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动植物成语的词义演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中动植物成语的词义演变
张洁
【摘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文学作品集,源自《诗经》的动植物成语共70条.经过上千年演变,这些动植物成语的意义已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文章从词义不变、新义完全取代旧义、词义扩大、词义转移四个方面阐述《诗经》中动植物成语词义演变.
【期刊名称】《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5(016)002
【总页数】3页(P17-19)
【关键词】《诗经》;动植物成语;词义演变
【作者】张洁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2;H13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文学作品集,其中产生了大量成语。

根据对《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统计,出自《诗经》的成语共346条。

其中直接包含动植物名称的成语70条。

经过几千年发展,《诗经》中成语有的沿用至今意义不变,有的改变了它们原来含义,被赋予了新意义。

有些成语保留了原本意义外,还新增了另外意义。

有的成语意义发生了转移。

对这些成语词义演变的探讨,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解读
《诗经》,更好地使用这些成语。

一词义不变
源自《诗经》的70条动植物成语大部分仍然保留了原来词义,这些成语有哀鸿遍野、白驹空谷、暴虎冯河、鲂鱼赪尾、凤凰于飞、凤鸣朝阳、羔羊素丝、鬼蜮伎俩、旱魃为虐、鹤鸣九皋、狐裘蒙戎、狐绥鸨合、鸡鸣戒旦、鹡鸰在原、惊尨感帨、麟趾呈祥、梦兆熊罴、螟蛉之子、鸟革翚飞、螓首蛾眉、青蝇点素、蘧蒢戚施、鹊巢鸠夺、鸤鸠均一、鼠牙雀角、琐尾流离、蜩螗沸羹、投畀豺虎、为鬼为蜮、维鹈之刺、鸮音不革、熊罴入梦、燕翼贻谋、鹰扬虎视、鱼网鸿离、鸢飞鱼跃、螽斯之庆、摽梅之叹、不遗葑菲、采兰赠芍、错薪刈楚、棣萼相辉、伐檀之刺、葑菲之采、甘棠遗爱、恭桑敬梓、故宫禾黍、蒹葭伊人、椒聊繁衍、鞠为茂草、蓼莪之哀、绵绵瓜瓞、蘋蘩之托、翘翘之楚、桑中之约、桑梓之谊、桃李嫁东风、梧桐半死、杏脸桃腮、萱草忘忧、夭桃秾李。

这些成语虽然保持了原来词义,但很多成语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已经不常用,如暴虎冯河、鲂鱼赪尾、蘧蒢戚施、蓼莪之哀、旱魃为虐等。

二新义完全取代旧义
经过长期发展演变,这些动植物成语中有一些成语意义发生了巨大变化,新义完全取代旧义。

像“逃之夭夭、如花似玉、鹊巢鸠夺、如火如荼、教猱升木”。

逃之夭夭,源自《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本来“桃之夭夭”是用来形容出嫁的姑娘如桃花般艳丽。

后来随着时代发展的需要,取“桃”与“逃”的谐音,由“桃之夭夭”转化为“逃之夭夭”,泛指逃跑,原来的意义已完全被代替。

如花似玉,源自《诗经·魏风·汾沮洳》,“彼其之子,美如英……彼其之子,美如玉。

”诗中描写一个美丽多情的少女去野外采桑,看到一个长得像鲜花一样美丽、像碧玉一样清秀的青年男子。

这位正当妙龄的少女顿时对这个如花似玉的男子从心底产生了爱慕之情。

所以,如花似玉一开始是形容男子的,而现在是形容女子容貌
十分美丽。

我们一般不会用“如花似玉”来形容男子,可以说,现在的“如花似玉”是女子专属。

鹊巢鸠夺,现在我们一般说鸠占鹊巢,源自《诗经·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
鸠居之。

之子于归,百辆御之。

”原来的意思是指女子出嫁,以夫家为家,后来用来比喻夺取、占据别人的房产、土地、位置等。

新义完全取代旧义,并且词语本身色彩义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中性变为贬义。

如火如荼,源自《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出其闉闍,有女如荼。

虽则如荼,匪
我思且。

”虽然美女多如山上的白茅,可并不是我所思念的人,表达了诗人对意中人忠贞不渝的感情。

所以,最原本的意思是形容美丽女子多如山上的白茅,而后来用来形容军容盛大,现在一般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

