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五:素质升级检测3 Word版含解析.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素质升级检测
(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
一、(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咬文嚼.字(jué) 令人神往.(wǎnɡ)落入下乘.(chénɡ) 一蹴.而就(cù)
B.数.见不鲜(shuò) 锱铢必较.(jiǎo)举不胜.举(shēnɡ) 一言难尽.(jìn)
C.一字之差.(chā) 轻鸢.剪掠(yuān)清沁.肺腑(qìn) 窸窣
..飘零(xīsū)
D.遥思远怅.(chànɡ) 眉眼颦.蹙(pín) 垂涎.三尺(yán) 得鱼忘筌.(quán)
【答案】C(A项“嚼”读“jiáo”;B项“较”读“jiào”,“胜”读“shèng”;D 项“涎”读“xián”。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涵义蕴藉注消酩酊大醉
B.含糊烂调疏朗自鸣得意
C.因缘圆晕干躁回肠荡气
D.啰唆默契叫嚣深恶痛绝
【答案】D(A项“注消”应为“注销”,B项“烂调”应为“滥调”,C项“干躁”应为“干燥”。

)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小错误也不能放过,须知集腋成裘
....,小错积多了,也会对工作造成大的损害。

B.他以疯狂的热情投身于政界,很快地成为本土上的头面人物,一举而实现了衣锦还
...乡.的世代农民的梦。

C.老王一直热衷于收藏,每当得到心仪的藏品,喜悦的心情总让他心花怒放,夜不成
...寐.。

D.家访中我们发现,正是由于家长的无为而治
....,孩子才会无所顾忌,并由此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答案】C(集腋成裘,比喻积少成多,褒义,这里用于贬义。

衣锦还乡,旧指富贵以后回到故乡,含有向乡里夸耀的意思。

此人是“本土上的头面人物”,无须回乡。

无为而治,指统治者什么也不做却使天下大治。

不合语境。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第二航站楼交付使用后,设备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旅客过安检通道的时间,将从目前的10分钟缩短至1分钟,缩短了10倍。

B.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商品房价格的持续上涨,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C.肯德基、麦当劳在被曝光使用过期变质鸡肉原料后,上海食品监管部门通过明察暗访,终于查明这些过期劣质肉类原料来自上海福喜食品公司。

D.今年6月,我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透露,中国将在2020年计划发射火星探测器,并在发射10年后实现探测器采样返回。

【答案】B(A“缩短”和“10倍”搭配不当,C项结构混乱,把首句的“在”调到句首,D语序不当。

“将在2020年计划”应改为“计划将在2020年”。

)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作为美学范畴或形态的“悲”与日常语言中的悲,含义大有区别。

日常语言中所说的悲
剧,一般泛指各种悲惨的、悲哀、不幸的事件或人物。

作为美学范畴的悲
......,它的本质不在于是一种悲惨的事实或严重的哀伤;恰好相反,一切悲惨或哀伤在这里都必须可能化作积极的力量。

悲剧在本质上,应该与崇高一样,能够使人感奋兴起、提高精神,而引起美感喜悦。

一般来讲,悲剧却又多半是以正面人物的悲惨、不幸、死亡为其题材内容的。

为什么艺术中的这种悲惨、不幸、死亡,能引起人们的美感喜悦呢?
希腊悲剧中的优秀作品,是以人与命运的斗争构成它的审美实质的。

所谓命运,实际上是没有被了解和掌握的客观规律的表现。

希腊的命运悲剧反映了人们当时对客观规律的无知、恐惧和不能控制,所以才有所谓哀怜与畏惧。

但是,这些悲剧所以具有巨大的美学力量,恰恰不在于它们宣扬了命运的不可抗拒,叫人放弃抵抗、听任安排,而在于它们描写了人们为了自己的合理的生活,要去和命运作抗争,要尽力去避免命运所预定的不幸和祸灾。

人在威力巨大的命运面前似乎是渺小的、软弱的、无能为力的,其反抗和斗争似乎也是无用的和徒劳的,但正是这种反抗和斗争提示了人们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而坚决奋斗的合理性。

尽管在这里会产生畏惧和哀怜的感受,但就在这感受中更激起人们激动、敬佩、严肃、自豪等感受。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本就是经过了与所谓命运的顽强搏斗而取得生存和发展的。

