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系统复习 七上 第二章 让地球的面貌(pdf) 湘教版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复习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1f05b35f7f1922791688e8a0.png)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复习第一节认识地球(课本14—21页)1、①历史上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航行的航海家是葡萄牙(国)的麦哲伦;②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有多大: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3、赤道是指在与南极、北极距离相等的地方画的圆圈。
赤道把地球平分成南、北两个半球。
4、纬线的特征:a 都指示东西方向; b 形状都是圆(极点除外);c 长度不相等,其中最长的纬线是赤道;从赤道向两级纬线的长度越来越短。
5、纬度的划分:①赤道的纬度是0°,赤道以北称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称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
②北极的纬度是90°N,南极的纬度是90°S。
③从赤道向两级,纬线的度数逐渐增大(增大、减小)。
6、低纬度范围是0°— 30°;中纬度范围是30°— 60°;高纬度范围是60°— 90°。
7、经线的特征:a 都指示南北方向; b 形状都是半圆; c 长度都相等,8、经度的划分:①把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作为经度的起点线,又叫本初子午线线,其经度为0度。
②从0°经线向东的180°称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的180°称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
③经度变化规律:由0°经线向东西逐渐增大9、一个经线圈由2条经线组成,它们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如50°E和130°W、140°W和_______都能组成经线圈。
10、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哪个经线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东西半球的划分:20°W,160°E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课本22—25页)1、全球的海洋面积占71%,陆地占29%,所以人们常用“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粗略说明海陆面积的比例。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复习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复习 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f1fdf75c77da26924c5b0a6.png)
注意: 在同样大小的图幅中,比例尺不同,所表示
实地的范围和表示内容的详细程度不同。
结论: 在同样大小的图幅中,比例尺越大,表示
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反之,比例尺 越小,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母大尺小,范围大,粗。 母小尺大,范围小,细。
练习
下列三种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A、1:500000
e. 陡崖:特别地区等高线最为密集
2.五种地形
A—平原 B—山地 C—高原 D—丘陵 E—盆地
等高线特别稀疏,以致于在很大范围内呈空白而没 有,等高距只有很少一两条等高线,该地方则表示 为平地。若等高线的标高在200米以下的,表示为平 原;若等高线的标高在500米以上的,表示为高原。
练习1
(1)填写地形部位名称: C.
等综合效益。
•三 地球
形状、大小; 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 经纬网;半球的划分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 两极 部位略扁的 不规则的球体。 2、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相差 很少,只差了 21 千米。 3、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6371 千 米。 4、地球的赤道周长约 4万 千米。 5、地球表面积 5.1亿Km2.
3、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1) 00--300 为低纬度;(2) 300--600 为中 纬度;(3) 600--900为高纬度。
赤道 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
(三)经线 1.经线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1)经线的形状 半圆形
北极
(2)经线是否等长 等长
(3)经线所指示的方向
南北
0°经线又叫 本初子午线
南极
地球—经纬网—经线—经度
2、经度划分
从0°经线起,向东、向 西各分作180°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https://img.taocdn.com/s3/m/a2983119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13.png)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表面积约为 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2. 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赤道,赤道也叫0°纬线。
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字母N和S表示。
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字母E和W表示。
3.赤道既是南北纬度的分界线,也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4.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5.纬度范围:0°- 30°为低纬度;30°- 60°为中纬度;60° - 90°为高纬度。
6.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7.球体上的网格叫经纬网。
利用经纬网,可以很方便地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8.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人们常用“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粗略地说明全球海洋和陆地面积的比例。
9.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看P23图2-19 识记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洲是亚洲;最小的洲是大洋洲;跨经度最多的洲是南极洲;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包围的洲是南极洲;地球上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上。
