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1.数据:是通过数字化并记录下来可以被识别的符号,用以定性或定量地描述事物的特征和状况。
包括数字、文字、符号、图像、声音。
数据本身并没有意义。
2.信息:狭义:两次不定性之差,即指人们获得信息前后对事物认识的差别。
广义:信息是指主体与外部客体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切有用的消息或知识,是表征事物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
GIS中的信息即是广义的信息概念,它不随数据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3.数据与信息的关系:数据的信息的表达形式,是信息的载体;而信息则是数据中蕴含的事物的含义,是数据的内容。
数据只有通过解释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
4.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进行收集、筛选、排序、归并、转换、存储、检索、计算,以及分析、模拟和预测等操作。
数据处理的目的在于:1)把数据转换成便于观察、分析、传输或进一步处理的形式。
2)把数据加工成对正确管理和决策有用的数据。
3)把数据编辑后存储起来,以供后续使用。
5.信息的特点:1)信息的客观性。
2)信息的适用性。
3)信息的传输性。
4)信息的共享性。
6.地理信息:是地理数据所蕴含和表达的地理含义。
7.地理数据:是与地理环境要素有关的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8.地理信息的特征:1)空间特征。
2)属性特征。
3)时序特征。
9.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10.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1)地理信息系统首先是一种计算机系统2)地理信息系统的操作对象:地理数据或空间数据(spatial data) 3)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优势:在于它的空间数据结构和有效的数据集成、独特的地理空间分析功能力、快速的空间定位搜索和复杂的空间查询功能、强大的图形生成和可视化表达手段,以及地理过程的演化模拟和空间决策支持功能等。
地理信息系统考研黄杏元《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考点笔记
地理信息系统考研黄杏元《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考点笔记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将地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和展示的技术系统。
在黄杏元的《地理信息系统概论》中,有一些重要的考点需要我们关注和理解。
以下是我整理的考点笔记,希望能对大家复习和理解地理信息系统有所帮助。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与基本概念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用于存储、查询、分析、处理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的综合系统。
它由硬件系统、软件系统、数据系统和人员系统组成,其中硬件系统包括计算机设备、显示设备等;软件系统包括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数据系统包括地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人员系统包括GIS技术人员和用户。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地理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地理坐标系统、地理数据模型等。
地理空间数据是指反映地球表面地理实体位置的数据,如点、线、面等;属性数据是描述地理实体特征和属性的数据,如土地利用类型、地形高程等;地理坐标系统是用于确定地理实体位置的系统,常用的有经纬度坐标系统和投影坐标系统;地理数据模型是描述地理实体及其关系的模型,如矢量数据模型和栅格数据模型等。
二、地理数据采集与处理地理数据采集包括遥感数据采集和GPS地理信息采集。
遥感数据采集是通过卫星、航空器等遥感平台获取地球表面信息,可以得到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地理数据;GPS地理信息采集是通过GPS定位系统获取地理实体的坐标信息,可以得到高精度的地理数据。
地理数据的处理包括数据的编辑、清理、转换等,以保证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三、地理数据存储和管理地理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包括数据格式与数据模型选择、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数据组织与索引等。
地理数据格式可以是矢量格式和栅格格式,矢量格式适合表示点、线、面等地理空间数据,栅格格式适合表示连续分布的地理数据。
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是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或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知识点总复习
第一章地理信息系统概论数据与信息信息是向人们或机器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是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它不随载体的物理设备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信息的特点:客观性(信息与客观事实紧密相关)、实用性(经过信息系统处理可以变为对生产、管理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的有用信息)、传输性(可以在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传播)、共享性(可为多个用户共享而本身无损失)。
数据是指某一目标定性、定量描述的原始资料,包括数字、文字、符号、图形、图像以及它们能够转换成的数据等形式。
:数据的特点:格式依赖计算机系统,可以转换形式,是用以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本身并无意义。
数据与信息的关系:信息与数据是不可分离的。
信息由与物理介质有关的数据表达,数据中所包含的意义就是信息。
数据是记录下来的某种可以识别的符号,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也可以加以转换,但其中包含的信息内容不会改变。
信息可以离开信息系统而独立存在,也可以离开信息系统的各个组成和阶段而独立存在;~而数据的格式往往与计算机系统有关,并随载荷它的物理设备的形式而改变。
数据是原始事实,而信息是数据处理的结果。
不同知识、经验的人,对于同一数据的理解,可得到不同信息。
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具有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数据能力的系统,它能够为单一的或有组织的决策过程提供有用信息。
信息系统的类型:事务处理系统(支持操作层人员的日常活动,处理日常事务);管理信息系统(为战术层管理者提供信息,包含事务处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交互式信息系统,能支持管理者制定决策);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能模仿人工决策处理过程的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决策支持系统。
它的定义由两方面组成,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学科,是描述、存储、分析和输出空间信息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另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技术系统,是以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2012)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2012)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集成了地理学、计算机科学、遥感技术和统计学等多学科技术的综合性系统。
