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颖师弹琴》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颖师弹琴》教学设计
重点与难点
①唐诗中音乐描写的“各有侧重”分析。
②相关的音乐描写的“不同手法”分析。
一.导入
唐诗中的音乐描写
音乐空灵微妙,极难把握,用诗歌形式把它表现出来那就更难了。
因此,向来诗歌中多将音乐作为点缀,少有以音乐本身为描写对象的。
唐代,由于音乐的普及,诗人中有许多精通音律的人,有的甚至就是音乐家,再加上当时诗歌技艺的精进,唐诗中出现了大量的以音乐本身为表现对象的作品,且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例如,韩愈《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琵琶行》和李贺《李凭箜篌引》就是其中的姣姣者,曾被清人方扶南称许为“摹写声音之至文”。
这些诗歌为我们学习描写声音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概括起来,其描写音乐的手法有以下几种:
(一)、摹拟音响法,即运用拟声词来描绘声音的写法。
例如:
1、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 例1用叠字拟声词“嘈嘈”和“切切”来摹拟急促的大弦声和轻细的小弦声。
(二)、以声写声法,即用彼事物的声音来比附此事物声音的写法。
例如:
2、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白居易《琵琶行》)
例2用银瓶乍破声和刀枪轰鸣声来比附琵琶声的陡然兴起和激昂飞越。
(三)、以形写声法,即利用人类五官通感的生理机能,把难于捕捉的声音转化为易于感受的视觉形象来表现的写法。
例如:
3、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李欣《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例3用视觉形象“黄云萧条白日暗”来比喻筚篥声低沉急促,用“上林繁花照眼新”的视觉形象来比喻筚篥声的轻松明快。
(四)、侧面烘托法,即不对声音作直接的描写,而是通过描写其它事物对声音的感受或反应来表现声音的写法。
例如:
4、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李贺《李凭箜篌引》)
例4用空旷山野上的白云为之凝滞,仿佛在俯耳谛听来侧面烘托箜篌声的神奇美妙。
二.阅读提示
与《琵琶行》及《李凭箜篌引》比较,《听颖师弹琴》中音乐描写的角度及手法又有哪些特点或不同?
三.诗歌句译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纤柔甜润如热恋中青年男女的娓娓私语。
)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高亢昂扬如英勇的战士奔赴杀敌的战场。
)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风扬。
(轻盈飘逸如蓝天上的白云微风中的柳絮。
)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热闹喧嚣得像一群鸟儿栖集在一棵树上。
群音中一声独起像一只凤凰在引颈领唱。
)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