10.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洋是太平洋;最小的洋是北冰洋;呈“S”形的洋是大西洋;完全在东半球的洋是印度洋;跨经度最多的洋是北冰洋;被北美洲、欧洲、亚洲包围的洋是北冰洋。
11.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12.陆地地形可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七年级上册地理湘教版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复习课件
![七年级上册地理湘教版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400be68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e3.png)
侵蚀作用
流水、风、冰川等外力对地表 岩石进行侵蚀,形成峡谷、溶
洞、角峰等地貌。
搬运作用
流水、风等外力将地表物质进 行搬运,进一步塑造地貌。
沉积作用
流水、风等外力将地表物质沉 积下来,形成冲积扇、三角洲
、沙丘等地貌。
04 气候类型与自然景观关系
气候类型简介及特点
热带气候类型
亚热带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 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特点为全年高温, 分干湿两季或雨季、旱季。
政策法规支持
制定和完善环保政策法规,加强监管力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顺 利推进。
07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章节知识点总结回顾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平均半径约为6371 千米,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地球仪和经纬网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经纬网是地球仪上的重要部分,用于确定地球 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农业生产。
环境污染
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 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威胁人类健
康。
生物多样性减少
人类活动破坏自然栖息地,导致 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环保意识培养和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
提高环保意识
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生态文明建设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可持续发展。
地球大小
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 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为 5.1亿平方千米。
地球表面特征
01
02
03
地形地貌
地球表面有高原、山地、 平原、盆地、丘陵等多种 地形地貌。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pdf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pdf版](https://img.taocdn.com/s3/m/228a05df2b160b4e777fcf6d.png)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一、解开地理之迷:我国:最早出现“地理”一词的是公元前5世纪《易·系辞》西方: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写出第一本地理专著《地理学》二、地理与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熟悉生活环境、确认方向、识别天气、了解风土人情、提高生活适应能力三、地理与生产建设:1、地理与农业生产2、地理兴建工业企业3、地理与交通、商业网点、区域规划、解决全球性的问题等荷兰的风车:荷兰地势低洼,湖泊沼泽众多,发明抽水风车。
四、地理与风土人情:西伯利亚民居(墙体厚实,窗户双层:适应寒冷的气候)、狂欢节、圣诞节、斗牛、阿拉伯人的服装(宽大长袍、头巾、白色:透气、阻挡风沙、反射阳光)、威尼斯传统交通工具是船(受威尼斯水城地理环境影响)等。
第二节我们怎样学习地理一、学会看地图:1、地图制作过程:鸟瞰图形----平面图-----地图2、最早的地图:距今4700多年苏美尔人3、地图的概念:用绘制平面图的方法,把地球表面某一区域的景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并用符号画在平面上的相应位置,注上必要的文字,就成为一幅地图。
二、地图的相关知识1、地图的基本要素(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1)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3)表示方式:4)大小:A、比值确定:分母小比值大比例尺大分母大比值小比例尺小B、图幅相同:比例尺大范围小内容详细(地图大小相等)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简略C、同一地区:比例尺大图幅大内容详细比例尺小图幅小内容简略D、比例尺的选择:比例尺越大,则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如:学校平面图应选择较大比例尺;画中国政区图应选择较小的比例尺。
(2)方向a、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指向标定向法:按指向标判别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示正北方向。
c、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中考地理总复习 七上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第2课时 世界的地形 海陆变迁) 湘教版
![中考地理总复习 七上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第2课时 世界的地形 海陆变迁) 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778233d910ef12d2bf9e7bb.png)
❷结合一些山脉和海洋的形成、变化考查板块构造学说。
地理现象
所处板块位置
结果
喜马拉雅山 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之 挤压迫使喜马拉雅山
“长高” 间
抬高
红海面积扩大
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之 间
张裂使红海不断扩大
地中海面积缩小 欧亚板块、非洲板块之间 挤压迫使地中海缩小
阿尔卑斯山形成
欧亚板块、非洲板块之间
碰撞挤压使阿尔卑斯 山形成
谢谢欣赏
THANK YOU FOR WATCHING
