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2021届高三大题优练10 以电解质溶液为主线串联反应原理 教师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1.Na2SO3是一种重要的还原剂。

(1)已知:2Na2SO3(aq)+O2(aq)=2Na2SO4(aq) ∆H=m kJ/mol,O2(g)O2(aq) ∆H=n kJ/mol,则Na2SO3溶液与O2(g)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291.5K时1.0L溶液中Na2SO3初始量分别为4、6、8、12mmol,溶解氧浓度初始值为9.60mg/L,每5s 记录溶解氧浓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当Na2SO3的初始量为12mmol,经过20s溶解氧浓度降为6.40mg/L,则0~20s内Na2SO3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mol∙L−1∙s−1。

(3)Na2SO3的氧化分富氧区和贫氧区两个阶段,贫氧区速率方程为v=k∙c a(SO2−3),富氧区反应速率方程v=k∙c(SO2−3)∙c(O2),k为常数。

①当溶解氧浓度为4.0mg/L,此时Na2SO3的氧化位于贫氧区时,c(SO2−3)与速率数值关系如下表所示,则a=________。

c(SO2−3)×10−3 3.65 5.657.311.65
V×10610.224.540.8104.4
①由富氧区速率方程v=k∙c(SO2−3)∙c(O2),当其他条件不变时,SO2−3、O2的浓度分别增大为原来的2倍,反应速率为原来的________倍。

(4)两个阶段的速率方程和不同温度的速率常数之比如下表所示。

已知ln(2
1
k
k
)=
21
11
a
E
R
T T
⎛⎫
⨯-

⎝⎭
,R为常数,
优选例题
以电解质溶液为主线串联反应原理大题优练10
则E a (富氧区)________(填“>”或“<”)E a (贫氧区)。

(5)常温下,向H 2SO 3溶液中逐滴滴加NaOH 溶液,混合溶液的pH 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不考虑H 2SO 3、SO 2−3的氧化)
①向H 2SO 3溶液中滴加NaOH 至过量,滴加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变化趋势是______。

①由图分析,表示pH 与-lg
()()
233
c SO c HSO -
-的变化关系是曲线__________(填“①”或“①”),亚硫酸的二级电离平衡
常数K a2为_________mol/L(用指数表示)。

【答案】(1)()()()()1
232242Na SO aq O g 2Na SO aq ΔH m n kJ?mol -+==+kJ·mol
−1 (2)510mol?L ?s ---
mol·(L·s)−1
(3)2 4 (4)<
(5)先变大后变小 ① 4.6610-
【解析】(1)①2Na 2SO 3(aq)+O 2(aq)=2Na 2SO 4(aq) ∆H =m kJ/mol ,①O 2
(g)
O 2(aq) ∆H =n kJ/mol ,根据盖
斯定律①+①,即可得到2Na 2SO 3(aq)+O 2(g)=2Na 2SO 4(aq) ∆H =(m+n) kJ/mol ;(2)c(O 2)=9.60-6.4=3.2mg/L=10−4 mol/L ,根据方程式c(Na 2SO 3)=2×10−4mol/L ,v(Na 2SO 3)=2×10−4÷20=10−5mol/(L∙s);(3)①利用表中数据,3.65与7.3,根据反应常数k 不变及贫氧区速率方程可得
10.23.65
a
=40.8
7.3a ,解的a=2;①根据富氧区速率方程v=k∙c(SO 2−3)∙c(O 2),SO 2−
3、O 2的浓度分别增大为原来的
2倍,k 不变,则速率v 为原来的4倍;(4)ln(2
1
k k )随Ea
的增大而增大,富氧区中ln(2
1
k k )的值小于贫氧区,则E a (富氧区)<E a (贫氧区);(5)①H 2SO 3为二元弱酸,与NaOH 反应逐渐生成NaHSO 3、Na 2SO 3,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强;后NaOH 过量,逐渐抑制水的电离,故滴加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变化趋势是先变大后变小;①H 2SO 3为二元弱酸,主要为第一步电离,根据图像,-lg ()()
233
c SO c HSO -
-
=0时,即c(SO 2−3)=c(HSO −3
),c(H +
)小于第一步电离的,故-lg ()()23
3
c SO c HSO --的变化关系是曲线为II ;
K a2=
()
()23
3
c SO c HSO --×c(H +
),当-lg ()()
23
3
c SO c HSO --=0时,pH=4.66,即c(H +)=10−4.66
mol/L ,K a2
=10−4.66
mol/L 。