它主要用于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与地理空间位置相关的数据。
自20世纪60年代诞生以来,GIS技术不断发展,如今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1. 地理信息:地理信息是指与地球表面位置相关的自然、人文现象的信息。
它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人口、交通、建筑等各种类型的数据。
2. 空间数据:空间数据是描述地理现象位置、形状、大小及其分布特征的数据。
它包括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两种类型。
3. 属性数据:属性数据是与空间数据相对应的,用于描述地理现象特征的文字、数字和符号等信息。
4. 空间分析: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功能,通过对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揭示地理现象的分布规律、时空变化和相互关系。
二、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1. 空间数据采集与输入:空间数据采集是GIS的基础,主要包括野外调查、地图数字化、遥感影像处理等方法。
2. 数据存储与管理:GIS数据存储与管理采用数据库技术,实现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统一管理。
3. 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处理与分析是GIS的核心,包括空间查询、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等功能。
4. 地图制作与输出:地图制作是GIS的重要应用,通过地图展示地理信息的空间分布特征。
5. 软件与硬件平台:GIS软件是系统的运行环境,硬件平台包括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等。
三、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1. 国土资源管理:GIS在国土资源调查、评价、规划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有助于提高国土资源利用效率。
2. 城市规划与管理:GIS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空间数据支持,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3. 环境保护:GIS在环境监测、污染源分析、生态保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4. 交通规划与管理:GIS为交通规划、道路设计、交通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课程笔记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课程笔记第一章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1.1 数据与信息数据是原始的、未经处理的素材,它是信息的表现形式。
信息是从数据中提取的有意义的内容,它能够帮助人们做出决策。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数据主要指的是空间数据,而信息则是通过对空间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到的结果。
例如,一个地区的土地利用数据是原始数据,而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得出的土地利用分布情况就是信息。
1.2 地理信息与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指的是与地球表面位置相关的信息,包括自然地理信息(如地形、气候等)和人文地理信息(如人口、交通等)。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专门用于获取、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
GIS能够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结合起来,为用户提供强大的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功能。
例如,GIS可以用来分析城市交通拥堵情况,帮助规划交通路线。
1.3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GIS由硬件、软件、空间数据、应用人员和应用模型五个基本部分组成。
硬件包括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如扫描仪、打印机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GIS软件等;空间数据是GIS的核心,包括地图数据、遥感数据等;应用人员是使用GIS进行空间分析和决策的主体;应用模型则是根据实际问题构建的模型,用于解决具体问题。
例如,一个GIS系统可能包括一台计算机、GIS软件、地图数据和应用模型,用于分析土地利用变化。
1.4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简介GIS的基本功能包括数据采集、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可视化表达和输出等。
数据采集主要是获取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可以通过遥感、野外调查等方式获取;数据管理主要是对数据进行存储、查询、更新和维护,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空间分析主要包括空间查询、空间叠合、空间邻近度分析等,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可视化表达主要是将空间数据以图形或图像的形式展示给用户,增强数据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输出则是将分析结果以报表、地图等形式输出,为决策提供支持。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知识点总结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第一章导论数据与信息的关系:数据:是通过数字化或记录下来可以可以被鉴别的符号,不仅数字是数据,而且文字、符号、图象也是数据,数据本身没有意义;信息:是对数据的解释、运用与解算,数据即使是经过处理以后的数据,只有经过解释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
数据()是信息()的表达,而信息是数据的内容。
数据是未经加工的原始材料,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建立,首先是收集数据和处理数据。
就本质而言数据是客观对象的表示,而信息则是数据内涵的意义,只有数据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时才成为信息。
信息是用数字、文字、符号、语言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以便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作为生产、管理和决策的依据。
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进行收集、筛选、排序、归并、转换、存储、检索、计算,以及分析、模拟和预测等操作。
信息的特点:客观性、适用性、传输性、共享性。
地理信息: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象和图形的总称。
地理信息属于空间信息,它具有空间定位特征、多维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特征。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既是管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应用工程技术,又是跨越地球科学、信息科学和空间科学的应用基础学科。
