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鹏: 用科研精神做企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冯鹏:用科研精神做企业
作者:郭博文
来源:《华人时刊》2022年第09期
冯鹏:中科健康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中科健康国际(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中科健康国际(纽约)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国科学院博士、江苏省科技型企业家、江苏省中药现代化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工商联国际合作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市政协委员、南京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

如果说最开始研究中药是兴趣使然,那么现在对于冯鹏来说更多的是一份使命。

中科健康产业集团(以下简称“中科”)为中国科学院控股的高新技术企业,1984年成立,38年来,中科充分发挥自身科技优势,在中药现代化科学研究、中药提取工业发展、健康知识科普等领域加速推动中药现代化产业高质量升级,走出了一条具有中科特色的中药现代化发展之路。

作为中科的新生代掌舵人,冯鹏始终在不断探索不同维度的无限可能,做科学研究是,带领企业发展是,致力提升中药现代化国际化水平也是。

科技赋能专注研发
冯鹏的祖籍是江苏徐州,初见冯鹏,他低调的品格与丰富的内心世界相表里,使得我们在他儒雅帅气的外表下,找到了徐州人豪爽的性格中一丝丝江南人的温婉,同时,他性情中人的气度也非常鲜明,让人想起楚国遗风之类的人物。

上学的时候,冯鹏一直是学霸人设,1991年,冯鹏考入南京大学,学习化学专业,因为他当时的理想是做一名科学家。

“当时南大化学系有六个学部委员,也就是现在的院士,在全国的化学专业里面可能也是最多的了。


后来,冯鹏开始思考未来要做什么,他觉得应该选择一个应用型专业。

“由于兴趣使然,机缘巧合选择了药物化学作为再深造的专业,因为药物化学是从事药物的合成、分析、制剂,和社会联系得更密切一些。

”于是,他开始与药学结缘。

对科学研究的热爱,让冯鹏对相关领域内的前沿科研知识表现出极大的探索欲望。

“该学习的时候就不能怕吃苦,不要畏难。

”在冯鹏看来,首先应该摆正态度,记住学习是为了自己。

“到研究生阶段,像我们做药物化学的,其实更多的是做实验。

我一般早上8点就到实验室了,然后开始做化学反应实验。

晚上一般要11点半到12点才会回到宿舍去就寝,整个一天
十几个小时都是在实验室中度过的。

”三年的学习时光,他最大的成就是帮助导师王尔华先生申报了一个国家一类新药———加替沙星,药物成功上市后造福了很多患者。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在热爱与求知欲的驱使下,冯鹏一步一个脚印,不断积累交叉领域知识,提升自己的研究技能,为更好地从事生命科学领域的相关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9年,冯鹏研究生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工作,在这期间他读完了在职博士。

而彼时,中科恰逢在2001年完成改制,中科的前身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科技开发部门,是由中国科学院控股的高新技术企业,为响应科学院号召、快速将科研成果市场化,当时隶属中国科学院下属研究所的中科集团改制后承袭中科院科研创新基因,以大力发展中药现代化为目标。

消息传来,冯鹏经过慎重思考后,他认为中科的战略目标与他自己的职业规划高度契合。

他决定走出实验室投身创业,做中科的联合创始人。

之所以做这样的决定,是因为在冯鹏的科研探索之路上,他始终坚持将“立足行业、学以致用”的观念贯穿学习研究全过程,他觉得只有认识自我、认识职业才能转变观念、提升能力。

“在中科院工作的时候,更多的是做研究、发论文、申请专利和国家经费,但这对于我个人来说,并没有机会实现产业循环,所以我希望自己可以走出去,使这些成果可以实现转化。


进入企业后,冯鹏与董事长王连安一起,坚持致力于发掘自身擅长且有发展前景的领域———中药现代化,将中医药理论和现代科学结合起来,集中力量对关键核心技术进行科技攻关。

广泛围绕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需求、中药抗肿瘤创新药物研发等诸多领域深入开展科研,推进基础研究,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扩大企业服务领域,为中药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水平的技术支撑。

通过自主创新与不懈奋斗,38年来,中科一步步摸索一步步成长壮大,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从0到1”的原創突破。