1.(1)NaCN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NaCN遇酸能产生HCN,25①时,HCN的电离常数K=6.2×10−10,CH3COOH的电离常数K=1.7×10−5体积均为100mL、pH=2的CH3COOH溶液和HCN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与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则表示CH3COOH溶液的pH变化趋势的曲线是___________(填“A”或“B”);相同条件下,NaCN溶液的pH_________(填“>”“=”或“<”)CH3COONa 溶液的pH。

(2)200①时,固体硝酸铵可以分解为N2O和H2O,此过程中每转移8mol电子放出84.8kJ热量,写出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工业上用氯气和二氧化钛制备TiCl4,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TiO2(s)+2Cl2(g)TiCl4(g)+O2(g)ΔH>0,某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400。

在密闭容器中加入TiO2(s)和Cl2(g),反应到t时刻测得各组分的浓度如下表所示:
物质Cl2TiCl4O2
模拟优练
①下一时刻此反应向___________反应方向进行(填“正”或“逆”)。

①若经10min 反应达到平衡,则该时间内反应速率v(Cl 2)=___________mol·L −1·min −1下列措施可以使平衡向右移动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 .使用催化剂 b .增大压强 c .减小压强 d .升高温度
【答案】(1)c(Na +)>c(CN −)>c(OH −)>c(H +) A >
(2)NH 4NO 3(s)
200℃
N 2O(g)+2H 2O(g) ΔH =-42.4kJ·mol −1
(3)正 0.16 d
【解析】(1)NaCN 溶液中CN −离子水解,溶液显碱性,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c(Na +)>c(CN −)>c(OH −)>c(H +);25①时,HCN 的电离常数K a =6.2×10−10mol·L −1;CH 3COOH 的电离常数K a =1.7×10−5mol·L −1,都是弱酸说明醋酸酸性大于氰酸,稀释相同倍数,酸性弱的溶液pH 变化小,则HCN 溶液pH 变化小,A 为醋酸变化曲线,酸越弱对应盐水解程度越大,相同条件下同浓度的NaCN 溶液的pH 大于CH 3COONa 溶液的pH ,故答案为:c(Na +)>c(CN −)>c(OH −)>c(H +);A ;>;(2)200①固体硝酸铵可以分解为N 2O 和H 2O ,化学方程式为NH 4NO 3=N 2O+2H 2O ,反应中氮元素化合价-3价和+5价变化为+1价,电子转移总数为4e −,此过程中每转移电子8mol 放出热量84.8kJ ,则转移4mol 电子放出热量42.4KJ ,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对应反应焓变得到热化学方程式为:NH 4NO 3(s)
200℃
N 2O(g)+2H 2O(g) ΔH =-42.4kJ·mol −1,故答案为:NH 4NO 3(s)
200℃
N 2O(g)+2
H 2O(g) ΔH =-42.4kJ·mol −1;(3)①TiO 2(s)+2Cl 2(g)=TiCl 4(g)+O 2(g) ΔH >0.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400,反应到t 时刻测得各组分的浓度计算浓度商Qc=
2
0.60.6
0.44
=1.86<K=400,则反应正向进行,故答案为:正; ①
若经10min 反应达到平衡,设平衡消耗氯气浓度x ,
()
2
0.5x 0.5x
1.64x ⨯-=400,解得x=1.6mol/L ,该时间内反应速率v(Cl 2)=
1.6mol/L
10min
=0.16mol/L·min ,a .使用催化剂
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故a 错误;b .反应前后气体不变,增大压强平衡不变,故b 错误;c .反应前后气体不变,减小压强平衡不变,故c 错误;d .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进行,故d 正确;故答案为:0.16;d 。