其技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的基本构成:一般包括以下5个主要部分:系统硬件、系统软1 / 11件、空间数据、应用人员和应用模型。
1、系统硬件:(1)主机:包括大型、中型、小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和微型计算机,其中各种类型的工作站∕服务器成为的主流。
(2)外部设备:包括各种输入(如图形数字化仪、图形扫描仪、解析和数字摄影测量设备等)和输出设备(如各种绘图仪、图形显示终端和打印机)。
(3)网络设备:包括布线系统、网桥、路由器和交换机等。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复习重点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重点1、数据:是通过数字化并记录下来可以被识别的符号,用以定性或定量地描述事物的特征和状况。
2、信息:是指主体与外部客体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切有用的消息或知识,是表征事物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
3、数据与信息的关系:数据是信息的表达形式,是信息的载体;而信息是数据中蕴含的事物的含义,是数据的容。
4、地理信息:是地理数据所蕴含和表达的地理含义。
5、地理信息的特征:空间特征、属性特征、时序特征。
6、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7、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应用人员和应用模型。
8、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1)数据采集与编辑(2)数据存储与管理(3)数据处理和变换(4)空间分析和统计(5)产品制作与演示(6)二次开发和编辑1、地理空间:一般指上至大气电离层,下至地壳与地幔交界的莫霍面之间的空间区域。
2、我国坐标系:(1)1954年坐标系(2)1980年国家坐标系(常用);(3)地心坐标系3、地图投影:将椭圆上各点的坐标,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变换为平面上相应点的平面直角坐标。
4、高程:指空间某点高于或低于某基准面的垂直距离,主要用来提供地形信息。
5、我国现在规定的高程基准面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6、空间实体的表达分:矢量表示法(采用一个没有大小的点来表达基本元素)和栅格表示法(采用一个有固定大小的点来表达基本元素)7、GIS空间数据按照几何特征分;点、线、面、曲面、体。
8、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空间特征、属性特征、时间特征。
9、空间数据的拓扑关系:(1)拓扑邻接:指存在于空间图形的相同类型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2)拓扑关联:指存在于不同类型空间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3)拓扑包含:指存在于空间图形的相同类型但不同等级的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10、拓扑关系全表达:46页,理解11、空间数据结构:对复杂的空间数据特征,组织和建立起他们之间的联系,以便计算机存储和操作。
(完整版)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知识点总结
数据处理一般包括数据变换、数据重构、数据提取等内容。 数据变换:指数据从一种数学状态到另一种数学状态的变换,包括几何 纠正、投影转换和辐射纠正等,以解决空间数据的几何配准。 数据重构:指数据从一种格式到另一种格式的转换,包括结构转换、格 式变换、类型替换等,以解决空间数据在结构、格式和类型上的统一, 实现多源和异构数据的联接与融合。
ethin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som 第一章 导论 r 数据与信息的关系: fo 数据:是通过数字化或记录下来可以可以被鉴别的符号,不仅数字是数 od 据,而且文字、符号、图象也是数据,数据本身没有意义; go 信息:是对数据的解释、运用与解算,数据即使是经过处理以后的数据, re 只有经过解释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 a 数据(data)是信息(information)的表达,而信息是数据的内容。数 g 据是未经加工的原始材料,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建立,首先是收集数 ein 据和处理数据。就本质而言数据是客观对象的表示,而信息则是数据内 ir b 涵的意义,只有数据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时才成为信息。 e 信息是用数字、文字、符号、语言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 th 内容、数量或特征,以便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 in 的知识,作为生产、管理和决策的依据。 s 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进行收集、筛选、排序、归并、转换、存储、检 ing 索、计算,以及分析、模拟和预测等操作。 th 信息的特点:客观性、适用性、传输性、共享性。 ll 地理信息: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 d A 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象和图形的总称。地理信息 n 属于空间信息,它具有空间定位特征、多维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特征。 e a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 tim 既是管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应用工程技术,又是跨越地球科学、信息科 ing at a 学和空间科学的应用基础学科。其技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点总结
1地理空间分析的三大要素空间位置属性时间2地理信息的独特特性空间分布性数据量大信息载体的多样性3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的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
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4 GIS的根本标志GIS的操作对象是空间数据,即点、线、面、体这类有三维要素的地理实体。
空间数据的最根本特点是每一个数据都按统一的地理坐标进行编码,实现对其定位、定性核定量的描述。
5完整的GIS组成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地理空间数据和系统管理操作人员6GIS的硬件配置计算机主机数据输入设备数据存储设备数据输出设备7大地水准面的概念假设当海水处于完全静止的平衡状态时,从海平面延伸到所有大陆下部,而与地球重力方向处正交的一个连续、闭合的水准面。
8遥感影像对空间信息的描述通过不同的颜色和灰度来表示9描述空间实体的两种基本方式栅格矢量结构10空间数据的三个基本特征空间特征属性特征时间特征11空间数据的拓扑关系邻接关系关联关系包含关系12元数据的性质及几种常用形式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描述性数据信息,它应尽可能多的反映数据集自身的特征规律,以便用户对数据集的准确、高效的充分的利用与开发13空间元数据概念及获取方法概念:对于空间数据的描述或者说明获取:键盘输入、关联表、测量法、计算法、推理法14栅格结构、栅格比例尺的定义栅格:以规则的阵列来表示空间地物或现象分布的数据组织方式,阵列中的每个数据表示地物或现象的非几何属性特征栅格比例尺:栅格大小与地表相应单元大小之比15栅格结构数据的获取途径1目读法 2数字化仪手扶或自动跟踪数字化地图,得到矢量数据结构后,再转换为栅格结构 3扫描数字法 4分类影像输入16确定栅格单元含有多个属性代码的方法中心点法面积占优法重要性法百分比法17栅格数据结构的编码方法分类链式编码游程长度编码块状编码四叉树编码18矢量数据结构的编码方法分类实体式索引式双重独立式链状双重独立式19栅格数据、矢量数据的显著特点是什么栅格:属性明显,定位隐含矢量:位置明显,属性隐含20基于图像数据的矢量化转换的步骤二值化:线划图形扫描后产生栅格数据细化:消除线划横断面栅格数的差异,使得欧线指标刘每一条线只保留代表其轴线或周围轮廓线位置的每个栅格宽度跟踪:将写入数据文件的细化处理后的栅格数据,整理为从节点出发的的线段或闭合的线条,并以矢量形式存储与特征栅格点中心的坐标。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各章知识点
