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教师用书考点14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十四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一、1787年宪法
1.背景:“+++邦联---”政治体制使美国面临窘境。

无力保护本国工业和商人的海外利益,无法维护国家统一。

2.制定:1787年9月,制宪会议通过了联邦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体制---。

3.内容:
(1)联邦制:+++中央政府---的权力大大加强,各州在行政上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2)共和制:中央政府的权力构建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总统拥有最高行政权,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对宪法负责
国会最高立法机构,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法院掌司法权,最高法院+++大法官---拥有最高司法权
4.评价:
(1)地位:美国联邦宪法是近代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2)积极:体现了“+++制约与平衡---”的原则,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长期稳定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局限: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

[轻巧识记]美国1787年宪法
二、联邦政府的成立
1.依据:1788年,联邦宪法正式生效。

2.措施
(1)中央:集中了财政、+++外交---和制定各项经济政策的权力。

(2)地方:各州保持一定程度的自治地位,拥有一些州权。

3.作用
(1)使美国成为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

(2)有利于形成全国性的+++市场---,促进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3)巩固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新政权。

(4)恰到好处地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比较辨析]邦联制与联邦制
邦联制是一个由众多主权国家组成的国家联盟,没有国家元首,成员国的权力仍然高于邦联权力;联邦制是由各州或邦组成的主权国家,只有一个中央政府和国家元首,实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体制,中央权力高于地方权力。

三、两党制的雏形
1.形成:19世纪后半叶正式确立,+++民主党---和+++共和党---交替执政。

2.本质:都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3.作用:有利于国家民主制度的实行。

[思维拓展]美国的两党制
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是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不管哪个党派当政,均代表美国国家利益,虽然两党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同,但两党本质上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具体图示如下:
———[答题术语]——————————————————————————————
1.美国政体从国家权力中心的角度来说是总统制;从国家结构形式上来说是联邦制;从国家元首产生方式的角度来说是共和制。

2.美国1787年宪法主要确立了两大制度,即联邦制和共和政体,是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

3.美国开创了近代西方民主共和政体的先例。

它保证了美国的长治久安,促进了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
考向预测: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及其评价
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收到经国会通过的议案后,如批准,则签署该法案使之生效;如否决,则把它连同反对意见一起退回到国会,由国会复议。

若在国会开会期间不采取任何行动,则此项法案在十天后自行生效。

这反映美国()
A.国会对总统负责B.总统与国会互相制约
C.总统掌握立法权D.总统实际“统而不治”
解析:选B美国国会对选民负责,故A项错误;材料中总统对国会通过的议案要么批准,要么反对由国会复议,国会复议若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即为有效,总统或在国会开会期间不批准也不反对则法案十天后自动生效,这体现总统与国会互相制约,故B项正确;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故C项错误;美国总统具有行政实权,故D项错误。

1787年宪法是世界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首创了联邦制、三权分立体制、总统制等,实现了由松散邦联制到联邦制的转变,体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这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产生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也成为文明社会的标杆之一,其内部运作机制对于其他国家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因此全国卷高考对此一贯给予关注,如2017年全国卷II的34题等。

1.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
(1)联邦制原则: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2)中央集权原则: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原则,联邦的权力是各州赋予的,但是联邦的地位高于州的地位,从而加强了中央权力。

(3)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4)民主原则: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并对选民负责。

2.多角度评价1787年宪法
(1)从政治制度的发展看:宪法使美国率先确立了联邦制、三权分立制和民主共和制。

联邦制赋予中央政府强有力的权力,巩固了国家统一;三权分立体制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保障资产阶级民主;民主共和制从制度上根本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

这些对后来的资本主义国家起了示范作用。

(2)从对美国发展的影响看:宪法调整了大州与小州的矛盾、南方与北方的矛盾,使美国在政治上获得了长期稳定的发展;一系列治国原则的确立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为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3)从历史局限性看:它承认黑人奴隶制,留下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的烙印;印第安人、黑人奴隶和妇女的选举权被剥夺(经后来修正,得以恢复)。

主题:英美政治体制的对比
史料一
美国国徽的图案:外围为两个同心圆,内有一只①+++美国秃鹰雄踞中央,双翼展开,右爪握一束橄榄枝,左爪握13支利箭---,尖嘴中叼着一条飘带,上书“合众为一”……秃鹰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统治权……秃鹰上方的群星图案象征着拥有主权的新生共和国。

史料二英国某议员话语:“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②+++能够做一切的事情---。


史料三首相的职权虽然大部分没有法律正式规定,但根据惯例③+++拥有非常广泛的权力---,主要有:任命内阁成员和其他非内阁大臣,领导内阁……
——应克复等《西方民主史》
(1)史料一中美国国徽的设计理念体现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什么原则?
提示:美国国徽中“合众为一”的设计理念,体现了联邦制的原则。

(2)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内阁首相须经国王任命,但要对议会负责。

据以上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理解这种现象。

提示:(1)①英国国王虽然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但却是国家元首,因而内阁首相须经国王形式上的任命,方可行使国家权力。

②首相是由经议会选举出来的多数党领袖担任,因而需要对议会负责。

①美国国徽印章首次使用于1782年,“秃鹰”标志着登峰造极的统治权;橄榄枝和箭标志决议和平和战争的权利,秃鹰上方的群星图案象征着拥有主权的新生共和国。

②“能够做一切的事情”体现出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③“拥有非常广泛的权力”显示出首相是政府最高行政首脑。

