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
研究
摘要:重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一座骨子里流淌着红岩精神血液的城市,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丰富的红色文化。
同时,固化重庆红色文化也是完善
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本文通过分析重庆红色文化现状和教育价值,剖析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补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研究。
关键词:重庆红色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
1.红色文化的定义和教育价值
1.1红色文化的定义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
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重庆作为中国战
时首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的指挥中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政
治舞台,是一座骨子里流淌着红岩精神血液的城市,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
丰富的红色文化。
1.2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
红色文化是党和人民在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留下的光辉印记和宝贵财富,
具有十分重要的育人功能。
重庆区域有着特有的红色文化资源,更应该不断创新
方式,着力把红色基因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树立红色
理想,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增强爱国主义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31号文《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
作的意见》,明确加强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提出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红色文化不仅是我们优秀的传承精神,
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重要资源。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上,加入红
色文化的内容,以真实性内容固化学生的共情性,更好讲好中国故事。
同时,红
色文化可以作为校外学习资源,带领学生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感受真实的文化
传承,更好实现教育价值[1]。
2.重庆红色文化概要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2.1重庆红色文化概要
重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座英雄之城拥有丰富、独特的红色资源,厚重、鲜明的红色文化,宝贵、可泣的红色精神。
历经岁月,沉淀时光,重庆从红色沃
土里走来。
红色是革命的颜色,是人民心中最绚丽的颜色,它代表的意义是多重
且厚重的。
红色文化是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
重庆的红色文
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红色遗址集中、精神内涵丰富、传承效果突出等特点,涵盖了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重要阶段,尤以红岩精神、抗战精神为代表。
根据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官网搜索,截止2023年5月23日,输入“红色文化”,显示788条相关文章;输入“红色资源”,显示459条相关文章;输入“红色教育”,显示358条相关文章。
表1 重庆文旅网站关于相关红色文化的搜索数量
搜索关键词标题数量全文数量
红色文化20788
红色资源10459
红色教育6358
从中,可以了解到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发布的相关文章,重庆红色
文化教育主要从党史学习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家风教育基地等介绍,
进一步深化了爱国热情以及党史国史教育。
2.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2.2.1理论知识,缺乏学习积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
基本素质的主要内容之一。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数是通过讲授的教学方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多为陈述性知识,具有静态性质,主要用来回答事件“是
什么”“怎么样”的问题,针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进行引导教育。
这类知识是构成习得能力的重要方面,但同时知识理论化,学生在课堂上容
易走神,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上缺少师生互动,教学效果不佳。
部分大学生认为
思想政治教育只是灌输理论,其内容枯燥无味,并不能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对其
课程应付、得过且过,存在缺乏学习积极性问题。
2.2.2传统课堂,缺少课外实践
传统课堂是一种以老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这种
情况经常出现老师单方面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
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形式,造成学生主体性受限,学习缺乏兴趣;以书本为中心的模式,缺少可更替学习资源,学习模式单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理论知识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传统教学,最常
用的教学方法就是讲授法。
最为主要和有效的方式就是进行实际感受、应用,与
实践结合,更能激发学生探索性与主动性。
3.固化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3.1重庆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教学
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换和评价。
在此基础上,
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来帮助学生获得、转换和评价知识,使学科的知识结构转化
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使书本的死的知识变为学生头脑中活的知识[2]。
重庆红色文化进课堂教学,深化课程情感体验。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出重
庆红色文化,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革命传统、红色基因,结合课本内容,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讲述的过程中,联系旧知识,习得新知识。
3.2外出实地感受重庆红色文化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强调,人的行为是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相互作业的产物,坚持多因素相互共同决定行为的观点,三者相互影响、彼此联系,组成了相互作
用的系统,三者影响力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和行为的性质。
根据此理论,学生个人
的学习行为体现,和个人学习感知、所处教学环境息息相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需要结合学生个人感知、现实实践环境去深化。
图1 个人、行为和环境之间的交互决定关系
带领学生走进重庆红色文化基地,实际感受红色精神,树立崇高理想信念。
例如红岩革命纪念馆,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活动基地,是我党在国
民党统治区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中心[3]。
通过红岩革命纪念馆的实践参观讲解,让学生感受时代的潮流,感受我党的历史,树立崇高理想信念。
用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形态展现红色文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真切感知。
走进《重庆·1949》剧目故事,以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为大背景,讲述了“众多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住种种酷刑折磨,不折不挠、宁死不屈”的故事,再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重庆,并与重庆人民一起保卫城市的宏大场景。
故事落笔在重庆解放当日,一群革命英烈为坚持伟大的理想,坚守崇高的信仰,伴着解放重庆的枪声,倒在了冲破黑暗,奔向黎明的路上,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
剧情的真实再现,使同学们真切感受了革命的事迹,提升对课本知识的认知,加深了理解。
4.总结
重庆红色文化资源,具有鲜明的政治内涵、丰富的精神内涵、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起到有效结合作用,可以深化学生感情认知,和知识结构的重构、评价。
通过用好重庆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外出实地感受重庆红色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有效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来龙.红色文化资源驱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创新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23,(15):145-148.
[2]温文华,李曼榕.ARCS动机模型视域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23,38(02):31-37.
[3]苗正超,李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资源的路径与价值研究[J].智慧中国,2023,(Z1):113-114.
作者简介:魏倩,(1996-04),女, 汉, 硕士,讲师,现任职于重庆城市科技学院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