要素之一的比例尺。第(5)题,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 降0.6℃。如果甲处的气温是10℃,只考虑地形因素,乙地 的气温应该介于10℃+(1 400-700)÷100×0.6℃=14.2℃ 与10℃+(1 300-700)÷100×0.6℃=13.6℃之间,所以最 低不低于13.6℃。第(6)题,在山区公路建设中,陡坡段增 加“之”字状弯曲,原因是尽可能减缓坡度。第(7)题,从 图示信息可以看出,该地区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 坡度陡峻,沟谷较深,主要地形是山地。
考点二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地形部位 山顶
表示方法
闭合曲线 外低内高
等高线图
山脊
等高线凸 向__低___处
地形特征
四周低中间高
从山顶向山麓 凸起高耸部分
地形部位 表示方法
山谷
等高线凸 向__高___处
鞍部 陡崖
两山间 低浅处
多条等高线 重叠在一处
等高线图
地形特征
山脊之间 低洼部分
相邻两个山顶 之间,呈马鞍形
(2017·益阳中考)读某市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 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处在山脊线上的是 处,三地海拔最高相 差 米。 (2)甲处山体部位的名称是 。 (3)图中河流干流的大致流向是 。 (4)此等高线地形图中,缺少地图三要素之一的 。 (5)如果甲处的气温是10℃,只考虑地形因素,乙地的气温 应该不低于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 7
2 ������ 极地经纬网
������������������������������������������������������������������������������������������������������������������������������������������������������������������������������������������������������������������������������������������������������������������������������������������������������������������������������������������������������������������������������������������������������������������������������������������������������
㊀ 8
的位置 . 读图分析, 根据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可知, , 甲点的经 纬 度 是 ( 乙点的经纬度是 2 8 ʎ N, 8 5 ʎ E) ( , , , 丙点的经纬度是 ( 丁点 2 8 ʎ N, 8 5 ʎ W) 2 8 ʎ S 8 5 ʎ E) , ) . . 的经纬度是( 依据题意选 判断此 2 8 ʎ S8 5 ʎ W A 类题, 首先判断南北纬度, 再判断东西经度. ʌ 答案 ɔ A ㊀ 地球的运动 [ 考情剖析 ] 主 要 考 查 点 有: 地 球 自 转㊁ 地球公转的绕 转中 心 ㊁ 运 动 周 期㊁ 运 动 方 向 以 及 产 生 的 地 理 现 象. 地球公转运 动 题 目 通 常 以 地 球 公 转 示 意 图 或 者 地 球 上不同的太阳光照 图 的 形 式 出 现 , 有时结合考查气候 的相关知识 . ʌ ɔ 例3 下面四幅图中 , 地球自转方向表达正确的是 ( ㊀㊀ )
㊀ 东西半球 ㊁ 南北半球的判定 [ 考情剖析 ] 一般给 出 某 个 点 的 经 纬 度 度 数 , 要求判定 . 此点位于四个半球的哪个半球 ʌ ɔ ( 例2 下 列 有 关 东 西 半 球 的 描 述, 正 2 0 1 6 年衡 阳 市 ) ( 确的是 ㊀㊀ ) A. B. C. D.
㊀ 地球仪
标识 表示, 西经用 ������ ������ W ������ 符号 表示, 经线和1 经 0 ʎ 8 0 ʎ 线没有标识符号
经纬度的判读
1 ������ 直线式经纬网 经度值向东增 大 为 东 经 , 经 度 值 向 西 增 大 为 西 经. 纬度值向北增 大 为 北 纬 , 纬 度 值 向 南 增 大 为 南 纬. 如下图所示 :
㊀ 6
第一讲 ㊀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㊀ 地球仪 ㊀ 地球的运动
第二章 ㊀ 地球的面貌
㊀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一㊁ 地球的形状 地 球 是 一 个 两 极 稍 ① 扁 ㊁ 赤道略② 1 ������ 形 状 : 鼓 的不规则球体 . 2 ������ 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 ( ) 1 ③ 盖天 说 : 天圆地方 . ( ) 犹壳之裹黄 , 我国 2 ④ 浑天 说 : 天 之 包 地 , 东汉天文学家 ⑤ 张衡 提出 . ( ) 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 3 ⑥ 麦哲伦 环球航行 : ( ) 现代科学精密测量 , 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 . 4 二㊁ 地球的大小
度数 划分 及其
以西的 1 8 0 ʎ为 西 变化 经, 度数从0 ʎ经 线 规律 向西增大 东经用字母 ������ ������ E ������
一㊁ 地球仪 制 ㊀㊀ 人们根据地球 的 形 状 并 按 一 定 的 比 例 缩 小 后 , 作成的地球模型 . 二㊁ 经线和纬线 经线 连 接 南㊁ 北两极并 垂直于纬线的弧 定义 线, 叫经线 , 又叫 ������ ������ ������ 子午线 纬线 在 地 球 仪 表 面, 与地轴 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 圆圈
������ 昼夜交替 ������ ������ 时差
四季冷暖差异 昼夜长短变化
㊀ 经纬线和经纬度的判读 [ 考情剖析 ] 中 考 中, 常 常 结 合 新 的 时 政 信 息 和 图 片, 联系经纬线的特点 和 经 纬 度 的 变 化 规 律 , 判定某个点 . 的位置 一般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 ʌ ɔ ( 例1 北京时间2 2 0 1 5年 南 充 市) 0 1 5年4月2 5日 , ( ㊁ 时 分 尼泊尔的 博 克 拉 北 纬 度 东经 1 4 1 1 2 8 发生 8. 在 图 示 的 经 纬 网 中, 显 8 5 度) 1 级 地 震, ( 示震中位置的是 ㊀㊀ )
������������������������������������������������������������������������������������������������������������������������������������������������������������������������������������������������������������������������������������������������������������������������������������������������������������������������������������������������������������������������������������������������������������������������������������������������������������������������������������������������������������
东西半球的判断 1 ������ 东西半球的经度范围 东半球 : 2 0 ʎ Wң0 ʎ ң1 6 0 ʎ E 西半球 : 2 0 ʎ Wң1 8 0 ʎ ң1 6 0 ʎ E
五㊁ 东西半球与南北半球的划分 : 南北半球分界线 纬线或 ������ 1 ������ 0 ʎ ������ 赤道 . ������ 2 ������ 东西半球分界线 : ������ 2 ������ ������ 0° W 和1 6 0° E 组成的经 线圈 .
