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宇宙单元——《月相的变化》教学评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宇宙单元——《月相的变化》教学评析
第一篇:小学科学宇宙单元——《月相的变化》教学评析
一、课前谈话:
(活动一:左右手指示东、西方向)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用举手指示方向。

我们先练习:举左、右手。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举左右手示意)师:东、西方向也用左、右手指示。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举左右手表示东、西方向)师:现在的东、西方向,与看地图的方向一致吗?生:不一致
(引导转到与地图一致的方向,朝北)师:哪里是东?哪里是西?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举左右手表示东、西方向)
评析:课前用左右手指示东、西方向的练习是老师精心设计安排的,姚伟国老师主要想给学生渗透当你处的位置不一样时,方向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为观察月相奠定了基础。

(活动二: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纸盒)师:(出示一个盒子)老师这里有一个盒子,正对的同学,你们看一下:你观察到的盒子是什么形状的?两边的同学看一下,你看到的又是什么形状的?生:(正对盒子的学生汇报)我看到了长方形。

生:(前面、边上的学生汇报)我看到的是正方形。

师:后面的同学呢?
生:看过来有两个面,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

师:如果站起来呢?生:有三个面。

师:同样一个物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评析:这个活动可以看出姚伟国老师的用心良苦。

不同的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形状是不一样的,这个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老师从实际出发,用看得到,摸得着的纸盒子做实验,学生亲眼所见,理解起来自然毫不费力。

这个活动的真正目的是为后面的月相模拟实验做铺垫——站在地球上,从不同的角度看月球,形状是不一样的。

抛砖引玉,触类旁通,不得不为教学的设计精妙喝彩。

二、上课实录
(一)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师:对于月球,你们已经了解了什么?生:自西向东、逆时针转动。

师:如果老师当地球,你会怎么转动?请你上来演示。

生:(学生边演示边说)逆时针方向的,绕着地球转动。

师:他刚才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学生回答)
师:它公转一周是多长时间?生:29.5天。

师:我们地球上的人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
师:我们在农历有时间。

比如:八月十五……那么在宇宙中,物体能否被全部照亮?能够照亮多少?生:不能,只能照亮一半。

(教师板书:圆,写上地球,一次放上月球公转过程中的四个位置。

画上太阳光)师:哪半个月球会被照亮?生:右边的一半。

师:(出示一半涂成黑色的篮球):为什么我要把一半涂成黑色?生:因为一半是照亮的。

师:看教室的后面墙上,(学生看到:墙上已经贴上一个大大的太阳了)现在,姚老师当地球,你能不能来转一圈?(师生一起演示)师:在宇宙中是这样半个亮半个暗的,那么在地球上看月亮,是不是也是这样半个亮半个暗的?生:不是。

师:那你们在生活中看过怎样的月球?小组讨论一下。

(小组讨论后汇报)
生:有时候像一根香蕉一样。

生:有时像圆圆的皮球的形状。

生:有时细得像一根线一样的(教师追问:弯的还是直的?)弯的。

(继续追问更像什么)像一把镰刀。

生:有时还有像咬掉一口的月亮。

(教师追问:你是什么时候看到的?)生:(学生沉默,答不上来时间)
师:月亮在圆圈变化的形状,有一个专门的词语。

(板书:月相)“相”就是相貌的意思。

月相就是——月亮的相貌。

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月相,老师提供给大家一些纸片,能不能把你看到过的月相剪下来,同时思考一下:什么时候看到的?(小组活动:利用黄色的圆纸片剪月相:上半月的月相)
(教师请已经剪好的同学,把月相按照初一到十五的顺序帖到黑板上,每组来一位同学。

学生在教师准备的黑纸上贴月相,上面写有初
一、初二至十五的时间,学生从右往左贴,从初一到十五,最后成一个半圆)师:看了这些月相,你有没有什么发现?生:是慢慢圆起来,后来把缺口补起来。

师:你们同意上面同学的吗?生:同意。

师:有没有不同的?
生:十一的时候有往外的,有往里面的(注:黑板上出现两张月相图)
师:我们怎么描述呢?这里的亮面在右,现在我们朝南坐的话就是朝西,但是有一个例外是朝东的。

生:在十一那天,左面的那一块是往外的,但后来是往里的你的意思是什么?
师:初一到初九,这是我们平时是看得到的。

初十以后,就不能肯定了,因为他们吵起来了(注:黑板上初十和十一都各有两张月相图,即学生有两种意见)(教师梳理信息,提出问题)亮面的朝向、缺口的变化
评析:在上《月相变化》这一课前,学生多多少少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关于月球的知识和经验,但比较零散,系统性、结构性都不强。

因此,老师在教学的第一阶段,试图通过整理已有的间接认识,通过“师生互动演示月球公转”,画“月球运动示意图”活动,让学生对“月球公转”、“月球始终有半个被太阳照亮,并面朝太阳”加深理解。

