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小切口应用于甲状腺肿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位小切口应用于甲状腺肿手术的临床
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究低位小切口在甲状腺肿手术中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方法:
选取80例在我科收治甲状腺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8年01月到2021年6月
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采用硬币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为40例。
实验
组选择低位小切口行单侧甲状腺切除术,参照组选择常规传统大切口行单侧甲状
腺切除术,分别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术后切口瘢痕增生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存在一致性(P>0.05);实验组的手术的手
术指标优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术后六个月切口瘢痕增生率小于
参照组(P<0.05);手术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
并发症发生率,二者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
结论:针对甲状腺肿患者,
采用低位小切口行手术治疗,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术后切口瘢痕增生,临
床效果更好,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低位小切口;甲状腺肿;临床效果
近年来甲状腺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中以甲状腺肿最为明显。
甲状腺肿分
为非毒性甲状腺肿和毒性甲状腺肿。
非毒性甲状腺肿也叫单纯性甲状腺肿,一般
分为弥漫型、结节型、混合型,因缺碘导致的甲状腺整体弥漫性肿大,在加碘盐
普及后已较少见,本地区临床观察到的多为老年女性。
而因甲状腺合成功能障碍
后TSH反复刺激形成的结节型甲状腺肿目前更为多见,部分结节型甲状腺肿具备
自主功能,可发展成为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该类患者一般还会伴有多汗、心慌、甲亢等病症[1-2],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目前临床上针对甲状腺肿多需无
治疗,部分患者能够在明确病因后给与相应药物治疗,如补充碘剂,放射性碘治疗,多数能有效阻止疾病进展。
对于不能通过药物有效治疗的甲状腺肿患者,在
具备手术条件的前提下,可通过手术来达到治疗目的。
手术治疗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声音嘶哑、手足抽搐、切口瘢痕增生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
质量[3]。
研究如何减少手术并发症是目前此类手术的主要关注点。
随着临床设备
及手术技巧的不断改进和创新,低位小切口被应用于治疗甲状腺肿的手术,该手
术方式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缩小手术创面,提高手术质量。
故选取我科收治的
80例甲状腺肿患者进行研究,分别施行低位小切口甲状腺肿切除术与传统常规切
口甲状腺肿切除术,探究低位小切口在甲状腺肿手术治疗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01月到2021年6月我科收治的80例甲状腺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方式为硬币法,组间分布为实验组(n=40)与参照组(n=40)。
实验组患者
男生12例,女生28例,年龄范围为28-65周岁,平均年龄(35.6±0.35)周岁;参照组患者男生8例,女生32例,年龄范围为27-65周岁,平均年龄
(36.6±0.15)周岁。
纳入标准:①经甲状腺超声检查诊断考虑甲状腺肿,且均
具备手术指征;②临床资料齐全,无重大性基础疾病;③患者及家属自愿签署知
情同意书,愿意接受出院后随访。
排除标准:①无读写能力、不能正常沟通;②
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不能立即接受手术;③存在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心肺疾病术后
可能加重;④合并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佳;⑤不愿意接受随访;⑥术前颈部术区
皮肤完整,无破溃、感染。
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
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严格禁食禁水8h,进入手术室后监测患者的指尖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血压(BP)。
参照组施行传统常规大切口,患者平卧位
给予全身麻醉,适当垫高肩部暴露颈部,于患者胸锁关节水平2-3横指作横向切口,切开7-10cm长的皮肤,选择性切除甲状腺肿,止血,缝合手术切口。
实验
组施行低位小切口,于胸骨上窝向上1-2横指处作3-4cm的横向切口,电刀分离
皮下组织,借助超声刀、特殊拉钩使甲状腺充分暴露,根据具体患者的具体方案
选择性的行单侧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探查止血,留置引流管,切口缝合;术后
两组患者均未给予抗感染治疗。
1.3观察指标
准确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指标,手术指标越好,表明手术质量越好;统计临床有效率及治疗后两者患者呼吸困难、声音嘶哑、手脚抽搐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临床有效率越高,并发症发生率越低表明治疗效果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对患者数据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实施t检验形式校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进行校准,用(n%)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反之无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等手术指标见表1。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的手术指标,两者存在明显差异(P<0.05)。
表1: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n)
手术时间
(min)
切口长度
(cm)
术中出血量
(ml)
实照组40
45.81±8.
64
2.84±0.3
7
25.44±5.37
参验组40
60.72±9.
17
6.21±0.3
8
66.84±4.38
t-7.484652.110737.7845
P-0.00000.00000.0000
2.2比较实验组与参照组患者术后半年切口处瘢痕增生发生比例
实验组或参照组均采用同一规格的可吸收外科缝线分别作皮下、皮内缝合,
手术后至出院期间术口均未出现感染事件,术后6个月随访期内颈部无其他手术、外伤事件及感染性疾病,实验组的瘢痕增生发生几率为5.00%,参照组的瘢痕增
生几率为32.50%,实验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对比差异
有统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半年切口瘢痕增生发生情况(n,%)
组别
例数
(n)
无增生
轻度增
生
明显增
生
瘢痕增
生率
实验组40
38
(95.00)
2
(5.00)
(0.00)
2
(5.00)
参照组40
27
(67.50)
9
(22.50)
4
(10.00)
13
(32.5.00)
X
2
----8.2051 P----0.0042
2.3比较实验组与参照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0%,参照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50%,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总发生率(n,%)
组别
例数
(n)
呼吸困
难
手足抽
搐
声音嘶
哑
并发症
总发生率
实验组40
(0.00)
2
(5.00)
1
(2.50)
3
(7.50)
参照组40
2
(5.00)
4
(10.00)
1
(2.50)
7
(17.50)
X
2
----9.1429 P----0.0025
3.讨论
临床资料表明,甲状腺肿及时进行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地阻止疾病发展,促
进患者早日康复[4]。
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手术技巧的发展创新,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美观等正成为外科医生和患者共同的目标。
低位小切口应用于甲状腺肿切除术能够较为接近该临床目标,优于常规切口
的甲状腺肿切除术,可较为广泛地应用于甲状腺肿手术患者。
本研究在甲状腺肿
患者中应用低位小切口切除术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如体重、年龄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实验组的临床效果好于参照组,两者存在明显
差异(P<0.05),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明细较参照组低(P<
0.05)。
综上所述,本研究在甲状腺肿患者中应用低位小切口切除术治疗,其临床效果好。
因此,在甲状腺肿患者中应用低位小切口进行手术,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高维医.探讨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效果与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9):53-54.
[2]吴满金.超声刀辅助低位小切口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患者的疗效[J].医疗装备,2020,33(16):5-6.
[3]吴利彬.甲状腺良性结节应用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治疗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08):114-116.
[4]梁分凤.超声刀辅助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20,22(10):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