在这搏斗中总要付出不幸、悲惨、死亡的沉重代价,来最后成为命运的主人、恶的征服者和客观规律的掌握者。

所以丑对美的压倒或战胜,在整个人类社会实践中就永远只是暂时的、局部的,并且尽管死暂时压倒了生,而生却在人心中永存不朽;尽管丑暂时压倒了美,而美却在人心中万古长青。

悲剧艺术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发展到了另一个高峰,并广泛流行在各门艺术中。

在资本主义时期,就是先进的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或内容也经常渲染着一种个人主义的特色,它们经常是通过个人的野心、贪欲、企图、意愿而出现或实现的。

个性、心理因素比古代获得了更为自由充分的发展。

资产阶级悲剧的得意主题是个人与环境的搏斗、抗争和个人的最终失败。

希腊的不可抗拒的“命运”,在这里被变换为同样不可压抑的个人的某种“天性”或情欲,如奥赛罗的嫉妒、麦克佩斯的野心……这些拥有优秀品德或才能的人终于因这种似乎是注定了的个人性格中的致命缺陷而倾覆、死亡,这就是近代美学所讲的“性格悲剧”。

在这
种“性格悲剧”里,比希腊悲剧更加鲜明地体现了现实生活中一定的社会伦理的力量和斗争的特色。

无论是直接描写个人与环境的对抗也好,或是个人内心世界的冲突也好,近代艺术的悲剧人物和性格典型都是特定时代、阶级的社会斗争的体现。

(选自李泽厚《关于崇高与滑稽》,有删改) 5.下列有关“美学范畴的悲”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美学范畴的悲不同于日常语言中的悲剧,并不会引人产生悲伤、消沉、颓丧等情绪。

B.美学范畴的悲的实质是必须可能将悲痛转化为力量,能够使人感奋兴起、提高精神。

C.美学范畴的悲往往以正面人物的悲惨遭遇、不幸命运为题材,人们可以从中获得美感喜悦。

D.美学范畴的悲具有丰富的审美意义,它能鲜明地显示出人与命运或社会伦理的冲突。

【答案】A(“不会引人产生悲伤、消沉、颓丧等”理解绝对化。

)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古希腊的命运悲剧和资本主义时期的性格悲剧,是人类悲剧艺术发展史上影响深远的两座高峰。

B.命运悲剧的作品都是以人战胜命运作为故事结局,因此人成为命运的主人和客观规律的掌握者。

C.性格悲剧既可描写个人与环境的对抗,也可描写个人内心的冲突,但最终往往以个人的失败告终。

D.命运悲剧常常会宣扬命运的不可抗拒和巨大威力,而性格悲剧则更突显现实生活中社会伦理的力量。

【答案】B(从原文“其反抗和斗争似乎也是无用的和徒劳的”等可看出,“命运悲剧的作品都是以人战胜命运作为故事结局”错。

)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窦娥性格中强烈的抗争精神是她悲剧命运的根源,从而使这一作品产生了强烈的悲剧美学效果。

B.孔乙己是鲁迅塑造的与命运对抗的典型人物形象,作品蕴含的悲剧元素激发了人们的抗争意识。

C.因自身性格中的狭隘、小心眼,林黛玉与宝玉的爱情最终走向失败,这也是性格悲剧的典型表现。

D.被称为延宕王子的哈姆雷特,因个人性格中不可压抑的“犹豫”缺陷,而导致了个人命运的倾覆。

【答案】D(A项,“窦娥性格中强烈的抗争精神是她悲剧命运的根源”错,窦娥悲剧命运的主要根源是社会与时代;B项,“孔乙己是鲁迅塑造的与命运对抗的典型人物形象”错,孔乙己并不是与命运反抗的典型形象;C项,宝黛爱情的悲剧主要是命运悲剧。

)
三、(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狄仁杰忠言直谏
武承嗣营求为太子,数使人说太后曰:“自古天子未有以异性为嗣者。

”太后意未决。

狄仁杰每从容言于太后曰:“大帝以二子托陛下。

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无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姑于庙者也。