教猱升木,源自《诗经·小雅·角弓》,“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

君子有徽猷,小
人与属。

”原来的意思是指教猴子上树是极易做到的事情,现在用来比喻教唆坏人做坏事,不仅词义完全改变,词的色彩义也由中性转为贬义。

这些成语,在今天看来,不论是从成语字面还是新义,都很难和旧义联系在一起。

在几千年变化发展中,新义取代旧义以及色彩义的变化都是必然的。

三词义扩大
在发展过程中,有的动植物成语在保留原来意义基础上又产生了新的意义。

像“绵绵瓜瓞、蘧蒢戚施、生刍一束、为鬼为蜮、一苇可航、竹苞松茂、鼠牙雀角”。

绵绵瓜瓞,源自《诗经·大雅·緜》,“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

”用来比
喻子孙繁盛,像连绵不绝的瓜、籽一样。

后来也用来比喻传世久远。

蘧蒢戚施,源自《诗经·邶风·新台》,“新台有泚,河水渳渳。

嬿婉之求,蘧蒢不鲜……得此戚施。

”诗中用蛤蟆来比喻驼背鸡胸的卫宣公,用蘧蒢戚施比喻身患残疾,形体丑陋的人,后也用来比喻谄佞献媚的人。

生刍一束,源自《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生刍一束,其人如
玉。

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原本指新割的青草一捆,表示薄礼。

后来也表示以一捆青草为吊丧的礼物。

为鬼为蜮,源自《诗经·小雅·何人斯》,“为鬼为蜮,则不可得。

”用来比喻用心
险恶、手段毒辣的小人,后来也用来比喻施展诡计,暗中捣鬼。

一苇可航,源自《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形容两地距离很近,一只小船就可以通行过去。

后来也用来比喻事情只需微薄力量就可以解决,二者意义上有一定联系。

竹苞松茂,源自《诗经·小雅·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这首诗是歌颂周
王室落成,用竹苞松茂比喻根基稳固而繁荣昌盛。

后来也用来比喻体魄强健,精神旺盛,多用于祝贺长寿。

鼠牙雀角,源自《诗经·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

”原来指强暴的男人倚势压人就范而跟女
方打官司,后来泛指诉讼。

上面所述的成语词义扩大一般都是在前一个意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前后联系比较紧密。

四词义转移
在《诗经》动植物成语中,还有一些成语随着时代发展,词义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与本来意义仍有一定联系,像“采兰赠芍、投瓜报玉”。

采兰赠芍,源自《诗经·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兰兮……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根据前面所述,我们知道这是男女定情所赠之物。

根据刘洁修先生所著《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的解释,“采兰赠芍,指男女之间互赠礼物,以表示爱情,多用于不正当的男女交往”,色彩义发生了变化,由中性转变为贬义。

投瓜报玉,源自《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原本是形容男女以瓜、玉定情,现在用来比喻受人微薄之物而以极厚的礼物答谢。

像这样的成语还有投桃报李等。

结语
《诗经》中成语演变大都是朝着大众化、通俗化方向发展。

在演变过程中,哪一种形式更易于为大众所接受,哪一种形式就能占据上风,并最终定型,如“鹊巢鸠夺、逃之夭夭”等,而那些过于艰涩、生僻而导致使用率逐步下降,甚至消失的成语也随着时代发展而淡出我们视线。

我们应根据时代发展,活用这些成语。

如果不按照时代步伐,仍然坚持按照当时意义来使用成语,可能会引起误会,令人听不懂,亦或造成笑话。

参考文献:
[1]周锦国,张洁.试论《诗经》成语中的动植物文化[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3(6).
[2]刘洁修.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Z].北京:开明出版社,2009.
[3]程俊英.《诗经》注析(上、下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4]陈兴锦.《诗经》生殖崇拜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4).
[5]牛清波,高艳利.《诗经》成语演变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6]宗小飞,吴世雄.《诗经》隐喻性成语的历时语义演变[J].外国语言文学,201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