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东省宝安中学高三第三次测评历史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广东省宝安中学高三第三次测评历史试卷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有学者认为:荀子深刻地认识到,“礼”与“法”是治理国家、安定社会的两大根本手段,于是立足于儒家的“礼治”,吸收、发挥法家的“法治”思想,使“礼”与“法”在政治和法律层面相互渗透,和谐统一。

该学者认为荀子A.是法家学派的实际开创者B.背离了孔孟思想的精髓
C.吸收了诸子百家的有益学说D.对儒学的发展迎合时代需要
2.这部宪法是在一片冷漠中通过的,议员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

在温和的君主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而在温和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想去甚远的“妥协的共和国”,它还需要大力改造。

下列表述属于这部宪法且论述正确的是
A.把五个黑人折合为三个人来计算,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
B.规定议会采用两院制,众议院有权否定参议院通过的法律
C.规定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两部分组成
D.总统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涉等
3.英国哲学家洛克曾言:“不要盲目地跟从权威,不论是知识权威、政治权威还是宗教权威;也不要盲目地跟从传统和社会习俗。

要自己动脑思考,观察事实,使自己的观念和行为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

”下列言论与上述观点相一致的是
A.“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B.“认识错误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
C.“沉思就是劳动,思考就是行动”
D.“理智一经运用,鄙夷就失败了”
4.北宋时,科举高中状元是头等光荣的事情,就算是大将军带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

这反映了()
A.重文轻武导致价值观念变化B.文武并重导致边患危机消除
C.科举完善促进民间教育繁荣D.武将专权遭到中央政府压制
5.有学者评述:“宣战书中所说多系事实,文字激昂悲壮颇可同情。

令人痛惜的为慈禧一任感情激动,罔顾时势,不惜孤注一掷,公然对所有的外国宣战诚为古今中外绝无仅有之举”。

此举对中国产生的严重后果是
A.打开了中国的西南门户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清廷成为了“洋人的朝廷”D.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6.针对王安石变法,苏辙曾提出批评:“以钱贷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救民,非为利也。

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有法不能禁。

”苏辙批评的变法措施是
A.均输法B.青苗法C.募役法D.保甲法
7.五四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篇章,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五四”精神。

“五四”精神的核心是A.反帝反封建B.爱国主义C.无产阶级革命D.追求真理
8.下表是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的简况,它说明分封制实质上重视的是
A.血缘关系B.姓氏关系C.地域关系D.官僚关系
9.下表是根据《中国货币史》整理的晚明赋役折银及影响进程表,这些进程有助于
进程一农民从纳粮当差到纳银不当差—从身份到契约—与土地分离、雇工和商帮群体形成—市场化进程
进程二农业从单一到多元—经管权与所有权分离—农业商品化—商业化进程
进程三农村从封闭、半封闭到开放—市镇兴起—城市化进程
A.中国古代社会逐渐向近代社会转型B.中国白银的储备剧增
C.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中国资本的原始积累
10.明初,设六科给事中。

“明代虽罢门下省长官,而独存六科给事中,以掌封驳之任,旨必下科,其有不便,给事中驳正到部,谓之参科,六部之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

”由此可知,六科给事中的设置
A.有利于减少行政决策中的失误B.引发了中枢决策的异变
C.加强了对全国所有官员的监察D.使得君主权力受到抑制
11.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写道:“……人为的价格飞涨,五花八门的捐税,人们迫于各种压力通过购买国债来表现自己的忠诚,人们用于个人消费的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低得令人难以置信。

”材料可以用来印证A.美国经济大萧条时的景象B.苏联模式形成中的某些特征
C.英国福利国家带来的弊端D.德国统一后的社会经济状况
12.东汉时期,太学中“三奸”现象突出,即虚说妄言、抄袭成说、生搬硬套;与此同时,私家经学大师的影响力明显超过太学博士。

