了.还没容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竟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鹦鹉见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终于,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胧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鼓:“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脸清癯瘦削,身条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疾人.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野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那儿有一条洋人街,是中国的一绝.”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仅此而已.他大声地笑了起来.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待收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鱼鹰,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我问.“不是.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又爽朗地笑了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讲细节与构思一、(2017·潍坊)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隐逃的倭瓜蒋建伟①人会隐藏,瓜,也一样。
②可能是长得不好看,圆圆的扁,弯弯的长,一副窝窝囊囊的样子,也可能有自知之明,从夏天开始,它就一直隐藏在浓密肥大的叶子丛中,时刻寻找着逃跑的机会,不想让你逮住它。
然而当冬天快要来了的时候,掀开这一丛那一丛的瓜秧,“呀”,瓜秧上、黄叶子背面的许多小刺儿一下扎住了手,接着是阻挡不住的突然的惊喜:“倭瓜!满地跑的大倭瓜!”胆小的倭瓜们立马现出原形,大小老少,慌不择路,东西南北,满地乱跑。
倭瓜金灿灿的,橘黄黄的,身上掺杂的那一丁点的绿,过不了几天也会变黄的。
摘倭瓜的当儿,猫下腰,找到老根子往上一拽,“啪啪啪啪”,瓜蔓下的嫩根子一阵乱响,叶子也乱响,黄的绿的,“窸窸窣窣”的尘土惹了一身,直直腰,阳光正毒,大汗“稀里哗啦”地乱淌,湿漉漉的衣服粘在皮肤上,有点痒痒,可一看见瓜秧上悬挂的一个个灯笼,这点脏算什么?只是纳闷:它们到底是如何隐藏了一夏半秋的?③倭瓜的叶子是瓜果类植物中最大的。
夏天里,瓜秧有节,蛇似的向前爬,一条两条许多条,贴住地皮的节伸出五六个嫩根子,像手脚一样牢牢抓住一小团一小团的泥土、腐草。
瓜秧一枝发四个杈,吐叶,开花。
一片片叶子迎着太阳,扯直嗓子,唱着歌儿。
拼命高爬过其他的枝枝蔓蔓。
一只一只的绿色大手,捧出了一个浩浩荡荡、郁郁葱葱的天下。
叶子有两个手掌大,朝阳的一面长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刺儿,一不小心就扎你一下,正因为这样,你不敢随随便便去摘花儿,哪一朵花下边不是一大片叶子?④可是,哪怕扎手也要摘花儿,一种谎花——只开花、不结果的花儿。
谎花装成不说谎的样子,怒放金黄的花蕾,释放出满世界的暗香,吸引蜜蜂纷纷前来采蜜,也吸引你来采花儿。
采来的花掺和粉芡鸡蛋油炸,或热水一焯,小葱蒜泥凉拌,下酒就饭,横竖那叫一个好吃。
大自然的这类纯绿色食材,你还上哪儿找啊?⑤不说谎的倭瓜花儿,其实就是小瓜纽纽儿。
有的秧子每个杈能结两个瓜,有的只结一个瓜,有的瓜纽纽儿长着长着就没了下文,真正坐果之后,那些瓜纽纽儿好像吹小气球似的,从瓜屁股开始,一鼓作气长到头顶,几十天的工夫就变成一个个篮球、一个个大肚子、一个个有梦的人。
它们的梦回是什么呢?⑥是绿意萌动的春天?那,是它们小的时候。
⑦三四月里,随便做一个深呼吸,满肺腑都是甜甜的空气。
刚钻出大地的倭瓜叶子,先是小小怯怯的两片鹅黄嫩绿,而后是变大的一片油绿,然后是一片一片。
这当儿,瓜秧子还是嫩嫩的呢,叶子还是小鼻子小眼睛的呢,连浑身上下的小刺儿都那么水嫩,风吹来,步子不稳,细细的腰儿怎么也站不直。
但是,它们大口大口地喝着阳光喝着雨露和风,才几天,一片比一片变大,变肥厚,墨绿墨绿的。
它们大手拍着小手,赞美每一天的幸福生活。
⑧太阳底下,瓜秧上的最上边几片叶子在鼓掌。
一片叶子突然朝下边望了望,一惊,发现最初的两片叶子,已经变黄、枯萎。
它们为什么这么苍老呢?那可是我们的老大!⑨这个小精灵呀,仿佛看见了那两片叶子出生前的一幕:⑩一个下午,南风尚寒,零下二摄氏度的天气,一个人在一小块空地里,种下了几粒种子。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5月6日有删改) 1.文中标题中的“隐逃”主要表现在哪里?请结合全文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第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具体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胆小的倭瓜们立马现出原形,大小老少,慌不择路,东西南北,满地乱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只一只的绿色大手,捧出了一个浩浩荡荡、郁郁葱葱的天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写作思路及表现手法独具特色,请结合全文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7·南充)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漓江情韵从维熙雨霏霏,雾茫茫。
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
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编织成篇。
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
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
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
转身刚要离去。
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我顿时愣在那儿了。
还没容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
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竟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
鹦鹉见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
”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
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
终于,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
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
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
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
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胧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
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
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鼓:“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脸清癯瘦削,身条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疾人。
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
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
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
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野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那儿有一条洋人街,是中国的一绝。
”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
“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
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
仅此而已。
他大声地笑了起来。
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
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
待收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
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鱼鹰,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
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
“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
是你教它的?”我问。
“不是。
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
”“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
”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又爽朗地笑了起来。
我沉默了。
我不知这个腿部残疾的摇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
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
我不愿再耽误这个摇船人的宝贵时间,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塞到他的手里,匆匆下船。
他从船上跳了下来,急切地对我喊道:“不可以——不可以——老先生,我没为你做什么。
不能收你的钱……”回到江边公寓,隔窗而望,那船那伞已不再是朦胧诗中的标点,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1.文章题为《漓江情韵》,全文写了哪些“情韵”?请分条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摇船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