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菏泽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
1.下面各组两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A.⑴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
....,终不愿意。

⑵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让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而又和谐相处。

B.⑴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

⑵最美代课女教师秦开美最擅长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每次与学生谈心都是咄咄逼人
....。

C.⑴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

⑵春天的郓城南湖公园生机勃勃,美不胜收
....,男女老少都陶醉在美景中,流连忘返。

D.⑴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
..。

⑵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透露,还有更多有关新基建的支持性政策或举措也在酝酿
..中。

2.选出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分析错误的
...一项()
A.“李叔叔,我同令爱
..是同班同学,这本书就请您交给她”中的“令爱”是敬辞。

B.“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
..不算重……”中“自然”是“理所当然”的意思。

C.“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中加点两个“画”都是动词。

D.“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
..,我对布娃娃并没有爱”中“惭愧”和“悔恨”不是同义词。

..,也不悔恨
3.下列语文常识和语文知识表述错误的
...是()
A.《论语》是一部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宋代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朱自清的《春》是一篇散文,又像一首诗,读起来富有童趣,又带有诗的味道,清新,活泼,优美。

C.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荷叶·母亲》,写现实与联想,以荷叶比喻母亲,赞颂伟大的母爱。

D.突然下起了大雨,真担心为我出去买点心的奶奶会淋雨。

不一会儿,奶奶果然像一只落汤鸡一样地回来了。

(划线部分恰当运用比拟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奶奶的形象。


4.下列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了“百草园”之“乐”:在百草园里抓虫子、拔野草的乐趣;听长妈妈讲美女蛇故事的乐趣;在大雪天跟闰土父亲学捕鸟的乐趣。

B.《朝花夕拾》中有一篇散文提到谋死隐鼠一事,隐鼠是被阿长踩死的,这篇写谋死隐鼠的散文是《狗·猫·鼠》。

C.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D.《五猖会》中“父亲”严厉而尽责,他能站在儿童的角度考虑问题,对孩子的兴趣爱好给予支持。

二、字词书写
5.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2)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dǐng()沸。

(3)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sè()了。

(4)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6.找出并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1)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霭地在一旁答礼。

改为
(2)“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改为
(3)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浑为一谈。

改为
(4)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

改为
三、情景默写
7.默写
(1)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
(2)遥怜故园菊,。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论语〉十二章》中关于求仁的途径,这样说:“,,仁在其中矣。

”(4)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诗句,借月亮表达对友人的关切。

四、填空题
8.在“戏曲文化展厅”,大屏幕正在插放鲁迅小说《社戏》中演戏场景的视频,视频里有一个涂成黑脸挂着长胡子的男子,还有一个咿咿呀呀唱戏的年轻女子。

这两个角色分别是“小旦”“老生”中的哪一个?请你回答。

涂成黑脸挂着长胡子的男子是;咿咿呀呀唱戏的年轻女子是。

五、名著阅读
9.阅读名著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回是很早的时候了,我还很小,偶然走进她家去,她正在和她的男人看书。

我走近去,她便将书塞在我的眼前道,“你看,你知道这是什么?”我看那书上画着房屋,有两个人光着身子仿佛在打架,但又不很象。

正迟疑间,他们便大笑起来了。

这使我很不高兴,似乎受了一个极大的侮辱,不到那里去大约有十多天。

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

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

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

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选自《琐记》)
①文段中的“她”是。

除该篇作品外,“她”还在《朝花夕拾》中的《》(篇名)里出现过。

②结合这两篇作品中“她”的相关事迹,参照示例,概括其形象特征。

示例:在“我”父亲去世时帮助安排后事,帮我们擦药——热心
A.给“我”看不健康的画,唆使我偷母亲的首饰变卖——
B.对自己的孩子很严厉,却总是盼着别人家的孩子干坏事——
C.怂恿阿祥打旋,却又事后装好人——
D.让“我”在父亲临终前呼喊——
六、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0.题目中“次”的意思是。