这说明当时
A.儒学的影响力减弱B.太学的政治地位衰退
C.太学的学术性降低D.察举制度的弊端暴露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文艺复兴以来,西方医学开始了由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的转变。

1543年,比利时人维萨里发表《人体构造论》,建立了人体解剖学,近代西方医学开始兴起。

17世纪英国人哈维发现血液循环。

18世纪,意大利人莫干尼使用显微镜等建立了病理解剖学。

19世纪中叶,德国病理学家微尔啸倡导细胞病理学。

19世纪下半叶法国巴斯德教授创立经典免疫学,在其研究所工作的俄国人梅契尼科夫系统阐述了某些传染病的免疫现象。

19世纪,“尸诊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血压测量、体温测量等成为临床诊断辅助手段,预防医学和保障健康的医学对策已逐渐成为立法和行政面对的问题。

1860年英国南丁格尔创立护士学校,使护理学成为一门科学。

——摘编自林成滔《科学简史》等
材料二中国近代以来,中医学在传承中寻求变革,但传统中医观念及诊疗方法依然流行。

传统中医认为药食同源,注重个人的养生与保健,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针灸治疗使用广泛。

中国近代,无论是清政府还是中华民国政府,医疗制度侧重于服务达官贵人,对百姓影响甚少。

而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国民健康不仅是个人的私事,更是国家的公事。

国家必须尽到责任,维护国民健康,培养国民民族气魄与健全体格。

个人必须配合政策,尽好国民的责任。

——摘编自皮国立《碰撞与汇通:近代中医的变革之路》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起省、市、县、乡镇社区的医疗网络,方便患者就医。

在传染病防治方面,我国推行计划免疫,有效控制了很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疫病,如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肺结核等,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

医疗机构为患者服务的意识日趋强化,各级医疗机构明确了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意识。

推行医疗保险制度和救助制度,确保全民病有所医。

注重公共卫生建设,强化全民卫生意识。

——摘编自张栋《新中国以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轨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医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医学相较于西方的不同之处,并说明中国近代医学观念变革的原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意义。

14.(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方的自由主义绝大贡献正在这一点,只有民主的政治方才能够保障人民的基本自由,所以自由主义的政治意义是强调的拥护民主。

近代代议制度是英国人的贡献,成文而可以修改的宪法是英美人的创制,无记名投票是澳洲人的发明,这就是政治的自由主义应该包含的意义。

现代的自由主义,还含有“和平改革”的意思。

在近代民主国家里,容忍反对党,保障少数人的权利,是和平的政治社会改革的基础,已成了当然的政治作风。

反对党的对立,严格的批评监督,使人民可以有选择的机会,使国家可以用法定的和平方式来转移政权,是现代民主国家做到和平革新的大路。

——摘编自胡适《自由主义》
材料二五四宪法在“序言”部分写到:“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

”五四宪法总结建国5年来的实践经验,经过民主程序最终完成了国家建构的过程。

1954年宪法的里程碑作用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法治制度,是共产党执政的国家长治久安,坚持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完善,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

马克思指出:“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和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的个人恣意横行。

”新中国后来的宪法及其宪法修正案是对1954年宪法的继承和发展,在国体、政体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及外交等各项基本制度方面是一脉相承。

——整理自杨晓青《五四宪法是党探索民主法治建设规律的里程碑》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4年宪法制定的背景,并分析其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西方近现代“民主政治和自由主义”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D
【解析】
据题意可知,荀子主张礼法并用,这种思想迎合了当时的时代需要,故选D;荀子是儒家代表,排除A;荀子发展了儒家思想,并未背离孔孟思想,排除B;荀子主要是吸收法家思想,不是吸收诸子百家,排除C。

故选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这一宪法是君主派和共和派妥协的结果,这符合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这一宪法规定总统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选项D正确;选项A是美国1787年宪法,排除;选项B表述错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参议院可以否决众议院的法律,排除;选项C是德意志帝国的宪法,排除。

