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 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课时训练15 几种重要的盐练习

合集下载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章节练习题及课堂教学设计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章节练习题及课堂教学设计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章节练习题及课堂教学设计7.1 溶液的酸碱性一、预习检测1.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可以用和两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2.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变;遇碱变;无色的酚酞试液遇碱变。

3.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A.肥皂水B.食盐水C.白醋D.石灰水4.用pH试纸测量碱溶液的pH时,若事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则测量结果会()A.偏大B.偏小C.不变D.无法判断二、课堂检测掌握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分为:、、常用的指示剂有:紫色的石蕊试液和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情况为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变,遇碱变,遇中性。

无色的酚酞试液遇酸变,遇碱变,遇中性。

如有一瓶试液,要想一次性的鉴别出酸碱性,最好选择。

可以用蓝色石蕊试纸或红色石蕊试纸测溶液的酸碱性:蓝色石蕊试纸遇到性溶液能变红,红色石蕊试纸遇到性溶液变蓝色。

测量溶液的酸碱度用,操作方法为:14Ph<7,溶液显性;Ph>7,溶液显性;Ph>7,溶液显性,1.要确定溶液的酸碱度,可以使用()A.石蕊试液B.酚酞试液C.pH试纸D.蓝色石蕊试纸2.在pH=0的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A.紫色B.红色C.蓝色D.无色3.维生素C(C6H12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

它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⑴取三片维生素C,压碎后溶于10mL水中,过滤。

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说明维生素C的水溶液呈性。

⑵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比较稳定,在高温时容易被破坏。

请你想一想,如何食用黄瓜,才能充分利用黄瓜中丰富的维生素C?三、课后检测:1.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可以用和两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度用。

2.位于美国富兰克林的小依科庞德湖,湖水的pH为4.2,是世界上性最强的湖。

该湖水是否适宜一般作物的灌溉。

(“是”或“否”)3.有A、B、C三种溶液,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B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C遇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均无变化,则三种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A>C>BB.C>B>AC.B>A>CD.B>C>A4.用稀的碱性溶液或清水浸泡,可使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降低毒性。

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章节练习(带解析)

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章节练习(带解析)

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一、单选题1.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做法中,利用了中和反应的是()A.用碳酸氢钠的柠檬酸等原料自制汽水B.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C.用熟石灰与硫酸铜溶液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D.实验室用浓硫酸做干燥剂2. 如图所示,将液体X加入到集气瓶中与固体Y混合,观察到气球逐渐变大。

下表中对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⑤D.②③⑤3.关于氢氧化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构成:由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B.用途:可用来制波尔多液和改良酸性土壤C.性质:与氯化钙性质相似,都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沉淀,从而体现碱的化学通性D.制备:可用氧化钙与水反应4. “探险队员”--硫酸,不小心走进了有许多“吃人的野兽”如图所示(即能与硫酸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的小山,逃生线路有多种,但有一种线路是完全行不通,处处为陷阱,即为入口→③→⑤→⑦→⑨→出口,则该线路涉及的物质为()A. Na2CO3、Fe(OH)3、Zn、Fe2O3B.SO3、Cu、BaCl2、HClC.Zn、Fe(OH)3、KNO3、CuOD.SO3、Cu、NaCl、CuO5.下列可作氮肥的物质是()A.(NH4)2SO4B.K2SO4C.KClD.Ca(H2PO4)26.如图所示,将一定质量的液体X滴入到烧瓶中,若小气球先鼓起,一段时间后又变瘪(液体X的体积忽略不计),则液体X和固体Y是()A. 水和氢氧化钠B.水和硝酸铵C.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D.稀盐酸和碳酸钙7.下列化肥中,不属于复合肥的是()A.NH4H2PO4B.CO(NH2)2C.KNO3D.K2HPO48.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氧气--医疗急救B.熟石灰--改良土壤C.食品充氦防腐D.指示剂--测定酸碱度9.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现有:氯化钾、磷矿粉、硫酸铵、氯化铵四种化肥,其中从外观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的是()A.氯化钾B.磷矿粉C.硫酸铵D.氯化铵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可能是碳酸盐B.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证明瓶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C.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该溶液中一定有硫酸根离子D.氢氧化铝可治疗胃酸过多,故氢氧化钠也可治疗胃酸过多11.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A.AB.BC.CD.D12.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B.用食盐水除去水垢C.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D.用水区分氯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13.下列有关酸和碱的说法错误的是()A.用稀盐酸能鉴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B.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C.食盐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D.常温下测得某溶液的pH=0,则该溶液一定是酸性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B.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C.钠离子的电子数多于钠原子的电子数D.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15.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另加试剂就无法鉴别出来的一组是()A.HCl、NaOH、CuSO4B.AgNO3、NaCl、CaCl2C.HCl、Na2CO3、CaCl2D.(NH4)2SO4、NaOH、Ba(OH)2二、填空题16.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精编】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复习课教学设计.doc