2020年盛夏,神州大地经济复苏,生意盎然,这正如王湾在《次北固山下》所言:“,”,我们正化危为机,勇往直前。

11.颈联描写了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与新旧相接时光荏苒的场景,此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景中寓理。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其中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_____②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
13.选出与“相委而去”中的“而”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的一项()
A.人不知而.不愠B.学而.时习之
C.择其善者而.从之D.曲肱而.枕之
14.下列对选文理解或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甲)文从“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屋外冰寒雪骤,室内谈笑风生。

B.(甲)文中谢太傅并未对“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的优劣做出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

C.(乙)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D.(乙)文中“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神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地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

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别人告诉我,她
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16.母亲说“好好儿活”,是因为“我”不“好好儿活”,下面哪一项未表达这个意思?()
A.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

B.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C.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D.“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17.第⑥自然段划线句子中,第二个“艰难”是作者对母亲一生的评价,从全文看,母亲的“艰难”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插叙,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上文中插叙“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这一内容,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本文与《散步》有着不同的感情基调。

《散步》的感情基调是:清新、明朗、愉悦、亲切、舒缓、从容;本文的感情基调是:(写出两个恰当的词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温暖的话
安宁
①人若是舟楫,那信任大约是助其向前的波浪。

所以每次看到那些上课迟到的学生,信誓旦旦地在我面前说谎,总是大度一笑,想起多年前的自己,也是这般将青春过得鸡飞狗跳、喧嚣一团的模样,对老师所撒的谎,写下来,几乎可以编成一本《迟到早退理由之大全》。

②我清晰地记得那些学生撒下的谎,犹如记得自己在老师面前的小心计。

有一个学生,在我讲到一半的时候,气喘吁吁地闯进来,又风一样跑到我的面前,报告说,他的舍友生了病,他刚刚将他送到校医院回来。

然后还擦了一把额头的汗,露了一个做了好事没留名的羞涩表情,便匆匆归了位置。

但他不知道,我在下课后,恰与他的其中一个舍友一起下楼,相聊间,便得知了他上课迟到,不过是因为与好朋友闹了点小别扭,为了讨好对方,去学校门口的礼品屋,买了份小礼物,而后一路飞奔,做了速度最快的“快递员”,送至朋友自习室,看到朋友露出谅解的笑容,这才穿越整个校园,赶自己要上的课程。

