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普通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通知》以及《德州学院关于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结合《教师教育学院“十四五”建设规划》《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试行)》,以教师教育学院课堂改革精神为指导,特制订《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在“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为指导下,为确保课程的内容与时俱进,符合学生的需求和教师专业的发展趋势,符合新时代对教师的道德标准和专业水平的要求。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属于基本理论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系统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理、基本规范及其修养的一般策略;充分认识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对强化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教书育人效果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自觉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为他们形成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更好地胜任当代教育改革发展需要,更好地教书育人,增强教育能力奠定基础,它对学生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论与实务,尤其是通过对教师、教师专业、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等基本问题的学习,既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又有助于学生掌握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和努力方向。
遵守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了解专业发展趋势和职业发展前景,能够结合就业愿景制定自身学习和专业发展规划。
为人师表,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
三、改革内容
(一)课程目标的调整:融入课程思政目标,加大实践力度,着力培养学生良好教育行为。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对课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更好的满足学生需求,《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的课程目标由原来的重视理论的掌握调整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融入了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等思政目标,并加大实践力度,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学生良好教育行为。
(二)课程内容的改革:丰富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知识的整合运用能力。
本课题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打破唯“课本论”,不仅仅引导学生课中对知识的内化,而且鼓励学生加大阅读量,课前和课后给学生布置相关知识的阅读和搜索任务。
例如在讲解教师专业能力这一章节时,给学生推荐阅读《关键对话》等相关书籍,扩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知识的整合运用能力。
(三)课程评价方面:改进学业评价方式,推行全过程学业评价
打破“一考定成绩”考核方式,课程学习成绩至少由三部分构成:平时(包括课前课件预习、课堂互动及表现、随堂测试、课后作业等)、单元测试(含期中考试、考核形式包括知识测验、主题论文、调研报告、交流研讨、演讲等)、期末考试等。
推行“非标准答案”考核方式,作业或考试要设置单选题、多选题、投票题、填空题、主观题等多种题型,采取标准答案与非标准答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四)教学方法方面: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将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融入课堂教学,鼓励教师采用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等多样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加强课堂互动,提升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
推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建设,充分利用学校超星网络平台、雨课堂等,建设数字化网络课程资源,提高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