【精编】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复习课教学设计.doc

第七单元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复习【复习目标】1.复习酸、碱、盐的组成、性质及应用2.复习化肥3.复习粗盐提纯【趣味引入·知识梳理】一、酸、碱、盐的组成酸=H ++酸根离子 H 2SO 4 = 2H + + SO 42—HCl = H + +Cl — HNO 3 = H + + NO 3—碱=金属离子+OH — NaOH = Na + + OH — Ca(OH)2 = Ca 2+ + 2OH — NH 3·H 2O盐=金属离子(或铵根)+酸根离子 NaCl=Na ++Cl — CuSO 4= Cu 2+ + SO 42—Na 2CO 3 NH 4Cl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二、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2)金属 + 酸(不包括硝酸和浓硫酸) → 盐 + 氢气Fe+2HCl=FeCl 2+H 2↑Mg+H 2SO 4=MgSO 4+H 2↑(3)碱性氧化物+酸→盐+水 CuO+ H 2SO 4= CuSO 4+H 2O Fe 2O 3+6HCl=2FeCl 3+3H 2O(4)酸+碱→盐+水 HCl+NaOH=NaCl+H 2O Ca(OH)2+ H 2SO 4= CaSO4+2 H 2O(5)酸+盐→新酸+新盐 HCl+AgNO 3=HNO 3+AgCl ↓ H 2SO 4+BaCl 2=BaSO 4↓+2HCl四、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用途用途①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②化工原料:制肥皂、造纸③去除油污:清洁剂中含氢氧化钠①工业:制漂白粉②农业:改良酸性土壤、配波尔多液③建筑:(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2)酸性氧化物+碱→盐+水CO2+ Ca(OH)2= CaCO3↓+ H2O SO2+2NaOH=Na2SO3+H2O(3)碱+酸→盐+水2HNO3+Mg(OH)2=Mg(NO3)2+ 2H2O Al(OH)3+3HCl=AlCl3+3H2O(4)碱+盐→新碱+新盐 2NaOH+CuSO4= Cu(OH)2↓+ Na2SO4注:(1)(2)(4)只适用于可溶性碱。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化学 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章末练习题(解析版)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化学 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章末练习题(解析版)

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一、选择题1.下列化肥属于钾肥的是( )A. NH4HCO3B. KClC. Ca3(PO4)2D. CO(NH2)22.在X+Y→盐+水的反应中,X和Y不可能是()A. NaOH和HClB. Fe2O3和HClC. BaCl2和H2SO4D. NaOH和CO23.碳酸氢钠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其俗称是()A. 火碱B. 熟石灰C. 苏打D. 小苏打4.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古代的染坊常用某种“碱剂”来精炼丝绸,其主要成分是一种盐,水溶液呈碱性,它能使促进蚕丝表面的丝胶蛋白质水解而除去,从而使丝绸颜色洁白、质感柔软、色泽光亮,这种“碱剂”可能是()A. 食盐B. 烧碱C. 草木灰D. 熟石灰5. 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料的是()A. NH4HCO3B. K2SO4C. KNO3D. Ca(H2PO4)26.如图是某些物品的近似pH,呈碱性的是()A. 柠檬汁B. 食醋C. 雨水D. 肥皂水7. 下列数据为常见水果的近似pH,其中呈碱性的是()A. 菠萝pH=5.1B. 杨梅pH=2.5C. 苹果pH=4.1D. 柿子pH=8.58. 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Z不反应.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正确的是()9.小轩同学在实验室中测定某稀硫酸溶液的pH,他的实验操作如下: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待测试液于pH试纸上进行测定,你认为小轩同学这样测得的结果与该溶液的实际pH比较()A. 偏低B. 不变C. 偏高D. 无法判定10.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有金属析出,过滤、洗涤后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根据上述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A. 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B. 滤渣中一定有Ag、Cu、Zn粉C. 滤液中一定含有AgNO3、Cu(NO3)2、Zn(NO3)2D. 滤渣中一定含有Ag粉11.“金银铜铁锡”俗称五金。