我没有在又遇到男孩后,揭穿他为自己“贴金”的小把戏,而是微微笑着问他:你舍友的病好了吗?他果然红了脸,低下头去,
说:“好了,谢谢老师。

”这一个“谢”字,他没有加上“关心”的后缀,我们彼此却心知肚明,他会因此记得我这一次的善意,而我亦会自此得到他的信任。

③想起自己读书的时候,一次跑去看一场日间的老电影,忘记了上课,等到想起来时,课已经快要结束。

本来可以完全逃掉,因为那个总是一脸淡漠的老师,未必会对我有深的印象,但出于尊敬,还是快马加鞭地奔跑过去。

从后门悄无声息地溜进教室,打算课下再对老师解释一个合理的迟到原因,但老师锐利的眼睛即刻化作无情的鞭子,越过全班同学的头顶,重重地抽在我的脸上,起了红色的印痕。

她几乎是冲我喊叫起来,让我这从后门进去的学生,重新绕到前门,并在我解释完是因为给学校校报帮忙而耽误了上课时,她毫不留情地当场叱责我撒谎,并罚我一直站到课下。

而在她上课结束离去时,她已经完全忘记了我,或者是故意将我冷落掉,擦着我的肩膀过去。

我几乎能感觉到她胳膊上传过来的静电,烧伤了我的肌肤,连同里面裹着的一颗试图请求她谅解的心。

④此后,我对这个老师再也没有产生过兴趣。

她的课,像是一张被揉皱了的纸,我看也不看,便随手丢进了记忆的垃圾箱。

她未曾给予我的谅解与宽容,在我这里,也同样没有给予她留下一个温暖长久的位置。

⑤我的一个朋友,给一群学习舞蹈的十几岁的孩子上文化课。

那些每天5点早起辛苦练功的孩子们,常常来不及吃饭,就要赶赴早晨8点的课程。

所以每每她上课的时候,下面便可以看到一张张啃食面包的嘴,时不时地,还会发出有节奏的咀嚼声。

朋友站在讲台上,若不回头,那些声音听上去便像一群酣畅饮食的小猪,可爱,也让人哭笑不得。

许多老师,一再严肃申明,上课不准吃饭,还曾经有一个老师,因为将一个正在偷吃饼干的女孩叫起来训斥,差一点让女孩当场噎住了喉咙,并因在同学面前丢了颜面,再也不敢来教室上课。

而朋友则巧妙地在点名的几分钟里,让孩子们一起吃完手头的东西。

孩子们果真听话,迅速地消灭掉买来的早餐。

因为老师对他们没时间吃早餐的信任与宽容,他们在听课时,格外地认真,毕业后,还念念不忘老师这一点的好。

⑥朋友一直用心记着一个女孩的话,她说:“老师,你知道吗?你说过的最温暖的一句话是,‘孩子们,慢点吃’,这比你讲过的任何一节课,都更能打动我们的心灵。


(选自《中学生阅读(初中版)》,有删改)
20.第①自然段中,“我”是怎样对待学生迟到说谎的?我为什么会这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简要赏析第③自然段中划线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第⑤自然段中,“朋友”是如何处理学生吃早餐问题的?由此可见她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本文题目是“最温暖的话”,但文中用了不少笔墨写那位“严厉”的老师,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作文
24.记事能力是最基本的写作能力,我们要学会记事。

领会并运用本学期开学以来学过的几篇课文的记事技巧,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看着小时候的照片,我发现自己和从前不一样了;爸爸出差回来了,家里的晚餐不一样了:离开熟悉的校园,来到新的学校,这里的学习和生活不一样了。

其实每个人都会遇到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事,不一样的情。

在不一样的体验中,我们一天天成长……
请你以“不一样的_______”为题,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书写工整,卷而整洁;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班级、学校。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分析】A各得其所:每个人或每件事都得到很好的安顿。

使用恰当;
B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与第⑵句中语境“最擅长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不符,使用有误;
C美不胜收,意思是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使用恰当;
D酝酿:指造酒时的发酵过程。

比喻事前讨论、磋商,交换意见,统一思想。

使用恰当。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2.【答案】C
【解析】【分析】C.“两个都是动词”分析有误。

第一个“画”是名词,第二个“画”是动词。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知识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时要逐项进行辨析,要运用平时对词语相关的知识进行理解。

3.【答案】C,D
【解析】【分析】C《荷叶·母亲》是冰心的作品;D运用比拟不恰当。

故答案为:C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广博的积累,平时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4.【答案】D
【解析】【分析】D“他能站在儿童的角度考虑问题,对孩子的兴趣爱好给予支持”有误。

《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背书,给年幼的“我”留下心理阴影,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的特点。

揭示了封建家长制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

5.【答案】(1)lì
(2)鼎
(3)啬
(4)báo
【解析】【分析】莅临,读音是lìlín,意思是指,来到;来临,光临。

不要读成“位”的音。

人声鼎沸,rén shēng dǐng fèi,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

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

注意“鼎”的正确书写。

吝啬,lìn sè: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

薄[báo]①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

与“厚”相对。

②淡。

③冷淡。

[bó]①微;少;弱。

②不厚道;不庄重。

③迫近;靠近。

这里应读“báo”。

故答案为:⑴lì;
⑵鼎;
⑶啬;
(4)báo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根据拼音写词语和字音的识记能力,要求考生读准字音,正确书写,注意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易错字的准确辨析,注意平时的积累。