第一章导论:1.GIS基本概念:数据、信息、数据与信息的关系、信息的特点、地理信息的定义与特征、地理信息系统定义。
2.GIS基本构成:五个组成部分及每个组成部分具体包含的内容。
3.GIS功能简介:基本功能、应用功能。
4.GIS发展概况:国内外发展概况、未来发展态势。
第二章 GIS的数据结构1.地理空间及其表达:地理空间概念、空间实体的表达。
2.地理空间数据及其特征:分类(4D)、基本特征、拓扑关系、计算机表示。
3.空间数据结构的类型:矢量数据结构的定义、实体数据结构、拓扑数据结构——数据记录格式和拓扑编辑功能;栅格数据结构的定义、栅格矩阵结构、链式编码、游程编码结构、块码、行程编码结构、四叉树结构;曲面数据结构。
4.空间数据结构的建立:系统功能与数据源的关系、空间数据的分类与编码、矢量数据的输入与编辑、栅格数据的输入。
第三章空间数据处理数据变换、数据重构、数据提取(概念)1.空间数据的变换:几何纠正(仿射变换)、投影变换。
2.空间数据结构的转换:矢量——栅格:栅格单元的确定、点的栅格化、线的栅格化、面的栅格化(基于弧段的栅格化方法、基于多边形的栅格化方法——内部点扩散算法、射线算法与扫描算法、边界代数算法、边界点跟踪算法、复数积分算法)栅格——矢量:基于图像数据的矢量化(二值化、细化:剥皮法与骨架法、跟踪、去除多余点及曲线光滑、拓扑关系的生成)、栅格数据的矢量化。
3.多元空间数据的融合:RS与GIS的融合、不同格式的融合(转换器、数据标准、公共接口、直接访问)4.空间数据的压缩与重分类:基于矢量的压缩(间隔取点法、道格拉斯-普克法、垂距法、偏角法、光栏法)5.空间数据的内插方法:定义、点的内插、区域的内插(叠置法、比重法)6.开窗处理:点、线、面7.图幅边沿的匹配处理:逻辑一致性检验、识别和检索相邻图幅、相邻图幅边界点坐标数据的匹配、相同属性多边形公共边界的删除。
第四章 GIS空间数据库1.空间数据库概述:数据管理模式及发展、空间数据库的概念(空间数据存储和管理发展的阶段)、空间数据库设计的过程和步骤、空间数据库的实现和维护。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名词解释1.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2.地理信息 地理信息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3.WEB GIS(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是Internet技术应用于GIS开发的产物,它基于Internet发布地理信息数据,供全球用户查询、检索并提供GIS服务。
4.数字地面模型 ①数字地面模型表示地图要素或制图处理的数字模型。
②数字地形模型就是用数字化的形式表达地形信息。
5.元数据 ①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它反映了某项数据自身的一些特征。
②空间元数据是指在空间数据库中用于描述空间数据的内容、质量、表示方式、空间参考和管理方式等特征的数据,是实现地理空间信息共享的核心标准之一。
③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描述性数据信息,说明数据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有关特征的背景信息。
6.数字地球 数字地球是一种基于因特网的嵌入海量数据的多分辨率的真实地球的三维表现。
7.栅格数据结构 基于栅格模型的数据结构简称为栅格数据结构,是指将空间分割成有规划的网格,称为栅格单元,在各个栅格单元上给出相应的属性值来表示地理实体的一种数据组织形式。
8.叠合分析 空间叠合分析是指在相同的空间坐标系统条件下,将同一地区两个不同地理特征的空间和属性数据重叠相加,以产生空间区域的多重属性特征,或建立地理对象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
9.虚拟现实技术 是指采用各种技术,来营造一个使人感觉置身于类似于现实世界的环境中。
10.地图投影 ①所谓地图投影就是建立平面上的点(用平面直角坐标或极坐标表示)和地球表面上的点(用纬度和经度表示)之间的函数关系。
②地图投影就是依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不可展开的地表曲面映射到平面上或可展开成平面的曲面上,最终在地表面点和平面点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点总结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点总结第⼀章绪论第⼀节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数据与信息1 概念:数据就是通过数字化并直接记录下的可以被鉴别的符号,就是⼀种未经加⼯的原始资料,⽤以定性或定量地描述事物的特征与状况。
信息就是向⼈们或机器提供的关于现实世界各种事物的知识,就是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它不随载体的物理形式的改变⽽改变。
2、信息的特点(1)信息的客观性(2)信息的适⽤性(3)信息的传输性(4)信息的共享性3、数据与信息的关系信息与数据就是不可分离的,数据就是信息的表达,信息就是数据的内涵。
数据本⾝并没有意义,数据只有对实体⾏为产⽣影响时才成为信息。
⼆、地理信息与地图1、基本概念地理数据:就是指表⽰地理环境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及其相互联系与变化规律的数字、⽂字、图像与图形等的总称。
地理信息:地理数据所蕴含与表达的地理含义2、地理信息的特征(1)属于空间信息(2)属性特征(多维结构特征) (3)时态特征⼗分明显3、地理数据区别于⼀般计算机数据的本质特征(1)空间位置特征(2)空间特征数据与属性数据之间的⼀⼀对应的关系或链接关系地图地图就是⼀种思维模型,它的建⽴依赖于制图者与读者对地图符号的“约定”,地图就是空间信息的图形载体。
地图就是地理信息的传统数据源,GIS查询与分析结果的表⽰⼿段也主要就是地图。
三、信息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1、信息系统基本概念信息系统就是具有采集、管理、分析与表达数据能⼒的系统。
由硬件、软件、数据与⽤户四个主要部分组成。
从管理上把信息系统分有4个层次:事务处理系统(TP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持系统(DSS)、⼈⼯智能(AI)与专家系统(ES)从类型上分有⾮空间信息系统与空间信息系统之分地理信息系统就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与不同的⽅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来⽀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与显⽰,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与管理问题。
2、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地理信息系统就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与不同的⽅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来⽀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与显⽰,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与管理问题。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复习资料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第一章导论数据:是通过数字化并记录下来可以被识别的符号,用于定性或定量地描述事物的特征和状况。
不仅包括数字,也包括文字、符号、图像和声音等。
数据本身没有意义,其格式随存储它的物理设备的形式而改变。
信息:狭义信息论指两次不定性之差,即人们获得信息后对事物认识的差异;广义信息论认为信息是指主体和外部客体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切有用的消息或知识,是表示事物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即是广义的信息概念,它不随数据格式的改变而改变。