科学研究是一条孤独的赛道,做企业更是一场对脑力、体力、心力的考验。

学术与市场有相似之处,比如都需要有独立的思想,永葆激情,不怕付出。

对于冯鹏来说,他把每一次技术攻关都当成第一次,踏实走好每一步,他希望在实践与探索中不断提升自我价值。

“中药是我们民族文化、民族医药的瑰宝,很多药材它里面的成分,深入研究之后,你会感到很神奇,惊叹于先人的智慧,更重要的是,问题的解决和突破这个过程让人学会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学会独立判断和选择,能够构建自己的系统,守护自我的边界。


科学布局拓宽路径
“在香港铜锣湾,有个名叫冯鹏的江苏人,30出头时孤身赴港,创办中科集团境外第一家全资子公司,十来年奋力打拼,公司不断成长壮大,获得了业界认可,赢得了很多殊荣。

像这样的励志故事,在苏港两地还有很多。


2017年9月27日,苏港融合发展峰会在香港港丽酒店举行,江苏、香港政商界知名人士约400人齐聚一堂。

这是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强作主旨演讲时的一段讲话。

听到来自家乡领导的认可,冯鹏眼含泪花,内心百感交集。

2001年,中科获进出口自营权,开启中药国际化征程,产品远销全球20多个国家及地区。

2006年,冯鹏主动请缨开辟香港市场,赴港创办了中科健康国际(香港)有限公司,不断尝试新的领域,挑战自己的更多极限,冯鹏始终让自己“在路上”,时光拦不住他的脚步,他也不肯让自己停歇。

如今,香港中科已经成为南京市乃至江苏省民营企业在香港经营最为成功的企业之一,目前香港雇员超过100人,香港中科主营产品在香港市场中药保健食品类别销售排名第一,并与香港万宁建立了战略合作,31款产品上架香港360多家万宁药房。

同时,香港中科为香港江苏企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为推动当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苏港两地交流贡献了诸多“中科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科迅速响应,以实际行动支持特区政府打赢疫情阻击战,疫情期间,积极组织在港员工加入志愿者行列,分别前往疫情最艰巨的一线沙田和黄大仙区协助香港民政事务署完成中央政府援港防疫物资的分包和发放工作;向香港医护、警察群体以及香港市民免费赠送中科灵芝孢子粉,累计捐赠产品价值近400万元。

基于中科香港的突出表现,近日,香港江苏企业协会授予香港中科感谢状,香港东区警察总部向香港中科发来感谢信。

除了成功布局香港市场,近年来,在冯鹏的带领下,中科不断推进全球战略布局,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

2017年,中科健康国际(纽约)有限公司成立,以天然高端保健产品进入美国主流市场。

目前紐约中科已研发出20款海外产品,入驻纽约多家药房、医疗诊所、亚马逊等多家网络平台,作为国内保健食品品牌出征海外,中科已通过美国天然保健市场严格品控和安全高效的标准考验。

2019年,中科灵芝产品开启了与美国权威肿瘤研究机构MSK临床研究合作,中科向世界传递中国自主创新的成就,向全世界展示民族瑰宝———中药灵芝的魅力。

2020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和美国MSK中美肿瘤学专家共同努力下,《复方灵芝孢子胶囊维持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初步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一项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论文登上国际肿瘤学SCI专业期刊《Integrative Cancer Therapies》。

同年,“灵芝孢子粉提取技术合作开发”国际合作项目获批,获得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经费和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腾飞计划拨款共计105万资金支持。

而后,以香港和纽约中科为立足点,中科全面汇聚全球研发、供应链资源,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也引入国际创新产品和服务,加速中科全球突破性创新成果在中国的落地。

2022年,中科健康国际(澳门)有限公司成立。

目前,中科在全国67个城市和地区设有子公司,在海内外30个城市自有办公物业,产品远销18个国家。

在冯鹏看来,我们中国的产品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但是中药现代化的产品走出国门,应该说还是刚刚开始。

“中国的产品走向世界,其实最终是质量和价格的竞争力。

一方面就是治疗效果要和西药相当,另外,中药的优点就是它的毒副作用小,我们要用它的话语体系和验证体系去验证产品,这样市场接受度就会更高。


谈起我们国家的中药现代化工作,冯鹏认为,“虽然我们有几千年的使用中草药的历史,虽然我们有《本草纲目》,有更早的《神农本草经》的记录,但是很多时候,中医中药更强调的是师徒传承。

而日本和韩国做中药现代化的工作,它们使用了现代的仪器,所以说在六七十年代、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可以说是领先我们很多的。

