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物理12月月月考考试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上学期物理12月月月考考试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在甲图中,小孩用80N 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不动;在乙图中,小孩用至少100N 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才能被推动;在丙图中,小孩用大小为90N 水平力推动木箱匀速运动.则( )
A .甲图木箱没有受到摩擦力
B .乙图木箱没有受到摩擦力
C .丙图木箱受到摩擦力
D .上述木箱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100N
2.如图所示,一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悬挂木块A . 木块A 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的伸长为l ∆(弹簧的形变在弹性限度内),则木块A 所受重力的大小等于
A .l ∆
B .k l ⋅∆
C .l k ∆
D .k l
∆ 3.如图是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则它的运动情况应该是( )
A .先加速,后减速
B .先静止,然后沿斜面加速下滑
C .先静止,然后向x 轴负方向运动
D .先沿x 轴负方向加速运动,然后静止
4.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 作用下,沿粗糙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物体的质量减为原来的一半,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则( )
A .a a '<
B .2a a a <'<
C .2a a '=
D .2a a '>
5.如图所示,质量为8 kg 的物体A 静止在竖直的轻弹簧上面。
质量为2 kg 的物体B 用细线悬挂起来,A 、B 紧挨在一起但A 、B 之间无压力。
某时刻将细线剪断,则细线剪断瞬间,B 对A 的压力大小为(取g =10 m/s 2)( )
A .100 N
B .20 N
C .16 N
D .0 N
6.单位制是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所组成的一系列完整的单位体制。
在以下所给出的力学单位中,属于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是( )
A .m
B ./m s
C .2/m s
D .N
7.关于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在同一地点,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一样快
B .伽利略猜想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
C .伽利略通过数学推演并用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验证了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D .伽利略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
8.智能手机的导航软件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如图是某驾驶员利用手机APP 导航的界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7:55指的是时间
B .图中18分钟指的是时刻
C .图中8.1公里指的是位移大小
D .研究汽车在导航图中的位置时,可把汽车看作质点
9.一架飞机起飞后不久遭到鸟击,致使飞机发生故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飞机和鸟主动撞击的一方施加的作用力大
B .鸟对飞机的作用力等于飞机对鸟的作用力
C .撞击后鸟亡,说明鸟对飞机的作用力小于飞机对鸟的作用力
D.撞击后机损,说明鸟对飞机的作用力大于飞机对鸟的作用力
10.如图所示,一位同学坐在匀速行驶的高铁上,他把一枚硬币竖直放置在光滑水平的窗台上。
当列车减速进站时,他看到硬币的运动情况是()
A.仍静止不动B.向前运动C.向后运动D.无法判定
11.如图所示是P、Q两质点运动的v-t图象,由图线可以判定( )
A.P质点的速度越来越小
B.零时刻P质点的加速度为零
C.在t1时刻之前,P质点的加速度均大于Q质点的加速度
D.在0-t1时间内,P质点的位移大于Q质点的位移
12.如图所示,物体A和B受到的重力分别为10N和8N,不计弹黄秤和细线的重力和一切摩擦,则弹簧秤的读数为()
A.18N B.8N C.2N D.10N
13.水平桌面上放着一本书,下列有关书与桌面之间的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书受的重力就是桌面受到的压力
B.书受到了支持力是因为桌面产生了形变
C.书发生了形变,因此书受到了支持力
D.桌面受到的压力和桌面给书的支持力不是桌面与书之间的相互作用
14.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古典诗词是优秀文化的代表.从物理角度看古诗词会发现别有一番韵味.下面四句诗词中涉及惯性知识的是
A.毛泽东的《长征》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唐朝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C.宋代陈与义的《襄邑道中》中“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D.明代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中“临崖立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