2.砷(As)与氮同一主族,As 原子比N 原子多两个电子层。

可以形成As 2S 3、As 2O 5、H 3AsO 3、H 3AsO 4,等化合物,有着广泛的用途。

回答下列问题: (1)As 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__。

(2)工业上常将含砷废渣(主要成分为As 2S 3)制成浆状,通入O 2氧化,生成H 3AsO 4和单质硫。

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该反应需要在加压下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

(3)己知:As(s)+3
2
H 2(g)+2O 2(g)=H 3AsO 4(s) 1H ∆ H 2(g)+
1
2O 2(g)=H 2O(l) 2H ∆ 2As(s)+5
2
O 2(g)=As 2O 5(s) 3H ∆
则反应As 2O 5(s)+3H 2O(l)=2H 3AsO 4(s)的H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98K 时,将20mL 3x mol·L −1 Na 3AsO 3、20mL 3x mol·L −1 I 2和20mL NaOH 溶液混合,发生反应:AsO 3-
3
(aq)+I 2(aq)+2OH −→AsO 3-4(aq)+2I −(aq)+H 2O(l)。

溶液中c(AsO 3-4)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下列可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的是_____(填标号)
a .v(I −)=2v(AsO 3-
3) b .溶液的pH 不再变化
c .c(I −)=y mol·L −1
d .c(AsO 3-4)/c(AsO 3-3)不再变化
①t m 时,v 正____v 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①)t m 时v 逆____t n 时v 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由是___________。

①若平衡时溶液的pH=14,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用x 、y 表示)。

【答案】(1)33
(2)2As2S3+5O2+6H2O=4H3AsO4+6S 加压反应速率增大,而且平衡右移,可提高生产效率(3)2ΔH1-3ΔH2-ΔH3
(4)bd 大于小于t m时生成物浓度较低
3
2 4 ()
y
x y
【解析】(1)砷(As)与氮处于同一主族,As原子比N原子多两个电子层,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最外层5个电子,砷元素原子序数为7+8+18=33,故答案为:33;(2)工业上常将含砷废渣(主要成分为As2O3)制成浆状,通入O2氧化,生成H3AsO4和单质硫,砷元素化合价+3价变化为+5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s2S3+5O2+6H2O=4H3AsO4+6S;增大压强,可增大反应速率,并使平衡正向移动,增大反应物的转化率,故答案为:2As2S3+5O2+6H2O=4H3AsO4+6S;加压反应速率增大,而且平衡右移,可提高生产效率;(3)已知:①As(s)+3/2H2(g)+2O2(g)=H3AsO4(s) ΔH1;①H2(g)+1/2O2(g)=H2O(l) ΔH2;①2As(s)+5/2O2(g)=As2O5(s) ΔH3,则利用盖斯定律将①×2-①×3-①可得As2O5(s)+3H2O(l)=2H3AsO4(s) ΔH=2ΔH1-3ΔH2-ΔH3,故答案为:2ΔH1-3ΔH2-ΔH3;(4)①a.同一个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无论是否达到平衡,都存在v(I−)=2v(AsO3-3),a项错误;b.溶液pH不变时,则c(OH−)也保持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项正确;c.由图可知,当c(AsO3-4)=y mol·L−1时,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则达到平衡状态,由方程式可知此时c(I−)=2y mol·L−1,所以c(I−)=y mol·L−1时没有达到平衡状态,c项错误;d.c(AsO3-4)/c(AsO3-3)不再变化,可说明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项正确;故答案为:bd;①反应从正反应开始进行,t m时反应继续正向进行,则v正大于v逆,故答案为:大于;①t m时比t n时生成物浓度更小,则逆反应速率更小,故答案为:小于;t m时AsO3-4浓度更小,反应速率更慢;①反应前,三种溶液混合后,Na3AsO3的浓度为3x mol/L×20/(20+20+20)=x mol/L,同理I2的浓度为x mol/L,反应达到平衡时,生产c(AsO3-4)为y mol/L,则反应生产的c(I−)=2y mol/L,消耗的AsO3-3、I2的浓度均为y mol/L,平衡时c(AsO3-3)=(x-y)mol/L,c(I2)=(x-y)mol/L,溶液中c(OH−)=1mol/L,则
,故答案为:4y3/(x-y)2。

