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七年级上册语文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导七年级上册语文答案
【篇一: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答案】
/p> 1.有感情的朗读全诗,积累“痴想、隐秘、喧腾”等词语。
2.探究“山”与“海”蕴含的意义。
自学指导
1.用5分钟朗读诗歌两遍,借助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要求认准
字形,
读准字音,并将其积累在摘抄本上。
给加点字注音。
2. 运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要求读准字音,并
注
意重音、节奏、语气,并体会诗中的感情。
合作探究
诗中“山”与“海”仅仅指吗?想一想,谈谈你的见解。
不仅仅指现实生活中的山与海。
山指的是重重困难,海指的是理想
境界。
课堂展示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合作探究的结果。
课堂检测
1、诗中运用“山”与“海”这两个意象分别象征了重重困难和理想境界。
【注:组内自查自纠。
】
2、生活中的哪些事物我们常常赋予它们一定的象征意义,请你举出几
个例子。
鸽子---和平玫瑰---爱情龙---权利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
1.很多优美的诗歌都饱含了作者浓浓的思想感情,其中常常蕴含着
一定
的人生哲理,只要我们细心品味诗句,就能感受到诗人睿智的思想,并
能感受到深刻的启迪。
你从这首诗中获得了哪些有益的人生哲理?
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这是写山的颜色吗?)....(3).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山顶”的诱惑力在哪里?)..
(4).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枯干”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课堂展示
展示探究的结果。
课堂检测
1.“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运用的心情。
3.有意象,还要有情感,诗以情动人,感受这首诗的语言魅力,以“我
终于见到了大海”为意象,写一段诗,相信你也会成长为一名诗人!例:今天,我终于看到了大海,它是如此甜美,滋润了我的心怀。
我要
向世界呼喊:翻越重山,就可以拥抱大海!
我说:
课后反思:
2.走一步,再走一步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学习正确对待困难,不馁不躁沉着应对困难的精神。
自学指导
1.用7分钟默读课文,标上段号,画出生字词注音并释义。
(1).注音
训诫()陡峭()嶙峋()耸立()啜泣()目眩().......
迂回()纳罕()小心翼翼()闷热()屡次()......(2).联系上下文解释。
纳罕:嶙峋:啜泣:
(3). 文中有许多优美词语,至少找五个抄在积累本上。
(小组内互查互纠)
2.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调、停顿、重音,整体感知课文。
合作探究
1.当“我”迈出走下悬崖的第一步时,那种恐惧心理克服没有?从文
中
找出关键词语证明自己的看法。
2.找出“我”心理状态变化的语句,导致“我”心理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你在生活中曾经遇到什么困难?当时你是怎么对待的?结果如何?若
现在碰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课堂展示
1.每组选派同学在班内朗读课文,可以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评比。
2.每组选一名同学,板演生字词,解释词义。
3.展示合作探究的问题。
课后反思:
2.走一步,再走一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方法。
2.理解“我”的脱险经历带来的人生启迪,理解课题的含义。
自学指导
1.跳读课文,画出心理描写的语句,想一想这些语句表现了“我”怎
样的
心理。
2.从9~21段中找出文中“我”攀爬悬崖时的动词和描写“我”感受的词语,体会细节描写的好处。
合作交流
1.如何看待“父亲”对“我”的帮助?
2.如何看待杰利和另外四个孩子的行为?我们在生活中应当如何对
待遇
到困难的朋友?
3.如何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课堂展示
1.展示合作交流的1、2、3题。
2.在人生的道路上,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请写出一些关于克
服困难
的名言警句。
课堂检测
1.“我”明知道这座悬崖是“不可登临的”禁地,为什么还要去攀爬?
2.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
(组内互查)
课后反思:
3.短文两篇
《蝉》
学习目标
1.揣摩词语,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他们对生命的感悟。
3.通过联系自己的经历、见闻加深理解课文。
自学指导
阅读《蝉》
1.轮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认准字形,标出正确读音。
(组长检查)(1)、注音:收敛()颤动()聒聒() 宽恕()....(2)、释义:收敛:聒聒:宽恕:知知不休:
2. 整体感知文意。
句式:作者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由引发了对 _________的感悟:不
管生命是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
的生活。
合作交流
1.默读课文,画出文中能表达对蝉的感情的词语,说说这些词语能
表达
作者的什么感情?组内交流。
2.文章开头就用“知知不休”和“烦”两个词语表明作者对蝉的厌烦
态
度,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组内交流。
3.这篇课文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组内交流。
课堂展示
展示合作交流的1、2、3题,可互相补充。
(一二组展示第1题、三
四组展示第2题、五六组展示第3题)
课后反思:
【篇二: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字形
1.识记生难字
津津有味()笸箩()天罡()...