中考化学复习方案第0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中考化学复习方案第0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玻璃棒
标准比
色卡
污染试剂


<


第三页,共三十三页。






知识体系
H+
溶质
白雾
练考

吸水
(kǎo tí)
溶剂
浓硫酸





NaHCO3
(dāngdì)
演当
练地
挥发(huīfā)
刺激性


第四页,共三十三页。






知识体系
不变色(biànsè)

Zn+H2SO4
(kǎo tí)
练考
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肥料为复合肥。
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KH2PO4含有钾
元素、磷元素,属于复合肥;NH4HCO3中含有
氮元素,属于氮肥;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
属于磷肥。






第十六页,共三十三页。
(zhī shi)
梳知
理识








3.[2016·淮安]人体内几种体液的
(kǎo tí)
练考




(1)石蕊试液遇碱变蓝,遇酸变红属于化学变化
( √ )
(2)无色酚酞可以一次性鉴别氯化钠、纯碱和稀盐酸
( x )
(3)用pH试纸0测定稀盐酸pH,结果为pH=3.6
( x )
(4)用湿润的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度时,不一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中考化学复习 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第15课时 几种重要的盐课件

中考化学复习 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第15课时 几种重要的盐课件

C.KCl
D.Ca3(PO4)2
9. B 【解析】 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反应产
生氨气,使肥效降低,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10.尿素[化学式为CO(NH2)2]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优质肥料。它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氢、氧元素的质量(zhìliàng)比为
中的
;它属于化学肥料
肥。
第十六页,共三十九页。
10.四



(3)为了验证加入Na2CO3溶液后,溶液M 中的溶质是否反应完全,可取上层清液加入
A.碳酸钠溶液
B.铁粉
(填序号)进行检验。
C.无色酚酞
图15-3
第十八页,共三十九页。
高频考向探究
【答案(dá àn)】
(1)蒸发
(2)Ca(OH)2+CO2 =CaCO3↓+H2O
Na2CO3+Ca(OH)2 =CaCO3↓+2NaOH
Fe+CuSO4 =FeSO4+Cu
(湿法炼铜的原理);

Cu+2AgNO3 =Cu(NO3)2+2Ag
第三页,共三十九页。
课前双基巩固
(2)盐+酸→新盐+新酸(复分解反应)
①应用(yìngyòng):检验碳酸盐
实验操作
步骤1:取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
的稀盐酸
步骤2:将气体通入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产生大量气泡
第五页,共三十九页。
课前双基巩固
(3)盐+碱→新盐+新碱(复分解反应)
举例(书写化学方程式):
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2NaOH+CuSO4= Cu(OH)2↓+Na2SO4;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7 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一、酸思考:酸属于(选填“混合物、化合物、单质”),酸中一定含有元素。

酸电离时都产生。

1.常见的酸:“三大强酸”是指、、;人的胃液中含有,汽车常用的电瓶(蓄电池)中有,食醋中含有,酸雨中含有极少量的。

思考:①实验室制取氢气是不能采用浓盐酸,也不能采用浓硫酸和硝酸,这是什么原因呢?②4个小烧杯中分别放入等质量的浓盐酸、蔗糖溶液、浓硫酸和浓硝酸,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假设温度不改变,水分不蒸发)溶液的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有何变化?2.酸的特性(1)打开浓盐酸的瓶塞形成,这是因为盐酸具有性。

鉴别浓盐酸和稀盐酸最简便的方法是。

(2)硝酸具有性,与活泼金属反应。

打开浓硝酸的瓶塞形成,这是因为浓硝酸具有性。

盛放浓硝酸的试剂瓶是,由此可推测浓硝酸具有的性质。

(3)浓硫酸(H2SO4)的三大特点:①,可用于干燥一些气体②,能使木材、纸张等有机物发生③,与金属反应一般不生成氢气。

(4)在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沿烧杯内壁注入中,并不断,使。

思考:①在浓硫酸稀释过程中,玻璃棒起的作用是。

②用盐酸制取氢气时,氢气中将含有哪些杂质?如何证明?如何除去?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含有哪些杂质?如何证明?如何除去?④酸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⑤有两瓶标签已经遗失了的溶液,已知一瓶是稀硫酸,一瓶是氢氧化钠溶液,如何分辨?3.酸的化学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酸溶液使石蕊试剂变色,酚酞试液遇酸,酸溶液的pH 7,pH ,酸性越强。