”太后曰:“此朕家事,卿勿预.知。

”仁杰曰:“王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孰非臣妾,何者不为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备位宰相,岂得不预知乎!”太后意稍寤。

他日,又谓仁杰曰:“朕梦大鹦鹉两翼皆折,何也?”对曰:“武者,陛下之姓,两翼,二子也。

陛下起二子,则两翼振矣。

”太后由是无立承嗣之意。

太后命宰相各举尚书郎一人,仁杰举其子司丞光嗣,已而称职。

太后喜曰:“卿足继祁奚矣。


初,契丹将李楷固,善用索及骑射,每陷陈,如鹘入乌群,所向披靡。

及孙万荣死,来降,有司责其后至,奏请族之。

狄仁杰曰:“楷固骁勇绝伦,能尽力于所事,必能尽力于我,若抚之以德,为我用矣。

”奏请赦之。

所亲皆止之,仁杰曰:“苟利于国,岂为身谋!”太后用其方,赦之。

又请与之官,太后以楷固为左玉钤卫将军,使将兵击契丹余党,悉平之。

太后欲造大佛像,狄仁杰上疏谏,其略曰:“今之伽蓝,制.过宫阙。

功不使鬼,止在役人,物不天来,终须地出,不损百姓,将何以求!”又曰:“如来设教,以慈悲为主,岂欲劳人,以存虚饰!”又曰:“比来水旱不节,当今边境未宁,若费官财,又尽人力,一隅有难,将何以救之!”太后曰:“公教朕为善,何得相违!”遂罢.其役。

太后信重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

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辛丑,薨,太后泣曰:“朝堂空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三》)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朕家事,卿勿预.知预:预先,事先
B.今之伽蓝,制.过宫阙制:规模
C.遂罢.其役罢:取消,停止
D.常谓之国老而不名.名:称呼名字
【答案】A(预:参与,干预。

)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体现狄仁杰忠言直谏的一组是()
①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
②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姑于庙者也
③仁杰举其子司丞光嗣
④不损百姓,将何以求
⑤一隅有难,将何以救之
⑥仁杰好面引廷争
A.①②⑥B.③④⑤
C.①④⑥D.②⑤⑥
【答案】 D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立子”还是“立侄”问题上,武则天犹豫不决,狄仁杰从母子亲情、君王与国家的关系、君臣关系、释梦等多方面劝说太后“立子”,最终武则天听从了他的意见。

B.狄仁杰担任宰相时,太后让他荐举人才,他直接推举了自己的儿子,结果太后很满意。

C.狄仁杰要上奏请求赦免契丹的降将李楷固,狄仁杰的亲属好友都劝阻他,狄仁杰却“苟利于国,岂为身谋!”太后听了他这句话,赦免了李楷固。

D.狄仁杰在世时,武太后十分信任倚重他,常常采纳他的建议,即使违背了自己的本意时也是如此;狄仁杰去世后,武太后很悲伤,感叹朝堂空了,没有可以依靠的人了。

【答案】C(狄仁杰说:“苟利于国,岂为身谋!”这是对亲友的回答,后他坚持向太后上奏,才有“太后用其言”,即太后采纳他的意见。

)
第Ⅱ卷(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大帝以二子托陛下。

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无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尽力于所事,必能尽力于我,若抚之以德,为我用矣。

(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岂欲劳人,以存虚饰!(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高宗大帝将两个儿子托付陛下。

陛下现在却想将国家移交给外姓,这不是不符合上天的意思吗?(或“恐怕是……吧?”)况且姑侄与母子相比哪种关系更亲?
(2)既然能为他的主上尽力,也一定能为我们尽力,如果用恩德安抚他,就能为我们所用了。

(3)哪里要劳民伤财,来设置浮华无实用的装饰!
【参考译文】
武承嗣谋求做太子,多次指使人劝太后说:“自古以来的天子没有以外姓为继承人的。

”太后还拿不定主意,狄仁杰常从容不迫地对太后说:“高宗大帝将两个儿子托付陛下。

陛下现在却想将国家移交给外姓,这不是不符合上天的意思吗?(或“恐怕是……吧?”)况且姑侄与母子相比谁更亲?陛下立儿子为太子,则千秋万岁之后,配祭太庙,代代相承,没有穷尽;立侄儿为太子,则未听说过侄儿当了天子而合祭姑姑于太庙的。