2.读准多音字
(1)地煞:____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__ .
(2)抹去:____.其他读音:____组词:______
其他读音:____组词:______
(3)吓一跳:____其他读音:____组词:______ .二、重要词语 1.津津有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悬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________: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
4.____:用自己感觉愉快的事来度过空闲时间。
5.索然乏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6.________:没病却发出痛苦的声音。
文中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
情实感而矫揉造作。
一般写作“________”。
7.________:文中比喻堆砌辞藻,内容贫乏,反映没落阶级情调
的诗文。
8.________:形容某处景色或某件作品特别能够感染、打动人,
使人心神为之移动。
9.________: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已,______。
三、走近作者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人
称世纪老人,福建长乐人,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
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
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
代表诗集有《繁星》《春水》等。
答案:一、字音字形
二、重要词语
1.形容兴味浓厚。
2.挂念、惦记。
3.一知半解
4.消遣
5.形容事物枯燥无味(多指文章)。
6.无病而呻无病呻吟
7.风花雪月
8.心动神移
9.不能自已停止.
1.句中加点词表达效果探究。
(1)“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一??就”对于作者表达读书感受有什么作..
用?
(2)“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句中“含泪”一词,表达出作者怎样的心境?..
点拨:(1)“一??就”这一关联词,让人感受到作者那压抑不住的情感,足见作者对读书有多么浓厚的兴趣,多么深切的体会。
(2)“含泪”一词,表达了作者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挂念、惦记,表现冰心小时候对书的着迷。
2.“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一句的含义探究。
点拨:“读书好”是指读书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情感,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读书能扩大知识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多读书”是指尽量多阅读,广泛涉猎、博览群书。
“读好书”是说要读一些好的、有用的书。
而“好书”应该是故事情节精彩,人物个性鲜活,有真情实感,质朴浅显的书。
3.核心图解
2.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
伶俐()..
滑稽().
刮目相看()呵责()诽谤()....
2.读准多音字
(1)差事: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 .
(2)乳臭未干:____.其他读音:____其他读音:____组词:____ 组词:____
二、重要词语
1.煞费苦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______: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3.________: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
猝,突然,出乎意料。
4.________:形容十分惊慌或着急,没有主意。
5.________:趣味低下,令人无法忍受。
6.________:形容突然产生某种念头。
7.________:言语简单而意思完备。
赅,____。
8.______:用有趣的引人发笑的话开玩笑。
9.刮目相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奶腥气还没有去掉。
形容人幼稚,不懂事理(含讥讽意),有时用来表示对年轻人的轻蔑或不信任。
臭,____________。
11.________:傲慢的气势逼人。
12.________: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13.________:高高举步,神气十足。
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
趾,____。
14.大动肝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15.______:无中生有说别人坏话,毁坏别人名誉。
三、走近作者
答案:一、字音字形
二、重要词语
1.费尽心机。
煞,极,很。
2.滑稽
3.猝不及防
4.六神无主
5.俗不可耐
6.心血来潮
7.言简意赅完备
8.戏谑
9.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10.乳臭未干气味
11.盛气凌人
12.微不足道
13.趾高气扬脚
14.大发脾气
15.诽谤
1.句中加点词表达效果探究。
(1)“我”对于希金斯是“煞费苦心地写了一篇关于这事的详细报道”,对于两位知....
名人士“撰文狠狠嘲笑”,对于新来的外乡人“我还有分寸地挖苦”,
文中“煞费苦.....
心”“狠狠”“有分寸”,修饰词语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2)“其中有一幅画的是希金斯身穿衬衫,涉水过河,一手提灯笼,一手拿一根手杖,....
试探水的深度。
”句中加点词刻画了怎样的形象?有什么情感意味?..
点拨:(1)不能互换。
希金斯是一家和我们对立的报纸的编辑,为
了击败竞争对手,“我”煞费苦心。
两位知名人士的所作所为应该指责,所以“我”狠狠嘲笑。
新来的外乡人只是趣味低下,挖苦他是给
他个教训,所以“有分寸”。
(2)加点词描写人物的衣着、动作,勾画了希金斯投河未成的胆怯、狼狈的样子,轻松幽默中透出极强的讽刺意味。
2.文章记叙有关希金斯自杀投河的报道时,为什么没写报道的内容,反而描述了那组插图?又为什么要补充交代文章的标题?
