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娱乐报道的弊端和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娱乐报道的弊端和对策研究
绪论 (3)
一、娱乐新闻概述 (3)
1、娱乐新闻的概念界定 (3)
(1)娱乐新闻的产生背景 (3)
(2)娱乐新闻的定义 (3)
2、娱乐新闻的特点 (4)
(1)具有新闻的特性及强烈的娱乐性 (4)
(2)娱乐报道受众面广泛 (4)
(3)娱乐新闻表现形式多样化 (4)
3、娱乐新闻报道的功能 (5)
(1)满足受众通俗文化的需求 (5)
(2)加强社会关系的联系 (5)
二、当前娱乐报道弊端浅析 (6)
1、媒体侵犯隐私权 (6)
2、报道存在伪新闻 (7)
(1)虚假信息泛滥 (7)
(2)低俗内容聚集 (8)
(3)主观报道过多 (8)
3、受众缺乏媒介素养 (9)
三、娱乐新闻报道弊端产生的原因 (10)
1、娱乐媒体对市场利益的争夺加剧 (10)
2、“把关人”的社会责任缺失 (11)
3、受众对娱乐新闻需求的转变 (11)
四、娱乐报道的对策 (12)
1、完善娱乐新闻的监管体制 (12)
2、加强娱乐新闻“把关人”的职业素质 (13)
3、创新娱乐新闻的题材和内容 (14)
4、提升娱乐新闻受众的媒介素养 (15)
五、结语 (15)
参考文献 (16)
绪论
近年来,由于人们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精神文化领域的需求也慢慢得到重视。
阅读新闻也成为受众钟爱的消遣娱乐方式之一,而娱乐新闻更是对各大明星、影星等事件进行报道,因此极大满足了受众对明星的窥探及猎奇心理。
由于科技的进步,人人都能成为自媒体,并且娱乐新闻大多缺乏法律约束的条件下就滋生出了许多问题,例如新闻产品的内容缺乏真实性、客观性等方面,受众意识薄弱,及媒体传播方式的限制等。
这些问题使传媒的公信力受到质疑,长此以往,甚至会失去受众支持。
现如今,大部分的研究集中在娱乐新闻低俗化、新闻失实、报道同质化、炒作等方面进行分析,深层次的问题很少涉及。
笔者从传播学角度,从传播者传媒从业人员,再到讯息新闻报道,最后是接受者受众方面,系统的对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进行了研究。
一、娱乐新闻概述
1、娱乐新闻的概念界定
(1)娱乐新闻的产生背景
国内娱乐新闻的起步阶段是从上世纪80年代至上世纪90年代初,之后便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状态。
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转变,娱乐新闻也慢慢异军突起。
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物质文明的快速进步,但也使文化的消费主义趋势慢慢出现;另一方面,外来文化也在国内文化和经济环境的自然土壤下生存。
在文化消费主义特征明显的西方国家,例如美国,娱乐新闻报道早就在新闻界占有一席之地。
新闻报道的重点和主题是从政治,经济,教育,国际事务和其他传统的内容,逐渐向生活、名人、娱乐、丑闻发展。
电视新闻大部分集中报道明星娱乐话题及明星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例如,《时代》杂志和《新闻周刊》经常报导的领域常常关于经济走向和政治新闻以及名人娱乐新闻。
因而可知不管是国内还是海外,娱乐新闻都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并深得受众的喜爱和关注。
