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常见急症救护》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急症救护》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常见急症的症状,如:烧烫伤、中暑、中毒等;了解并掌握基本的援救措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安全认识,认识到援救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识别常见急症的症状,掌握基本的援救措施。
2. 教学难点: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岑寂应对,正确施救。
三、教学准备
1. 准备常见急症的案例和图片,用于教室讲解。
2. 准备烧烫伤援救包、中暑援救包、中毒援救包等实物,便于学生观察和操作。
3. 准备教学视频,包括援救措施的正确操作和错误操作,供学生参考学习。
4. 安排模拟场景,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播放一段急症救护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哪些常见的急症情况?如何进行初步的救护处理?
2. 简要介绍本课时的课程目标:了解常见急症的基本特征和救护方法,掌握一些基本的救护技能,为应对生活中的紧急情况做好准备。
(二)新课教学
1. 常见急症类型介绍
(1)心肺复苏术(CPR):介绍CPR的基本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2)出血:根据不同的出血部位,介绍止血方法,如加压包扎、止血带等。
(3)骨折:简要介绍骨折的基本特征和援救方法,如固定、搬运等。
(4)中暑:介绍中暑的症状、援救方法及预防措施。
(5)电击:介绍电击的风险、援救方法及预防措施。
2. 案例分析
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急症的特点和处理方法,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实操训练
(1)心肺复苏术:让学生亲身实践CPR操作,教师进行指导纠正。
(2)止血包扎:进行加压包扎、止血带的实操训练,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3)骨折固定:让学生学习正确的固定方法,并进行模拟操作。
4. 互动讨论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常见的急症情况及处理方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增强学生的自我珍爱认识和应对能力。
(三)小结作业
1. 小结本课时所学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安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自行复习所学知识,并思考如何在平时生活中应用所学技能。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四)拓展延伸
1. 邀请有经验的医护人员或专业人士进行现场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各种急症的处理方法。
2. 组织学生进行应急演练,如模拟火灾、地震等紧急情况下的救护处理,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鼓励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如援救培训、健康讲座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并理解常见急症的症状和援救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援救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生命安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援救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心肺复苏(CPR)和止血包扎等基本援救技能。
2. 教学难点: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能够正确应用援救技能。
三、教学准备
1. 准备教学视频:包含心肺复苏和止血包扎等援救方法的视频。
2. 准备模拟人模型和援救包:用于学生实践操作。
3. 设计教学PPT:包含相关图片和文字说明。
4. 安排模拟场景:为学生提供实践援救技能的环境。
5. 安排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心肺复苏和止血包扎等技能。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们了解常见急症救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再通过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们认识到学习这些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
二、新课教学
1. 常见急症救护的基本原则:让学生们了解在救护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如迅速、准确、安全等。
2. 常见急症的识别: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们了解常见的急症症状,如呼吸困难、出血、骨折等,并教会学生们如何正确识别这些症状。
3. 援救器械的应用:介绍常用的援救器械,如止血带、夹板、氧气瓶等,并让学生们了解如何正确应用这些器械。
4. 现场救护:通过模拟场景,让学生们了解在现场如何进行救护,如心肺复苏术(CPR)、止血、固定等。
5. 紧急呼叫:让学生们了解在紧急情况下如何拨打援救电话,如120等。
三、小组讨论
让学生们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在平时生活中遇到的紧急情况,以及如何处理这些情况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讨论,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四、总结与作业
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常见急症救护的重要性。
2. 安置作业:让学生们回家后模拟一个常见的急症场景,进行现场救护的练习,并记录自己的感受和经验。
五、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相关培训和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援救技能和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通过宣传和推广常见急症救护知识,帮助更多的人掌握这些技能。
五、教学反思:
在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我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常见急症救护的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以下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起首,学生的参与度较高。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实践和互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
这表明,学生们对于生命安全课程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对学习内容有了一定的兴趣。
其次,教学效果较好。
通过实践和互动,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常见急症救护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学生们在实践中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表明学生们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起首,部分学生对于一些复杂的救护技能掌握不够熟练,需要更多的实践和练习。
其次,部分学生对于一些紧急情况的判断和处理不够准确,需要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增加实践机缘。
可以组织更多的实践活动,如模拟援救演练、现场救护实践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救护技能。
2. 加强理论学习。
可以组织更多的理论学习活动,如讲座、讨论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救护原理和技巧。
3. 建立良好的师生干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干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总的来说,通过这一课时的教学生涯中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对于某些救护技能的讲解不够清晰、不够深入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将继续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生命安全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