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018部编版)作业: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文章主旨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作者针对当时有些人散布的“中国人对抗日前途失去信心”的悲观论调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批驳,明确提出了“绝大部分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的观点,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表现出作者一颗爱国的赤心。

结构图示
考点提炼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问题]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对应训练见12题) [点拨] 回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然后确定答题区域;最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

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①举例论证,真实具体,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③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观点;④比喻论证,生动形象,使论证通俗易懂,易于读者接受。

[解答] 举例论证。

列举了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的例子,真实具体,有力地证明了“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的观点。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省.悟(shěng)脊.梁(jǐ)玄.虚(xuán)怀.古伤今(huái)
B.诓.骗(kuāng) 慨.叹(kǎi) 抹.杀(mǒ) 前仆.后继(pǔ)
C.诬蔑.(miè) 渺.茫(miǎo) 家谱.(pǔ) 地大物博.(bó)
D.笼.罩(lónɡ) 摧残.(cán) 倘.若(tǎng) 自欺.欺人(qī)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自夸埋头苦干帝王将相
B.依赖玄虚之至求神拜佛
C.麻醉为民请命不足为据
D.光曜摧残抹杀舍身求法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不符合句意的一项是()
A.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

(不屈不挠、不断奋斗的中国人)
B.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
..。

(说谎话骗人)
C.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

(指土地下面)
D.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
..之至了。

(无法捉摸,飘忽不定)
4.2019·枣庄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科学家邓稼先的一生中,无处不以务实的作风和非凡的才学震惊于世。

B.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校园欺凌预防、干预和处理机制,保障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C.国家博物馆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新出土的一大批海上丝路文物。

D.海燕队第一仗就以3比0的超大比分淘汰了近两年一直没赢过的飞虎队。

5.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
(2)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
(3)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
6.指出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作用。

(1)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
(2)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

()
(3)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
(4)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

()
◆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

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7.选文中的“笼罩了一切”和“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矛盾吗?如何理解这样的写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选文第二、三段论述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它们共同证明了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从中可以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样理解“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有钱就幸福吗?
钱,是为许多人所向往的东西。

在有的人眼里,只要有了钱,就会有电视机、录音机和高级家具,就会有一切,因此,也就必然会有幸福。

真的有钱就一定会幸福吗?未必如此。

当然,有了钱就可以有许多东西,就能建立一个在物质上比较富裕的家庭,也就能过较
为舒适的物质生活。

但是,人们的生活绝不是只要拥有电视机之类的物品就一切美满了,因为幸福的生活除了物质享受之外,精神上的愉快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个人即使缺少钱,但他是为了某种高尚的理想而活着,那么他是幸福的。

例如马克思,他没有钱财,有时甚至身无分文,但是,他为了谋求人类的幸福而工作,因此,他是幸福的。

列宁也没有巨额家产。

在他的一生中,有一段时间几乎是在贫困中度过的。

即使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他也在为工人、农民和一切贫苦大众谋取幸福,所以,他也是幸福的。

居里夫妇、舒伯特、巴尔扎克这些人,他们都曾在贫困中生活过,但他们都是为了人类的进步与文明而活着,并为人类的文明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因而他们都是幸福的。

我国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有些革命青年甘愿放弃城市的优裕生活,到延安去睡土炕,吃小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许多原先侨居海外的科学家,舍弃洋房、汽车,回国住集体宿舍,骑自行车。

他们的薪金少了,物质生活水平降低了,然而他们却感到更幸福了。

反之,一个人即使有许多钱,如果他的精神世界是空虚的,或者生活并不自由,那就绝不会幸福,有时甚至是痛苦的。

《红楼梦》里的贾宝玉生长在一个门第显赫、极为富有的封建官僚家庭里,他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奢侈生活。

按“理”说,他是幸福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他被封建礼教禁锢着,没有丝毫的自由,因此,他还是不幸福,最后,只得离家出走了事。

古罗马帝国皇帝尼禄可以说是富贵甲天下了,但他是否幸福呢?他的富有、尊贵只使得他兽性大发,弑母戮师,甚至荒唐到火烧罗马城,最后众叛亲离,自戕殒命。

这说明了金钱多并不等于幸福。

在人剥削人的社会里,钱有时还会招来杀身之祸。

西晋的石崇,可谓富贵至极了,银子多得铸成三千斤的大球、用蜡烛烧火,外出游玩,五十里之内用锦缎做屏障……但是,“多行不义必自毙”,石崇不但激起了人民的憎恨,也引起当时最高统治者的不满,最后因财多被杀了头。