数据及信息的关系:数据是信息的表达方式,是信息的载体;信息那么是数据中蕴含的事物的含义,是数据的内容;数据只有通过解释才成为信息。
数据处理的目的:把数据转换成便于观察、分析、传输或进一步处理的形式;把数据加工成对正确管理和决策有用的数据;把数据编辑后存储起来,以供后续使用。
信息的特点:客观性、适用性、传输性、共享性。
地理信息:是地理数据所蕴含和表达的地理含义。
地理数据:是及地理环境要素有关的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的总称。
地理信息的特征:空间特征、属性特征、时序特征。
地理信息系统的根本构成: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应用人员、应用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功能:资源管理、区域规划、国土监测、辅助决策。
第二章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构造大地水准面:是假设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穿过大陆、岛屿形成包围整个地球的一个闭合曲面。
旋转椭球体:是一个可以用数学公式描述的规那么的几何外表,可以作为平面坐标的基准。
大地坐标系:1954北京坐标系、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地心坐标系。
GIS空间数据的分类:按照数据来源分类:地图数据,影像数据,文本数据;按照数据构造分类:矢量数据,栅格数据;按照数据特征分类:空间定位数据,非空间属性数据;按照数据几何特征分类:点、线、面、曲面、体;按照数据发布形式分类:数字线画图数据,数字栅格图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数字正射影像数据。
地理信息技术概论——知识点总结
地理信息技术概论——知识点总结
地理信息技术(Geograph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GIT)是一种用于表示、处理和分析地理信息的技术,是地理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产物。
知识点总结
- 地图投影
- 定义:将地球表面的经纬网格投影到平面上的过程。
- 常见的投影方式有等角、等积、等距和方位投影。
- 地图制图
- 定义:将所需的地理信息按照一定的比例尺和规范符号绘制在纸张或其他载体上的过程。
- 注意事项:比例尺、地图要素、渲染符号、数据标注。
- 地理信息系统(GIS)
- 定义:是地理信息处理、存储、分析和应用的工具。
- 构成部分:硬件、软件、数据、人员和方法。
- 地理信息处理
- 数据来源:遥感数据、现场调查数据、已有数据。
- 数据格式: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
- 常见分析工具:空间统计、网络分析、三维可视化。
- 遥感技术
- 定义:利用卫星、飞机等远距离传感器观测地球表面,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 类别:基于光学卫星的遥感、基于雷达卫星的遥感等。
- 地理信息应用领域
- 自然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灾害防治、环境监测、土地利用规划等。
以上是地理信息技术概论中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总结,可以帮助初学者了解和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重点总结
第一章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导读:本章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最基本的概念。
1.信息:向人们或机器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是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它不随载体的物理设备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2.信息的特点:客观性,实用性,传输性,共享性。
3.数据:通过数字化或直接记录下来的可以被鉴别的符号。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不是信息。
4.地理数据: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的总称。
5.地理信息:有关地理实体的性质、特征、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一切有用的知识,它是对地理数据的解释。
6.地理信息的特性:区域性、多维结构特性、动态变化的特性。
7.地理数据(或空间数据)的特征:属性特征、几何特征、时态特征。
8.信息系统的类型:事务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
9.地理信息系统:以采集、储存、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空间信息系统。
10.地理信息系统特征:1>.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信息的能力,具有空间性和动态性。
2>.由计算机系统支持进行空间地理数据管理并由计算机程序模拟常规的或专门的地理分析方法。
3>.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特征是计算机系统的支持。
11.地理信息系统分类:1)按范围:全球,区域,国家,城市GIS;2)按维度:二维,三维,四维,时态GIS;3)按内容:综合,专题。
12.地理信息系统构成: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地理数据,系统管理操作人员。
13.地理信息系统核心问题:位置、条件、变化趋势、模式、模型。
14.地理信息系统功能:数据采集、监测与编辑;数据处理;数据存储与组织;空间查询与分析;图形与交互显示。
15.我国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工作自80年代初开始,以1980年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成立的全国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室为标志。
第三章空间数据模型导读:为能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工具描述现实世界并解决问题,必须对现实世界进行建模,结果就是空间数据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点总结资料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点总结资料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平台,集数据库管理系统、图形处理系统、统计分析系统于一体的地理信息处理系统,用于获取、存储、管理、分析、展示和共享地理空间信息。
1.地理信息的获取:通过地理定位设备(如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如卫星图像、航空和航天遥感数据)等手段获取地理信息数据。
2.数据的存储与管理:将获取的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并存储在数据库中,包括地理数据(如地图数据、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如人口数据、经济数据)。
3.数据的处理与分析:通过地理分析功能对地理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如空间查询、缓冲区分析、空间插值、空间统计等。
4.数据的展示与表达:通过地图制作、图表展示、可视化等方式将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可视化表达,方便用户观察和理解数据。
5.数据的共享与交互:通过网络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实现地理信息数据的共享和交互,提供实时数据查询和在线分析功能。