”太后说:“这是朕家里的事,你不要参与。

”狄仁杰说:“君王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谁不是臣妾,什么事不是陛下家里的事!君主是元首,臣下为四肢,意思是一个整体,何况我凑数任宰相,哪能不参与呢!”太后心里稍微醒悟。

有一天,太后又对狄仁杰说:“我梦见大鹦鹉两翼都折断,这是什么意思?”回答说:“武是陛下的姓,两翼是两个儿子。

陛下若起用两个儿子,那么两翼便振作起来了。

”太后因此便打消了立武承嗣为太子的意思。

太后命令宰相各荐尚书郎一人。

狄仁杰荐举自己的儿子司府丞狄光嗣,被任命为地官员外郎,后来他很胜任这个职务,太后高兴地说:“你可以继承古代荐举自己儿子的祁奚了。


当初,契丹的将领李楷固,善于使用套绳和骑射,每次进入战阵,就好像鸷鸟进入乌鸦群中,所向无敌。

孙万荣死后,李楷固投降唐朝。

有关部门指责他没有及早投降,上奏请求将他灭族。

狄仁杰说:“李楷固勇猛无比,既然能为他的主上尽力,也一定能为我们尽力,如果用恩德安抚他,就能为我所用。

”于是上奏请求赦免他。

他的亲属好友都劝他不要这样做。

狄仁杰说:“如果有利于国家,难道还要为自己打算!”太后采纳他的意见,赦免了李楷固。

他又请求授给他官职,太后任命李楷固为左玉钤卫将军,派他领兵攻击契丹余党,结果将契丹全部平定。

武则天要建造一尊大佛像,狄仁杰上疏谏阻,奏疏的大意是:“当今的佛教寺院,在建筑规模上已经超过皇帝的宫殿。

营建这些寺院无法借助鬼神之助,只能依靠百姓出力。

物资不会从天而降,终究来自地里,不靠损害百姓,那么又怎能得到这些东西呢?”他又说:“如来佛创立佛教,以大慈大悲为宗旨,哪里要劳民伤财,来设置浮华无实用的装饰!”又说:“近年来水旱灾害时有发生,边境又不安宁,如果为修建大佛像而耗费国库资财,又用尽民力,那么万一哪一个角落有灾难,陛下将用什么去救援呢?”武则天说:“您劝导我行善,我又怎么能违背您的意愿呢?”于是停止了修建大佛像的工程。

武则天十分信任和推重狄仁杰,没有哪一个大臣比得上。

她常常称狄仁杰为国老,而不是直呼其名。

狄仁杰习惯于在朝堂上当面直言规谏,武则天常常采纳他的建议,即使这样做违背了自己的本意时也是如此。

辛丑年,狄仁杰去世,武则天流着眼泪说:“朝堂上再也没有可以依靠的人了!”
12.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长相思·渔父
王质
山青青,水青青,两岸萧萧芦荻林。

水深林又深。

风泠泠,露泠泠,一叶扁舟深处横。

垂杨鸥不惊。

长相思(之二)
陆游
桥如虹,水如空,一叶飘然烟雨中。

天教称放翁。

侧船篷,使江风,蟹舍参差渔市东。

到时闻暮钟。

(1)王质词中描写的渔父形象,与柳宗元诗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的渔父形象,是否相同?请作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陆游与王质同吟一首《长相思》,却一样潇洒两样情。

请对陆游词的“情”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渔父形象,在古代是比较凄苦的。

柳宗元笔下“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钓翁,显得孤寂、无助;而王质词中描写的渔父形象,给人一种闲适之感。

王质十分注意绘摹渔父生活的环境:山清水秀,芦荻飞飘,垂杨袅袅婀娜,鸥鹭悠然自得。

轻轻风吹,微微露润,一叶扁舟,信其横卧。

那渔父,小憩于如此清幽之境,何其悠闲自得,又多么怡然惬意!这里的渔翁,无人生之烦恼,无生活之忧虑,何其自适,令人艳羡不已!
(2)陆游笔下的渔父就是作者自己:烟雨蒙蒙之中,一叶扁舟飘然而至,眼前是桥如垂虹,水似苍穹,顺着江风,掉转桥头,但见房舍参差、渔市喧嚣。

