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下载】浅谈完善上市公司分红制度提高投资者保护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完善上市公司分红制度提高投资者保护水平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有两种基本形式,即现金股利(派现或称分红)与股票股利(送红股或称送股)。
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浅谈完善上市公司分红制度提高投资者保护水平。
尽管上市公司通常在公布股利分配方案的时宣布转增,但转增并不属于股利分配的范畴。
以wind的数据为基础进行统计可以发现,从总体看,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表现为以下特点:
1.2000年以前发放现金股利的公司比例起伏较大,但2000年以后趋于稳定。
1995年以前,我国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的比例较高;占所有上市公司比例的50%以上;1996年至1999年,发放现金股利的公司比例大幅降低,仅为30%左右;2000年以后,基本稳定在50%~60%之间。
2.发放股票股利的公司比例逐渐减少,公积金转增股本仍是许多公司的偏好。
1992-1993年,高达80%以上的公司采取发放股票股利的方式;1993-1996年,选择发放股票
股利的上市公司比例超过一半。
1996年以后,选择发放股票股利的上市公司比例逐年减少,2001年后该比例降到10%以下。
尽管目前发放股票股利的公司比例下降到较低水平,但公积金转增股本仍是许多公司的偏好。
1999年以来,上市公司采取公积金转增股本的比例一直在10%上下波动。
3.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息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但逐年有所增加。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息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1998年以前上市公司股息率远低于同期一年期银行储蓄存款利率。
1999年以后,由于我国一年期银行储蓄存款利率已降至较低水平,而上市公司股息率上升,因此两者的差距有所缩小。
2001年以后,我国上市公司股息率逐年有所提高,2004年以后年平均股息率均超过1%。
4.不分配公司的比例逐渐上升,近年维持在50%左右。
1994年以前,不分配的上市公司数量不到10%;1995年以后,不分配的上市公司比例逐渐提高,到1999年,高达62.36%的上市公司选择不分配股利;2000年以后,不分配股利的公司比例有所下降,基本保持在50%左右。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日趋成熟的融资工具,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运用。
其功能不断深化,品种也在不断创新。
以下就是由小编为您提供的浅谈发展资产证券化必须结合中国实际。
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也出现了资产证券化热。
但大家更多看中的是资产证券化对银行业风险的隔离功能。
笔者认为,发展资产证券化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不能盲目照搬,并就此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毫无疑问,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最初出现是和银行不良资产的化解联系在一起的。
事实上,发源于美国的这一金融创新工具,最初也是为了提高金融机构资产流动性以及转移和分散信贷风险。
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相继采用并发展完善了这项金融创新技术,使之成为国际资本市场发展最快、最具活力和令人振奋的金融工具。
根据美国债券市场协会的统计,2005年前三个季度,美国中长期债券市场新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2.24万亿美元,占美国债券市场整个新发行总量的53.6%。
截至2005年第三季度末,美国资产证券化产品余额达7.7万亿美元,约占美国债券市场全部余额24.7万亿美元的3l%,为市场的第一大产品。
资产证券化已成为美国资本市场上最重要的融资工具之一,对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
欧洲的资产证券化以英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德国等国的为标志,在最近几年96也获得了快速发展,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量从2000年的800亿欧元左右上升到2004年的2480亿欧元左右。
2005年前三个季度欧洲新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达1962亿欧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5%。
资产证券化在欧洲市场已进入成熟运用和快速发展阶段。
资产证券化开始出现在亚洲市场上,主要是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在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截至2004年末,整个亚洲市场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量从1998年的70亿美元上升到680亿美元。
从世界各国的发展来看,资产证券化已不仅仅是当初作为化解不良资产的工具来运用,和股权融资、债权融资(银行贷款、债券融资)相比,资产证券化虽然属于债券融资的范畴,但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它和上述融资方式最大的不同在于:银行贷款、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方式都是对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经营未来现金流的要求权,由于融资对象受多种不确性因素的影响,其融资形成的资产都存在着不可预计的稳定的现金流,这种不确定性可能来自宏观的因素,也可能来自微观的因素,信息的不对称使得投资者不可能准确评判企业的价值;而资产证券化最大的特点是,其基础支持资产主要是贷款、应收账款等具有可预计的未来现金流的资产,是以资产信用替代企业整体信用,投资者可以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资产折价。
资产证券化打破了传统的金融中介垄断,同时与非中介竞争,通过盘活非流动资产,提高资源配置的运作效率;开辟了企业融资的新模式,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实力;同时还改变了证券市场的结构,极大地丰富了证券市场的运作品种,推动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美欧各国资产证券化的实践表明,国际金融市场发展即将步入资产证券化产品主导阶段,资产证券化正在改变着金融市场的融资方式,推动着全球金融制度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5.我国上市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占净利润的比例波动较大,近年来趋于稳定。
1996-2000年期间,我国上市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占上年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的比例显着低于50%,最低的1997年仅有24%。
2001年以后,该比例基本稳定在50%左右。
以深成指和上证50指数成份股为代表的蓝筹公司的各项现金分红指标均达到较高水平。
从现金分红公司占样本公司比例看,两组公司2004与2005年均超过90%;2005年深成指公司分红比率高达49.26%,上证50公司也达到40.41%;从股息率看,2005年深成指公司达4.19%,超过同期一年期银行储蓄存款利率近一倍,上证50公司股息率也超过同期一年期银行储蓄存款利率。
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指标表现出色。
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2005年现金分红的公司比例达到86%;2004、2005两年现金分红比率分别达到49.16%和44.89%,均超过同期上证50公司,与深成指公司相当;中小企业板公司股息率不高,主要原因是投资者对其给予了较高的成长性溢价。
编辑老师在此也特别为朋友们编辑整理了浅谈完善上市公司分红制度提高投资者保护水平。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