15.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可以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即质
点.物理学中,把这种在实际原型的基础上,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经过科学抽象而建立起来的客体称为()
A.科学假说B.等效替代C.理想模型D.控制变量
16.如图所示,小张和小李同时从A出发,分别沿路径1、2先后到达B、C点,线段AB、AC的长度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人所走的路程相同
B.两人的位移大小相同
C.两人到达的时刻相同
D.两人在途中经历的时间相同
17.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正常行走时,鞋底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
B.杂技演员沿竖直杆匀速下滑时,演员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向下
C.当增大竖直握住酒瓶的手的握力时,酒瓶受到的摩擦力将增大
D.在冰面上洒些细土再走上去就不易滑到,是因为鞋底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增大了18.如图所示,人沿水平方向拉牛,但没有拉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绳拉牛的力与牛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B.绳拉牛的力小于牛拉绳的力
C.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19.倾角为a、质量为M的斜面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质量为m的木块静止在斜面体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mg cos a B.木块对斜面体的压力大小是mg
C.桌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大小是mg sinαcosαD.桌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大小是(M+m)g 20.如图所示,物块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块b叠放在物体a上。
现对物体a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定拉力F,a、b仍然都处于静止状态。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a 受b 向右的摩擦力
B .b 受a 向左的摩擦力
C .a 、b 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一定为零
D .地面对a 的摩擦力大小等于F
二、多选题
21.如图甲所示,光滑水平面上停放着一辆表面粗糙的平板车,质量为M ,与平板车上表面等高的平台上有一质量为m 的滑块以水平初速度v 0向着平板车滑来,从滑块刚滑上平板车开始计时,之后他们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t 0是滑块在车上运动的时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滑块与平板车最终滑离
B .滑块与平板车表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0
v 3gt C .滑块与平板车的质量之比m :M=1:2
D .平板车上表面的长度为005v t 6
22.甲、乙两车同时由静止从A 点出发,沿直线AC 运动。
甲先以加速度a 1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到达B 点后做加速度为a 2的匀加速运动,到达C 点时的速度为v ;乙以加速度a 3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到达C 点时的速度亦为v 。
若a 1≠a 2≠a 3,则( ) A .甲、乙有可能同时由A 到达C
B .甲、乙不可能同时由A 到达C
C .甲一定先由A 到达C
D .若a 1>a 3,则甲一定先由A 到达C
23.如图示,两物块质量为M 和m ,用绳连接后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物块和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用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 拉物块M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中间绳子的张力T ( )
A .T 的大小与运动情况无关
B .T 的大小与θ无关
C .T 的大小与μ无关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24
.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木块1和2,中间用一条轻绳连接,两物体的材料相同,现用力F 向右拉木块2,当两木块一起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绳的拉力大小与水平面是否粗糙有关
B .绳的拉力大小与水平面是否粗糙无关
C .若水平面是光滑的,则绳的拉力为112
m F m m + D .若水平面是粗糙的,且物体和地面摩擦因数为μ,则绳的拉力为112
m F m m ++mg 25.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t 图像如图所示,图中ΔOPQ 和的ΔOQT 面积分别为s 1和s 2(
s 1>s 2)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s 0处.
