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雾霾天气看人与自然关系

合集下载

生态环境保护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生态环境保护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生态环境保护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在我们生活的这个蓝色星球上,生态环境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则是人类社会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

生态环境保护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关系。

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质量。

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源、肥沃的土地,这些都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

当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接踵而至,我们的健康也会受到威胁。

比如,雾霾天气会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增多,水质污染会引发各种疾病的传播。

人们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活,身心都会感到疲惫和不适。

同时,生态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

许多地区原本依靠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起来,但由于过度开发和破坏,导致资源枯竭,经济陷入困境。

比如一些曾经依靠矿产资源繁荣的地区,在资源开采殆尽后,由于生态破坏严重,无法发展其他产业,经济急剧下滑。

相反,那些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地区,通过发展生态旅游、绿色农业等产业,不仅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还提升了居民的生活水平。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意味着人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自然有着其自身的规律和节奏,人类不能盲目地去打破它。

我们不能为了一时的利益,过度砍伐森林、开垦荒地、捕杀野生动物。

这些行为不仅会破坏生态平衡,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自然灾害。

比如,过度砍伐森林会导致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问题;捕杀野生动物可能会破坏食物链,引发物种灭绝,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我们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在消费方面,我们要倡导绿色消费,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购买环保产品。

在出行方面,尽量选择公共交通或者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在能源使用方面,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政府在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雾霭”之思

“雾霭”之思

“雾霾”之思摘要:本文对今年年初出现的大规模“雾霾”天气进行了分析,指出其来源、危害,在分析了国外治理空气污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们应当采取的应对措施,并提出了我们经济发展要从工业文明模式转向生态文明模式,把环境污染纳入我们经济发展考虑因素中,最后呼吁大家从你我做起应对环境问题。

关键字:雾霾环保生态文明大纲:1“雾霾”来了2 “雾霾”的危害3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4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5 科学发展,从你我做起1“雾霾”来了2011年新年伊始,我国中东部地区持续10多天遭遇严重的雾霾天气,多地PM2.5值濒临“爆表”。

PM2.5一时之间成为热点词汇。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主要来自燃煤、机动车尾气、工业、扬尘等。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PM2.5年和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分别定为0.035毫克/立方米和0.075毫克/立方米。

而全国中东部地区17省市持续雾霾,陷入大范围的重度和严重污染。

1月13日,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至黄色预警。

2 “雾霾”的危害雾霾无疑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影响,能引发多条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延误、轮船停渡,以及呼吸道疾病频烦。

PM2.5能携带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侵入人体呼吸系统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造成肺癌死亡率的增加,成为危害身体健康的隐形杀手。

绿色和平的研究报告指出,2010年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因PM2.5污染分别造成早死人数为2349、2980、1715、726人,共计7770人,分别占当年死亡总人数的比例为1.9%、1.6%、2.2%、1.5%,经济损失分别为18.6、23.7、13.6、5.8亿元,共计61.7亿元。

3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此种情况在国外也并非没有,伦敦曾以“雾都”闻名于世。

在上世纪50年代,伦敦的雾霾,充满了污染物,它被称为工业时代的产物,此时伦敦尝到了工业化的恶果,“伦敦毒雾”致死四千多人。

《2024年浅谈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范文

《2024年浅谈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范文

《浅谈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雾霾天气频繁出现,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雾霾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对雾霾天气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有效的治理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雾霾天气的成因雾霾天气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大气污染是导致雾霾的主要原因。

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粉尘等污染物在大气中积聚,形成了雾霾天气。

其次,气候条件也对雾霾天气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气温逆层、湿度大等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使污染物在大气中滞留,加剧了雾霾天气的严重程度。

此外,城市规划不合理、绿色植被覆盖率低等因素也加剧了雾霾天气的形成。

三、治理雾霾天气的措施针对雾霾天气的成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治理措施:1. 减少大气污染源减少大气污染源是治理雾霾天气的根本措施。

政府应加强工业污染排放的监管,推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减少废气、粉尘等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加强交通运输管理,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

此外,还应加强建筑工地扬尘的治理,确保施工工地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

2. 改善气象条件改善气象条件有助于加快污染物的扩散和消散。

政府可以采取措施改善空气质量预报和预警系统,提前发布雾霾天气预警信息,使公众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同时,通过科学合理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如增雨作业等,改善气象条件,有利于雾霾天气的消散。

3. 优化城市规划与建设优化城市规划与建设是预防雾霾天气的重要措施。

城市规划应注重绿色植被的布局和建设,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同时,加强城市道路、广场等公共区域的清洁工作,减少扬尘污染。

此外,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降低建筑能耗和污染排放。

4.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是治理雾霾天气的关键措施之一。

政府应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环保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同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参与环保志愿者活动等。

基于马克思主义视角下雾霾问题的思考

基于马克思主义视角下雾霾问题的思考

基于马克思主义视角下雾霾问题的思考作者:何倩来源:《魅力中国》2016年第45期【摘要】近年来,雾霾现象频发,对社会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雾霾现象本身反映出很多可以从马克思主义视角思考的问题。