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比较
美国总统制英国君主立宪制相同点都是资产阶级专政
政体民主共和制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
名称总统国王
产生方式选举制(间接选举) 世袭制
任期任期制(4年) 终身制
权限有实权(执掌行政权) 无实权(虚位元首)
政府首脑名称总统首相产生方式选民间接选举产生议会产生
1.(2017·全国卷Ⅱ·34)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

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

亚当斯此举()
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解析:选C C对:美国内阁对总统负责,其成员由总统任免。

A错:行政权力的加强是相对于立法权和司法权而言的,而题干材料体现的是行政权范围内政府首脑的阁臣任免权。

B错:美国1787年宪法明确规定总统掌握行政权,内阁对总统负责。

D错:材料体现的是总统与内阁成员政见不同,而非党派之争。

2.(2014·全国卷Ⅰ·33)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

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A.主权在民原则B.天赋人权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D.各州平等原则
解析:选B结合1787年宪法可知,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说明1787年宪法没有给予印第安人、黑人同白人同等的权利,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这违反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故B项正确;A、C、D三项
与题干信息无关,故错误。

3.(2013·全国卷Ⅱ·33)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

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

”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C.废除君主立宪制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解析:选D注意时间信息“1787年”,结合1787年宪法的背景可以判断,华盛顿所说的“现行制度”即美国当时实行的松散的邦联制,而对其进行的“彻底变革”即为1787年宪法所确立的联邦制,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故D项正确。

1.(2016·江苏卷·16)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

方案一(弗吉尼亚方案) 方案二(新泽西方案) 最终方案(康涅狄格方案)
设立一个按人口比例分配表决权的国会设立一个各州无论大小有同
等表决权的国会
设立各州享有同等表决
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
代表名额的众议院
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
A.选举是民主原则的基本体现B.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
C.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机制D.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
解析:选C材料表格主要体现美国制宪会议形成国会建设方案的过程,但没有涉及到选举问题,故A项错误;上表的内容是国会建设方案的形成过程,没有涉及到国会的地位问题,故B项错误;国会建设的最终方案充分照顾考虑了方案一和方案二的利益,协调了大州和小州的矛盾,说明政治具有妥协性,故C项正确;共和制度下的分权是指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分权,材料只是讲述国会的建设问题,没有涉及到和其他部门的分权,故D项错误。

2.(2016·海南卷·14)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分参、众两院,参议院由各州议会分别选派两名参议员组成,众议院议员按人口比例由各州选民普选产生,每两年选举一次。

这些规定体现了()
A.参议院代表少数人利益B.各州根据人口分享联邦权力
C.联邦制与共和制的原则D.众议院主导联邦的立法权力
解析:选C参议院代表由各州议会选派两名代表组成,在国会中代表各州的利益,不是少数人利益,故A项错误;众议院代表根据各州人口分配名额,与参议院相互制约,并不是分享联邦权力,故B项错误;参议院的代表由每州各派两名代表组成,充分尊重了各州的权利,使每个州在政府有充分的话语权体现了联邦制原则,而国家权利机关由民主选举产生,体现了共和制原则,故C项正确;美国参、众两院主导立法权并相互制约,不只是众议院主导,故D项错误。

3.(2016·北京卷·22)在美国第一届联邦政府中,国务卿杰斐逊和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在内政外交等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他们的追随者之间随之发生冲突。

1796年大选中,选民因地域、职业和政治倾向的差异分裂成不同的集团。

这是美国一个重要制度的起源。

这一制度是()
A.邦联制B.两党制
C.议会制D.共和制
解析:选B邦联制是独立之初的美国国家结构形式,出现在第一届联邦政府之前,故A项错误;虽然都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但是分属于不同的利益集团,为了实现彼此利益的平衡与牵制,他们组成不同的政党去争夺、共享美国的国家利益,后来形成了两党制,故B 项正确;议会制起源于英国,美国在独立前受其宗主国影响,已经运行议会制了,故C项错误;共和制突出的是一个国家的宏观整体,国家权力掌握在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机关或公职人员手中的政权组织形式,这与材料强调统治阶级内部分歧的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4.(2015·福建卷·20)图1、2、3是有关美国邦联政府、议会与州关系的一组漫画。

该组漫画反映了()
A.邦联政府拥有征税权与财政权
B.邦联议会须扩大法定权力
C.邦联政府各项活动须听命于各州
D.邦联议会财政支出须各州批准
解析:选B邦联政府实际上是一个松散的各州联合体,邦联政府没有一个主权国家应
有的宣战、媾和、签约、发行货币、借债、征兵和征税等权力,故A项错误;从图3可以看出,邦联议会须扩大法定权力,故B项正确;从图1、2可以看出,邦联政府各项活动须得到各州的支持,不是听命于各州,故C项错误;邦联议会是各州的一个协调机关,其财政支出须各州批准说法不正确,故D项错误。

5.(2015·北京卷·22)184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统在未经过国会同意拨款的前提下授权建造海上缉私船。

总统约翰·泰勒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推翻了总统的否决。

根据美国宪法,随后()
A.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B.国会将自行建造缉私船
C.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D.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
解析:选A国会最终推翻了总统的否决,说明该项法案最终成立,故A项正确;材料与“国会与总统谁去造船,私自去还是公开去”无关,故B项错误;该法案的条文内容和生成程序都不违反宪法,最高法院没有理由废除该法案,故C项错误;根据美国宪法,总统针对某项法案的否决权只有一次,不可能无休止地否决,故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