这难道是幸福吗?又如,日本有一个店员拾到了一笔巨款。

结果恐吓信一封连着一封,威胁的电话一个接着一个,使他惶惶不可终日。

这难道可以说是“有钱就幸福”吗?
当然,这并不是说,有钱都是不幸福的。

一般来说,钱多了,就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舒适些,丰富些,但是幸福绝不能单纯地建筑在金钱的基础上。

没有充实、高尚的精神生活,仅仅由金钱支撑起来的幸福不是真正的幸福。

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应该追求真正的幸福,应该用崇高的理想和美好的情操作为幸福的支柱,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幸福者。

10.本文要驳的是对方的什么错误观点?是驳论点还是驳论据?(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驳倒对方的错误观点后,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班上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为营造气氛,请你为该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们班参加歌咏比赛的曲目是《歌唱祖国》,请你根据其歌词说说选择这首歌曲的理由。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

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参观烈士纪念馆时,你想让纪念馆的解说员向你介绍一下纪念馆的诞生过程,你会怎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谈谈你对这次活动的感受或者从中得到的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结合课文内容,补写下面的对联。

上联:反动势力求神拜佛失自信
下联:民族英雄__________________
15.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人们与世界的接触日益频繁,我们清醒地看到,在很多方面,我们和发达国家还有差距,你认为这对我们的国家自信力有影响吗?为什么?写出自己的感受。

(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解详析
1.[解析] C A项,“省”应读“xǐng”;B项,“仆”应读“pū”;D项,“笼”应读“lǒng”。

2.[解析] D“光曜”应为“光耀”。

3.[解析] C此处“地底下”不是指土地下面,而是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

4.[解析] B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

A项,成分残缺,没有主语,应去掉“在”和“中”;C项,语序不当,应是“新出土的一大批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的海上丝路文物”;D项,有歧义,“近两年一直没赢过的飞虎队”可以有两种意思:一种是飞虎队一直没赢;另一种是海燕队没赢过飞虎队。

5.(1)排比(2)比喻(3)反问
6.(1)表否定
(2)表引用
(3)表强调
(4)表特殊含义
7.不矛盾。

悲观失败的“自欺”“笼罩了一切”,更加突出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的难能可贵。

8.第二段侧重于论述历史上的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第三段侧重于论述现在的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

两段话共同证明了“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

9.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目的在于赞颂那些有自信力的中国人,强调他们才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中坚力量,才是我们民族的真正代表。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怀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充满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

这句话告诫广大中国人民,不要被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的反动宣传迷惑,要看到革命的力量,要看到抗日战争的光明前途。

10.[解析] 此题考查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确定论点,首先必须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内容,然后根据文章所议论的问题,确定中心论点。

论点的位置一般在标题、开头或结尾。

本文开头提出对方的错误观点“有钱就一定会幸福”,然后亮出自己的观点“有钱未必幸福”。

所以本文直接驳的是对方的论点。

[答案] 驳“有钱就一定会幸福的观点”。

驳的是对方的论点。

11.[解析] 反驳对方的观点,就要明确自己的观点,不一定用原文回答,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 仅仅由金钱支撑起来的幸福不是真正的幸福。

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应该用崇高的理想和美好的情操作为幸福的支柱,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幸福者。

12.[解析] 明确题干要求,弄清论证方法,确定答题区域。

[答案] ①举例论证。

如第三段举马克思、列宁等人的例子,论证了“幸福的生活除了物质享受之外,精神上的愉快也是必不可少的”的观点,极具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

如第三段的开头部分,运用道理论证,说明了“有钱不一定幸福”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明力。

③对比论证。

如第三段从正面进行论证,第四、五段从反面摆事实、讲道理,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中心论点。

13.(1)示例:①回望历史,立志报国。

②铭记历史,励志报国。

③团结奋进,振兴中华。

④热爱祖国,建设祖国。

(2)表达了胜利的喜悦和自豪;表现了对祖国美好未来的向往;歌颂了祖国的壮丽河山;表现了中华儿女团结奋进、自信乐观的精神风貌。

(3)示例:解说员同志,您好!我们对烈士纪念馆的诞生过程很感兴趣,您对这方面的情况一定很熟悉,请您向我们介绍一下,好吗?
(4)示例:通过参加活动,我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了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更加敬佩他们的精神;活动本身提高了我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实践能力也有所增强;感情得到了升华,我会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

(意对即可)
14.示例:顶天立地是脊梁
15.[解析] 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示例:没有影响。

因为根据我国国情,我们国家的底子本来就很薄,要想赶上并超过发达国家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在很多方面,我们和发达国家还有差距,这是很正常的;但根据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后四十年的发展变化和成就来看,我们对国家综合实力的发展是十分自信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