而后老师又组织学生进行了“剪你看到的月亮”活动,并让学生把减的月亮按照初一到十五的时间顺序贴在黑色的卡纸上。

学生们分工合作,终于完成了这一张月亮初一到十五的月相变化图,却出现了两个问题:其一,月亮的亮面朝向哪边?其二:缺口的变化有规律可循吗?并且黑板上出现了两组矛盾的结果。

学生思维的火花一下子迸发出来?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二)讨论研究,设计实验师:你们准备怎么研究这个问题?你
们有什么办法研究这个问题?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小组讨论后汇报)
生:我们可以做实验,照射变化。

师:这种实验,我们叫什么实验
生:模拟实验,找一个东西代替月球、一个东西代替太阳,那么谁当地球呢?生:老师。

师:每一个同学都要当一回地球,因为今天是地球上的人观察月相。

怎么做实验?请大家看看这幅图,或许对你们有很大的启发(黑板上板书的宇宙中看月亮的、上有一半亮一般暗的图)一会教室里的舞台大灯当太阳,一个半黑半百的小球当月亮,月亮绕着人旋转。

地球上的人把看到的亮的部分记录下来。

(教室里灯灭,舞台探照灯亮起)确定太阳的位置,一个同学当地球,一个同学当月亮,其他同学监督他们有没有按照要求来做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
评析:这里的模拟实验重点是围绕月相的变化规律来探究的,实验的要求和目标对于小学来说都很高,课后评课的过程中就有老师提出:实验过程指导不够细致和到位,比如是否应该划定学生模拟月球公转的路径。

在实验过程中的确也发现了个别实验小组实验操作很不规范,同一组里当月球的学生模拟月球公转的轨道大相径庭。

有老师课后建议实验是否可以固定几个观察的点,比如固定的四个或八个方向,这些建议都引起了我们深深的思考。

模拟实验,由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不足,实验材料、场地的限制,要想通过现象看到本质,的确任务艰巨。

(三)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生:1号位置的月亮,全部都是黑的。

(教师画阴影)生:2号位置一半黑一半白,右白左黑。

生:3号位置全部是白色的。

生:4号位置左黑右白。

师:这里的哪个位置日期是可以确定? 生:3号位置是十五。

生:1号位置是初一。

师:刚才贴出来的月相,与我们模拟出来的月亮,是否完全一致?哪一个可以推翻掉?(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去掉例外的那两个月相图)
刚才我们已经解决了朝向的问题。

是否都明白了,接下来再做一遍从初一到十五的变化,重点观察缺口的变化。

(小组活动后汇报)生:我们的发现:十二十三十四都是呈柠檬形的,而且是越来越大。

师:你能把这几个月相剪下来吗?(学生剪月相后贴出来,教师撤下3个学生不赞成的月相图片)你们能不能用刚才的方法研究下半月的月相变化?也研究两个问题:一个是亮面的朝向,另一个是缺口。

(小组活动后汇报)
生:从十五以后,从3号到1号的位置也是柠檬形的。

师:和你们的观察发现符合吗?生:符合。

评析:学生模拟实验后得出结论顺理成章,实际上这里老师一共组织了两次模拟实验,一次是老师这里选取了四个最为明显的位置作为汇报和交流的依据,第二次是为了初一到十五的月相图又让学生做了一次实验,数据的获得由易到难,由少到多,学生在模拟实验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老师始终融入学生的实验中,处处给予指导,深入浅出,实验圆满成功。

(四)检验结论,走向实践
师:刚才我们通过模式实验观察了……,那么和生活中的月相变化是不是一致的?有没有观察过月相的?生:(无人举手,沉默)师:如果课外去观察月相的话,要解决什么问题?
师:今天是农历二十。

接下去的二十一二是二,你们估计是哪一个形状?
准备什么时候去看?傍晚还是早上起来?老师建议:上半月的月相,傍晚时看,朝那个方向看?(教师在学生贴的月相图上指示东、南、西)怎么记月相?如果是画的话,就可以画出一个圆来,打上阴影。

相信同学们在观察月相的过程中发现更多。

我的思考: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
《月相的变化》这一课,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二课,月相知识的教学在初中和高中都有涉及,科学老师如果没有关注过这
方面的知识,自己都讲不出个所以然来。

而在小学阶段,我们要让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这是一个思考的问题。

我认为本课的目标有两个:一是要学生知道什么是月相,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二是要让学生知道月相变化是因为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所产生的。

前者是现象,后者是本质,学生只要了解科学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能激发他们对月相变化产生课外观察实践活动的兴趣,这就足够了。