丰富的物质生活、流行文化和媒体文化的消费主义让娱乐成为受众消费的一个重要内容,媒体的野心在于寻求利润,其本能欲望表现为引导受众对明星、娱乐报道等的消费行为,以及在政治体制改革下提供了更广阔的话语空间,这一切都为娱乐新闻的迅速发展供应了养分。
(2)娱乐新闻的定义
虽现在对于娱乐新闻的定义有很多,但现在业界以及学界一般对娱乐新闻的理解都存在共性,认为演艺领域、电影领域、电视领域以及流行音乐领域所产生
的新闻和演艺明星自身所产生的新闻。
[1]从这方面来理解,娱乐新闻的本质内涵便是“对于娱乐圈的新闻”。
但在笔者看来,娱乐新闻不止仅指关于影视、歌、舞明星个人以及其活动的相关信息即娱乐界发生的新闻,更是应该囊括社会名人(如大企业家、政治家、文化学者等)发生在除工作以外的能够给受众提供茶余饭后话题的事件报道。
2、娱乐新闻的特点
(1)具有新闻的特性及强烈的娱乐性
因为娱乐新闻也隶属于新闻范畴,所以它也具有新闻的共同基本特点,主要是:对新闻内容的“真实性”要求,对新闻事件的“及时性”报道,对新闻过程的“准确性”把握。
在做到新闻基本特点的同时,娱乐新闻更应该具备相对于平常所接触到的新闻所没有的娱乐性。
信息时代的技术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更多休闲时间和更多的机会进行娱乐消费,这些娱乐消费来自于各种传播源。
正如ZILLMANN 热情的宣布:全民娱乐的时代到来!这是信息时代不会使人产生疲劳的永久性话题。
[2]因此,娱乐新闻的娱乐性不可忽视。
对观看新闻的受众来说,平常看到听到的新闻都是用来传递信息的,以了解事件过程及结果,提供娱乐是次要功能,但笔者认为对娱乐新闻而言,在真实、可信、客观的报道基础上,适当的娱乐性也必不可缺。
(2)娱乐报道受众面广泛
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受众首先看到的是物质领域的飞速发展,在促进市场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受众长期被压抑的对物质财富的欲望和消费的冲动。
在这种情况下,受众很容易失去理智,一心只希望所有的一切都能使自己快乐。
所以受众需要尽可能的开心,娱乐新闻正是满足了受众的这种需要。
从文化角度看,在社会转型时期,大众文化在世界上很受欢迎,将公众作为主体的消费群,以媒体作为交流的主要手段。
如今,人们有一定的闲暇时间和经济基础去满足精神文化需要,他们更多地关心周遭其他人的生活状态、市井杂谈、一些离奇事件和碎片化的新闻,在这样的过程当中人们可以放松自己的心态,释放生活和工作中身上背负的重力和压力,所以娱乐新闻有其广阔的市场。
(3)娱乐新闻表现形式多样化
报道手法多样化,有视频、音频、文字、图画等方式。
娱乐新闻报道方式是灵活的,特别注重视觉、听觉的整合,尤其是视觉方面。
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娱乐新闻使用图片的方法来引起受众的关注,这个方法被使用的频率越来越
高。
图片被使用在娱乐新闻上,一般配以主人公的照片用来抓人眼球的报道经常发生,有时为了表达夸张的娱乐氛围,后期会给明星照片加上一些颇有用心、耐人寻味的话语,手法大胆、夸张。
当人们谈论娱乐新闻的“读图时代”时,大多会联想到精彩的图片,激动人心的文字描写,其娱乐新闻的多种表现形式可见一斑。
3、娱乐新闻报道的功能
由于中国的新闻产业的发展态势越来越强劲,受众的趣向更加的往大众化、娱乐化以及简单化发展,受众更加希望看到的是一些比较有刺激效果的消息,为的是满足其休闲、刺激、消除压力的需要。
娱乐虽然在文化新闻所占的比重较少,但是却相对新闻传媒来说极其重要,它的作用注定不可忽视。
(1)满足受众通俗文化的需求
第一要使得受众对流行文化与通俗文化的需要得到满足;第二要使得受众在休闲娱乐与精神生活的需求得到丰富;最后要使得受众对通俗文化的需求得到传递。