A .若s 0= s 1+ s 2,两车不会相遇
B .若 s 0< s 1,两车相遇2次
C .若 s 0= s 1,两车相遇1次
D .若 s 0=s 2,两车相遇1次
26.如图,半径R =0.45m 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面轨道竖直固定,弧面下端与一水平足够长传送带右端相切,传送带以恒定的速度v =2m/s 沿顺时针方向匀速转动.一质量m =1kg 的小物块自圆弧面轨道的最高点由静止滑下,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不计物块滑过曲面与传送带交接处时的机械能损失,重力加速度g =10m/s 2,则物块从第一次滑上传送带到第一次离开传送带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块在传送带上向左运动的最远距离为2m
B .物块运动的时间为3.125s
C .物块与传送带间因摩擦产生的热能为12.5J
D .传送带对物块做的功为2.5J
三、实验题
27.某同学利用图(a )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速度随时间的变化。
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源频率为50 Hz 。
启动打点计时器,释放物块,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如图(b )所示(图中相邻两点间有4个点未画出)。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该同学认为物块的运动为匀加速直线运动。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打印纸带前进行一系列操作,一定需要的操作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平衡摩擦力步骤 B.纸带和桌面保持平行
C.物块要靠近打点计时器 D.钩码质量远小于物块质量
(2)在打点计时器打出B点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m/s2。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8.某实验小组用水流估测重力加速度大小。
水龙头流出的水在重力作用下速度越来越大,所以水流的横截面积会越来越细,如图所示。
该实验小组打开水龙头同时用秒表计时,发现水龙头经过时间t流过的水体积为V,然后用游标卡尺在相距h的两处分别测出水流的横截面直径d1和d2。
则:
(1)水流经过d1处的速度v1=________,请写出重力加速度表达式g=_______。
(2)为提高该实验的精度,下列措施有效的是(________)(填写选项前字母)。
A.水龙头出水口必须是竖直向下;
B.测量d1时应尽量靠近水龙头出口;
C.h取值尽可能大,但是需要避免因为水流太细而发成离散的水珠;
D.从多个角度测量同一截面直径d,再求平均值;
E.水龙头流出的水速度越大越好
(3)该实验存在着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误差,请你写出一项可能造成误差的原因:
____________
29.某课外兴趣小组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步骤如下:
(1)在弹簧测力计的下端悬挂一重物M,记下重物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2)将贴有白纸的木板竖直放置,三个细线套一端共系于一个结点,另一端分别系于弹簧测
力计A 、B 和重物M 上,测力计A 挂于固定点P ,手持测力计B 的端拉动细线,使结点静止于O 点,如图所示。
记录下O 点位置、两个测力计示数A F 、B F 及_____。
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 ,图中弹簧测力计B 的示数只为_____N.
(3)在白纸上按一定标度作出F 、A F 、B F 的图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A F 、B F 的合力F ’的图示,若________,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验证。
(4)本实验中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
A .理想实验法
B .等效替代法
C .控制变量法
D .建立物理模型法
(5)关于本实验,下列做法合理的是_______.
A .三根细线必须等长
B .要使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非常接近
C .每次实验时弹簧测力计B 始终保持水平
D .使弹簧测力计、细线都位于竖直平面内
30.小明利用橡皮筋、弹簧测力计、细绳套等器材做“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的实验时,两次拉伸橡皮筋:第一次用两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使橡皮筋和细绳的结点到达某一点O ;第二次是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筋。
(1)第一次拉动使结点到达点O 时,除了记录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还必须记录的是__和__。
(2)关于这两次拉橡皮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 .两次拉动橡皮筋时,只需要将橡皮筋拉伸相同的长度
B .两次拉动橡皮筋时,弹簧测力计的三次读数要相同
C .第一次拉动橡皮筋时,两测力计必须沿着相互垂直的方向拉
D .两次拉动橡皮筋时,都要将橡皮筋和细绳的结点拉到相同的位置
(3)如图所示,1F 和2F 为小明在纸上画出第一次拉橡皮筋时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图示,a 、b 两点为第二次记录拉力F 方向的两点,此时弹簧测力计读数为 4.9N F .请你帮助他在图中画出F 的图示。
(_____)
31.“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 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 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 和OC 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3)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有下面的一些想法,其中不正确的是_____.
A.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一些,且必须等长
B.拉橡皮条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与木板平行
C.橡皮条弹性要好,拉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时,拉力要适当大些
D.拉力F1和F2的夹角越大越好
(4)为提高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在多次实验时,结点O的位置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变动.
32.某同学利用图 1 所示的实验装置在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时,
(1)图 2 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纸带上标出了连续的 5 个计数点,依次为A、B、C、D 和E,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 4 个点没有标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使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 50Hz.由纸带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 sAB=4.22cm 、sBC=4. 65cm、SCD =5.08cm、sDE =5.49cm, 打点计时器打下C 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某同学探究“保持物体所受合外力不变,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作出如图 3所示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小车受到的合外力的大小是__________N.
