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笔记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动作图式变化发展过程 图式 同化 顺应
18
• (三)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三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 皮亚杰认为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是影响 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 成熟是遗传提供的发展的基础; • 经验分为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两种; • 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等; • 平衡指不断成熟的认知结构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 用。
30
(四)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的文化 历史发展理论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文化 历史发展理论: 将人的心理机能区分 历史发展理论 为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两类。 为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两类。 低级心理机能——受个体的生物成熟所制约 低级心理机能——受个体的生物成熟所制约 —— 高级心理技能——受社会文化——受社会文化 高级心理技能——受社会文化-历史所制约 心理的实质: 心理的实质: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 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 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
26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8阶段理论
艾里克森: 美国-新精神分析学家 性本能 文化和社会因素 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鼻祖 性本能
心理-性发展阶段
27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28
• 心理社会危机:社会要求在个体心理中引 心理社会危机: 起的紧张和矛盾 • 特点: 特点: 1、自我逐渐形成的过程 2、阶段性和连续性统一 3、连续一生的发展进程 二维性、 4、二维性、横向维度上的两极内容
10
• 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交叉设计
• 一般是先从横断方向抽取不同年龄组进行横向研 究,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对这同一批被试进行 所需次数的重复测查,使之又成为纵向研究,从 而使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结合在一起。
11
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
• 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单因素论: 一、单因素论: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非 此即彼”的
认知结构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是不同发展水平的 儿童对外界事物作出反应的组织方式。认知结构涉及 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概念。 1、图式是指动作或活动的结构或组织。 (结构) 结构) 2、同化是指主体将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 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已有的认知结构(量变)。 3、顺应是指主体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不能同化外界新的 刺激,就要按新刺激的要求改变原有认知结构以适应 环境的需要(质变)。 4、平衡是主体的发展趋向,主体主动趋向于与环境平 衡;这种平衡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机能实现的。 主动性) (主动性)
14
各主要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一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1、心理发展实质是主体对客体环 境的适应; 2、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与环境的 平衡 3、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 4、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主体自我选 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
15
手的抓握动作

16
二)皮亚杰的心理建构观
5
•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 • • • (一)揭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二)阐明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 (三)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 (四)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遗传和环境之争;连续性和阶段性辩证;内 动力和外动力平衡;“关键期”问题
6
第二单元 发展心里学简史
一、儿童心理学诞生前的准备阶段 1. 欧洲文艺复兴前:“小大人” 2、文艺复兴后:福禄贝尔、达尔文
四、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演变
20世纪后半期; 20世纪后半期;毕生发展的观点被接受 世纪后半期 标志: 1957美国的 心理学年鉴》 美国的《 标志: 1957美国的《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 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 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确立了发展心理学 在心理学中的地位。 在心理学中的地位。
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框架Fra bibliotek1第一节 概述
• 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以个 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 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心理发展的规律。
2
心理发展的内涵 种系:动物种系演进过程 种系:动物种系演进过程 种系演进 广义 比较心理学或动物心理学 种族:人类历史发展过程 种族:人类历史发展过程 民族心理学 狭义 个体:人个体整个生命历程 个体: 个体发展心理学
22
(3)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 3 具体运算阶段( 11、12岁 获得守恒概念 思维具有可逆性,可以进行逻辑运算。 思维具有可逆性,可以进行逻辑运算。 处于依靠具体经验支持的逻辑思维水平 (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 14、15岁 能够提出假设 凭借演绎推理等形式解决抽象问题 达到抽象逻辑思维水平。 达到抽象逻辑思维水平。
31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心理发展:一个人的心理是在环境与教育 环境与教育的 心理发展:一个人的心理是在环境与教育的 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 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 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转化过程。 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低级心理机能转化到高级心理机能的标志: 低级心理机能转化到高级心理机能的标志: 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 1、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主动性和有意性 2、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 3、形成新质的心理结构 32 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8
第三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式
• 横断研究