雾霾的形成暴露出了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关系上的失衡。

面对雾霾,人们应该看到现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条件的矛盾。

为解决诸如雾霾等生态危机,人类应该协调好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暂时利益,从根本上改变“人类中心主义”观念,谋求自然友好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雾霾;马克思主义失衡;矛盾与统一;利益协调一、中国雾霾问题现状概述雾霾,是雾和霾的合称。

它是一种具有很强危害性的特殊天气类型。

表现为大气的污染,其中还有多种有害物质成分。

伴随着臭氧和细颗粒物污染加剧、颗粒物污染加重,人类的健康受到严重的危害。

当前,雾霾现象对城市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

中国已将雾霾天气作为严重危害性的天气进行预报。

近几年,“雾霾”逐渐成为年度关键词。

2016年全国出现入冬最持久的雾霾。

2017年,政府将“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写入报告。

二、雾霾问题成因的哲学思考(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人类与自然,应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然而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人们只看重对利益的追求,从而破坏生态环境。

由于只考虑部分,而忽视对整体的影响。

因此,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失衡。

马克思说:“人靠自然界生活”。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因此,人应该与自然一起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人与自然之间不存在相互支配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的。

整体的利益对个体的利益有导向作用,而雾霾问题表明,人类在生产与生活中忽视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是在“人类中心主义”观念的支配下短视地追求眼前利益。

人类只看到了发展过程中取得的一次次的胜利,却没看到对自然造成的一次次破坏。

人类对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分割与雾霾问题正是属于原因与结构的范畴。

人類如果不做出改变,调整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必定还会承受更大的灾害。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对解决雾霾问题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对解决雾霾问题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对解决雾霾问题的启示【摘要】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对解决雾霾问题提供了重要启示。

在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我们应重视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鼓励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利用,加强环境治理和监管。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立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治理。

雾霾问题严重影响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解决。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提醒我们要关注生态环境,改变传统消费模式,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建设美丽的家园。

【关键词】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雾霾问题、人与自然关系、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活方式、环境保护、资源回收利用、环境治理、监管、和谐共生、低碳生活方式、环境利用、全社会参与。

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和探讨,是对生态环境问题的独特见解和解决方案。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强调人类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强调人类社会发展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维护生态平衡,追求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认为,只有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才能实现人类长远的利益。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重要性在于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论支持,为人类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深刻启示和宝贵经验。

只有通过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才能有效应对当今严峻的环境挑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设美丽的地球家园。

1.2 雾霾问题的严重性雾霾问题的严重性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挑战,它不仅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雾霾是由大气中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混合生成的,其主要成因是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燃煤和生活废气等。

雾霾不仅在城市中持续存在,还在跨地区传播,给广大地区带来严重的污染。

在雾霾天气下,空气质量急剧恶化,大量有害物质被吸入人体,导致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增加。

从生态自然观视角看现今雾霾问题

从生态自然观视角看现今雾霾问题

从生态自然观视角看现今雾霾问题柴静在100 多分钟的时间里向我们讲述了关于雾霾的三个问题。

第一,雾霾是什么?第二,它从哪里来?第三,我们怎么办?她不仅从各方搜集有关的资料数据,而且采访了很多相关权威人士,并从自己的切身感受出发讲述现今雾霾的情况。

柴静说PM2.5 存在在空气中,它是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 微米的颗粒,所以它能折射大量的可见光,留给我们一个能见度很低的世界。

我们用肉眼根本就看不到它,它是一个看不见的敌人。

细颗粒物被列为人类一级致癌物,它会影响呼吸系统,增加气道炎性反应,还会进一步影响心血管系统。

燃煤、燃油、生物质燃烧、工业生产、养殖、化肥使用、扬尘是雾霾的主要来源,其中60%来自燃煤和燃油等化石能源的燃烧。

燃煤和燃油两种污染叠加,各种各样的物质在大气里进行大规模的化学反应,各种污染混合在一起,毒性增加了。

大量的燃煤和燃油造成的污染使我们深受其害,雾霾天气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空气没有墙,我们是真正的同呼吸共命运了。

那我们究竟该怎么办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我们可以从生态自然观出发,给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一些思路。

“生态自然观是当代人针对现代生态危机进行反思的结果,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生态自然观的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 [1] (191)20 世纪之后,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态环境也出现了危机。

由于人口增长快数量多,从而导致对资源的开采利用超过地球的承受能力,引起资源能源枯竭,还有由于我们的生产生活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了影响,使自然环境的变化远超自然系统的自净能力。

由此便出现了很多问题,雾霾问题仅仅是众多问题中的一种。

“生态自然观的基本内涵是生态自然观把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自然界理解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认为自然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是有机的、内在的、动态发展的。

” [1] (193)因此,人对自然不可能做出完全客观而又绝对准确的描述,人对自然的认识过程只能是一个逐步接近真理的过程。

《2024年我国城市雾霾天气成因及其治理的哲学思考》范文

《2024年我国城市雾霾天气成因及其治理的哲学思考》范文

《我国城市雾霾天气成因及其治理的哲学思考》篇一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城市雾霾天气频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