6.【答案】(1)“和霭”;“和蔼”
(2)“功夫”;“工夫”
(3)“浑为一谈”;“混为一谈”
(4)“飘”;“漂”
【解析】【分析】和蔼,héǎi,意思是性情温和,态度可亲。

霭:云气、雾气。

工夫:指占用的时间。

也指空闲时间。

功夫,一般指代身怀武术技能。

同时也可指本领、做事花费的时间精力等。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杂在一起,说成是相同的事物。

“漂”字的部首是:氵,顾名思义,漂字的使用环境,一般跟液体有关。

例如:漂浮,漂流,漂泊等。

“飘”字的部首是“风”,所以“飘”字一般跟“风”的状态和环境有关。

例如:飘逸,飘扬,飘风等。

注意区分。

故答案为:⑴和霭;和蔼
⑵功夫;工夫
⑶浑为一谈;混为一谈
(4)飘;漂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形的辨析能力。

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写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7.【答案】(1)影入平羌江水流
(2)应傍战场开
(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解析】【分析】“羌”“傍”“羌”“博”“笃”“随君”“郎”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故答案为:⑴影入平羌江水流;
⑵应傍战场开;
⑶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点评】此题考查诗文的背诵、理解与默写能力。

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记忆、积累的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8.【答案】老生;小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生角,是中国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泛指净、丑之外的男角色。

涂成黑脸挂着长胡子的男子是“老生”。

旦角是指戏曲中的女性形象,小旦指戏曲中的年轻女子形象。

故答案为:老生;小旦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广博的积累,平时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9.【答案】①衍太太;《父亲的病》;②A.心术不正;B.自私自利;C.虚伪;D.毒辣
【解析】【分析】①根据文段中“她”怂恿鲁迅看黄色书籍,怂恿小孩转圈打旋子可知,“她”是衍太太。

衍太太还在《父亲的病》中出现过,她在鲁迅的父亲临死时,一直怂恿他喊父亲的名字。

②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评价。

A.衍太太给“我”看不健康的画,让我感到受到极大的侮辱;她还怂恿“我”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谣言。

可见她心术不正。

B.她对自己的孩子非常严格,但是对其他的孩子却非常宽松,经常鼓励其他的孩子去做各种事。

一旦孩子家长来了,她又故意提高嗓门“指责”孩子说,谁让你不听我的。

可见她是一个两面三刀、自私自利的人。

C.她怂恿小孩转圈,摔倒了说不是她叫小孩转的,事后装好人。

可见她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是个虚伪的人。

D.在鲁迅的父亲临死时,衍太太一直怂恿他喊父亲的名字,她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周伯宜死后的一份遗产,因此她不惜教唆少年鲁迅迫害自己的长辈,可见她是一个毒辣的女人。

故答案为:①衍太太;《父亲的病》;
②A:心术不正;B:自私自利;C:虚伪;D:毒辣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和辨析的能力。

考查的篇目都是在考纲的范围之内,涉及到名著的名称、作者、体裁、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精彩片段等。

要求考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多读、反复阅读,读原著。

【答案】10.停宿;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1.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题干的要求进行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蕴含的哲理的理解。

解答此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诗句蕴含的哲理,考生要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深层次地理解感悟诗句。

10.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把人带到一种平和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广,更使人胸襟开阔。

具有深远象征意义,即人生旅途充满期待,心情乐观昂扬。

这与“神州大地经济复苏,生意盎然,我们正化危为机,勇往直前”一致。

11.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

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新生的美好事物在旧环境中产生,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答案】12.趁、乘;才
13.A
14.C
15.①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②中午没有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孩子责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2)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

文言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字词的含义。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

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附参考译文】
甲:
谢太傅在一个冬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子侄们辈的人聚集在一起,跟他们一起谈论诗文。

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趁着风而起。

”谢太傅听了开心的大笑起来。

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