3.2020年六盘水市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是文明城市重要的评价指标。

工业三废的处理与利用对环境保护意义重大。

①.燃煤烟气中含有大量的SO2,工业上常用Na2SO3溶液脱除烟气中的SO2。

(1)Na2SO3溶液显碱性的原因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0.1mol/L Na2SO3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

(选填序号)
a.c(Na+)=c(SO2−3)+c(HSO−3)+c(H2SO3)
b.c(Na+)>c(SO2−3)>c(OH−)>c(H+)
c.c(Na+)+c(H+)=2c(SO2−3)+c(HSO−3)+c(OH−)
d.c(OH−)=c(HSO−3)+c(H2SO3)+c(H+)
(3)Na2SO3溶液脱除烟气中SO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Cr O-。

①.硫酸工业废气中的SO2常用于处理酸性含铬废水中的2
27
Cr O-还原为Cr3+,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1)SO2将2
27
Cr O-转化为Cr3+后,调节pH可使Cr3+转化为Cr(OH)3沉淀除去,常温下调节pH为8时,废水中
(2)当2
27
Cr3+浓度为_______mol/L。

(K sp[Cr(OH)3]=6.3×10−31)
①.SO2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构成原电池,利用该电池在铁制品表面镀铜,装置如图所示。

(1)铁制品为_______极。

(填“c”或“d”)
(2)a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答案】①.(1)SO2−3+H2O=HSO−3+OH−
(2)bc
(3)SO2−3+SO2+H2O=2HSO−3
①.(1)3∶1
(2)6.3×10−13
①.(1)c
(2)O2+4e−+4H+=H2O
【解析】(1)Na2SO3中SO2−3水解生成HSO−3和OH−,导致溶液显碱性,离子方程式为SO2−3+H2O=HSO−3+OH−;
(2)a.根据物料守恒,则c(Na+)=2c(SO2−3)+2c(HSO−3)+2c(H2SO3),a关系错误;b.Na2SO3溶液则c(Na+)>c(SO2−3),
少量的SO2−3水解,溶液呈碱性,则c(OH−)>c(H+),c(Na+)>c(SO2−3)>c(OH−)>c(H+),b关系正确;c.根据溶液呈电中性,c(Na+)+c(H+)=2c(SO2−3 )+c(HSO−3 )+c(OH−),c关系正确;d.根据质子守恒,则c(OH−)= c(HSO−3)+2c(H2SO3)+c(H+),d关系错误;答案为bc;(3)Na2SO3溶液与SO2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钠,离子方程式为SO2−3+SO2+H2O=2HSO−3;①.(1)SO2将2
27
Cr O 还原为Cr3+,S的化合价由+4价变为+6价,SO2为还原剂,而Cr由+6价变为+3价,则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为3∶1;(2)K sp[Cr(OH)3]=c(Cr3+)×c3(OH−),pH为8时,c(OH−)=10−6,则c(Cr3+)=6.3×10−31÷c3(OH−)=6.3×10−13mol/L;①.(1)左池为原电池,b极失电子,作负极,目的为在铁制品表面镀铜,则铜作阳极,与a极相连,铁制品做阴极,与b极相连,为c极;(2)a极作正极,氧气得电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水,电极反应式为O2+4e−+4H+=H2O。