雾霾天气的形成,不仅与自然环境有关,更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哲学角度出发,探讨我国城市雾霾天气的成因及其治理方法。

二、雾霾天气的成因1.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导致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排放的污染物在空气中积累,形成了雾霾。

此外,气候变化也是导致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如气温升高、降水减少等。

2.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导致雾霾天气的另一重要原因。

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排放,如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生活垃圾等,都是雾霾天气的重要来源。

此外,城市规划不合理、绿化不足等因素也会导致雾霾天气的加剧。

三、哲学思考面对雾霾天气,我们需要从哲学角度进行思考。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我们的活动应该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

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人类活动的局限性。

我们的活动虽然创造了文明,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

因此,我们需要从哲学上认识到人类活动的责任和义务,积极采取措施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环境。

四、治理方法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政府应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加大对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推动企业加强环保意识,减少污染排放。

2. 推广绿色生活方式个人应该从自身做起,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如步行、骑行、公共交通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机动车使用;节约用水、用电等资源,减少浪费。

3. 城市规划与绿化城市规划应该注重绿化建设,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绿化率。

同时,应该合理规划城市交通、工业布局等,减少污染源的排放。

4. 科技创新与应用科技创新是治理雾霾的重要手段。

通过科技手段,可以更加有效地监测和治理污染源,提高治理效率。

同时,科技创新也可以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五、结论雾霾天气的治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

雾霾对环境的影响

雾霾对环境的影响

雾霾对环境的影响雾霾是指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和有害气体混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大气污染现象。

它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也对环境产生诸多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雾霾对环境的影响,并分析其带来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第一部分:极端天气和气候变化由于雾霾所产生的大量颗粒物和有害气体的排放,大气中的污染物含量显著增加,这可能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

雾霾的存在导致光线被散射和吸收,降低了太阳光的照射强度,使得气温下降,增加了天气的不稳定性。

此外,颗粒物的聚集会催化云的形成,进一步增加降水量,引发洪涝灾害的风险。

雾霾还可能导致酸雨的形成,对土壤和水域造成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第二部分:植物生长和农作物产量雾霾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

首先,颗粒物会附着在植物的叶片上,阻碍光合作用的进行,并阻止二氧化碳的吸收。

其次,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会通过气孔进入植物体内,导致植物叶片病斑、叶片萎缩甚至死亡。

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植物的生长停滞,甚至减少农作物的产量。

雾霾还会对农作物的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使得农产品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降低,对农业产业链造成严重冲击。

第三部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平衡雾霾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颗粒物的沉降会破坏土壤生态系统,阻碍或杀死土壤微生物和地下生物,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而有害气体的释放则直接威胁到空气中的生物。

植物和动物的生存和繁衍都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和清洁的空气质量,在雾霾的环境下,种群数量和物种多样性都会受到限制,生态系统平衡也会受到破坏。

解决方案: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环境保护为了减轻雾霾对环境的影响,政府和全社会应采取积极的措施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

首先,应加强大气污染治理的力度,推行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对高污染企业进行整治和关闭。

其次,应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发展清洁能源,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此外,还应大力推广低碳生活方式,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个人车辆的使用。

雾霾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雾霾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雾霾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雾霾是一种由大气污染物沉降形成的天气现象,经常出现在工业发达地区和大城市中。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雾霾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雾霾不仅对人类的健康、交通运输、经济和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还给社会稳定和人们的心理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雾霾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雾霾中含有大量的悬浮颗粒物和有毒气体,如PM2.5、PM10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这些污染物会通过人们的呼吸道进入体内,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产生极大的危害。

长期暴露在雾霾中,人们可能会患上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免疫系统问题。

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由于身体免疫力较弱,更容易受到雾霾的危害。

其次,雾霾对交通运输带来了重大影响。

在雾霾天气中,能见度明显降低,给道路交通的行车安全带来了巨大隐患。

由于雾霾天气导致道路湿滑,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为了应对雾霾,一些地方还采取了限行措施,对车辆出行进行限制,进一步加重了交通拥堵的问题。

此外,航空和铁路运输也会因为能见度降低而导致航班和列车的延误,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

雾霾还对经济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首先,雾霾天气的出现会降低人们外出消费的意愿,导致商业活动的减少。

此外,雾霾还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给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由于雾霾导致温度下降和阳光照射减少,影响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造成农作物的生长缓慢、产量减少甚至死亡。

因此,雾霾不仅给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也给农村地区的农民带来了严重损失。

此外,雾霾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悬浮颗粒物在雾霾中随风飘散,会沉积在土壤和水中,导致土壤酸化和水体污染。

这对植物和水生生物造成了严重的伤害,破坏了生态平衡。

同时,雾霾还会在大气中形成严重的光化学反应,产生臭氧等有害物质,对大气层造成破坏,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的速度。

这些影响使得保护环境变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最后,雾霾还给社会稳定和人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一系列挑战。