二、模拟实验的设计技巧
听了姚伟国老师《月相变化》一课,使我受益匪浅,什么是模拟实验?模拟实验应该注意些什么?姚老师的课上很好的诠释了模拟实验的方法。

课堂上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对某些自然现象进行直接的实验,姚老师采用间接的手段设计类似与月球公转的模型,通过了解现象-推理原因-设计实验-模拟实验-得出结论的方法,师生互动,共同想象,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模拟体验,深入浅出,激发学生思维,使理性的思考有了厚实的感性土壤,从而为上好一堂成功的宇宙科学课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第二篇: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识月相变化及变化规律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的形成: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
1、持之以恒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自己、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观察持续时间长,在观察过程记录月相的形状、月
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要详实。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用月相挂图、月相成因示意图、月相变化示意图、电灯、乒乓球。

【教学过程】
一、画月相
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
引用苏轼的《水调歌头》里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词句,看来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月球有圆缺变化的情况,说说你曾经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当学生说到满月时,请他说出阴历时间)
2、讲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3、让学生把看到过的月相画下来
(教师给每个学生几张相同大小的圆纸片,请学生在纸上画月相,然后把它们剪下来。


4、展示学生作品,观察分析这些月相与实际生活中能见到月相的异同,为什么?
5、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判断黑板上所画月相的正误。

6、说说这些月相分别出现的时间。

二、给月相排序
1、请每位学生将画的月相并剪下来。

2、小组中讨论,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并按时间排序。

3、寻找月相变化规律。

4、教师出示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图,让学生找月相的变化规律,有什么规律?你们认为下半月的月相将如何变化?
5、模拟实验:电灯-太阳;乒乓球-月亮;自己人头-地球。

6、小结: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

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或者:
1、一个月中月相的变化规律是:初二向左弯,初八右半边明亮,
十五月圆,二十二左半边明亮,二十八向右弯。

2、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

3、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


三、观察白天的月相
1、你们认为什么时间观察月相比较合适?
2、引导学生确定观察月相的时间,清晨或傍晚观察月相。

如果自己的教学时间在农历的上半月,请引导学生在傍晚观察;下半月,则应在清晨观察。

(从农历十六—二十七八月亮升起得越来越晚,因此在清晨观察比较合适。


4、思考讨论:观察月相,主要观察记录月相的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了解月相的记录内容:月相的形状、亮面的朝向、月相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以及观察时的具体时刻等。

5、讨论:如果我们观察不到天空中的月相,该怎么办?
6、说说你们认为在观察过程中,还会有什么问题或困难存在?
四、课外拓展:
每天下午放学后的傍晚时分和上午上学前的清晨时分进行观察,并记录天空中的月相。

板书设计:
1、月相变化
规律: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
2、成因: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的相对位置决定的
五、布置课下作业
第三篇: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月相变化教学目标:
1.掌握月相的定义和月相的形成原因
2.理解月相变化规律并能够根据月相图判断出农历时间科学概念:
1.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
1.持续的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1.月相的概念 2.月相的成因
3.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上半月由缺变圆,月面面积逐渐递增:下半月,由圆变缺,月面面积逐渐递减。

各个月中,日期相同,月相形状也基本相同。

教学难点:
月相的变化规律(要求能够按农历顺序画出一个月的月相)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笔、书本
教师准备:圆纸片、乒乓球(一半涂黑)、小磁铁、方位图纸、观察月相图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思导入
1.教师吟诗一首,《明月几时有》,从这两句词中我们可以发现,古人很早就发现了月亮的阴晴圆缺变化,月亮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2.我们把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二、了解月相是如何变化的
1、并提示学生动手画自己看到过的月亮形状。

并将月相贴在黑板上相应的位置上。

2、引导学生观察月相变化的规律,鼓励学生从中发现问题。

3、出示图片: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由圆到缺。

三、月相变化规律
1、再次观察贴在黑板上的月相图,看看月相的亮面是否一致。

2、探究:月相亮面左右的问题。

3、月相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同学们根据教科书中“模拟月相变化”,初步推测月相的成因是什么。

4、学生初步推测月相成因。

(学生回答)
5、出示准备的乒乓球模型,请学生上来根据刚才的连线示范月相的成因。

6、全班用乒乓球模拟月相变化(注意事项及要求:
1、根据图纸上的位置转动;
2、视线要跟着“月球”转动:
3、认真观察,记录你看到乒乓球涂白部分的形状的变化,日、地、月什么样的位置时,形状比较特殊)
7、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在不同位置看到的月相,鼓励学生思考:上半月和下半月的月相的亮面分别是怎样的?
8、出示幻灯片:上半月:亮面在右;下半月:亮面在左
9、请学生改贴刚才自己的错误月相。

四、月相知识小测试
通过练习册,完成月相图及农历时间的连线。

五、小结
1、月相概念
2、月相的形成原因与什么有关?
3、月相变化的周期是多长时间?作业:
1、整理知识点,完成课堂练习。

2、课后观察晚上的月相。

第四篇: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让学生体会在科学活动中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变化,并确定月相的农历时间。