点拨:(1)因为报道的内容已在交代写作原因时说明,再写就会重复。
插图的内容生动形象,有力地增强了讽刺效果。
(2)补充交代
文章的标题,是因为这个标题有新意,有很强的讽刺意味。
3.编这一期周报时,作者还是一个小孩,你能从课文中看到作者当
时的孩子气吗?点拨:(1)接到编辑任务时,有一句“天哪!我实
在不想干这类事”,这当然有第一次干这事而胆怯的味道,但同时也
带有作者儿童的故意夸张的味道。
(2)讽刺希金斯时,“没有想到这样发表出来有什么不道德的地方”,这是因为作者年纪小而不能考虑周全。
(3)写叔叔生气时,心里发牢骚:“我想,如果他考虑到我对报纸
作出的贡献,同时也考虑到,我这样做,是出于感激他对我的爱护——他心里应该明白这是最主要的方面——他就不该如此大动肝火。
由于他离家外出,他碰巧避免了查究、苛责与诽谤,逃脱了对他的攻击。
”
4.核心图解
3.山中避雨
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
冗长()陶冶()..
2.读准多音字
(1)弄里:____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 .
(2)工尺: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 .
(3)乐以教和: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 .
(4)乐以教和: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 .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
二、重要词语
1.趋之如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寂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怨天尤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4.______:声音杂乱,喧闹。
5.______:(文章、讲话等)废话多,拉得很长。
这里是持续不断的意思。
6.______: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各个音的总称。
7.望洋兴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8.______: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
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9.依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10.______: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11.______:音乐是用来教育感化人,使人和谐相处的。
三、走近作者
丰子恺(1898—1975),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
弘一法师的学生。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上海中国画院
院长。
在“文革”中受迫害,于1975年去世。
主要作品收在《缘缘堂
随笔》里。
翻译作品有《猎人笔记》《源氏物语》等。
四、写法在线
1.在写作中,用一根线把事件按一定顺序连起来,让这些材料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这根“线”就是叙事的线索。
2.一般叙事的线索有以下几种:以事情发展顺序为线索;以时间顺序为线索;以地点变换的顺序为线索;以具体的事物为线索;以中
心事件为线索;以事物的特点为线索。
答案:一、字音字形
二、重要词语
1.很快地走过去,就像回自己的家一样。
2.寂静空旷。
3.埋怨上天,责怪别人。
形容遇到不如意的事一概抱怨客观条件。
尤,责怪,归咎。
4.嘈杂
5.冗长
6.工尺
7.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8.陶冶
9.留恋,不忍分离。
10.萍水相逢
11.乐以教和
1.句中加点词表达效果探究。
(1)“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
温暖”,请你谈谈...
对加点词语的感受。
(2)“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
”四个“有之”连用,有
什么表达效果?..
点拨:(1)“闹”字写出了当时无拘无束的热闹气氛和作者发自内心
的真挚情感;“温暖”既写出了环境的温暖,也写出了作者内心的温暖。
(2)四个“有之”,排比重复,音韵铿锵,且牵引我们的视线,感受
胡琴的随处可见。
2.“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
”这句话你是怎样理
解的?
点拨:这句话是作者触景生情,发自内心的感叹。
作为艺术家,这
次拉琴的环境与往日不同,是在山中小茶店的雨窗下,有一种天然
之美。
人物除两个小女孩,都是素不相识的山村青年,是琴声和歌
声把大家结合在了一起,有一种和谐之美。
大家的歌唱都是发自内
心的,感情十分真挚,有一种真挚之美。
大家一起歌唱,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气氛热烈,把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有一种氛围之美。
以上种种趣味之中,最主要的是作者感受到这次拉琴与歌唱,十分