1.土地利用规划: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对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资源信息进行分析和规划,高效管理土地资源,实现土地利用的合理化和可持续发展。
2.城市规划与管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城市空间结构、人口分布、交通网络等,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优化城市布局和发展。
3.自然资源管理: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对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进行监测、评估和管理,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4.环境保护与监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环境污染、生态系统变化等进行监测和评估,提供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的决策支持。
5.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对地震、洪水、飓风等自然灾害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提供灾害管理和应急响应的依据。
1.多源数据融合:将多种数据源的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整合和融合,提高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
2.云平台和大数据:将地理信息系统部署在云平台上,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地理信息处理和分析,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点
第一章1、数据与信息关系: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容。
2、地理信息系统特征:(1)空间特征:数据是与确定的空间位置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地理信息区别于其它类型信息的一个最显著的标志。
(2)属性特征:通常在二维空间的定位基础上,按专题来表达多维即多层次的属性信息。
(3)时序特征:可以按照时间的尺度来区分地理信息。
3、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4、地理信息系统的操作对象:地理数据或称空间数据5、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优势:地理信息系统的优势在于它的空间数据结构和有效的数据集成、独特的地理空间分析能力、快速的空间定位搜索和复杂的空间查询功能、强大的图形生成和可视化表达手段,以及地理过程的演化模拟和空间决策支持功能等。
6、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应用人员和应用模型。
7、空间数据:空间特征是指地理现象的空间位置及其相互关系,其数据称为空间数据。
属性数据:属性特征表示地理现象的名称、类型和数量等,其数据称为属性数据。
时态数据:时间特征指地理现象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其数据称为时态数据。
8、根据地理现象在空间上的几何图形表示形式,可将地理现象抽象为点、线、面三种类型,把它们表达成地理数据通常在逻辑上可采用矢量和栅格两种数据组织形式,分别称为矢量数据结构和栅格数据结构。
9、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和输出。
10、空间分析和统计功能特点:帮助确定地理要素之间新的空间关系。
它不仅成为区别于其他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为用户提供了解决各类问题的有效工具。
常用的空间分析有:(1)叠合分析(2)缓冲区分析(3)数字地形分析第二章1、要在地理空间中准确测定位置需要采用一种空间定位框架来实现。
地理空间定位框架就是大地测量控制系统,用以建立地球的几何模型来精确测量地球上任意一点的坐标,包括平面位置和高度值。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复习重点.doc
1、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p4)、分类(p6)o 定义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纟R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支持下,对地理信息进行采集、编辑、存储、分析处理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分类根据研究范围全球系统、区域系统和国家系统根据研究内容专题系统和综合系统根据使用的数据模型欠量系统、栅格系统和欠栅混合系统2、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平p (6)、研究内容。
基本构成包括五个主要部分的内容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应用人员和应用模型系统硬件(数据输入设备数据处理设备数据输出设备数据处理设备卫星遥感影像接收机GPS扫描仪数字化仪PC工作站服务器大型机绘图仪打印机大屏幕)目前运行地理信息系统的计算机包括人型机、图形工作站、服务器和个人计算机,其中基于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计算机硬件系统成为地理信息系统的主流I图形工作站图形工作站是一种具备强人的数据运算与图形、图像处理能力,为满足工程设计(CAD/CAM)、动画制作、科学研究和模拟仿真等专业领域而设计开发的高性能微型计算机(1)处理器的性能:图形工作站的处理器性能比普通个人计算机强劲(2)图形加速功能:具有专业的级的显卡,在图像程序借口上釆用openGL标准,对丁•多CPU系统也有更好的支持(3)多种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可以选择UNIX系列和Windows系列,IBM、HP和SUN工作站都有各自版木的UNIX操作系统2个人计算机目前运行地理信息系统的计算机包括大型机、图形工作站、服务器和个人计算机,其小基于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计算机硬件系统成为地理信息系统的主流因其相对较高的性价比,H前也广泛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领域。
如Arcinfo> Mapinfo等主流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产吊,都开发了基于个人计算机系统3客户机/服务器系统数据输入设备1图形手扶跟踪数字化仪2人幅而图形扫描仪3数字测量设备数字测量设备主耍是地理数据的釆集设备,通常有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全球定位系统数据输出设备1绘图仪2计算机显示器(1)CRT显示器(2)LCD显示器系统软件地理信息系统的软件是整个系统的核心,用于执行地理信息系统功能的各种操作,包括数据输入、处理、数据库管理、空间分析和数据输出等。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点总结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点总结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将地理信息与数据进行整合、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的技术系统。
它涉及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等过程,被广泛应用于地理学、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环境保护、应急管理等领域。
本文将对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数据模型、空间分析和应用等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地理信息系统概念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将地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整合的技术系统。