但是后来随着国内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发力,现在我们在很多领域赶上了日本、韩国,甚至超过了他们。


对于中医药的看法,冯鹏觉得做企业与做科研一样,要保始终持理性,辩证地看待发展趋势。

“既不神话中医药,同时也不能妄自菲薄。

我们把中药里有效的成分用先进的仪器、先进的设备、先进的方法提取出来,然后用西方的循证医学的方式去做实验,做药理实验,做毒理实验,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知道它的药理,它的药效,它的作用机制,这样的现代化的中药走向世界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科研提质聚焦创新
冯鹏常说:“我们生在一个好的时代,只要按照时代发展规律,寻找到自身擅长的东西,高度聚焦创新,企业一定会有蓬勃的生命力。


为推进产学研联动,传递中药自主创新成就,这些年,中科始终致力于破解科研攻关进程当中“卡脖子”难题,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不断加大基础科研投入。

围绕心脑血管、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癌症等疾病,中科先后联合南京大学、中国药科大学、中科院泰州中心、江苏省生命健康产业院士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博士后创新实
践基地等搭建产学研用创新平台,夯实中药有效成分基础科研。

针对灵芝有效成分灵芝多糖、灵芝三萜开展科研探索;从银杏叶、香菇、丹参、黄芪、葡萄籽等提取物在药效、药理、毒理、个体化差异等方面,全面开展基础科研攻关工作。

在原创科研成果的支撑下,中科历史累计获专利授权204件,其中发明专利49件(含两件PCT国际发明专利);现已获得卫生部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批准的保健食品批件77件;在中药创新药物研发方面,具有新药证书1件,药品生产批文2件,新药临床批文3件。

出版5部灵芝及肿瘤学专著,发表论文30多篇,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冯鹏认为,不仅需要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更要着力突破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关键技术瓶颈。

“高度重视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科学精神和商业领袖潜质的创新型人才和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也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核心途径。


2017年底,南京明确将“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写入发展新愿景,并于2018年初正式启动创新名城建设,用创新为美丽古都注入新活力,如今,南京已经成为了全国创新能力的领导者。

对于一直十分重视创新的中科来说,也在不断积极探索创新路径就拿培养人才来说:中科在中医药大学、南京三江学院设立了“总经理培训班”,提供薪酬让在读大学生来实习工作,借此发现有潜质的大学生。

参与过培训班的学生,来企业应聘时会优先考虑,条件优秀者,甚至可能成为企业区域总经理。

在冯鹏看来,强化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拓展合作,积聚创新要素资源,在这片创新热土上才能竖起更多“高峰”。

冯鹏说:“除了大学生,企业还瞄准高校老师,注入资金帮他们专心做科研。


区别于很多企业,中科并不是所有的实验室以及团队都是自建,企业的研发部门更多的是课题召集人、协调人。

“我们跟中科院有合作,下课题给他们后,提供经费等,他们来做研究;还有就是利用好南京的高校及科研资源,和南京大学医学院、中国药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有着深厚合作,给予资金支持,供他们进行科研成果研究,随后通过产权共享,来转化生产力,从而把整个社会优质资源利用起来。

”冯鹏说。

2019年,中科获批组建“江苏省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0年,中科现代中药提取技术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获国家百万资金支持;2021年,中科获批组建江苏省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院士协同创新中心中药现代化分中心、获批“南京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获批组建海外研发机构———“中科药业美国现代中药研发中心”。

近两年,不少行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疫情的影响,健康产业也不例外。

当整个行业因疫情而焦虑的时候,冯鹏却认为这正是行业最重要的转型升级期。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让我们认识到医药健康产业与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城市规划建设等息息相关,对于一个城市未来的发展,医药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其可持续竞争力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创新之力激发社会活力、促进产业发展、增加经济动能,我对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


冯鹏表示,未来,中科将在科技创新方面持续发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同时,也将稳步发展业务,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在健康产业领域,企业一端连着社会需求,一端连着供应,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更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

回望中科的发展之路,从砥砺奋进的创业初期到迈入创新求变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在这中间,是一个又一个由决心与勇气、创新与坚守连缀而成的无悔追求,是一段健康产业通过科技创新开拓思路的蓬勃发展史,也是中药现代化及国际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时间无声,岁月有痕。

“用科技力量守护生命健康,用科研精神做企业。

”是冯鹏一直以来的坚持,也是他不曾改变的初心。

(责编凌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