经线 指示 指示 ������ ������ 南北 方 ������ 方向 向 三㊁ 经度和纬度 经度 零度
纬线 指示 ������ ������ 东西 方向 ������ 纬度
经 线 叫 ������ 0 ʎ ������ 本 初 ������ 纬线叫 ������ 0 ʎ ������ 赤道 ������ 子午线 经线以东1 0 ʎ 8 0 ʎ为 东 经, 度数从0 ʎ经 线向东增 大 ; 经线 0 ʎ 赤道以北的 9 0 ʎ为 北 纬, 度数从赤道向北增 大; 赤道以南的9 0 ʎ为 南纬 , 度数从赤道向南 增大 ; 极点均为 9 0 ʎ 北纬用字 母 ������ ������ N 表 ������ 示, 南 纬 用 ������ ������ S 表 ������ 示, 0 ʎ纬 线 没 有 标 识 符 号
2 ������ 东西半球的判断方法 ( ) 口诀法 : 小东大西 . 1 如果某点 经 度 是 东 经 , 则将其经度值与1 6 0 ʎ E ( ) 如甲图 . 先 确 定 纬 度 , 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为逆 1 ; , . 比较 如果是西经 则 与 2 0 ʎ W 比较 小则位于 时针方向 , 可以确定甲图中的极点为北极点 , 因 , . : 东半球 大则位于西半球 如 此, 可以确定图中各点均位于北半球 , 纬度均为 1 5 9 ʎ E<1 6 0 ʎ Eң 东半球 ; 北纬 ; ① 点 在 赤 道 上, ② 点 在 北 回 归 线 上, ③点 1 6 1 ʎ E>1 6 0 ʎ Eң 西半球 ; 在北极圈上 . 再确定经度 , 由图知 , ②③ 两点 所 1 9 ʎ W<2 0 ʎ Wң 东半球 ; 在经线的经度值增大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 2 1 ʎ W>2 0 ʎ Wң 西半球 ; 致, 也就是说 , 经度值向东增大 , 可判定为东 经 . ( ) 图示法 2 , 所以 , 图 中 各 点 经 纬 度 值 分 别 为: ①( 0 ʎ 1 3 5 ʎ 根据某点的经度值 , 找出某点在下图中的位置 , , , . E) ②( 2 3 ������ 5 ʎ N, 9 0 ʎ E) ③( 6 6 ������ 5 ʎ N, 4 5 ʎ E) . 确定该点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 ( ) 如乙图 . 先 确 定 纬 度 , 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为顺 2 时针方向 , 可以确定乙图中的极点为南极点 , 因 此, 可以确定图中各点均位于南半球 , 纬度均为 南纬 ; ④ 点 在 赤 道 上, ⑤ 点 在 南 回 归 线 上, ⑥点 在南极圈上 . 再确定经度 , 由图知 , ⑤⑥ 两点 所 六㊁ 经纬网 在经线的经度值增大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 . 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的网络叫经纬网 ������ 反, 也就是说 , 经度值向西增大 , 可判定为西 经 . 1 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 2 ������ 作用 : , 所以 , 图 中 各 点 经 纬 度 值 分 别 为: ④( 0 ʎ 1 3 5 ʎ ㊀ 地球的运动 , , . W) ⑤( 2 3 ������ 5 ʎ S, 9 0 ʎ W) ⑥( 6 6 ������ 5 ʎ S, 4 5 ʎ W) 四㊁ 低㊁ 中㊁ 高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 0 ʎ ~3 0 ʎ 3 0 ʎ ~6 0 ʎ 6 0 ʎ ~9 0 ʎ 自转 公转 绕转 中心 方向 周期 产生 现象 ������ 地轴 ������ ������ ������ 自西向东 ������ ������ 北极上空看 : 逆时针自转 南极上空看 : 顺时针自转 ������ 一天 ������ ������ ������ 太阳 ������ ������ ������ 自西向东 ������ ������ ������ 一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