娱乐新闻在很多方面都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即对真正的事实依据得到满足。
因此,可以发现,给予事实报到的、有职业道德的媒体将流行文化报道满足不同层次的社会公共需求,从而促进娱乐业的繁荣和发展。
娱乐是人的天性,亦是大众传媒所具有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特征,因此要着重注意到娱乐新闻所拥有的特别之处和不可或缺之处,不要由于受众有所偏好而导致对娱乐新闻报道的过分低俗化。
在这样一个注重娱乐的时代,必须要充分认清娱乐新闻的作用,强调它的重要之处,有利于帮助把握娱乐新闻的特点,又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展现了大众媒体当今发展的本质和功能。
(2)加强社会关系的联系
在拉斯韦尔的“三功能”学说中,对媒体社会协调功能的阐述是:社会是一个建立在分工合作基础上的有机体,只有实现了社会各组成之间的协调和统一,才能有效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传播正是对执行联络、沟通和协调社会关系功能的重要社会系统。
[3]在娱乐新闻中,其加强社会关系的联系功能,体现在新闻工作者对娱乐信息选择、加工后,作为受众的“意见领袖”进行报道,也常常会评论事件,引发社会各个部门及受众对事件的积极讨论,从而娱乐事件就成为公众热论的话题,各阶层的受众就会达成共识,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受众依照媒体给出的“拟态环境”,想象着世界的运行方式及人们对事件的整体认知,所以很多时候受众就是根据媒体对信息的加工选择之后做出的判断,虽然“拟态环境”不是
客观的世界,却也给受众带来了相同的话题,提供了闲暇时谈资的内容。
(3)促进媒体自身经济效益增长
美国著名记者、作家杰克富勒在谈到新闻工作与经营的关系时说:“不顾忌经济效益只能使报纸越办越弱,直至最后完全停刊。
”可见,经济效益对于一个娱乐媒体来讲十分重要,不同于计划经济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核心是有效的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对于政府逐步把媒体市场化的环境下,产生一定的经济利润是媒体生存的必要因素,它一方面使得媒体拥有传播娱乐以及一系列的社会功能,同时也有一个特殊的而且不可避免的与刊发率获得的利益关联。
受众对获取的信息有选择权,为了在一个快节奏里寻找僵化状态的刺激,人们会选择一些通俗易懂的产品,并且这种现象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加快步伐。
这个时候,一些娱乐媒体也跟着提供色情报道,利用虚假轰动的消息达到追求利润的目的,但是这并不利于人类的发展,而且它已经失去了它的社会效益,而为的只是当前的经济效益。
二、当前娱乐报道弊端浅析
1、媒体侵犯隐私权
如今的无论是传统的纸质媒体还是现代的新媒体,他们的娱乐新闻板块上都是对明星的私生活大加宣传,各个媒体对于明星的私生活报道的频繁程度、广度、深度都是不相上下的。
如某些明星有私生女,有迷恋某些物品的情节、有些明星被包养、明星婚姻出轨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娱乐新闻报道侵犯当事人的隐私权屡见不鲜,因此使事件当事人和娱乐记者或媒体对簿公堂的案例基本上是每年都在上演。
隐私权,一般指公民享有私事保密的权利,个人的私生活可以拒绝记者采访、拍照和公开传播,以保护个人生活的安宁。