浅谈雾霾天气的环境毒理效应

浅谈雾霾天气的环境毒理效应

浅谈雾霾天气的环境毒理效应浅谈雾霾天气的环境毒理效应近年来,雾霾天气频繁出现,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雾霾指的是大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混合而成的一种气象现象。

它不仅对空气质量造成污染,还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了严重的毒理效应。

本文将就雾霾天气的环境毒理效应展开讨论。

首先,雾霾天气对大气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雾霾中的颗粒物主要包括细颗粒物(PM2.5、PM10)和可吸入颗粒物(TSP)。

这些颗粒物的主要来源是燃煤、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

它们在大气中停留时间较长,可被风吹散到远处,对空气质量产生广泛影响。

当雾霾天气来临时,大气中的颗粒物浓度会显著升高,达到千微克/立方米以上,远远超过了环境保护标准。

这将导致空气质量恶化,影响人们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器官健康,甚至导致严重疾病的发生。

其次,雾霾天气对水体环境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危害。

大气中的有害气体会随着雨水降落到地面,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这些有害气体包括硫酸雾、硝酸雾、一氧化氮等,它们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和毒性。

这些有害物质进入水体后,不仅会危害水生生物,还会通过食物链传递,最终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另外,有害气体还会加剧水体酸化的程度,破坏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雾霾天气对土壤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破坏。

大气中的颗粒物中含有许多重金属和有机物,它们通过沉降到地面,富集到土壤中,对土壤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这些重金属和有机物具有很强的持久性和生物积累性,会导致土壤污染加重。

土壤污染不仅危害到农作物的生长,而且还会通过食物链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大气污染物进入土壤后,还会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和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转化,影响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雾霾天气的环境毒理效应还表现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上。

大气污染物通过沉降到地面,影响到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导致植物叶片出现斑点、坏死等异常症状;同时,雾霾天气还会降低光照强度,使得水下光合作用减弱,影响水生植物的生长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从自然辩证法角度看中国雾霾问题

从自然辩证法角度看中国雾霾问题

(勤奋、求是、创新、奉献)2013~2014学年《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二学期期末考查试卷主考教师:闫虹珏学院材料工程班级材料物理与化学姓名康文彪学号 __M050113106_从自然辩证法角度看中国雾霾问题(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康文彪 M050113106)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骄人成绩,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这种经济增长是粗放型的增长,是建立在对资源的消耗、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的基础上的。

雾霾问题就是环境问题的一个突出表现,他不仅给人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甚至可能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不利的影响。

鉴于此,解决雾霾问题迫在眉睫、任重道远,本论文着重从自然辩证法角度探讨如何分析和解决雾霾问题关键词:自然辩证法;雾霾;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关系See China Smog Probl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alectics of Natur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Material Engineering College Physics and ChemistryKang Wenbiao M050113106)Abstract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ese economic construction has made the world proud achievement, and become the world's second largest economy, the economic growth is extensive growth, however, is based on the consumption of resources, on the basis of the destru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mog problem is a prominen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he not only brings great threat to people's personal and property safety, even may bring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view of this, solve the problem of fog is around the corner, a long way, this paper emphatically from the Angle of natural dialectics to explore how to analyze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haze Keywords : Natural dialectics; Ha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1 绪论1.1自然辩证法原理[1](1)和谐原理。

《2024年我国城市雾霾天气成因及其治理的哲学思考》范文

《2024年我国城市雾霾天气成因及其治理的哲学思考》范文

《我国城市雾霾天气成因及其治理的哲学思考》篇一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城市雾霾天气频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

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复杂,涉及环境、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哲学角度出发,对我国城市雾霾天气的成因进行深入剖析,并探讨其治理的途径和策略。

二、雾霾天气的成因及其哲学思考1. 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交织从自然因素来看,气候变化、大气环流等自然现象对雾霾天气的形成具有一定影响。

然而,人为因素在雾霾天气的形成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这主要体现在工业生产、交通出行、城市规划等方面。

在哲学上,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人类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忽视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

过度的人类活动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了雾霾等环境问题的出现。

因此,我们需要从哲学角度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观念。

2. 经济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影响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主要依赖于工业化和城市化。

然而,这种发展模式也带来了能源消耗的增加和环境污染的加剧。

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雾霾天气的形成产生了影响。

例如,私家车的大量使用、过度消费等行为都加剧了空气污染。

从哲学角度思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非相互排斥,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我们需要寻找一种更为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这需要我们转变生活方式,树立绿色消费观念,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三、治理雾霾天气的策略与途径1. 政策层面政府应制定更为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标准,加大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和处罚力度。

同时,推动绿色产业发展,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排放。

此外,还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

2. 社会层面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引导人们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减少浪费和污染。

同时,鼓励公众参与环保活动,共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3. 技术层面推动科技创新,研发更为环保的生产技术和产品。