它可以对地理现象进行存储、查询、分析和展示,以实现对地理空间现象的理解和决策支持。
地理信息系统由硬件、软件、数据和人员组成,通过数字化手段对地理数据进行采集、输入、编辑、查询、分析和输出。
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模型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模型是描述地理现象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和组织方式。
常见的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模型包括矢量数据模型和栅格数据模型。
1. 矢量数据模型矢量数据模型将地理现象抽象为点、线、面等几何实体,通过坐标值和属性值来表示。
常用的矢量数据格式有点数据、线数据和面数据。
矢量数据模型适用于表示具体的地理对象,如道路、河流、建筑物等。
2. 栅格数据模型栅格数据模型将地理现象划分为规则的网格或像元,通过像元的属性值来表示地理现象。
栅格数据模型适用于表示连续的地理现象,如地形、气候等。
常见的栅格数据格式有DEM(数字高程模型)和遥感影像。
三、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是指利用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地理现象的量化分析和模拟推理的过程。
常见的空间分析操作有空间查询、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网络分析等。
1. 空间查询空间查询用于根据位置关系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查询,常见的查询操作有点在面内查询、相交查询、邻近查询等。
2. 缓冲区分析缓冲区分析是以某个对象为中心,确定其周围一定距离范围内的地理空间数据。
它可用于分析地理现象的扩散范围、热区分析等。
3. 叠置分析叠置分析是指将多个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叠置计算,以获取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复习资料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第一章】导论1 、数据:数据是通过数字化并记录下来可以被识别的符号,用以定性或定量地描述事物的特性和状况。
2 、信息:信息是指主体与外部客体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切有用的消息或知识,是表征事物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
3 、信息的特点:客观性、适用性、传输性、共享性4 、地理数据: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的总称,是各种地理特征和现象间关系的符号化表示。
5 、地理信息的特征:(1)空间特征:分布性,使信息具有空间维。
(2)属性特征:专题性,具有专题属性(属性维)。
(3)时序特征:动态性,使信息随时间动态变化(时间维)。
6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7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应用人员、应用模型。
(1)系统硬件:数据输入设备:卫星遥感影像接收机、GPS、扫描仪、数字化仪数据处理设备:大型机、图形工作站、服务器、个人计算机(PC)数据输出设备:绘图仪、打印机、大屏幕(2)系统软件:是整个系统的核心。
GIS 功能软件:分为GIS基础软件平台和GIS应用软件基础支撑软件:包括系统库软件和数据库软件操作系统软件(3)空间数据:地理数据是GIS的操作对象,是GIS所表达的现实世界经过模型抽象的实质性内容。
①空间特征:是指地理现象的空间位置及其相互关系,其数据称为空间数据,分为矢量数据(点、线、面)和栅格数据(平面、曲面),包括方位关系、拓扑关系、相邻关系、相似关系。
②属性特征:表示地理现象的名称、类型和数量等,其数据称为属性数据。
③时间特征:指地理现象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其数据称为时态数据。
8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基本功能:数据采集与编辑,数据的存储与管理,数据的处理和变换(数据变换、数据重构、数据抽取),空间分析和统计(叠合分析、缓冲区分析、数字地形分析),产品制作与演示,二次开发和编程应用功能:资源管理、区域规划、国土监测、辅助决策9 、 Roger Tomlinson从1963年开始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即加拿大信息系统(CGIS),Tomlinson被誉为地理信息系统之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第一章导论数据与信息的关系:数据:是通过数字化或记录下来可以可以被鉴别的符号,不仅数字是数据,而且文字、符号、图象也是数据,数据本身没有意义;信息:是对数据的解释、运用与解算,数据即使是经过处理以后的数据,只有经过解释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
数据(data)是信息(information)的表达,而信息是数据的内容。
数据是未经加工的原始材料,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建立,首先是收集数据和处理数据。
就本质而言数据是客观对象的表示,而信息则是数据内涵的意义,只有数据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时才成为信息。
信息是用数字、文字、符号、语言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以便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作为生产、管理和决策的依据。
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进行收集、筛选、排序、归并、转换、存储、检索、计算,以及分析、模拟和预测等操作。
信息的特点:客观性、适用性、传输性、共享性。
地理信息: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象和图形的总称。
地理信息属于空间信息,它具有空间定位特征、多维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特征。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既是管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应用工程技术,又是跨越地球科学、信息科学和空间科学的应用基础学科。
其技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GIS的基本构成:GIS一般包括以下5个主要部分: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应用人员和应用模型。
1、系统硬件:(1)GIS主机:包括大型、中型、小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和微型计算机,其中各种类型的工作站∕服务器成为GIS的主流。
(2)GIS外部设备:包括各种输入(如图形数字化仪、图形扫描仪、解析和数字摄影测量设备等)和输出设备(如各种绘图仪、图形显示终端和打印机)。
(3)GIS网络设备:包括布线系统、网桥、路由器和交换机等。
2、系统软件:按功能分为GIS专业软件、数据库软件和系统管理软件。
3、空间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数据是以结构化的形式存储在计算机中的,称为数据库。
4、应用人员:包括系统开发人员和GIS技术的最终用户。
5、应用模型GIS的功能:基本功能是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和输出。
1、基本功能:包括数据采集与编辑、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处理与变换、空间分析和统计、产品制作与显示、二次开发和编程2、应用功能:包括资源管理、区域规划、国土监测、辅助决策、定位服务数据库: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数据是以结构化的形式存储在计算机中的,称为数据库。