(2)酸+金属→ + 。

写出Fe 、Al分别与HCl和H2SO4反应的方程式、、酸和金属的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规律是。

(3)酸+金属氧化物→ + 。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写化学式).将生锈的铁钉投入过量的稀盐酸中,首先看到的现象是,反应的方程式为,过一会儿又看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做完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实验后,试管壁上留下的黑色物质可以用洗去,方程式为。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导学案:《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导学案:《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复习目标〗1.知道酸碱性检验、酸碱度的测定、中和反应、化学肥料等知识;2.掌握常见酸和碱、盐的性质和用途;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复习过程〗第一课时(复习基本知识点)一、结合课堂笔记复习第七章知识点,重点背以下内容,准备默写1、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 7时溶液呈中性,pH 7时呈酸性,pH 7时呈碱性。

pH越小,酸性,pH越大,碱性。

正常雨水的pH<7,显弱酸性,因为,pH<5.6的雨水被称为 ,酸雨主要是气体造成的。

2、酸性溶液使紫色石蕊变,碱性溶液使紫色石蕊变,无色酚酞变,3、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物质是;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改良酸性土壤常用的物质是,胃酸内含有的酸是,易挥发的液态的碱,水溶液显碱性的盐,有机氮肥,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水垢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

5、说说下列物质密封保存的原因:(1)浓HCl ;(2)浓H2SO4;(3)氢氧化钠;(4)氢氧化钙;(5)氧化钙;(6)氨水;6、氢氧化钠是一种色体,溶于水,有腐蚀性。

暴露在空气中易。

7、氢氧化钙是一种色状体,溶于水,其水溶液常叫做,有腐蚀性。

8、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工业上用稀盐酸除铁锈 ______;(2)实验室用金属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_____;(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 ______;(4)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______;(5)农业上用硫酸铜和熟石灰配置波尔多液 ______;(6)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 ______;(7)用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______;(8)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_____。

(9)石灰石高温煅烧 ______;(10)生石灰和水反应 ______。

二、课堂讨论活动一、认识浓盐酸、浓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特性。

1.现有三个分别装有浓盐酸、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和氢氧化钙的试剂瓶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四个试剂瓶的质量如何变化?说出变化的原因。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练习题(含答案)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练习题(含答案)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一、单选题1.化学实验必须规范操作,下列选项中操作正确的是()A. B.C. D.2.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 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中a点所示溶液呈酸性B. 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阳离子只有H+C. 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NaOHD.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盐酸的烧杯中3.下列化学式表示的物质是某化学肥料的主要成分,其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A. KNO3B. K2CO3C. CO(NH2)2D. Ca(H2PO4)24.下表是一些食物的pH,胃酸过多的病人空腹时最宜食用的是()A. 柠檬B. 苹果C. 牛奶D. 玉米粥5.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B. 测定溶液pHC. 加热液体药品D. 取用固体药品6.下列几种化肥,从外观就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的是()A. 磷矿粉B. 氯化铵C. 尿素D. 硫酸钾7.下列金属不能与CuCl2溶液反应的是()A. ZnB. AgC. FeD. Al8.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 FeCl3、NaOH、KClB. Na2CO3、NaCl、K2SO4C. BaCl2、NaOH、H2SO4D. KCl、NaOH、CuSO4二、填空题9.现有七种物质:①硝酸钾②小苏打③熟石灰④聚乙烯⑤生石灰⑥氯化钙⑦碳酸钙.试按下列要求用序号填空:(1)常用作干燥剂得到是;(2)常用作发酵粉主要成分的是;(3)可以制作食品包装袋的是;(4)常用作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10.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金属,高科技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也需要金属.请回答:(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2)根据下图的应用实例,试说出金属具有的两点物理性质.(3)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入民已经开始炼铁.①写出磁铁矿(Fe3O4)与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钢铁防腐十分重要,请写出一种防止钢铁生锈的方法.11.铁制品表面常有锈,铁生锈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和发生了化学反应。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常见的碱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常见的碱
标表示反应的有关变化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D
溶 液 pH
7
0
NaOH溶液/g
A