例如,发展新能源汽车、推广清洁能源等。

治理雾霾保护环境--美丽中国 从健康呼吸开始

治理雾霾保护环境--美丽中国 从健康呼吸开始

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中必须坚持的国策:保护环境和 节约资源、计划生育。 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中必须坚持的战略:可持续发展 战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 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中必须坚持的方略:依法治国。 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中必须坚持的发展理念:坚持科 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自主创 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
3、畅享未来,你认为到2020年“美丽中国”是什么样的?
(1)人与自然相和谐方面
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空气清新, 环境更加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五位一体的战略新布局方面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法制更加完善; 环境更加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4、面对当前的环境形势,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 资源基本国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科技创 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 (3)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保护环境, 严惩破坏环境的行为。 (4)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加大宣传力度, 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使保护 环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消除雾霾
保护环境
——美丽中国 从健康呼吸开始
临沂半程中学 吕田民
消除雾霾 保护环境
——美丽中国从健康呼吸开始
1、雾霾属于哪类环境问题?它对我们日常生活有哪些 危害? (1)大气污染。既污染了自然环境,又破坏了生态平衡, 使人类自身的生存受到了威胁。 (2)雾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对公路、铁路、航运、供电 系统、农作物生长等均产生重要影响。雾霾会造成空气质量 下降,影响生态环境,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2024年我国城市雾霾天气成因及其治理的哲学思考》范文

《2024年我国城市雾霾天气成因及其治理的哲学思考》范文

《我国城市雾霾天气成因及其治理的哲学思考》篇一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城市雾霾天气频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

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治理难度大,需要我们从哲学角度进行深入思考。

本文将从雾霾天气的成因、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哲学思考及其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我国城市雾霾天气的成因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雾霾天气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如静风、逆温等,容易导致污染物在局部地区积累。

此外,气候变化导致的大气环流变化也可能对雾霾天气的形成产生影响。

2.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领域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大量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加剧了空气污染。

此外,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等方面的不足也可能导致空气质量恶化。

三、当前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 治理现状目前,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治理雾霾天气,如加强环境监管、推动清洁能源、加强工业排放控制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雾霾天气的严重程度,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2. 存在的问题(1)政策执行力度不够:部分地区在执行环保政策时存在力度不够、执行不力等问题,导致政策效果不明显。

(2)科技创新不足:当前环保科技发展滞后,无法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

需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环保技术创新。

(3)社会参与度不高:治理雾霾天气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但目前社会参与度不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四、哲学思考及其应用1. 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从哲学角度来看,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和谐共处的。

因此,在治理雾霾天气时,我们需要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这需要我们转变发展观念,从过度追求经济增长转变为追求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

2. 责任与担当治理雾霾天气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政府、企业、公众都需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政府需要加强政策制定和执行力度,企业需要加强环保科技创新和排放控制,公众需要提高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2024年我国城市雾霾天气成因及其治理的哲学思考》范文

《2024年我国城市雾霾天气成因及其治理的哲学思考》范文

《我国城市雾霾天气成因及其治理的哲学思考》篇一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城市雾霾天气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雾霾不仅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还对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面对这一严峻问题,本文将从哲学角度出发,深入探讨我国城市雾霾天气的成因及其治理策略。

二、雾霾天气的成因1. 环境因素城市雾霾天气的形成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过程中排放的大量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是形成雾霾的主要因素。

此外,气候变化也是导致雾霾天气频发的重要原因。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大气环流发生变化,使得雾霾天气频繁出现。

2. 人文因素除了环境因素外,人文因素也是导致雾霾天气频发的重要原因。

人们的环保意识淡薄,对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不够,过度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导致了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

此外,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不力,也是导致雾霾天气频发的重要原因。

三、治理雾霾天气的哲学思考面对城市雾霾天气频发的现象,我们应该从哲学角度出发,思考治理雾霾的路径和方法。

首先,我们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上把握环境问题,制定科学的治理策略。

最后,我们要注重人的主体性作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四、治理雾霾的具体措施1. 加强政策引导和法律保障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和法律保障,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加大对环境污染的处罚力度。

同时,要加强监管力度,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

2. 推动绿色发展推动绿色发展是治理雾霾的重要途径。

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和绿色产业发展,减少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3.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是治理雾霾的基础。

要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引导人们形成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4. 科技手段的应用科技手段的应用也是治理雾霾的重要途径。

《2024年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范文

《2024年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范文

《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雾霾天气频繁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其危害性,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二、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雾霾天气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 自然因素:在特定的气象条件下,如静风、逆温等,大气中的污染物难以扩散,导致污染物浓度升高。

同时,湿度较大的空气容易凝结成雾,与空气中的污染物混合形成雾霾。

2. 人为因素:随着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排放的废气、粉尘等污染物大量增加。

此外,城市绿化不足、道路扬尘等也是造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

三、雾霾天气的危害雾霾天气对人类生活和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呼吸系统疾病:雾霾中的颗粒物可以进入人体呼吸道,引发或加重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等。

长期暴露在雾霾环境中,还可能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2. 心血管疾病:雾霾天气会导致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降低,使人体缺氧,从而加重心血管疾病的病情。

3. 交通出行:雾霾天气能见度低,影响交通安全,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

4. 环境破坏:雾霾天气还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如污染水源、影响植物生长等。

四、应对措施针对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和危害,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和对人类生活的危害。

主要措施包括:1. 政策层面:政府应加强环保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严格控制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污染物排放。

