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所有公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物理所有公式
高考物理公式总结一:高一物理公式
机械能的公式
功: (1) W = Fs cos (只能用于恒力, 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
(2) W = pt (此处的“p"必须是平均功率)
(3) W总= △Ek (动能定律)
功率: (1) p = W/t (只能用来算平均功率)
(2)p = Fv (既可算平均功率,也可算瞬时功率) 动能: Ek = mv2动能为标量。

重力势能: Ep = mgh 重力势能也为标量, 式中的“h”指的是物体重心到参考平面的竖直距离、动能定理: F合s= mv - mv
机械能守恒定律: mv+ mgh1 = mv + mgh2
万有引力的公式
1。

万有引力存在于万物之间,大至宇宙中的星体,小到微观的分子、原子等。

但一般物体间的万有引力特别之小,小到我们无法察觉到它的存在。

因此,我们只需要考虑物体与星体或星体与星体之间的万有引力。

2。

万有引力定律:F= (即两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大小跟这两个质点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 说明: ①该定律只适用于质点或均匀球体;
②G称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
11N·m2/kg2。

3、重力、向心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1)。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 重力和向心力是万有引力的两个分力, 这个地方的向心力源于地球的自转、但由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特别小, 致使向心力相比万有引力特别小, 因此有下列关系成立:F≈G>>F向
力的公式
重力:G = mg
摩擦力:(1) 滑动摩擦力:f = μFN 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 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 f =μ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 = μFN (注意:这个地方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
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
边形定则、
(2) 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关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下列规律成立:
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为: 1 : 2 : 3 : …: n。

1T秒内、2T秒内、3T秒内…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2 : 22 : 32 : … : n2、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1 : 3 : 5: … : (2 n-1)、牛顿运动定律公式
牛顿第二定律: F合= ma
注意: (1)同一性: 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的、
(2)同时性: F合与a必须是同一时刻的、
(3)瞬时性: 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与a的瞬时关系、
(4)局限性: 只成立于惯性系中, 受制于宏观低速、
整体法与隔离法:整体法不须考虑整体(系统)内的内力作用, 用此法解题较为简单, 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计算、隔离法要考虑内力作用, 一般比较繁琐, 但在求内力时必须用此法, 在选哪一个物体进行隔离时有讲究, 应选取受力较少的进行隔离研究。

超重与失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时, 便会产生超重与失重现象、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是重力的实际大小与表现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 并不是实际重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是表现出的重力发生了变化、
物体平衡的公式
1、物体平衡条件: F合= 0
2。

处理物体平衡问题常用方法有:
(1)、在物体只受三个力时, 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较好的、合成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合成转化成两个平衡力来处理; 分解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分解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

(2)、在物体受四个力(含四个力)以上时, 就应该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

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的思想。

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
(1)向心力公式:F = ma = m = m
(2)向心力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在计算向心力时一定要取指向圆心的方向做为正方向、向心力的作用就是改变运动的方向,不改变运动的快慢。

向心力总是不做功的,因此它是不能改变物体动能的,但它能改变物体的动量、
动量的公式
冲量: I = Ft 冲量是矢量,方向同作用力的方向、
动量: p = mv动量也是矢量,方向同运动方向、
动量定律: F合= mvt – mv0
高考物理公式总结二:高二物理公式
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W合=mvt2/2—mvo2/2或W合=ΔEK
{W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ΔEK:动能变化ΔEK=(mvt2/2-mvo2/2)}
机械能守恒定律:ΔE=0或EK1 EP1=EK2EP2也能够是mv12/2 mgh1=mv22/2mgh2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WG=-ΔEP
注: (1)功率大小表示做功快慢,做功多少表示能量转化多少;
(2)O0≤α<90O 做正功;90O<
α≤180O做负功;α=90o不做功(力的方向与位移(速度)方向垂直时该力不做功);
(3)重力(弹力、电场力、分子力)做正功,则重力(弹性、电、分子)势能减少
(4)重力做功和电场力做功均与路径无关(见2、3两式);
(5)机械能守恒成立条件:除重力(弹力)外其它力不做功,只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
(6)能的其它单位换算:1kWh(度)=3、6×106J,1eV=1、60×10-19J;*(7)弹簧弹性势能E=kx2
/2,与劲度系数和形变量有关、
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
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米
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V/s {V:单分子油膜的体积(m3),S:油膜表面积(m)2}
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1)r
(2)r=r0,f引=f斥,F分子力=0,E分子势能=Emin(最小值)
(3)r>r0,f引>f斥,F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4)r>10r0,f引=f斥≈0,F分子力≈0,E分子势能≈0
热力学第一定律W Q=ΔU{(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 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Q:物体吸收的热量(J),ΔU:增加的内能(J),涉及到第一类永动机不可造出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宇宙温度下限:-273、15摄氏度(热力学零度)}
注: (1)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越剧烈;
(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比引力快;
(4)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在r0处F引=F斥且分子势能最小;
(5)气体膨胀,外界对气体做负功W<0;温度升高,内能增大ΔU>0;吸收热量,Q>0
(6)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关于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

高考物理公式总结三:高三物理公式
电磁学
直流电路
电流强度的定义:I=(I=nesv)
电阻定律:(只与导体材料性质和温度有关,与导体横截面积和长度无关)
欧姆定律: (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U=IR
(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εr
电功率:P=IU
关于纯电阻电路:W=IUt=P=IU
电池组的串联每节电池电动势为`内阻为,n节电池串联时
电动势:ε=n内阻:r=n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重力的功—-量度--重力势能的
变化;电场力的功---量度-—电势能的变化;分子力的功---量度—-分子势能的变化;合外力的功——量度---动能的变化
看过”高考物理所有公式高考物理公式总结"的还看了: 1。

高一必修一物理全部公式
2、高二物理必修2公式汇总
3、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