三、准备材料:
学生小组材料:涂成一半黑的乒乓球、月相变化记录单教师材料:大的月球模型、各种形状的月相纸片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梳理信息,引出课题】(10分钟+)
师:同学们,在三年级我们就学习过了月球的一些知识,那么谁来说说关于月球你们都知道些什么?
——预设(不会发光,球形的,最终引导到月球围绕地球运动,逆时针转动,或者说自西向东转动)
师:如果老师当地球,你是月球,你会怎么转动?(生演示)师:有谁知道,月球绕地球转一圈要多长时间?
——预设(一天、一年、一个月……)
师:其实科学家早就测过了,它的精确时间是29.5天,也就是一个月。

师:我们中国就有个历法以这个来记时间,比如说“八月十五”。

生:(引导出八月十五月亮是圆的)
师:前面有同学已经说过了,月球它自己不会发光,它是被太阳光照亮的。

师问:那在宇宙中,月球能否被全部照亮?师:能够被照亮多少?——(引导出照亮一半)
(幻灯演示,圆,写上地球,一次放上月球公转过程中的四个位
置,画上太阳光)
问:哪半个月球会被照亮?——右面一半。

(教师出示一半涂成黑色的月球模型)问:谁知道它表示什么?为什么我要把它一半涂成黑色?——那一半表示被照亮。

师:宇宙中的月球就是这样一半亮一半暗的。

那在地球上看月亮,也是这样一半亮一半暗的吗?
师: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月亮?
——预设(月芽形香蕉一样的,圆形的,……)(幻灯片演示各种月相)
师:月亮圆缺变化的形状,有一个专门的词语,叫“月相”(板书),“相”就是相貌的意思。

(揭示课题)
【第二环节:给月相排序,提出问题】(10分钟-)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月相,老师也在课前剪好了一些。

(出示月相剪纸,有镰刀形的、半圆的、圆的……,同时在黑板上画上农历时间,从初一到十五的若干时间)
问:这些月相都出现在一个月农历的什么时候?(可先小组讨论,再请学生将自己知道的月相图片贴到黑板相应位置)
——预设(学生只能把圆形月相贴对位置,其他的无法贴全或贴对)师:对这个问题,我们来做实验——模拟实验。

【第三环节:模拟月相变化】(15分钟)
师:在这个实验里,必须找个东西当月球,一个东西当太阳,一个东西当地球。

都让什么东西来当比较合适呢?
——预设(涂色乒乓球当月球,学生会说用灯泡当太阳,但这节课并未准备,对此可以追问:可不可以不用灯泡?我已经把月球的亮暗两面都涂上色了。

师在黑板上贴个太阳,黑板当太阳,人当地球)师:我们该怎么动这个小球?
——亮的一面朝太阳,绕地球逆时针转动。

(出示实验要求:
1、黑板模拟太阳光来的方向;用一半白一半黑的乒乓球模拟月球;自己的头模拟地球。

2、手持乒乓球模拟月球运行,从1号位置开始转到5 号位置,转
动时必须保证“月球”的亮面始终对着“太阳”,“地球”负责观察并记录月相。

3、转到相应位置时记录看到的“月相”,并在表格圆圈处涂上阴影。


(请一个学生上台来当地球,演示)
先教师手持模型于1号位置问:月球模型怎么放?(引导学生注意亮面朝向)让演示的学生说说看到什么月相。

教师手持模型于2号位置问:月球模型怎么放?(引导学生注意亮面朝向)让演示的学生说说看到什么月相。

让学生演示3、4、5号位置。

(学生小组活动开始,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将各小组记录单贴在黑板上)
预设(1号位置的月亮全部都是黑的,3号位置右亮左黑,5号位置全是亮的)师:我们来给这些位置确定具体农历时间,哪几个时间是可以确定的?——预设(5号位置是十五,1号位置是初一)。

师:那么2、3、4号呢?
——预设(初三
四、初七
八、初十一十二)(再请学生把黑板上未完成的贴图再贴一次)师:我还想知道下半月的月相变化,有什么办法?
预设(依次继续完成6、7、8号位置)交给学生课后完成。

【第四环节:实践观察】(5分钟)
师:模拟实验完成了,不知道与现实一不一样。

我们还要课外观察。

师:今天是农历……,你们估计是哪一个形状?
师:准备什么时候去看?傍晚还是早上起来?(师建议:上半月在傍晚或上半夜观察,下半月在凌晨或下半夜观察)
师:朝那个方向看?(教师在学生贴的月相图上指示东、南、西)师:怎么记月相?(如果是画的话,就可以画出一个圆来,打上阴影)第五篇:《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