(3)该同学探究“保持物体质量不变,其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的关系”时,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得出的 a-F 图线,如图 4 所示,图线既不过原点,又不是直线,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
A.实验中摩擦力没有平衡
B.实验中摩擦力平衡过度
C.实验中绳子拉力方向没有跟平板平行
D.实验中未满足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
四、解答题
33.太空中质量为3×103kg的宇宙飞船,开动推进器竖直向上运动,3s后速度达到
1.2m/s。
求:
(1)飞船在3s内运动加速度的大小
(2)飞船在3s内运动路程的大小
(3)飞船受到推力的大小。
34.如图所示,小球从高出地面h=15m的位置,在t=0时刻竖直向上抛出,经1s小球上升到距抛出点5m的最高处,之后就开始竖直回落,经0.5s刚好经过距最高点1.25m处位置,再经过1.5s到达地面。
求:
(1)前1.5s内平均速度是多少?
(2)全过程的平均速率是多少?(结果仅保留一位小数)
35.某航模兴趣小组设计出一架遥控飞行器。
试飞时飞行器从地面上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匀加速运动,运动4s后到达离地面高40m处,此时飞行器上有一螺丝脱落(不计螺丝受到的空气阻力),g取10m/2s,求:
(1)飞行器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螺丝脱落后继续上升的高度;
(3)螺丝从脱落到落回地面的总时间。
36.汽车以10ms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2s 后速度变为6m/s 求:
(1)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
(2)刹车后2s 内前进的距离
(3)刹车后8s 内前进的距离
37.如图所示,质量为0.2kg m =的小球从平台上水平抛出后,落在一倾角53θ=︒的光滑斜面顶端,并恰好无碰撞的沿光滑斜面滑下,顶端与平台的高度差0.8m h =,斜面的高度7.2m H =。
取210m/s g =,sin530.8︒=,求:
(1)小球水平抛出的初速度0v 是多大;
(2)小球从平台水平抛出到斜面底端所用的时间
38.如图所示,某同学为赶上公交车在水平地面上拉着一个质量为m=16kg 的箱子正以4m/s 的速度匀速跑动,已知她所施加的拉力F 大小为50N ,方向与水平面夹角为θ1=53°斜向右上方。
某时刻突然发现前方s=2.4m (离箱子的距离)处有一个倾斜角为θ2=37°的斜坡,同学马上松手立刻向旁边闪开,已知地面和斜坡与箱子底部间的摩擦力均为接触面挤压力的k 倍,取g=10m/s 2。
不计箱子在斜坡与水平面连接处运动时的机械能损失。
求:(sin37°=0.6,cos37°=0.8)
(1)k 为多少?
(2)箱子从松手到坡底运动了多少时间?
(3)箱子还能在斜坡上滑行多远?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分析】
根据力的平衡可知甲图受到静摩擦力及其大小,以及丙图受到滑动摩擦力及其大小,至少推动木箱的水平推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
【详解】
A .甲图中,小孩用80N 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不动,说明推力与静摩擦力平衡,且静摩擦力大小为80N ,故A 错误;
B .乙图中,小孩用至少100N 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才能被推动,即最大静摩擦力为100N ,故B 错误;
CD .丙图中小孩用大小为90N 水平力推动木箱匀速运动,说明木箱受到推力和滑动摩擦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滑动摩擦力是90N ,故C 正确,D 错误.
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弹簧伸长△l ,根据胡克定律F =k △l ,物体保持静止,故物体对弹簧的拉力等于物体的重力F =G ,因而G =k △l ,故选B 正确,ACD 错误。
3.C
解析:C
【解析】
x-t 图象中,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故第一段直线表示速度为零,即物体静止不动;第二段直线斜率为负,表示物体向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 正确,ABD 错误;故选C .
点睛:对于图象,通常要从轴、点、线、斜率、截距、面积等角度分析,本题关键要能区分x-t 图象与v-t 图象.