自然真挚,是音乐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大家相处得如此和谐。
3.核心图解
【篇三:七年级语文导学案参考答案doc】
txt>第一单元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
【温故互查】觅韵魅慕【导学过程】
一、1.周树人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朝花夕拾》《野草》《呐喊》《彷徨》《而已集》《三闲集》《南腔北调集》等
3.秕喉儒颊凿绣塾鉴4.略
5.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第九自然段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
二、1.乐园因为年代久远,记忆模糊,所以用“似乎”;但对乐园
里的野草记忆深刻,所以用“确凿”。
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怀念之情。
2.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写的。
“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
到“鸣蝉”“油蛉”“蟋蟀”到“长的草里”“夏夜乘凉”到“冬天的百草园比
较无味”
3.第二自然段首先写景详略得当,讲究主次;其次写景顺序井然:由静物到动物,再到静物;由高到低再到高;第三观察景物仔细,
抓住景物特征描写;还有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4.不是。
因为长得草里,有一条赤练蛇,“我”自然而然联想起长妈
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5.欲扬先抑的写法
6.写了“我”的种种猜测,表达了对家里人做法的不理解和对百草园
无限留恋之情。
【达标测评】1.略 2.(1)排比(2)比喻 3.c 4.略 5.(1)
长吟伏窜低唱弹琴
(2)c (3)a (4)略
【中考链接】鲁达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
【拓展阅读】1.介绍乡间庙会回忆儿时赶乡间庙会的经历庙会引发
的思考
2.示例:女人和孩子在大车上“摇晃”,而且是听着悦耳的吆喝声。
这样,不仅写出了他们因路不平坐不稳而摇晃的情形,又写出了他
们赶庙会时的愉悦心情。
3.主要内容:走亲戚、做买卖、看戏。
理解:(1)作者今天对庙
会的认识比儿时对庙会的认识更加深入,作者为多少年来农民生活
的贫乏而感到哀伤。
(2)表现了作者对农民生活状态的关注与同情。
第二课时
【温故互查】1.略 2.略
【导学过程】一、1.折腊梅寻蝉蜕喂蚂蚁画画儿
2.读书渐渐加多,对课也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3.敬慕尊重爱戴 4.不给“我”讲解“怪哉虫” 读艰涩难懂的书二、1.“我”更喜欢长妈妈,因为长妈妈给“我”讲“美女蛇的故事”,
只要是她知道的,都肯讲给“我”听
2.作者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大自
然的热爱,对新鲜知
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和快乐的心理。
3.(1)“倘若”是书面语,“如果”书面口语均可;在这段讲究句式、文字优美、文学色彩和抒情色彩都很浓重的文字中,用书面语浓的
倘若,语感上更为和谐、统一、自然。
“剥”和“拍”在这里都是拟声词,但“拍”更为准确形象。
“后窍”就是屁股眼,自然比那较为宽泛
的“后身”更为准确直观。
股改为阵好,股比较抽象,是静态的;阵
有具象感,动感,乃至动作的过程,显示了形象的描述。
(2)通常说“菜根、萝卜根”等,而不说“菜的根、萝卜的根”,因此“何首乌的根”中“的”也可以删去。
加上“便可以成仙”,其神奇和诱惑性更加明显,
更能说明常常拔它起来的儿童心理原因。
加上“于是”,把这因果关
系联的更加紧密,显得更突出。
“它”字前移,动作的对象与动作的
主体,与动词紧跟在一起,前述的因果的关系也更为明显。
(3)如
果没有“曾经”一词,紧接上文,就会产生闰土的父亲捕鸟时,“我”
当场询问的感觉。
加上“曾经”,更直接的联想是“我”心理记得此事,某次碰到闰土的父亲,想起此事,询问了他。
加上“得失”,所问更
为明确、具体。
“却”改为“只”,更为精彩,显示出在闰土父亲看来
这只不过是平平常常的一件活计,不值得炫耀,也使人感觉他那丰
富的捕鸟经验和朴实憨厚的性格。
“来不及等”比“没有等到”更为急迫,与“太性急”一词更为照应。
(4)原文具象,直观可感,活灵活现,改动句显然也表达了原句的意思,但失去了原句形象生动的效果,也把想象空间限制了。
4.文学作品中的“我”并不等于客观生活中的“我”。
即使是好少年,
也一样有孩子的天性,也可能有淘气贪玩的时候。
文章是表现童心
童趣的,选材要为中心服务。
【中考链接】1.破想到昔日繁华的都城的荒凉、荒芜 2.描绘出
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
【达标测评】1.鲁迅《朝花夕拾》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天
真幼稚快乐
2.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在结构上是对比关系百草园作者写得有声有色
有情有味,是我的乐园,而三味书屋却通过询问怪哉虫遭到拒绝、
躲避先生偷偷溜出去玩耍、放开喉咙读艰涩难懂的书等一系列事,
来反衬三味书屋的生活不及百草园多彩有趣,不及百草园自由自在,写出了“我”从无限乐趣的乐园到被称为全城最为严厉的书塾的过程
和心程。
3.c
4.(1)“我”的勤奋好学博得先生的好感(2)对子柳绿钱塘潮