• 横断研究定义 横断研究定义:在短的相同时间段内,同时考查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 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以了解随年龄增长被 试组间的心理变化 • 横断研究的优点 横断研究的优点: • 1.可以同时研究较大样本 2.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大量资料 3.可以使研究工作降低成本,节省时间和人力 • 横断研究的缺点 横断研究的缺点: • 1.难以得出个体心理连续变化过程 2.难以了解心理变化中各事件的因果关系 3.研究结果中出现的组间差异可能有不属于心理发展的因素
25
皮亚杰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 皮亚杰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
(1)前道德阶段(4-5岁) 前道德阶段( 不能判断,直接接受行为结果。 不能判断,直接接受行为结果。 他律道德判断阶段( (2)他律道德判断阶段(4、5岁-8、9岁) 道德实在论 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 依据行为的物质后果, 依据行为的物质后果,不考虑主要动机 自律道德判断阶段( 岁以后) (3)自律道德判断阶段(8、9岁以后) 道德相对论 受儿童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 个人的良心具有了相对的自主权
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最近发展区: 有指导的情境下 的情境下, (1)最近发展区:在有指导的情境下,儿童借助成人的帮 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 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由教育教学决定,是潜力的开发。 差异。 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由教育教学决定,是潜力的开发。 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2)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环境和教育教学对儿童心理 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决定着智力的发展 促进作用 着智力的发展, 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也决定着智力的发展,其决定作用表 现在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和活动特点上。教学可 现在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和活动特点上。 视为“人为的发展” 视为“人为的发展”。 学习的最佳期限: (3)学习的最佳期限:对儿童的教育教学必须以生物成熟 为前提,又要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最佳期限就是建 为前提,又要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 立在正在开始又尚未形成的技能之上。 立在正在开始又尚未形成的技能之上。教育教学的最佳期 限也就是儿童最容易接受有关教育教学影响的时期。 限也就是儿童最容易接受有关教育教学影响的时期。
9
• 纵向研究
• 纵向研究定义 纵向研究定义:纵向研究是在一定时期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定期的系 统的考察,也叫追踪研究。纵向研究是了解心理在时间上的实际变化。 • 纵向研究的优点 纵向研究的优点: • 1.了解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变化进程 • 2.揭示量变、质变现象,了解心理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和比较迅速的变化 时期 • 3.容易发现心理发展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 纵向研究的缺点 纵向研究的缺点: • 1.容易样本流失 • 2.出现新的变量 • 3.重复效应 • 4.成本较高耗费人力和时间
12
• 二、二因素论 • 二因素论主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 定心理的发展;把两者视为相互孤立存在 的因素;他们关注各因素在心理发展中发 挥作用的程度。 • 施太伦:内在本性和外在条件相加的结果 • 吴伟士: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是相乘
13
• 三、相互作用论 • 相互作用论认为,在心理发展中遗传与环 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制约关系; 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 • 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受到个体主观能动 性 的影响。 • 代表人物:皮亚杰
33
(五)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发展水平 前习俗水平 相对快乐主义 符合自己需要的行为即正确 习俗水平 发展定向阶段 服从与惩罚 发展特点
服从成人或规则, 服从成人或规则,避免惩罚
好孩子
维护权威与社会秩序
关心别人的需求, 关心别人的需求,塑造社会赞同形象
强调服从法律与权威 法律是可通过协商改变条文 生命价值、 生命价值、人类正义等
19
吃苹果
宝宝第一次吃苹果
20
• 我会吃苹果了
21
皮亚杰心理发展阶段说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1 感知运动阶段( 动作经验; 动作经验; 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主要手段 12个月儿童逐渐获得 个月儿童逐渐获得客体永久性 9-12个月儿童逐渐获得客体永久性 感知动作思维水平 前运算阶段( (2)前运算阶段(2-6、7岁) 具有了符号功能 具有了符号功能 泛灵论 自我中心 思维的不可逆性 未掌握守恒 处于表象思维水平
二、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普莱尔(W. Preyer)。普莱尔1882年发表的《儿 童心理》一书是第一本较为系统的儿 童心理学著作,被公认为是一部科学 的儿童心理学著作。 研究目的、内容、方法、 研究目的、内容、方法、价值
7
三、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形成和发展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 形成和发展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世纪末20世纪初 涌现出一批先驱人物。 研究途径丰富 ,涌现出一批先驱人物。 演变和增新时期:20世纪中期 世纪中期; 演变和增新时期:20世纪中期; 研究的深化、开拓、创新——各学派的分化 研究的深化、开拓、创新——各学派的分化 —— 和学科概念的革新
23
假 设 能 力
• 假设所有的小鸟都有两个头,明明家养了 一只小鸟叫豆豆,请问豆豆有几个头?
具体运算阶段的孩子会怎么回答? 形式运算阶段的孩子又会怎么回答呢?
24
皮亚杰把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方法:对偶故事 被试者:4-12岁 两个孩子,一个叫小明,一个叫小刚。小 明帮妈妈洗碗打碎了15只盘子,小刚爱吃 糖,打碎了妈妈的一只糖罐子、、、
34
后习俗水平
社会契约
普遍道德原则
– 遗传决定论 – 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心理发展 的过程是遗传素质的自然显现过程;环境 的作用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显 现而已。
• 代表人物:高尔顿
– 环境决定论 – 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片面地强 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或教育在心理发展中 的作用,否认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 代表人物:华生
29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三元交互决定论:在人的心理机能中,人的 内部因素、行为和环境影响三者之间互为决 定因素。 2、观察学习:是一种示范行为学习,是通过 替代强化,以间接经验为基础的学习。 3、主体的自我调节作用:人不是环境刺激的 消极的反应者,而是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调 节能力的积极塑造者;人本身就是改变自己 的动因。
3
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
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不平衡性(两个加速期) 不平衡性(两个加速期) 普遍性和差异性 发展过程中增长和衰退的辨证统一 发展进程中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4
按不均衡的速率向前推进
第二 加速期 第一 加速期
婴 儿 期 幼 儿 期 童 年 期 青 春 期 青 年 期 中 年 期 老 年 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