3、D
【解析】
D项强调理智的运用,与材料“不要盲目地跟从权威”“要自己动脑思考,观察事实,使自己的观念和行为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的描述一致,符合题意;A项体现的是对私有制的维护,与材料对理性的描述不一致,排除;B项强调的是自我救赎的步骤,与材料对理性的描述不一致,排除;材料强调了理智,但未强调行动,排除C项。

4、A
【解析】
根据题干,将军带兵光复幽蓟,驱逐敌寇所获得的荣耀,都比不上科举高中状元所获得的荣誉,反映了宋朝文人地位高于武将,这是宋代重文轻武观念导致的结果,A正确;题干通过科举中状元与边关大将的对比,表现出的是重文轻武的观念,而不是文武并重的观念,也不能体现科举制完善促进民间教育的繁荣,排除BC;武将专权表现最突出的是唐朝的藩镇割据,排除D。

5、C
【解析】
根据“公然对所有的外国宣战诚为古今中外绝无仅有之举”可知,战争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标志着清廷成为了“洋人的朝廷”,故选C;《中法新约》打开了中国的西南门户,排除A;B是《马关条约》的影响,排除;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6、B
【解析】
青苗法是政府在农业青黄不接的时候给农民有利息的贷款,材料中“出息二分,本以救民”符合青苗法的内容,故B 正确;均输法是调节物资供需关系、平抑物价以打击大商人的政策,排除A;募役法是官府出钱雇人应役的措施,排除C;保甲法是加强地方管理的措施,排除D。

故选B。

7、B
【解析】
五四运动的爆发基于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爱国运动,故其精神核心应为爱国主义,选B;反帝反封是中国近代革命任务的内容,非“五四”精神之核心,A错;“五四”运动非无产阶级之革命,其目的亦非追求真理,故CD错。

【解析】
依据表格中“同姓”分封占据主导地位,说明西周初年的分封以血缘关系为主,故A正确;姓氏关系不符合材料中分封制主题的信息,排除B;地域关系是郡县制划分的依据,排除C;分封制不是官僚政治,排除D。

故选A。

9、A
【解析】
晚明赋役折银对农民、对农业、对农村的影响巨大,为古代经济带来新的影响,进而推动古代社会逐渐向近代社会转型。

故答案为A。

表格内容不能体现当时白银的储备情况,排除B项;表格内容没有反映雇佣关系,无法说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排除C项;表格内容看不出中国资本的原始积累,排除D项。

故选A。

10、A
【解析】
由材料“掌封驳之任,旨必下科,其有不便,给事中驳正到部”可知,六科给事中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审核,这有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故选A项;六科给事中负责监察事务,没有行政决策权,故不存在引发中枢决策异变的说法,排除B项;六科给事中不负责对全国所有官员的监察,主要负责“封驳之任”,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明朝六科给事中的设置是皇帝废相加强君权的产物,D项说法错误,排除。

11、B
【解析】
据材料“……人为的价格飞涨,五花八门的捐税,人们迫于各种压力通过购买国债来表现自己的忠诚,人们用于个人消费的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低得令人难以置信。

”并结合所学可知,苏联模式形成过程中,人们迫于各种压力通过购买国债来表现自己的忠诚,为了给重工业发展积累资金,“……人为的价格飞涨,五花八门的捐税”,但人们生活水平低得令人难以置信,B正确;据所学可知,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工业品积压如山卖不出去,不是因为“……人为的价格飞涨,五花八门的捐税”,而是因为购买力不足,A错误;据材料没有涉及福利政策,C与材料无关;据所学可知,统一后的德国为资本主义扫清了障碍,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上升,D与材料不符。

