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龙山县皇仓中学”青果杯“高中参评论文 浅析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龙山县皇仓中学”青果杯“参评论文浅析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摘要:交流、合作是人类社会生存至今的重要动力,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竞争越加激烈的21世纪社会,合作意识更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意识。
因此,在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渠道的课堂教学,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与小学生素质的发展,其实践意义是很明显的。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
关键词:合作学习探究课题教学改革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的基础上,把一个教学班的学生按均衡编组的原则,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在教师精讲的基础上,使学生得以充分地合作,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与传统教学相比,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更注重学生的活动,注重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科学分组,合理搭配
笔者班上有50个学生,我把全班分成10个合作小组,每组一名组长。
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
组内异质,便于组内互相交流与合作;组间同质,则有利于开展组间公平竞争。
在某种程度上还应尊重学生意愿,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考虑,然后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
此外,各小组成员应相对稳定,一般不随意变动。
使课内课外形成一体,让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优势互补,增强小组成员的集体观念与集体荣誉感。
二、合理分工, 明确职责
建立结构合理、分工明确、互帮互助的合作小组是基础,是关键要素,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各成员应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和具体的责任分工。
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才能使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务,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
三、选择内容,适时合作
1.科学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
小组合作是针对某一疑难群策群力、共同攻克难关的策略,有的问题很浅显,答案直白得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就不值得合作。
合作学习要应时而用,应需而用,并适时调控预设,引导合作发展。
选择活动的内容和确定讨论的题目是至关重要的。
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设置的问题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且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使学生通过努力跳一跳摘到“桃子”。
这样既可以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深层求知欲望,使学生体会探索的意义与价值,又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把握时机,适时合作。
往往学生在进行独立思考后,有了疑问才会产生互相交流、质疑、解惑的欲望,因此小组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
例如:①在知识的关键处组织合作学习;②在规律的探求处组织合作学习;③在思维的交锋处组织合作学习;④在学习策略的发展处组织合作学习。
3.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干什么?是旁观,是监工,或是局外人?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
合作学习中的课堂讲授是以合作设计为基础的,讲授过程也要力求简练清晰、时短量大、高效低耗,有着较强的研究性、探究性,能为小组活动留有足够的空间。
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时,教师首先应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设计好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活动的要求;在小组深入开展合作与交流时,教师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
为使小组学习富有成效,教师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适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与调控。
四、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
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1、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1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
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发展。
2、学会讨论
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
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3、学会表达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
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
如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时,起来补充或纠正时可以这样说:“我对第X小组XXX同学的意见有补充或有不同看法。
”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它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探索形成的。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习互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4、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
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
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
五、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新课程标准的评价体系要求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评价使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
要注重形成性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要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在具体操作中,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程度、团结合作、完成任务、学习效果等为指标,可采用学生自评、组员互评、老师参评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各组的学习行为和效果,让学生认识到小组合作成员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只有每个成员的共同参与才是合作学习所要实现的目标。
六、小组合作应注意的问题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观摩其他教师的课时,自己或其他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存在一些问题:
1、小组活动重视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
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
2、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
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问题,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3、组合作学习内容和时机缺乏恰当性
教学中提出恰当的研讨问题是实施分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基础。
一个好的研讨问题,可以使学生有的放矢,在既定的目标下积极合作探索,使合作效果达到最优化,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而部分教师却误认为不合作就不是创新,不合作就不是实践新课程,因此每一节课都要挤出几分钟让学生匆匆忙忙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概念的理解要合作,公式的推导要合作,解题方法归纳要合作,甚至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也要合作,却不考虑合作探究交流的内容是否有价值,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小组合作学习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其意义是很大的。
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是正常现象,这需要我们教师进一步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扎实的实践研究,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逐步完善,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