同时,鼓励和支持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发展,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2. 技术层面:研发和应用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如高效除尘、脱硫、脱硝等技术,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开发和应用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消耗。

3. 社会层面: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例如,鼓励公众使用公共交通、骑行或步行等低碳出行方式;推广节能灯具、节能家电等绿色产品;鼓励植树造林,增加城市绿化等。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体会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体会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体会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事儿听起来有点高大上,但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呢。

咱就说日常的小事儿吧。

每天早上一推开窗,要是能看到蓝天白云,呼吸到清新的空气,那这一天的心情都倍儿爽。

这就是自然给我们的小确幸啊。

可是呢,如果不注意保护环境,那雾霾天、沙尘天就会越来越多。

我记得有一次,出门忘看天气了,结果遇到雾霾天,那感觉就像在一个大灰罩子里,呼吸都有点困难,嗓子也不舒服。

从那时候起,我就深刻意识到,我们和自然真的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再说说我们的吃。

现在很多人都追求绿色食品,什么是绿色食品呢?不就是在自然环境良好的情况下,没有被污染的食物嘛。

要是大自然被破坏了,土地被污染了,水源不干净了,那我们还能吃到健康的食物吗?就像我老家,以前有一条小河,河水清澈见底,里面还有小鱼小虾。

我们小时候经常在河边玩耍,渴了就直接喝河水。

可是现在呢,由于周围一些工厂乱排污水,河水变得又脏又臭,小鱼小虾都不见了,更别说喝河水了。

这多让人心痛啊。

还有旅游的时候,大家都喜欢去那些山清水秀的地方。

为什么呢?因为在那里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身心都能得到放松。

要是到处都是被破坏的山体,干涸的湖泊,那谁还愿意去旅游啊。

我有个朋友,特别喜欢爬山。

他说在山上,听着鸟儿叫,看着绿树青山,就感觉自己和大自然融为了一体。

这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状态啊。

从大的方面来说,我们的经济发展也离不开自然。

很多产业都是建立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的。

比如说林业,不仅能提供木材,还能调节气候、保持水土。

如果只知道砍伐树木,不注重植树造林,那最终受到惩罚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就像一些地方,过度砍伐森林后,水土流失严重,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

所以啊,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把自然放在心里。

不能只想着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大自然的感受。

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比如少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出门尽量坐公共交通,节约水电等等。

浅谈雾霾天气的环境毒理效应

浅谈雾霾天气的环境毒理效应

浅谈雾霾天气的环境毒理效应浅谈雾霾天气的环境毒理效应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雾霾天气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个普遍现象。

雾霾天气不仅严重影响空气质量,而且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产生了严重的毒理效应。

本文将深入探讨雾霾天气的环境毒理效应。

雾霾天气是指空气中悬浮颗粒物质(PM2.5和PM10)浓度过高、能见度降低的天气现象。

这些悬浮颗粒物质主要由燃煤、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排放物产生,并包含大量的细颗粒物质、有机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因此,雾霾天气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生物圈和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破坏。

首先,雾霾天气会对植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雾霾中的细颗粒物质和有机物可以附着在植物叶片和根系上,影响植物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此外,有毒金属离子如铅、镉等也会通过植物根部吸收,并转运到植物体内,对植物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雾霾天气还会降低阳光的照射强度,限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导致叶绿素合成减少,植物生长受到抑制。

其次,雾霾天气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给人体健康带来威胁。

悬浮颗粒物质中的细颗粒物质能够直接进入人体的呼吸道,而且其尺寸小,沉积在呼吸道和肺部更加容易。

这些颗粒物质和有机物能够引起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并且还会加重哮喘、慢阻肺和肺癌等疾病。

此外,雾霾中的有害物质还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类体内,对人体造成长期的慢性毒性影响。

雾霾天气还会对水质和水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雾霾中的颗粒物质和有机物能够通过大气逸散和降水作用沉降到水体中,导致水体浑浊,减少水中溶解氧的含量。

这些颗粒物质和有机物还会对水中的水生生物产生毒性影响,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针对雾霾天气的环境毒理效应,我们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和预防。

首先,减少或替代燃煤和让汽车尾气排放更加环保的汽车也是非常关键的措施。

此外,加强污染源的控制、推广清洁能源和提高工业企业的环保意识,都可以减少雾霾天气的形成。

同时,公众也应该加强环保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雾霾天气中,采取防护措施保护自己的健康。

自然辩证法论文 - 从生态自然观的视角反思当今雾霾问题

自然辩证法论文 - 从生态自然观的视角反思当今雾霾问题

自然辩证法论文 - 从生态自然观的视角反思当今雾霾问题从生态自然观的视角反思当今雾霾问题施苹苹专业:金融学科编号175 学号:摘要:近年来,雾霾问题对我国环境造成了不可小觑的影响,2021年1月4日,国家减灾办、民政部通报2021年自然灾害时,首次将雾霾天气纳入,而如今,雾霾天气已经为全国人民所熟知,它已经从一种天气现象上升为具有污染危害的环境问题。

