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之表现手法(三)学案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 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 人教版):古诗词鉴赏之表现手法
(三)
【学习目标】
1、在读懂诗词的基础上,总结这种考题的答题思路。
2、掌握抒怀手法,并学会赏析其表达成效。
学习要点:掌握抒怀手法,并学会赏析其表达成效。
学习难点:总结这种考题的答题思路。
【知识准备】
抒怀手法:
( 1)直接抒怀(直抒胸臆)
( 2)间接抒怀(借景抒怀、融情于景、情形交融、托物言志、咏史言志、借人物言志、用典抒怀、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即事感怀等)
【自主研究】
发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纳了何种表现手法?
发问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如何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如何来抒发自己的感情的?
正确解答:这种发问,着要点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点,主要应当从诗歌的整体构想、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
常有错误:解答这种发问时,好多学生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论述,这是不对的。
但在论述详细某句诗时,是能够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的。
[ 答题范式 ] 明手法(用一两个词正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阐运用(联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照)+析成效(此手法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
表现了什么要旨)
(一)、直接抒怀(直抒胸臆)
直抒胸臆就是直接对相关人物和事件表示爱憎态度的抒怀方式。
诗人在
其诗作中袒露襟
..
怀,不假掩盖地抒发激情、称心或愁绪。
这种方式比较直观。
“生看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抒发了女词人大方激动的人生理想,委宛地批评了南宋朝廷苟且偷生、偏安江南的软弱行为。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文天
祥精忠报国,鞠躬尽瘁死尔后已的英豪气派。
(二)、间接抒怀
诗人们常常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宛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分为借景抒怀、情形交融、
托物言志。
1、借景抒怀
(远景后情、后景前情、情形交融):
“全部景语皆情语”,将感情融合在特定的自然光景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光景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委宛的抒怀方式。
《忆江南》中诗人白居易借助于
“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表达出对江南水乡的魂牵梦绕、久久不忘。
《如梦令》中李清照对春色的纪念惜别之情,正是借助于海棠花一夜之间已经是“绿肥红瘦”的情形来抒发的。
2、情形交融
这种方式将感情融合在特定的自然光景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光景或场景的描摹
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委宛的抒怀方式。
情形交融包含三种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
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荒漠古道、边关夕
阳、夜月清风、小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小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常
常是诗人借以抒怀的对象,这些光景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注意乐景与哀景的关系:诗歌中只需有景语,就必定与作者的感情相关,即所谓全部景
语皆情语。
对于情形交融的鉴赏,要点在于情是何情,事实上也就是要求我们品尝出景是何
景了——哀景、乐景、愁景。
一般状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
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能够起到一倍增其哀乐的成效。
(能否情形交融,是判断古典诗歌有无境界的标记;而能否存心境,又是判断古典诗歌
能否为上乘之作的标记。
)
3、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也叫咏物抒怀,经常借助于所咏事物的一些特征,来寄望、传达作者的理想、
志向和操守等。
蝉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大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析】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到感觉,道出了包含的真谛,也就是立身品行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依靠,自能声名远播,进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行的热忱颂扬和高度自信。
4、借古讽今(喻今、伤今)
咏史诗中常有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台城
台城六代竟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析】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绘了六朝尽情作乐的荒淫生活,
和野草丛生的悲凉情形形成了鲜亮对照,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胆战心惊的详细形象,寄
托了吊古伤今的无穷感触。
5、用典抒怀:
用典:也叫用事。
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理解自己看法的一种修辞方
式。
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用典的作用:能够起到委宛、洗炼、委宛和联想翩翩等作用。
用典能够拓展境界,使诗
词情义显得委宛,达到字少意丰的成效。
理解用典,第一要熟习典故根源,其次要理解典故与作者的关系(或是自比,或是对照
烘托),在此基础上,才可能理解作者借典故表达了什么情义。
6、叙事抒怀:
在古风作品中比较常有。
如杜甫《兵车行》、白居易的《卖炭翁》等。
【典题导航】
1、阅读下边这首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参军行杨炯
战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问:最后两句采纳的是___________的抒怀方式,既表现了作者_________ 的思想,也反应了当时唐王朝富强国势下的____________的民族心态,读来令人激情满怀。
“牙璋”“凤阙”“铁骑”“龙城”采纳的都是_______的修辞方法。
答案:直抒胸臆;忠君报国和立功立业;举国上下尚武好战的勇往直前、战无不胜;借
代。
2、阅读下边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福建卷)
端居①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零落月中愁。
[ 注] 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季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剖析。
答: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怀(叙)。
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绘,(析)给予客观光景以浓重的主现色彩,
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感情,创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气氛。
(评)
【稳固提高】
1、
滁洲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抒写上有何特点?试略作剖析。
答: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叙)诗人偏爱自甘孤独安贫守节的涧边幽草,无心
居高媚时的黄鹂。
田野渡口一副水急舟横的安闲情形。
(析)显露出诗人淡泊的胸怀以及不
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悲伤的情怀。
(评)
2、题菊花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注)青帝:司春之神。
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表现上有何特点?
答:这首诗运用了触景生情和虚实联合的手法,(叙)因见到菊花在秋季开放时冷寂,
蝴蝶也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
发挥想像自己若做了青帝就要改变菊花处境,让它在春季
同桃花一齐开放。
(析)抒发了对菊花开不逢时的痛惜和不平之情。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