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对物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mg ma μ-= •22
m m F g a μ 解得: F a g m μ=
- 2222F
F
a g g g a g a m m
μμμμ()> 故D 正确,ABC 错误。
5.C
【解析】剪断细线前,A、B间无压力,则弹簧的弹力F=m A g=80N,剪断细线的瞬间,对整
体分析,整体加速度:
()()
2
821080
2/
82
A B
A B
m m g F
a m s
m m
+-+⨯-
==
++
=,隔离对B分
析,m B g-N=m B a,解得:N=m B g-m B a=20-2×2N=16N.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关键是先采用整体法求解加速度,再隔离物体B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 6.A
解析:A
【解析】属于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是:m;而m/s、m/s2和N都是导出单位;故选A. 7.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伽利略认为,在同一地点,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应该下落得同样快,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伽利略猜想自由落体的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未直接进行验证,而是在斜面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外推得到的,故B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
C.伽利略通过数学推演并用小球在斜面上验证了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伽利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的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
伽利略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考查时间时刻,位移与路程,质点。
【详解】
A.图中7:55指的是时刻,A错误;
B.图中18分钟指的是走完全程要用的时间,B错误;
C.图中8.1公里指的是全程的路程,C错误;
D.研究汽车在导航图中的位置时,汽车的大小形状无影响,可以看成质点,D正确。
故选D。
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小鸟对飞机的作用力与飞机对小鸟的作用力一样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与主动不主动无关,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BCD.硬币原来做匀速运动,当汽车减速时,由于惯性硬币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则硬币向前运动,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于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某一点代表此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从图中可以看出P质点的速度越来越大,故A错误.
B.由于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切线表示加速度,所以零时刻P质点的速度为虽然为零,但是斜率(即加速度)不为零,故B错误.
C.在t1时刻之前,P质点的加速度即斜率逐渐减小最后接近零,所以P质点的加速度一开始大于Q的加速度,后来小于Q的加速度,故C错误.
D.由于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所以在0﹣t1时间内,P质点的位移大于Q质点的位移,故D正确.
故选D。
1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弹簧秤在一对拉力作用下保持静止,合力为零,弹簧秤的示数等于其中一个拉力的大小,根据二力平衡去分析即可.
【详解】
物体B处于静止状态,对B受力分析,B受到绳子的拉力和重力作用,弹簧右端受到的力大小为8N,故绳子拉力为8N.又因为弹簧秤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弹簧秤受力是平衡的,弹簧右端受到的拉力是8N,则左端的拉力为8N,读数是8N,故B项正确.
1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弹力产生的原因是施力物体发生形变要恢复原状而产生的.【详解】
A.重力不是压力,二者性质不同,故A错误;
B.书受到支持力的作用,是因为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故B正确;
C.书发生形变,要恢复原状产生向下的弹力,即对桌面的压力,故C错误;
D.桌面受到的压力和桌面给书的支持力是桌面与书之间的相互作用,故D错误.
14.D
解析:D
【解析】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描述红军到过很多有山水的地方,与惯性无关.故A错误;B、“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指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描述坐船很快,与惯性知识无关,B错误。
C、参考系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假定静止不动的物体.故只要研究对象与参考系的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则观察到的结果是物体静止不动.在本题中船是向东高速行驶,诗中描述了“花”、“榆堤”和“云”的运动都是以船为参考系.故C错误;D、惯性是物体总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临崖立马收缰晚”说明物体具有惯性,物体的运动状态不能突变.故D正确.故选D.
【点睛】该题考查对相对运动、参考系、惯性等物理概念的理解,真正理解了参考系等概念即可顺利解决此类题目,而要理解这一概念就必需多看课本,多认真处理此类题目.1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这四种处理问题的方法,是我们常用到的,根据每种方法含义可以做出判断;
【详解】
A、所谓科学假说,是指认识主体在已知的有限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的基础之上,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未知自然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所做出的推测性的解释和说明,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所以A错误;
B、等效替代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和关系)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物理学中有许多运用这种方法的实例,如在电路中以一个电阻来等效代替多个电阻,以便于分析电路,在研究二力合成的问题上,将两个力与等效的一个力作对比,所以B错误;
C、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将实际问题简化为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学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之一,这种思维方法叫理想化方法,质点就是利用这种思维方法建立的一个理想化物理模型,所以C正确;
D、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