新闻侵犯隐私权,是指在新闻作品中公开他人隐私而使他人隐私权受到伤害的行为。
从方式看主要有:(1)未经当事人允许,公开采访对象在个别交谈中谈的个人私事。
(2)在非公共场合,未经当事人允许或未向当事人表明身份进行拍照、电视摄像、录音。
(3)私拆个人信件和窃听电话以获取新闻等等。
[4]
明星隐私被记者侵犯的案例比比皆是,如台湾女明星白冰冰女儿的绑架案,英国王妃戴安娜的死亡、还有最近的媒体恶意揭发的各类明星隐私事件。
明星们的隐私经常被公开,他们的私隐显著地被网民和记者肆意炒作。
娱乐新闻媒体对明星的私隐太过关注,由此造成的结果便是受众每天都能得到明星们一些无足轻
重的新闻小事,使得大部分受众产生娱乐圈很混乱的误解。
现在许多报道,为了扩大传播力度和影响力,更多的是把明星隐私信息加注到文化传播中去,在这个过程当中,媒体对明星的报道侵犯其隐私权,媒体对明星长期的“耍打牌”、“奢靡”等生活状态报道,会对受众产生心理排斥,进而对娱乐圈行业进行否定。
这样做虽说能吸引观众眼球,满足受众窥探心理,长期以往只会加剧社会宏观矛盾的激化。
2、报道存在伪新闻
现在许多报道,为了扩大传播力度和影响力,更多的是把商业信息加注到文化传播中去,商家甚至做出一些低俗的噱头吸引读者,讲求感官消费的文化趋势逐渐明显,吸引的往往是一些知识文化层面不够高的大多数受众。
新闻从业者为了获得大批量的阅读率,违背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原则,主观报道伪新闻。
笔者把伪新闻归纳为以下三点:
(1)虚假信息泛滥
在新媒体出现为契机的情况下,传统媒体对于受众的占有量却逐渐降低。
各大报社为了生存,为了卖点,慢慢地把报道重心从政治、社会、国际消息转移到明星、时尚、犯罪等主题上去。
对于这些主题,娱乐新闻报道本身的内容就缺乏严肃性,且现如今网上很多爆料人,虽说他们的新闻可信度不是很高,但记者为了抢夺时间点,追求发行的经济效益,完全没有时间去辨别新闻的真实性,这就使假新闻有了繁衍的渠道。
此类娱乐新闻的主要特点是只要抓到一点小小的传言,不管真实与否,先报道了再说,甚至有的只是一些零碎的图片,媒体从业人员也能把它重新排列之后——用剪辑师的话来讲就是利用“蒙太奇”手法,做出一个足以以假乱真的新闻。
假如这消息果真有假,再来“揭穿内幕”,便又有一件新闻可以炒作。
至于新闻要有的本质特性——真实性,已经完全不顾及了。
近日,由湖南卫视从韩国某电视台引进的一档亲子类户外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火爆大江南北。
可就在大家如火如荼地讨论节目中的五个小萌娃乖巧懂事时,节目中的王诗龄Angela被人写黑帖中伤,炮轰王诗龄推Cindy、撒娇、脾气大等毛病。
后来经证实其言论为虚假言论,《八一八爸爸去哪儿的黑幕》的作者站出来承认这篇帖子是自己杜撰的。
这样的报道不在少数,许多明星都曾被这样的新闻骚扰过,虽然事后造谣者也公开道歉,但毕竟公众形象受到损害,确实也对王诗龄一家造成极其严重的伤害。
一些媒体人为了博得受众的关注,不惜以杜撰的新闻吸引眼球,玩弄读者于鼓掌之间,极大损害了媒体工作者在公众面前的公信力。
再者,
许多明星为了博得出位,利用假新闻提高知名度,迷惑大众。
前几日,著名演员颖儿出席某活动时对现场各大媒体爆料杨幂已怀孕的消息,之后遭杨幂工作人员否认,随后颖儿澄清对上述报道只是自己的猜想,并未证实过。
这种未通过当事人嘴里透露出来的新闻,不仅给演员自身带来负面影响,还给事件当事人带来很大困扰。
这或许只是一个小现象,但明星们身为受众追捧的偶像,更应该树立良好的诚信榜样,道听途说这种事情就不要对新闻记者信口开口,经查证之后美丽的谎言也是会被揭穿,给自身带来的负面影响远胜过知名度的提升。
(2)低俗内容聚集
在当今娱乐报道蓬勃发展的时候,低俗化的娱乐报道也围绕着受众的生活。