4.碘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含有碘离子的溶液需回收处理。

(1)“硫碘循环”法是分解水制备氢气的研究热点,涉及下列三个反应:
反应①:SO2(g)+I2(aq)+2H2O(l)=2HI(aq)+H2SO4(aq) ΔH1
反应①:HI(aq)=1
2H2(g)+
1
2
I2(aq) ΔH2
反应①:2H2SO4(aq)=2SO2(g)+O2(g)+2H2O(l)
①反应:SO2(g)+2H2O(l)=H2SO4(aq)+H2(g)的ΔH=______(用ΔH1、ΔH2表示);
①分析上述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

A.反应①易在常温下进行B.反应I中SO2还原性比HI强
C.循环过程中需补充H2O D.循环过程中产生1mol O2同时产生1mol H2
①反应I发生时,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I2(aq)+I−(aq)I−3(aq),其反应速率极快且平衡常数大。

现将1mol SO2。

缓缓通入含1mol I2的水溶液中至恰好完全反应。

溶液中I−3的物质的量n(I−3)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开始阶段n(I−3)逐渐增大的原因是:______。

(2)用海带提取碘时,需用氯气将碘离子氧化成单质。

酸性条件下,若氯气过量还能将碘单质进一步氧化成碘酸根离子(IO−3),写出氯气与碘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3)氯化银复合吸附剂也可有效吸附碘离子。

氯化银复合吸附剂对碘离子的吸附反应为I−(aq)+AgCl(s) AgI(s)+Cl−(aq),反应达到平衡后溶液中c(I−)=______[用c(Cl−)、K sp(AgCl)和K sp(AgI)表示]。

该方法去除碘离子的原理是______。

【答案】(1)ΔH1+2ΔH2BC 开始阶段,SO2和I2反应生成的I−的浓度不断增大,I2(aq)+I−(aq)
I −3(aq)的反应平衡向右移动,n (I −
3)不断增加 (2)5Cl 2+I 2+6H 2O=2IO −3+10Cl −+12H +
(3)
sp sp (Cl )(AgI)(AgCl)
c K K -⋅ AgI 的溶度积比AgCl 的溶度积小
【解析】(1)①a .SO 2(g)+I 2(aq)+2H 2O(l)=2HI(aq)+H 2SO 4(aq) ΔH 1 b .HI(aq)=
H 2(g)+
I 2(aq) ΔH 2
由盖斯定律可知a+2×b 得SO 2(g)+2H 2O(1)=H 2SO 4(aq)+H 2(g) ΔH =ΔH 1+2ΔH 2。

答案为:ΔH 1+2ΔH 2;①A .ΔH -TΔS <0的反应可自发进行,为吸热、熵增的反应,常温不能自发进行,A 错误;B .I 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则SO 2还原性比HI 强,B 正确;C .将三个反应式相加,得出2H 2O(1)=2H 2(g)+O 2(g),反应消耗水,需要不断补充,C 正确;D .分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①1,则产生1mol O 2同时产生2mol H 2,D 错误。

答案为:BC ;①n (I −3)逐渐增大的原因是开始阶段,
SO 2和I 2反应生成的I −的浓度不断增大,I 2(aq)+I −(aq)I −3(aq)的反应平衡向右移动,n (I −3
)不断增加。

答案为:开始阶段,SO 2和I 2反应生成I −的浓度不断增大,
I 2(aq)+I −(aq)I −3(aq)的反应平衡向右移动,n (I −3)不断增加;
(2)酸性条件下,若氯气过量还能将碘单质进一步氧化成碘酸根离子(IO −3 ),氯气与碘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Cl 2+I 2+6H 2O=2IO −3
+10Cl −+12H +。

答案为:5Cl 2+I 2+6H 2O=2IO −3+10Cl −+12H +;(3)吸附反应为I −
(aq)+AgCl(s)
AgI(s)+Cl −(aq),反应达到平衡后,c (I −
)=(Cl )c K
-=sp sp (Cl )(AgI)(AgCl)c K K -
⋅,去除碘离子的原理是AgI 溶度积比
AgCl 的溶度积小,发生沉淀的转化。