GIS数据库:是区域内一定地理要素特征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GIS的发展概况:当前,GIS正向着集成化、产业化和社会化发展方向迈进,呈现以下主要发展态势:1、GIS已成为一门综合性技术2、GIS产业化的发展势头强劲3、GIS网络化已构成当今社会的热点4、地理信息科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二章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地理空间:地理空间一般包括地理空间定位框架及其联结的特征实体。
地理空间定位框架即大地测量控制,有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组成。
空间实体的表达的方法:1、矢量表示法:如果采用一个没有大小的点(坐标)来表达基本点元素时,称为矢量表示法;2、栅格表示法:如果采用一个有固定大小的点(面元)来表达基本点元素时,称为栅格表示法。
GIS的数据来源:地图数据;影像数据;地形数据;属性数据;元数据。
空间数据类型:类型数据;面域数据;网络数据;样本数据;曲面数据;文本数据;符号数据。
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空间特征是指空间对象的位置及与相邻对象的空间关系或拓扑关系属性特征是指空间对象的专题属性空间数据的拓扑关系包括:拓扑邻接;拓扑关联;拓扑包含。
它们在GIS 的数据处理、空间分析以及数据库的查询与检索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空间数据结构的类型:(一)矢量数据结构:基于矢量模型的数据结构简称为矢量数据结构。
矢量数据结构上利用欧几里得(Euclid)几何学中的点、线、面及其组合体来表示地理实体空间分布的一种数据组织方式。
矢量数据结构的主要类型:1、简单数据结构2、拓扑数据结构3、曲面数据结构(二)栅格数据结构:基于栅格模型的数据结构简称为栅格数据结构,指将空间分割成有规则的网格,在各个网格上给出相应的属性值来表示地理实体的一种数据组织形式。
栅格数据结构与矢量数据结构相比较,用栅格数据结构表达地理要素比较直观,容易实现多元数据的叠合操作,便于与遥感图象及扫描输入数据相匹配建库和使用等。
栅格数据结构的类型:1、栅格矩阵结构2、游程编码结构3、四叉树数据结构4、八叉树和十六叉树结构(三)适量与栅格一体化数据结构1、适量与栅格一体化的基本概念:2、适量与栅格一体化数据结构设计:点状目标和结点只有位置,没有形状和面积;线状目标只要将其通过的栅格地址全部记录下来即可;面状目标应包含边界和边界所保卫的整个区域。
矢量与栅格数据结构的比较:构相适应的GIS空间数据,为空间数据库的建立提供物质基础。
空间数据的分类:空间数据的分类,是指根据系统功能及国家规范和标准,将具有不同属性或特征的要素区别开来的过程,以便从逻辑上将空间数据组织为不同的信息层。
首先根据图形原则,将空间数据分为点、线、面三种类型;其次是对象原则。
空间数据的编码:指将数据分类的结果用一种易于被计算机和人识别的符号系统表示出来的过程。
编码的结果是形成代码。
代码由数字或字符组成。
矢量数据的输入与编辑:矢量数据的输入,是指将分类和编码的空间对象图形转换为一系列x、y 坐标,然后按照确定的数据结构加入到线段或标示点的计算机数据文件中去;空间数据编辑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数字化过程中引入的各类错误和对数据进行拓扑关系检查等而进行的操作。
栅格数据的输入与编辑:栅格数据的输入方法包括透明格网采集输入、扫描数字化输入及其它数据传输或转换输入等;栅格数据编辑的目的同样是为了消除数字化过程中引入的各类错误,根据栅格数据结构的特点,其编辑的内容还包括数据压缩和数据组织方式的变换等。
第三章空间数据的处理数据处理一般包括数据变换、数据重构、数据提取等内容。
数据变换:指数据从一种数学状态到另一种数学状态的变换,包括几何纠正、投影转换和辐射纠正等,以解决空间数据的几何配准。
数据重构:指数据从一种格式到另一种格式的转换,包括结构转换、格式变换、类型替换等,以解决空间数据在结构、格式和类型上的统一,实现多源和异构数据的联接与融合。
数据提取:指对数据进行某种有条件的提取,包括类型提取、窗口提取、空间内插等,以解决不同用户对数据的特定需求。
空间数据坐标变换的实质是建立两个平面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包括集合纠正和投影转换,它是空间数据处理的基本内容之一。
几何纠正:是为了实现对数字化数据的坐标系转换和图纸变形误差的改正。
几何纠正是指对数字化原图数据进行的坐标系转换和图纸变形误差的改正,以实现与理论值的一一对应关系。
几何纠正的方法包括仿射变换、相似变换、二次变换和高次变换等。
投影转换:是指当系统使用来自不同地图投影的图形数据时,需要将该投影的数据转换为所需要投影的坐标数据。
投影转换的方法包括:正解变换、反解变换、数值变换等。
数据压缩:即从所取得的数据集合S中抽出一个子集A,这个子集作为一个新的信息源,在规定的精度范围内最好地逼近原集合,而又取得尽可能大的压缩比。
第四章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数据库:是数据库系统的简称,一个完整的据库系统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应用系统等三个部分组成。
数据库:是按照一定的结构组织在一起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提供数据库建立、使用和管理工具的软件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是为了满足特定的用户数据处理需求而建立起来的、具有数据库访问功能的应用软件,它提供给用户一个访问和操作特定数据库的用户界面。
空间数据库的概念:一个完整的空间数据库系统包括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空间数据库应用系统等三个部分组成。
空间数据库:是指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物理存储介质上存储的与应用相关的地理空间数据的总和,一般是以一系列特定结构的文件的形式组织在存储介质上。
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指能够对物理介质上存储的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语义和逻辑上的定义,提供必要的空间数据查询检索和存储功能,以及能够对空间数据进行有效地维护和更新的一套软件系统。
空间数据库设计的原则、步骤和技术方法:(1)原则▪数据压缩,减少冗余▪数据结构稳定▪方便用户访问、查询▪尽量反映空间数据的复杂性▪支持多种数据类型(2)数据库设计技术▪数据分析技术▪技术设计技术(3)数据库设计内容包括数据模型的三个方面即: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完整性约束。
▪静态特性设计▪动态特性设计▪物理设计(4)步骤▪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空间数据库的实现和维护:(1)空间数据库的实现▪建立实际的空间数据库结构▪装入试验性的空间数据对应用程序调试▪装入实际空间数据(2)相关的其他设计▪空间数据库的再组织设计▪故障恢复方案设计▪安全性考虑▪事务控制(3)空间数据库的运行与维护▪维护空间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监测并改善数据库性能▪增加新的功能▪修改错误关系数据模型:是一种数学化的模型,它把数据的逻辑结构归结为满足一定条件的二维表中的元素,这种表就称为关系。
关系的集合就构成为关系模型。
第五章空间分析的原理与方法空间分析:是基于空间数据的分析技术,它以地学原理为依托,通过分析算法,从空间数据中获取有关地理对象的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形态、空间形成、空间演变等信息。
空间叠合分析:是指在统一空间参照系统条件下,每次将同一地区两个地理对象的图层进行叠合,以产生空间区域的多重属性特征,或建立地理对象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
空间缓冲区分析:是指根据分析对象的点、线、面实体,自动建立它们周围一定距离的带状区,用以识别这些实体或主体对邻近对象的辐射范围或影响读,以便为某项分析或决策提供依据空间集合分析:是按照两个逻辑子集给定的条件进行逻辑运算,其基本原理是布尔代数,他的运算符号或算子包括AND、OR、XOR、NOT及其组合等,逻辑运算的结果为“真”或“假”。
空间数据查询:是指从数据库中找出所有满足属性约束条件和空间约束条件的地理对象。
空间数据的查询方法:基于关系查询语言扩充的空间查询方法、可视化空间查询方法、基于自然语言的查询方法、超文本查询方法变量筛选分析:在研究空间对象时,在同一个取样点上可能收集到几十种原始变量。
根据统计学原理,这些复杂的多变量之间有许多是相互关联的,可以通过寻找一组相互独立的变量,使多变量数据得到简化,这就叫变量筛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