明星、帅哥美女毋庸置疑成为事件的主角,凶杀、色情、吃喝玩乐等氛围充斥在娱乐新闻。
娱乐媒体为了获得较高的收视率和关注度,便满足一些受众低俗的趣味,他们报到的新闻质量越来越差,甚至由通俗化向低俗化发展,甚至到了谄媚受众的程度,这些新闻给予受众许多感官上的刺激,仅仅向受众宣传注重物质享受的腐朽思想,忘记他们应该给受众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遗忘了他们必要的精神追求。
在一些报纸的娱乐版面上,例如一些报道关于女歌手被爆出震惊世人的秘密新闻,刊登一些明星的半裸照片、一些艳星摆出挑逗性动作的照片等等,都肆无忌惮地出现在某些报纸的板块上。
这些照片通常都会被放大,以吸引读者的眼球。
那些比较注重商业利益的媒体,对于这些新闻报道都乐此不疲。
如一些姐弟恋的话题、锋菲恋的话题、某个港星裸照被公开,曾经的李亚鹏与周迅离与合的情节,后来的王菲和李亚鹏在一起的新闻,都成为这些报纸的热门新闻。
这些降低自身价值的新闻模块,向受众渲染一些低俗的事件,放弃追求精神的高洁行为,实在是为人所不齿。
如今的娱乐新闻也慢慢演变成了围绕明星私生活展开,各种“性、星、腥”等成了娱乐新闻争先报道的主要内容,这种新闻不仅在传播上还是在利润上都给媒体产业带来巨大甜头,所以现在的娱乐报道都喜欢游走在明星的“丑闻”、“绯闻”中。
再比如“李某某”事件,本来只是一件普通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可一旦加上名人效应之后,就成为娱乐新闻记者热衷谈论的热门话题。
现在,中国的某些媒体报道一些娱乐新闻,总是为迎合受众的趣味而把视角放在一些比较震惊受众的以及比较有吸引力的事件上,而不加考虑这些事件是否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相一致,是否会对受众的价值取向产生错误引导等。
[5]
(3)主观报道过多
主观报道体现在娱乐新闻撰写过程中带入记者过多的个人感情,从而引导受众产生抵抗或是喜爱的感受。
甚至有时是由于媒体从业者个人的喜好问题使受众莫名的对报道对象产生或好或坏的印象。
例如经常报道的明星“耍大牌”、“闪现”等新闻,由于娱乐记者在报道过程中出现的心理落差,就会给新闻报道加上一层颜色,给受众一种明星高高在上,他们的为人处世有待提高的思考。
而炒作是娱乐新闻另外一种娱乐事件“有心人”刻意的主观引导,一般是为了使某位明星或者是某作品的曝光率增大,就利用当事人的隐私、绯闻、官司等等话题展开。
很多媒体就抓住炒作者放出的线索,不加调查的争相报道,这家媒体炒完了又换另外一家媒体继续炒,我炒完了他再炒,或者有时大家索性一起蜂拥而上,同时从不同的角度,添不同的佐料,用不同的火候来回不停的翻炒、爆炒、恶炒,直至炒得个轰轰烈烈,天昏地暗。
各路的娱乐新闻记者忙得不可开交,最后捧给受众的却常常是一盆不知什么味儿,有时甚至是变味发臭的大杂烩。
关于恶意炒作的问题,涉及到两个部分,一是炒作者,二是媒体的配合。
炒作者显然是利用了媒体对新闻的轻信、对嘘头嗜好的爆料心理。
近年来,不论是海外还是内地,关于媒体侵犯明星的官司层出不穷,所以恶意炒作有时候是媒体本身的恶意需求,特别是把自己定位为“狗仔报刊”的娱乐媒体,仿效英国太阳报作风,以跟踪偷拍、杜撰、揣测等为手段,其目的只是为了引人注目。
另一方面是炒作派,将恶意炒作作为商业目的,大多利用的是大众的好奇心理,大部分是打擦边球,而在法律上又很难界定。
3、受众缺乏媒介素养
虽说近几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迅猛,但整体来看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的受众新闻意识都不够高。
市场经济进程的加速,也带来了大众文化的流行。