而傍晚时分,暮钟传来,余韵悠悠……陆游像一个无所事事的闲者,躺在大自然的怀抱,尽享美山、美水,他似乎真的超然物外,醉情山水了,这似与一直想有所作为的思想不相一致。

其实,作者青壮年时确实抱负不凡,但晚年虽仍想有为,且身体健壮,但不再受朝廷重用,于是故作潇洒中仍不免流露出一丝苦涩、半点忧愁:那是壮志未酬的无奈、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哀。

这样,王质与陆游,同吟一首《长相思》,却一样潇洒两样情。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5分)
(1)悟已往之不谏,____________。

(2)云无心以出岫,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睢园绿竹,____________;
邺水朱华,____________。

【答案】见课本
五、(22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17题。

杨绛的亲情守望
云之端
传说中的“南沙沟”,离钓鱼台国宾馆极近,小区门口有人站岗,里面清一色三层旧式小楼,楼距很宽,中间是静谧的乔木和草坪。

据说,这里几百户人家中,没有封闭阳台也没进行装修的,只有杨绛一家。

1977年春,钱钟书一家告别学部办公室的蛰居生活,搬到此处新宅,这也是他人生中的最后居所。

三十多年来,这是一个略显寂寞的地方,因为主人罕有的孤独;但它也不断迎来送往,因为主人稀世的分量。

钱杨是无锡同乡,1932年相识,1935年喜结良缘,恩爱六十多年。

“文革”初期,别人被斗得狼狈不堪,钱钟书却顶着“活无常”式的高帽子,胸前挂着名字上打叉的大牌子昂首阔步,任凭街上的孩子哄闹取笑,既不畏缩也不惶悚。

在暴虐横行、风声鹤唳的年代,瘦弱的杨绛还有过“壮举”。

“外人看去她是柔弱的娇太太,面对阶级斗争肯定吃不消或者往后退缩的样子,但有一次,她真的让我刮目相看!”叶廷芳回忆说,“1966年夏的一次批斗会,‘文革’初期钱钟书被贴了大字报,杨绛就在当中一角贴了个小纸条澄清。

后来群众批牛鬼蛇神,全所一百多人面前,把八九个人都拉出来批斗,站一排,杨绛站在最右边,当时一起被批的还有宗璞、邹荻帆、李健吾等,其他人都低着头,你说什么都接受,就算不符合事实也不敢说话,就她一个人,脸涨得通红。

他们逼问杨绛,为什么要替资产阶级反动权威翻案。

她跺着脚,怒不可遏地据理力争:就是不符合事实!就是不符合事实!这次以后我就对她刮目相看了,一方面是她的勇敢行为,另一方面是她对丈夫的忠贞,绝不允许有不符合事实的批判。


