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新时代外国人才引进的探索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强新时代外国人才引进的探索和建议
作者:冯颖杰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下旬刊》 2018年第11期
摘要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外国人才工作。
国家主席习近平数次亲自与外国专家代
表会见座谈,提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如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努力践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思想,深入实施人才强市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实现国际人
才创业创新政策环境和管理服务水平新突破,为新时代青岛市加快国际城市建设和实现新旧动
能转换提供国际人才智力支撑,是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青岛市引进外国人才和智力工作的
主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新时代外国人才人才引进
一、青岛市外国人才构成现状分析
据统计,目前在青岛市长期工作的外国人才约为7600 人。
从国籍上看,在青工作的7600 名外国人中,韩国人居第一,高达4857 人,占在青岛工作外国人的63.9%;其次为日本739 人,占比9.7%;第三为美国484 人,占比6.4%;英国、加拿大、德国、法国、印度、意大利
和澳大利亚也是青岛市聘用外国人的主要来源国,合计占比10.7%。
学历方面,博士研究生191 人,硕士研究生835 人,硕士以上学历共1026 人,占总数的13.5%;大学本科6034 人,占比79.4%;大学专科265 人,占比3.5%;其他学历的275 人,占比3.6%。
通过对在青工作外国人才构成的梳理分析,可见在青工作的外国人才数量与国际化城市的
标准还存在很大距离,就青岛市创新型国际城市建设需求以及“一带一路”战略枢纽城市的定
位而言还存在一定差距。
同时,在人才构成和行业分布上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尤其是国籍
构成上,仍较为单一。
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青岛国际城市建设中多元文化的注入,不利于不
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
因此加大外国人才引进对于进一步深化青岛国际城市建设,加快实现
新旧动能转换,提升青岛吸引国际人才竞争力的需求而言尤为迫切。
二、外国人才在青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随着外国人才创新创业政策的进一步深化,外国人才集聚速度的加快,外国人才对于发展
环境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尽管近年来,青岛市在外国人才引进与管理中积极创新,但与日益增
长的需求而言,仍有进一步深化的空间与必要,外国人才在青岛工作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与
不便。
从青岛市外国人才管理和服务实际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总量规模和层次不够。
与国际化城市标准相差甚远,世界上著名的国际化城市,外籍人口一般在10% 以上。
二是分布
区域不均衡。
青岛市引进的外国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主要分布在市南、崂山等高校和科研院
所集中、经济较发达的区市,而莱西、平度等县市外国人才较少。
三是人才公共服务方式有待
创新,服务力度与涵盖面有待进一步拓宽。
目前青岛市虽在人才服务保障方面已有相关安排,
但主要集中于奖励性政策保障,发展性政策力度不大,涵盖面不广,在永居、住房、医疗、子
女入学、出入境管理等方面的服务深度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四是引才特色不足,区域合作有待
进一步强化。
目前青岛引才工作尚未形成自身特色,在引才平台与发展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区域
合作力度有待强化。
分析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一是与这些区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有关。
二是相关地区和
行业认识不足,引才政策制定及人才发展规划滞后。
三是用人主体单位观念落后,认为连国内
的人才都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为什么要请外国人才,况且外国高端人才费用太高。
四是青岛市人才相关政策与国际衔接度不够,目前虽然人才政策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外国人才工作与生活保障,但与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政策福利与保障是吸引外国人才来青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进一步加大青岛市外国人才引进的建议
基于对青岛市外国人才现状的总结梳理,借鉴国际在外国人才引进与管理的先进经验,对进一步加大青岛市外国人才引进提出如下建议:
出台普惠性扶持创业创新政策。
多部门联合出台普惠性扶持创业创新新政,惠及大多数海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
对于中高端创业人才,建议建立更多海外人才来鲁创业创新项目,加大初创期扶持力度。
同时加大对企业在人才引进、使用和激励过程中的扶持力度,让企业和人才得到真正的实惠,形成坚实的人才政策金字塔结构。
健全以用为本的海外人才智力激励机制。
出台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海外人才智力评价机制,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海外人才特点,注重靠实践和贡献评价人才智力,建立健全鼓励成果转化机制。
建立健全海外人才表彰机制,授予荣誉称号的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加强外国人才社会保障国际衔接。
加快与他国签订社会保险互认机制,对在青岛工作的外国人才,加强社保期限与居留权期限的国际衔接;对于外国人才缴纳保险不足15 年离开中国的,应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
积极支持离岸基地建设。
鉴于部分外籍高层次人才可能受地域、文化等限制的原因不能长期来华工作,我们在大力把外国人才智力“引进来”的同时,应支持各类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单位“走出去”在国(境)外建立研发中心、实验室、科技孵化器、技术转移中心等机构,鼓励这些机构聘请外籍高层次人才,将其纳入财政扶持范围,打造具有引才引智、创业孵化、政策保障等功能的离岸创新创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