但对于绝大多数文化程度不高的受众来讲,专业性的文化知识和生活的联系并不是太紧密,受众更喜欢看到的是香艳刺激的娱乐新闻,以此来纾解生活、工作中的紧张气氛。
因此,媒体为了满足受众的需求,新闻的内容就慢慢跟随大众品位。
特别是最近的一则娱乐新闻,占据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长达数日,《南都娱乐周刊》记者在连续八个月的追踪后,终于在2014年3月中旬拍到有妇之夫文章与女星姚笛二人街头痴缠、亲密搂抱的照片。
3月31日,在“周一见”的舆论下,文章在微博上承认与姚笛有婚外情并道歉,仅仅相隔四分钟后,妻子马伊琍也在微博上发声,写下“恋爱容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这被看作是原谅丈夫的信号。
这条新闻所带来的轰动效应可谓爆炸式的,从周五开始到周一微博上
无不是关于文章马伊琍姚笛的各种消息。
甚至各路网民衍生出了许多“伊琍体”和“周一见”等网络热词。
但是,反过来想一想,明星出轨也只是他们自己的私生活不检点,并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受众如此热衷于这则新闻,不能不说是这则消息满足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但并没有多大的文化引导。
然而,更多的网民却举着“出轨”的旗号,怀着各种心思隔岸观火,把这则新闻越炒越热。
一星期后,事件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由于这则新闻强大的关注度,之后还有媒体争相报道马伊琍出门买东西的新闻。
多年前,刘嘉玲被迫拍下的裸照曾被香港某杂志刊登,当时的舆论是压倒性地支持刘嘉玲这边,如今文章和姚笛的相关报道一出来,马上有网民质疑“尺度大的照片是否已经被当事人花高价删去”,网友一副不见“床照”誓不罢休的态势。
如果说刘嘉玲是被强行拍下裸照应该值得同情,而文姚是婚外恋不为道德和法律所包容,那么背后的逻辑显然站不住脚——难道明星本身行为的道德判断足以成为受众判断的依据吗?其实不然,只是现如今中国受众普遍知识水平和受教育程度不够,虽说现在整体水平有提高,但受众的普遍新闻意识亟需加强。
文章、姚笛事件让媒体从业人员思考的更多的是受众新闻素养提高的问题。
创造了微博转发率超百万的“周一见”《南都娱乐周刊》,在其微博上对文章出轨一事出现的一面倒的舆论倾向。
受众缺乏对主流新闻事件的价值把握,把更为重要的如马航失踪和台湾反服贸新闻事件忽视。
三、娱乐新闻报道弊端产生的原因
1、娱乐媒体对市场利益的争夺加剧
现阶段,娱乐传媒作为一种传播新闻的媒介,其基于事实报到的娱乐新闻理念越来越不受重视。
媒体在传播的过程中,能够忍受低俗文化,放纵其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利益的诱导。
媒体希望通过迎合受众的需求从而取得行业的竞争优势。
在媒体产业看来赢得了受众就意味着赢得了市场。
默多克曾经说过,新闻的质量层次低一点,喜欢的受众就多一点。
媒体经过多年对受众趣向的跟踪调查,发现往往娱乐新闻的层次越低俗化,就越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其销量就越好,发行量以及收视率的增加,更加意味着其能获取更多的广告收入以及其他的经济效益。
娱乐媒体的出发点就是向利益看齐。
为了在市场上争夺更多的受众,从而成为娱乐新闻中的佼佼者。
同时,想要其地位得到长久的巩固,就必须要有独家的、吸引人眼球的、在娱乐界中所得到的惊天内幕消息,这也造成了如今的娱乐行业记者素质较低的局面。
现如今的媒体发行机构,对于“受众即市场”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