字(3)一般只有一个老师;举行拜孔子的仪式;办在家里;称老师
为先生;采用个别教学的方法;教学内容注重习字,对课;学生很
少等。
(4)略(5)略
【拓展阅读】1.不迷信老师和课本,有自己的主见
2.刀一样的锐利,不满、严肃
3.两处环境描写前后照应,看似相同,但同中有异,前者侧重“我”郁闷的心情,后者暗示整齐划一,压抑创新的教育方式随处可见。
4.用诙谐轻松的笔调,表现出“我”的醒悟。
5.从文末看“我”已经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有问题,因此,续写一定要
在这一前提之下。
6.可以参考一下几个方面:提倡师生平等和理解;鼓励孩子发表
独特看法;保护孩子固有的童心;呼唤真实的公开课堂等。
《雪地贺卡》
【温故互查】1.诗歌小说戏剧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形
散神聚
2.膝诞迹待斑唇 3.略 4 .略 5.有李小屹写给雪人的,有“我”替雪人写给李小屹的
二、1.新年快要到了,人们都在相互赠送贺卡,表达祝福。
李小屹
把雪人当作好朋友,关心雪人,所以给雪人写了贺卡。
由此可见李
小屹是个有爱心、充满幻想、非常可爱的小女孩。
2.“我”想保护纯洁的童心,“我”知道作为一个孩子应该有梦,应该
对神话向往,应该有对生活的某种期待,应该富有想象力。
“我”要
延续李小屹的美好想象,所以要替雪人给李小屹写贺卡。
3.童年是人生最美好的岁月,充满幻想、好奇,相信神话,因此有
许多大人不了解的快乐秘密。
这些秘密使孩子的世界丰富多彩,也
是他的成长充满情趣。
所以说相信神话,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幸福的。
4.因为一旦回信,就打破了幻想,也打破了梦境,必然破坏了幸福
的感觉。
所以“我”不再回信。
由此可见作者是一个关爱孩子、保护
童心、富有爱心的作家。
5.童心 6.有。
例如何首乌跟的传说、美女蛇的故事、关于怪哉一事背地里对老师的猜想、把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等
【中考链接】1.行人绕道花草含笑爱护花草彰显文明
2.(1)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环境免遭破坏呢?(2)方法措施(3)分号
【达标测评】1.蒙古作《百变人生》《善良是一棵矮树》 2.略3.攀炫诲 4.b
5.(1)期待雪人给她写贺卡,期待雪人动起来跟她一起玩,期待
弄清楚贺卡到底是谁写的……。
她的心情是焦急的。
(2)不能。
“像”是好像的意思,在文中表明“我”的初衷并不是想欺骗李小屹,
如果去掉,就变成“我”的初衷是想骗李小屹。
其次,像与前边的不
忍心相照应。
如果去掉,语意不通顺。
(3)文章结尾,用议论抒情
句点明文章主旨,交代了“我”之所以以雪人名义给李小屹写贺卡并
不拆穿这件事的原因。
【拓展阅读】1.听到双方争执看到求助目光出资帮助孩子 2.d 3.(1)极力修饰睁大眼睛,写出他听到营业员尖刻的话时十分吃惊难过的心情。
(2)努力修饰控制,写出他内心的委屈之大。
4.第二段中描写风雪,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第九段中写风雪,是为了衬托“我”被男孩相信是一种幸福而油然升气的暖意,前后呼应。
5.略
第一课时
【温故互查】1.周树人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朝花夕拾》《旧事重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导学过程】1.略 2.略 3.前两自然段三到二十九自然段最后两段
4.说明阿长出身低微,社会地位低下5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的敬意----新的敬意。
阿长讲长毛的故事,说“城外有兵来攻的时候,长毛就叫我们脱下裤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墙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
”,是对阿长的调侃。
阿长给“我”买来“我”渴慕的《山海经》之后,对阿长才是真心地敬佩
二、1.阿长买《山海经》,阿长对我关爱之至。
阿长是一位说话絮叨、愚昧迷信,但善良朴实、非常关爱孩子的保姆
2.作者通过回忆儿时与保姆阿长的相处的情景,勾勒出一个善良、朴实,而又迷信、絮叨的性格的长妈妈;通过写长妈妈寻购赠送自己渴慕已久的《山海经》,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思念之情。
不可删去,因为塑造人物既要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又不能单一化,复杂化;而要写出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典型性。
阿长的一些看起来的种种缺点中,仍含有劳动人民的朴实思想,阿长心地善良,真诚关爱孩子,所以,鲁迅对长妈妈的优秀品质的赞扬还是基本的,主要的,这样,人物形象才栩栩如生,这样才是真切地怀念。
3.欲扬先抑。
前半部分作者并不是真地憎恶和讨厌长妈妈,由长妈妈的身世和社会地位,可以看出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她的管教不适合儿童心理,但心是好的。
作者在叙述这些事的时候,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同情,就在阿长的一些看起来的缺点中,仍有劳动人民的朴实思想,仍是出于对孩子的一片关爱。
所以,本文对长妈妈的赞扬仍然是主要的、基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