H2SO4








g
0
NaOH溶液/g 0
B
沉 淀 质 量 g
NaOH溶液/g 0
C
NaOH溶液/g
D
12/8/2021
第十四页,共二十二页。
中考(zhōnɡ kǎo) 链接
1.(包头)由一种(yī zhǒnɡ)可溶性碱和两种可溶性盐组成的固体混
CuO + H2O Fe2O3 + 3H2O
4.氢氧化钙的制法
CaCO3 = 高温 CaO + CO2 ↑
CaO + H2O = Ca(OH)2
12/8/2021
第七页,共二十二页。
重点(zhòngdiǎn) 梳理
典例解析(jiě
xī)
1.长期盛放(shènɡ fànɡ)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上,往往产生一层白色 物质,如何除去这层白色物质?
Ba(OH)2 + CuSO4 = BaSO4 ↓ + Cu(OH)2 ↓
要求:反应物碱和盐都必须是可溶的,且生成物符合复分 解(fēnjiě)反应发生的条件。
12/8/2021
第六页,共二十二页。
3.
①不能使指示剂变色(biànsè) ②不与酸性氧化物或盐溶液反应
③受热(shòu rè)
例:2CFue((OOHH))23==△△
(gùtǐ)组成的实验方案,请你和他一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 倒入适量水,充分 搅拌、静置; ②向上层清液中滴 加无色酚酞溶液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化学 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章末练习题(解析版)-精选学习文档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化学 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章末练习题(解析版)-精选学习文档

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一、选择题1.下列化肥属于钾肥的是( )A. NH4HCO3B. KClC. Ca3(PO4)2D. CO(NH2)22.在X+Y→盐+水的反应中,X和Y不可能是()A. NaOH和HClB. Fe2O3和HClC. BaCl2和H2SO4D. NaOH和CO23.碳酸氢钠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其俗称是()A. 火碱B. 熟石灰C. 苏打D. 小苏打4.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古代的染坊常用某种“碱剂”来精炼丝绸,其主要成分是一种盐,水溶液呈碱性,它能使促进蚕丝表面的丝胶蛋白质水解而除去,从而使丝绸颜色洁白、质感柔软、色泽光亮,这种“碱剂”可能是()A. 食盐B. 烧碱C. 草木灰D. 熟石灰5. 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料的是()A. NH4HCO3B. K2SO4C. KNO3D. Ca(H2PO4)26.如图是某些物品的近似pH,呈碱性的是()A. 柠檬汁B. 食醋C. 雨水D. 肥皂水7. 下列数据为常见水果的近似pH,其中呈碱性的是()A. 菠萝pH=5.1B. 杨梅pH=2.5C. 苹果pH=4.1D. 柿子pH=8.58. 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Z不反应.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正确的是()9.小轩同学在实验室中测定某稀硫酸溶液的pH,他的实验操作如下: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待测试液于pH试纸上进行测定,你认为小轩同学这样测得的结果与该溶液的实际pH比较()A. 偏低B. 不变C. 偏高D. 无法判定10.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有金属析出,过滤、洗涤后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根据上述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A. 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B. 滤渣中一定有Ag、Cu、Zn粉C. 滤液中一定含有AgNO3、Cu(NO3)2、Zn(NO3)2D. 滤渣中一定含有Ag粉11.“金银铜铁锡”俗称五金。

【中考命题研究】2018-2019中考化学 教材知识梳理 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课时1 溶液的酸碱性 常见的

【中考命题研究】2018-2019中考化学 教材知识梳理 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课时1 溶液的酸碱性 常见的

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课时1 溶液的酸碱性常见的酸和碱五年中考命题规律五年中考真题演练溶液的酸碱性1.(2012,遵义,6,2分)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不合理的推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碱溶液的pH都大于7,pH大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C.原子可以构成物质,物质一定是由原子构成的D.有些金属和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2.[2013,遵义,16(3),2分]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观察到气泡逸出不明显后,测得B中锥形瓶内残留液的pH等于2,然后取适量该残留液,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并用pH计连续监测得曲线如图[pH为纵坐标,时间s(秒)为横坐标],请写出曲线中bc段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d段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见的酸3.[2013,遵义,11(4),1分]化学实验应严格规范,确保安全。

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5,遵义,9,2分)酸溶液中都含有大量H+,因此不同酸表现出一些共同性质。