答案为:
sp sp (Cl )(AgI)(AgCl)
c K K -⋅;AgI 溶度积比AgCl 的溶度积小。

5.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中的微生物可将大气中H 2S 经两步反应氧化成SO 2−4,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
写出1mol H 2S(g)全部氧化成SO 2−4(aq)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将SO 2通入0.1mol/L Ba(NO 3)2溶液中会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分别用煮沸和未煮沸过的蒸馏水配制Ba(NO 3)2和BaCl 2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实验C 中,没有观察到白色沉淀,但pH 传感器显示溶液呈酸性,用化学用语表示其原因___________。

①NaHSO 3水溶液为酸性。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c(HSO −3)>c(SO 2−3)>c(H 2SO 3)
B .c(Na +)=c(HSO −3)+c(SO 2−3)+c(H 2SO 3)
C .c(Na +)=c(HSO −3)>c(H +)>c(OH −)
D .c(Na +)+c(H +)=c(HSO −3)+c(OH −)+c(SO 2−3)
①实验B 中出现白色沉淀比实验A 快很多。

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答案】(1)2224H S(g)+2O (g)=SO (aq)+2H (aq)
H=-806.39kJ mol -+-∆ ΔH =-806.39kJ/mol (2)223
243SO +3Ba +2NO +2H O=3BaSO +2NO +4H +-+↓↑ (3)SO 2+2H 2O H 2SO 3;H 2SO 3H ++HSO −3 AB 溶液中O 2氧化SO 2的速度比NO −3快
【解析】(1)题中两个能量关系图所对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是:1
22211H S(g)+O (g)=S(s)+H O(l) H =-221.19kJ mol 2
-∆ ΔH =-221.19 kJ/mol①,2+122423S(s)+O (g)+H O(l)=SO (aq)+2H (aq) H =-585.20kJ mol 2
--∆ ΔH =-585.20kJ/mol①。

两式①+①合并,消除中间产物S 和H 2O ,得到所需热化学方程,对应焓变值ΔH =ΔH 1+ΔH 2=-806.39kJ·mol −1。

所以本空填写
2224H S(g)+2O (g)=SO (aq)+2H (aq) H=-806.39kJ mol -+-∆ ΔH =-806.39kJ/mol
;(2)反应物SO 2、H 2O 不能拆,Ba(NO 3)2是可溶盐,拆为离子形式,生成物BaSO 4难溶不拆,NO 氧化物,不拆。

所以离子方程式应写为
223243SO +3Ba +2NO +2H O=3BaSO +2NO +4H +-+↓↑;(3)①C 中SO 2溶于水形成亚硫酸,亚硫酸电离产生氢离
子,化学表达为SO 2+2H 2O
H 2SO 3;H 2SO 3 H ++HSO −3;①3HSO -水溶液中有两个平衡:233HSO H +SO -+-,3223HSO +H O H SO +OH --;A .NaHSO 3溶液显酸性,说明电离程度更强一些,所以溶液中23SO -的量比H 2SO 3的量多一些,所以A 项符合题意;B .溶液中的3HSO -、23SO -和H 2SO 3微粒均是溶质
NaHSO 3溶于水后的阴离子进一步电离、水解产生的,根据物料守恒可知三者总量与Na +的量相同,所以B 项
符合题意;C .NaHSO 3溶于水后3HSO -有进一步电离、水解,故平衡后3HSO -数量就小于Na +数量,所以C 项
不符题意;D .电荷守恒表达式中最关键的两点,一是离子种类不能缺,二是各离子的浓度值前的系数应与该
离子带电荷量等值。

所以23SO -的浓度值前系数应为2,所以D 项不符题意;综上,此空选填AB 。

①对比实验
A 和
B 之间唯一差异在B 烧杯中溶液用未煮沸的蒸馏水配制,那么B 烧杯中的溶液溶氧量就比A 烧杯中液体多。

故此出现现象差异,应该是溶于水的氧气造成的,所以此空应填“溶液中O 2氧化SO 2的速度比NO −3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