在我国京、津、冀地区,雾霾问题尤为严重,它对居民的生产生活及身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因此,治理雾霾的任务刻不容缓。

本文主要对雾霾的产生原因及其危害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且从生态自然观的角度进行反思,从而为应对雾霾问题提供一些启发和应对思路。

关键词:雾霾问题;生态自然观;反思;治理;生态文明建设一、我国雾霾现状及其成因雾霾的主要成分是细颗粒物(PM2.5),直径在2.5微米以下。

PM2.5可进入呼吸到深处,因其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和致病菌,在肺泡中沉积后会引起或加重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给居民身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此外雾霾天气不仅使得空气质量大大下降,也使得能见度降低,严重时会给公共交通、居民生活起居及工农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因此,解决雾霾是关涉到社会发展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中金未来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1年中国环保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2021年,有73个城市环境空气质5量达标,占21.6%;265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占78.5%。

此外,达标天数比例分析表明,74个城市达标天数比例在32.9%之间,其中40个城市达标天数比例在50%-80%之间,而8个城市达标天数比例不足50%。

仅26个城市达标天数比例达到80%-100%。

由此可见,我国有许多城市面临着严峻的空气污染问题,而其产生的原因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自然原因,二是人为原因。

对于我国雾霾现象,自然原因确实造成着一定程度的影响,与静风、大气稳定度等因素有关,然而人为原因起着主要的作用。

《2024年我国城市雾霾天气成因及其治理的哲学思考》范文

《2024年我国城市雾霾天气成因及其治理的哲学思考》范文

《我国城市雾霾天气成因及其治理的哲学思考》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雾霾天气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还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重大威胁。

面对这一问题,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出发,探讨我国城市雾霾天气的成因、影响及其治理措施。

二、我国城市雾霾天气的成因1. 环境因素: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工业污染物和汽车尾气排放导致空气质量严重下降。

此外,城市绿化不足、气候条件等因素也加剧了雾霾天气的形成。

2. 人类行为:过度追求经济发展,忽视环境保护,导致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

同时,城市规划和管理的不科学,也使得雾霾问题愈发严重。

三、哲学思考面对雾霾天气,我们需要从哲学的高度进行思考。

首先,要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其次,要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最后,要认识到城市规划与管理的重要性。

城市规划应以人为本,注重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

四、治理措施的哲学思考1. 政策层面:政府应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环保政策,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同时,要加大对环保事业的投入,推动绿色发展。

2. 社会层面: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通过教育、宣传等手段,让公众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3. 科技层面:利用科技手段,如发展清洁能源、推广绿色交通等,减少污染物排放。

同时,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为治理雾霾提供科学依据。

五、结论治理雾霾天气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政策、社会和科技层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投入和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利用科技手段减少污染物排放。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治理雾霾天气,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雾霾天气看人与自然关系
摘要:本文从我国城市雾霾天气的现状及其特征出发,探讨城市雾霾天气的危害;由
北京市雾霾天气为例来阐述我国城市雾霾天气的具体成因;从哲学层面上对我国城市
雾霾天气的成因进行反思,批判人与自然关系的破坏生态平衡造成了我国日益严重的
雾霾天气问题。

最后,从哲学的角度出发,对于我国城市雾霾的治理工作进行了辩证
思考,并提出我国城市雾霾天气治理的意见。

关键词:城市雾霾天气,人与自然,生态平衡
“可持续发展”这个时代主题早在 1972 年就被提出并得到世界认可,而环境
问题也早已成为当今人类共同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

2013 年整年在我国爆发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城市雾霾,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及身体健康造成了
愈来愈严重的危害。

中国雾霾污染呈现污染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等特征。

抛开自然因素,对雾霾天气产生的直接诱因进行探究,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掠夺
式的生产生活方式是罪魁祸首。

1.城市雾霾天气特征及危害
“雾”与“霾”的混合物就是我们常说的“雾霾”,而当早晚之时“雾”的成分相较于“霾”的成分更多;进入白天,“霾”的成分又成为了绝对主力。

两者之中,“雾”仅仅作为一种天气的自然现象而存在,是大气中水分子遇灰尘之后的凝结,对
身体并没有过多的危害;而构成“霾”的主要成分是大气中的污染颗粒,包括浓烟、
粉尘等。

空气质量与人类生命健康是息息相关的,雾霾天空气中的颗粒物含有毒性,不但是癌症诱发的慢性因素,还会引发心肌梗死、心肌缺血或损伤等心血管疾病,除此
之外,雾霾天气也会增加各类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

严重的雾霾天气能见度仅为3—5米,视野能见度极低,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导致交通阻塞,航班起降滞后,严重影响
人们的交通生活;雾霾天气会影响人的情绪,诱发情感障碍。

“雾霾天气”还会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养殖业和旅游业。

雾霾天气会严重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减缓生物体
的正常发育,降低生物对外界环境的抵御能力,使得生物罹患病虫害的频率增加,严
重的将会直接导致生物中毒或枯竭死亡。