12、C
【解析】
据所学可知,太学是汉朝时期培养人才的官立学校,但“三奸”现象突出,而“私家经学大师的影响力明显超过太学博士”,这说明“太学的学术性降低”,C正确;材料“私家经学大师的影响力明显超过太学博士”,这说明“太学的学术性降低”,但儒学的影响力并未减弱,A说法错误;材料“私家经学大师的影响力明显超过太学博士”可知,材料没有涉及太学的政治地位,B错误;据所学可知,察举制是两汉时期的选官制度,与材料不符,D错误。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1)特点:近代西方医学注重实验科学;依托精密仪器及数据分析;注重构建科学理论;教学、科研和临床相结
合;注重疾病的定向预防和免疫;政府重视发挥公共卫生职能;护理学成为医学的重要组成。

(2)不同:重经验与整体的传统中医观念及诊疗方法得到传承;医疗制度以服务权贵为主;国民健康与救亡图存相联系。

原因:西方近代医疗制度和医学观念的传入;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民族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思想解放运动和政治运动的推动;民主意识的增强。

(3)意义:凸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提升了全民健康素养;提高了全民健康水平;有利于民族昌盛与国家富强。

【解析】
(1)特点:根据材料“文艺复兴以来,西方医学开始了由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的转变”可知近代西方医学注重实验科学;根据材料“18世纪,意大利人莫干尼使用显微镜等建立了病理解剖学……19世纪,叩诊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血压测量、体温测量等成为临床诊断辅助手段,预防医学和保障健康的医学对策已逐渐成为立法和行政面对的问题。

”可知体现的是依托精密仪器及数据分析;注重构建科学理论;教学、科研和临床相结合;注重疾病的定向预防和免疫和政府重视发挥公共卫生职能;根据材料“1860年英国南丁格尔创立护士学校,使护理学成为一门科学。

”可知护理学成为医学的重要组成。

(2)不同:根据材料“但传统中医观念及诊疗方法依然流行。

传统中医…针灸治疗使用广泛。

”可见重经验与整体的传统中医观念及诊疗方法得到传承;根据材料“医疗制度侧重于服务达官贵人,对百姓影响甚少”可见医疗制度以服务权贵为主;根据材料“国民健康不仅是个人的私事,更是国家的公事。

”可见国民健康与救亡图存相联系。

原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医学观念变革的原因需要从中外医学的交流、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民主意识及政治和阶级关系的变革等角度进行分析。

(3)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起省、市、县、乡镇社区的医疗网络,方便患者就医。

”可见凸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根据材料“我国推行计划免疫,有效控制了很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疫病,…医疗机构为患者服务的意识日趋强化…注重公共卫生建设,强化全民卫生意识”可见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和民族昌盛与国家富强。

14、(1)特点:投票选举,实行代议制民主;蕴含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实行政党政治,轮番而治;注重法治,以法治国;带有妥协与协商色彩。

影响: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思想解放;推动人类政治文明发展。

(2)背景:新中国政权基本巩固;积累了政治建设经验;国家政治、经济建设需要法律保障;地方基础普选基本完成。

意义:确认和保障人民民主及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建设打下良好基础;是使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探索
(3)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近代代议制度是英国人的贡献”,“成文而可以修改的宪法是英美人的创制”,“无记名
投票是澳洲人的发明”,“自由主义,还含有‘和平改革’的意思”,“容忍反对党,保障少数人的权利,是和平的政治社会改革的基础”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代议制、政党制、分权制衡、法治、妥协等方面,概括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特点。

影响:根据所学知识,从缓和矛盾、稳定秩序、经济发展、思想解放、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等方面,分析其积极影响。

(2)背景:根据材料二中“五四宪法总结建国5年来的实践经验,经过民主程序最终完成了国家建构的过程”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权巩固、经济恢复、经验积累和地方普选等方面,概括1954年宪法制定的背景。

意义:根据材料二中“新中国后来的宪法及其宪法修正案是对1954年宪法的继承和发展”,结合所学知识,从保障人民民主、公民权、为民主法治制度建设奠基、是重要探索等方面,分析其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

(3)关系:根据上述两则材料、相关问题,结合所学知识,用辩证方法,从纵横两个方面,简要说明中西方近现代“民主政治和自由主义”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