1969年11月,年近花甲的钱钟书告别妻女先下了五七干校,学问通透的他,侍弄煤、锅炉却是外行,水总是烧不开,被大家笑称“钱不开”。

半年后,杨绛也来到干校,两个人不在一个连,但能偶尔相聚。

两个连在地界上是毗邻的,差距一里左右。

杨绛在“菜园班”,当时快六十了,白天由她看管菜园,她就利用这个时间,坐在小马扎上,用膝盖当写字台,看书或写东西。

钱钟书担负送信工作,每天下午四五点左右,他去“公社”取件时,总要绕道百十来步看他的妻子,杨绛把自己写的东西递给他,他一般就站在那儿看。

在信阳的日子,杨绛依然和别人不同,似乎总是“笑嘻嘻的”,还对大家说“文革”对她最大的教育就是与群众打成一片。

只是有一次,大家都在劳动,凿井、种菜、浇菜……菜地旁边突然起了个坟堆,她说,死的人多冷啊,坟地里草都没有……当时是夏天,大家还奇怪她怎么会想到冷。

事实上,那时候的杨绛刚刚遭遇丧婿之痛,他们的女婿王德一,在批斗中不堪受辱自杀了。

1997年,钱杨二老的独女钱瑗去世,一年后,缠绵病榻的钱钟书也走了。

“钟书病中,
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

照顾人,男不如女。

我尽力保养自己,争求‘夫在先,妻在后’,错了次序就糟糕了。

”钱钟书缠绵病榻的日子,全靠杨绛一人悉心照料。

菜都做成糊状,鱼要做成粥,一个小刺都不能有,都是杨绛一根一根剔掉的。

有段时间,钱钟书在北京医院,女儿在西郊,杨绛这么大年纪两边跑。

一家三口人,后来一下走两个,尤其是女儿的走让她毫无思想准备,这个打击太大了!“我们仨失散了”。

但是她居然非常坚强,一滴泪都不掉。

“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敛起丧亲之痛,当年已近九十高龄的杨绛开始翻译柏拉图的《斐多篇》。

人们惊讶地发现,没多久,这位纤小瘦弱的老太太在忘我的文字中硬硬朗朗地站起来了!
十多年来,面对时间这位严酷的判官,杨绛仿佛大战风车的“堂吉诃德”,越战越骁勇:翻译、写作之外,她还一人揽下了整理钱钟书学术遗稿的工作,那是几麻袋天书般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恐怕难以想象,一个老人居然能扛下如此超负荷的重担。

对于悲痛和酸楚,她却从不多著一字,潺潺缓缓,举重若轻。

(摘自《时代报告》) 1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着重选取了人物生平各个阶段的生活片段,叙述生动细腻,全面展现了杨绛和钱钟书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

B.文章第三段运用对比手法,同时通过传神的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清晰地展现了杨绛的勇敢无畏和对丈夫的忠贞。

C.钱钟书虽然“学问通透”,但“侍弄煤、锅炉却是外行,水总是烧不开”,因此总是被大家嘲笑和看不起。

D.在信阳的日子,杨绛似乎总是笑嘻嘻的,这能看出杨绛天性乐观,同时对文革给予她的教育也是心怀感激的。

E.“菜地旁边突然起了个坟堆,她说,死的人多冷啊,坟地里草都没有……”这段文字体现了杨绛敏感、善良的性格。

【答案】BE
15.文章第一段有何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引出文章涉及到的两位主要人物杨绛和钱钟书。

②交代了人物居住环境静谧和略显寂寞的特点,暗示了人物淡泊宁静的精神追求;③突出了钱钟书“稀世的分量”,对其给予高度赞扬。

④引出下文对杨绛和钱钟书人生经历的介绍。

16.文章是如何刻画杨绛的形象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侧面描写:引述叶廷芳的话突出杨绛的勇敢无畏。

②细节描写:在大字报的一角贴小条澄清对丈夫不符合事实的指控,体现了她的正直、忠贞;看到坟堆想到“死的人多冷啊”,体现了杨绛的善良。

③语言描写:“钟书病中,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体现了她对丈夫的深沉的爱;“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表现了杨绛的坚强和对丈夫的忠贞。

④对比:在批斗大会上杨绛的表现与他人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杨绛的坚强勇敢。

17.杨绛对钱钟书的“亲情守望”有哪些具体体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文革初期,钱钟书被批斗,杨绛敢于为丈夫据理力争。

②文革中期,杨绛追随丈夫钱钟书来到五七干校,陪伴丈夫。

③钱钟书缠绵病榻的日子,杨绛对丈夫悉心照料。

④钱钟书去世后,杨绛一人揽下了整理钱钟书学术遗稿的工作,扛下了超负荷的重担。

六、(15分)
18.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元宵节的对联。

要求:上下联各为11个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及对联特征,不得重复使用短语。

(4分)
玉树银花歆享人间赏花灯欢歌笑靥喜听檐上举杯敬老鸣春曲跪乳情过年回乡万户当门千家把酒观瑞雪
(1)春节上联: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2)元宵节上下: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春节)上联:过年回乡喜听檐上鸣春曲
下联:举杯敬老歆享人间跪乳情
(元宵节)上联:玉树银花万户当门观瑞雪
下联:欢歌笑靥千家把酒赏花灯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5分)
日前,上海市委研究室联合华东政法大学团委,针对上海青年的法治观念状况进行了一些调查,以下是其中一项调查情况。

请根据调查情况写出调查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上海青年最关注的是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