2. 造成我国城市雾霾天气的自然和人为因素
2013 年我国中东部地区大雾频繁,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进入冬半年以后,中
东部地区冷空气势力逐渐减弱、地面风速减小,我国大部分地区多被西北气流控制,
大气层结构较为稳定,为水汽积聚创造了条件。

另一方面,由于青藏高原南侧暖湿空
气活动增强,并延西南路径将水汽输送到我国中东部地区,为雾气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而特定的气象条件则是“雾霾天气”产生的必要条件。

全球气候变暖同样加剧了“雾霾天气”的发生。

除以上两方面外,近两年频繁出现的“逆温层”现象,也是“雾霾
天气”产生的原因之一。

自然因素虽为“雾霾天气”创造了温床,但毕竟只能作为矛盾的外因,起到促进作用。

而内因才是促使事物变化的根据,人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毫无节制的排放、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模式,才是“城市雾霾天气”大面积爆发的根本原因。

2013 年 12 月,科学家对北京市“雾霾天气”贡献源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北京市 PM2.5 来源有六个,分别是二次无机气溶胶 26%、工业污染 25%、燃煤 18%、土壤尘 15%、生物质燃烧 12%、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 4%。

其中,二次无机气溶胶指的是一次排放的氮
氧化物(机动车尾气等)和二氧化硫(燃煤等)等通过均相非均相反应形成气溶胶颗
粒中的硫酸盐硝酸盐。

据上述资料分析,造成我国城市雾霾天气的人为因素应该分别
为工业污染、机动车尾气排放、火力发电排放、城镇化发展污染以及生物质燃烧。

3. 我国城市雾霾天气成因的哲学反思
“生态”这个词语讲的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生存的状态,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系统相关。

生态理论是一个较大的理论体系,它包括哲学和科
学两个理论层面。

传统的生态科学研究的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的机理,然而人口的增长速率和由此引发的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干扰,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负荷。

当今的生态科学研究越来越倾向于通过掌握生态学理论来调整人与自然、人与资源以
及人与环境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生态环境这三者之间的
关系进行协调。

然而不管是生态农业学还是生态经济学,都是受哲学理论高度的支配。

环境价值是生态哲学的核心思想,而生态哲学充分把握这一核心思想并从生态学理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从生态哲学的角度来看世界本体,摒弃原先的客观的自然界,真正的本体是“人—社会—自然”复合而成的生态
系统。

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对待自然环境并不能将客观自然界与人割裂开来,我国
城市雾霾天气之所以大面积爆发,其最主要原因就是没有用生态哲学的理论指导行动,把人从整个生态系统中分裂出来。

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共存的对象,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更离不开自然。

人类不仅要将自然看作是主体实践对象,更要将之视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和源泉。

然而从
现实来看,自从人类诞生以来,自然化的过程日益受到人化的影响,逐渐发展到全球
性的生态环境恶化,以致人化自然出现了“反人化”的倾向,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只有消除生态系统的“反人化”趋势,走向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人类社会才可
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4.防治我国城市雾霾天气的辩证思考
我国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是造成我国城市雾霾天气产生的最直接原因。

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才能从根源上
解决城市雾霾天气的治理难题。

其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绿色可持续的集约型经济发展道路。

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摒弃了以往的大量能源、资源的投入发展方式,从根源上切断了污染源。

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有目的的降低城市大气污染排放量,有效治理城市雾霾
天气。

其二,转变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走绿色环保的新型工业化路线。

新型工业化道路有污染小、经济效率高等特征。

我国城市雾霾天气的爆发主要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
的大中城市,这些城市或地区绝大多数仍旧走的是传统工业化的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
路应运而生,坚持加强科学技术应用,增强服务业的发展力度,加大信息技术在各领
域的应用,经济发展与效率提高同步,减少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
式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其三,坚持走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城市发展道路。

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坚持环境与人的和谐相处,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保护生态
环境。

尽可能减少高污染、高排放量的现状,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转变“重数量,轻质量”的传统理念,努力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注重经济效益和质量的提高。

努力
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城市,提倡生产清洁、消费环保、资源再利用,经济发展
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有效治理城市雾霾。

人与环境的关系从最初的人对自然的无限崇拜,到人类征服自然,再到人与自然寻求和谐共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而环境污染问题在这个历史发展的最初
阶段相对较少,直到工业时代的来临才全面爆发,城市雾霾天气实则是工业时代的产物。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仅仅几十年的时间,然而就在这几十年间环境污染严峻、自然灾害频发,城市雾霾天气更是大频率的笼罩着中国的各大城市。

诚然,人类要求
快速发展,就必定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但是如何有效解决这对矛盾,
是我们应该深究的问题。

面对我国城市雾霾现状,我们要认清社会发展进程中生态平
衡的重要性,重塑新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并且承认生态价值和生物价值,树立正确的
生态经济观共同构建生态文明新格局。

参考文献:
[1] 成良斌, 宋子良. 自然辩证法讲义(内部资料).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2005
[2] 周涛,汝小龙. 北京市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2,(4): 13 – 16.
[3]王新、何茜. 雾霾天气引反思[J]. 生态经济,2013 年第 4 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