下列关于盐酸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酸的共同性质的是( )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B.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水C.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D.能与锌反应生成氢气常见的碱5.(2011,遵义,17,6分)化学老师交给九年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一个任务:测定实验室一瓶久置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

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猜想】猜想Ⅰ:没有变质;猜想Ⅱ:全部变质;猜想Ⅲ:部分变质。

【查阅资料】部分盐溶液在常温下的pH如下表所示:【设计方案,并进行验证】请你与他们一起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上述步骤(1)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训练(十五) 几种重要的盐
(建议限时:30分钟)
|夯实基础|
1.[2018·黄石]合理施用化学肥料是农作物增产的途径之一。

下列化学肥料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
A.Ca3(PO4)2
B.CO(NH2)2
C.K2CO3
D.NH4H2PO4
2.[2018·梧州]关于碳酸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易溶于水
B.可用于洗涤油污
C.受热易分解
D.可用于制造普通玻璃
3.下列关于酸、碱、盐的生产或应用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将硝酸铵与草木灰(含碳酸钾)混合使用
B.纯碱既可以从内陆盐湖提取,又可以用“侯氏联合制碱法”生产
C.用石灰乳和硫酸铜溶液混合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D.高温煅烧石灰石可以制得生石灰
4.下列选项中,各组内物质之间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 )
A.NaOH和盐酸
B.Ba(OH)2和K2SO4
C.NaCl和AgNO3
D.Na2CO3和KNO3
5.[2018·徐州树德二模]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现有①硫酸铜、②熟石灰、③硫酸铵、④硝酸钾、⑤纯碱、
⑥烧碱六种物质,从中选取合适的物质按要求填空(填序号)。

(1)可用作复合肥料的物质是。

(2)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盐是。

(3)可使农作物叶色浓绿,不能和碱性物质混用的化肥是。

(4)面发过时蒸出的馒头常发酸,为避免蒸出的馒头发酸,可加入的物质是。

6.[2018·宜昌]下列方法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1)在河道上设置拦污网拦截漂浮垃圾,是应用了操作。

(2)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它起干燥作用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服用含碳酸氢钠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7.[2018·邵阳] X是常见的碳酸盐,可发生如图Z15-1所示的变化,部分生成物省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Z15-1
(1)C的化学式是。

(2)写出图中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该反应基本类型是。

|能力提升|
8.[2018·扬州]下列各组物质,仅用水无法鉴别的是( )
A.CuSO4、Na2SO4
B.KCl、NaCl
C.CaCO 3、Na 2CO 3
D.NH 4NO 3、NaNO 3
9.[2018·舟山] 某同学在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后,绘制了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制取MgSO 4的思维导图。

其中所选用的物质错误的是 (
)
图Z15-2
A.①-Mg
B.②-MgCl 2
C.③-H 2SO 4
D.④-Mg(OH)2
10.[2018·徐州树人一模] 如图Z15-3,A 、B 、C 、D 、E 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B 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E 是一种蓝色溶液(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图Z15-3
A.E 可以用于泳池杀菌消毒
B.图中物质相互间发生的反应未涉及分解反应
C.反应①属于置换反应
D.反应②的过程中放出热量
11.化学李老师发明了一种增氧酒精灯,将纯净的氧气通入灯芯座的增氧孔用于提高火焰的温度。

普通酒精灯火焰温度为500 ℃左右,增氧酒精灯火焰温度可达1 000 ℃以上。

某活动小组同学取碳酸钙固体用增氧酒精灯加热1~2 min 。

提出问题
加热后剩余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探究
猜想一:碳酸钙全部分解,剩余固体的成分为 。

作出该猜想的依据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验证该猜想的方案为 。

猜想二:碳酸钙部分分解,剩余固体的成分为 。

验证该猜想的方案如下表所示:
你认为“猜想二”的验证方案 (填“存在”或“不存在”)问题,理由是。

另取同样的碳酸钙固体用普通酒精灯加热1~2 min,将加热后的固体放入水中,搅拌、静置。

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
酞试液,不变色,此时加热后的固体成分为,发生该情况的原因是。

12.[2017·徐州二模]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对碳酸钠、碳酸氢钠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实验探究Ⅰ:碳酸钠、碳酸氢钠受热能否分解
实验步骤
(1)在两支试管里分别装入适量的碳酸钠、碳酸氢钠粉末,并在试管内壁粘贴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2)按图Z15-4连好实验装置,并调节杠杆处于水平状态。

图Z15-4
(3)点燃酒精灯,先加热左端试管里的碳酸钠2分钟,杠杆保持水平,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不变色。

说明碳酸钠受热(填“分解”或“不分解”)。

(4)然后加热右端试管里的碳酸氢钠2分钟,发现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成红色、杠杆右端(填“上升”或“下降”),说明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拓展延伸 (1)验证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也可用图Z15-5所示的装置。

在加热过程中,观察到A试管中无明显现象、B试管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乙物质是(填俗称)。

图Z15-5
(2)结合以上实验现象及质量守恒定律,写出碳酸氢钠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探究Ⅱ:碳酸氢钠受热后残留固体的成分
提出猜想根据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不难作出如下三个猜想:
①仅有碳酸氢钠;
②仅有;
③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

实验验证 (1)取碳酸氢钠受热后的残留固体1.68 g,充分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再次称量固体质量,约为1.23 g。

(2)通过推算可知,猜想成立。

参考答案
1.D
2.C
3.A
4.D
5.(1)④(2)①(3)③(4)⑤
6.(1)过滤(2)CaO+H2O Ca(OH)2
(3)NaHCO3+HCl NaCl+H2O+CO2↑
7.(1)CaCO3
(2)Ca(OH)2+Na2CO3CaCO3↓+2NaOH
复分解反应
[解析] X是常见的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A,则A为二氧化碳,沉淀C为碳酸钙;X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沉淀C和氢氧化钠,由此推断,X为碳酸钠;X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沉淀C和B,则B为氯化钠。

(1)C为碳酸钙,碳酸钙的化学式为CaCO3。

(2)图中①反应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该反应基本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8.B [解析] 硫酸铜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硫酸钠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氯化钾、氯化钠均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且溶解时温度均无明显变化;碳酸钙难溶于水,碳酸钠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硝酸钠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

9.B
10.C [解析] E是蓝色溶液,故E可能为硫酸铜溶液;B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故B是氧化铁;由于A和E能反应,故A 为铁;B与C能反应、C与D能反应,故C属于酸(如稀硫酸等);又因为A、B、C、D、E为不同类别物质(单质、酸、碱、盐和氧化物),故D是碱。

硫酸铜是重金属盐,能杀菌消毒,A正确;反应①是稀酸(如稀硫酸)与铜的化合物发生的复分解反应,C错误;反应②是酸碱中和反应,能放热,D正确。

11.猜想一:CaO CaCO3CaO+CO2↑取加热后的固体滴加足量稀盐酸,若没有气体产生,则碳酸钙全部分解
猜想二:CaO和CaCO3CaO 存在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底部不溶物可能是未溶解的氢氧化钙CaCO3酒精灯提供的温度没有达到碳酸钙的分解温度
[解析] 根据碳酸钙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当碳酸钙完全分解后,剩余固体中只含氧化钙;若碳酸钙没有完全分解,则剩余固体中含有氧化钙和碳酸钙。

根据步骤B中现象可知上层清液呈碱性,这是因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从而证明剩余固体中含有氧化钙;步骤A的方案设计不合理,是因为没有考虑氢氧化钙的微溶性对实验的干扰。

将用普通酒精灯加热后的固体放入水中,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说明碳酸钙并没有分解,这是因为普通酒精灯的火焰温度太低,不足以使碳酸钙分解。

12.实验探究Ⅰ:实验步骤(3)不分解(4)上升
拓展延伸(1)小苏打
(2)2NaHCO3Na2CO3+H2O+CO2↑
实验探究Ⅱ:提出猜想碳酸钠
实验验证(2)③
[解析] 实验步骤(3)根据实验中的现象“杠杆保持水平,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不变色”,说明碳酸钠受热不分解。

(4)结合题意和上述分析可知,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固体质量变轻,故发现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成红色、杠杆的右端上升。

拓展延伸(1)小苏打受热分解能生成二氧化碳,而碳酸钠不能,根据A、B试管中现象可知,乙物质是小苏打。

提出猜想根据碳酸氢钠分解的程度可知,猜想②为碳酸钠。

实验验证(2)假设残留固体全部是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x,则
2NaHCO3Na2CO3+H2O+CO2↑
168 106
1.68 g x
=
x=1.06 g<1.23 g
由此可知,残留固体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