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三大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三大名关之二:山海关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处的山海
关区,与首都北京相距300余公里,又称之为“榆 关”或“渝关”,为我国明代万里长城东部的重要关 隘。万里长城沿燕山山脉蜿蜒绵亘而下,绕经角山, 与大海相接,气势磅礴,自古以来即成为险要关隘, 因城楼题额“天下第一关”而又名“天下第一关”。
传说宁武由凤凰所变,故有“凤凰城”之 称,遇敌侵犯可神奇地飞走。但见城池犹 如凤身,城北华盖山护城墩酷似凤首,东 西延伸的两堡俨然凤翅,南城之迎薰楼, 正如高翘的凤尾。雄居城中的鼓楼,堪称 凤凰的心脏,使人产生美妙的联想。
十三大名关之七:紫荆关
紫荆关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的紫荆岭上, 关也因此而得名。它是内长城的重要隘口之 一,因身居倒马关、居庸关之间,故明代合 称其为“内三关”。紫荆关素有“畿南第一 雄关”之称,曾经历大小战争130多次。 清康熙皇帝两次驻跸紫荆关,题有“天子阅 武”石碑。
十三大名关之一:居庸关
居庸关是位于北京昌平县 北,距北京市区约50公 里的一座关隘,关城建筑 在一条长达15公里的深 谷中,为万里长城的一个 重要关口,是古代北京西 北的屏障,长城沿途的险 要关口,旧称军都关。关 隘两旁高山屹立,翠嶂重 迭,山峦间花木葱茏,犹 如碧波翠浪,因有“居庸 迭翠”之称,为燕京八景 之一。这里形势险要,为 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十三大名关之八:武胜关
武胜关古称大隧隘道(一说直辕隘 道)。南朝齐称武阳关。唐称礼山关, 后复称武阳关。清始称武胜关。与 东之九里关,西之平靖关,合称义 阳(今信阳)三关。
中国古代大别山与桐柏山之间重要 隘口,古称直辕,与平靖关、九里 关合称“义阳(信阳古名)三关”, 今存部分古代建。十三大名关之九:嘉峪关
娘子关原名苇泽关,相传唐太宗李世 民的妹妹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率娘子 军在这里驻防,因而取名娘子关。娘子 关东门里,桃河岸边,有处砖砌石高台, 这里是传说中的平阳公主点将台。据说, 平阳公主在娘子关任帅期间,表现得非 常勇敢,常常是身不离鞍鞯,手不离宝 刀,就在她与大将柴绍结婚后,也不忘 军营生活,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女中英 豪,娘子关与她的英名并存,一直延续 到现在。
雁门关又名西径关,在山西省代县城西 北20公里处的雁门山腰,与宁武关和偏关合 称三关。现存关城为明初所建,是长城要口 之一,古人称为“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 祟第一关”。
十三大名关之五:平型关
平型关因抗日战争时期的1937年9月25日,八路 军115师在此地北桥沟一带伏击日本侵略军坂垣 师团二十一旅,消灭日军数千人而名扬中外。
十三大名关之四:雁门关
雁门山,古称勾注山。这里群峰挺拔、地势 险要。自建雁门关后,更有“一夫当关,万 夫莫开”之势,它“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 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相传 每年春来,南雁北飞,口衔芦叶,飞到雁门 盘旋半晌,直到叶落方可过关。故有“雁门 山者,雁飞出其间”的说法(《山海经》)。
十三大名关之十三:大散关
大散关位于宝鸡市南郊秦岭北麓,自古为“川陕咽 喉”。为周朝散国之关隘,故名散关。这里山势险峻, 层峦叠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因其扼南北交通咽 喉,自古为“川陕咽喉”、兵家必争之地。
散关设于西汉(一说散关之名最晚当始于秦代),废 弃于明末。现在关址处立有:“秦岭”石碑一块。 在散关岭上的古散关关门遗址东面,立有“古大散 关遗址”石碑一块。大散关是关中最西的一座重要 关口,也是关中河川文化与秦巴文化、陇西文化的 物质分野性标志。
这是中日开战以来共产党军队取得的第一 次胜利。
十三大名关之六:宁武关
宁武关,在今宁武县城区。始建于明代中 期,为历史上著名的山西“三关”(偏关、 雁门、宁武关)之一。
据史料记载,宁武关于明成化三年(1467)建成, 为万里长城上的重要关隘,地势险要。因其地处 “三关”中路,素有“北屏大同,南扼太原,西 应偏关,东援雁门”的战略作用。
称,是太行山上一个著名的关隘。现在所存的 关城,是明代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 所筑,有关门两座,外城门为砖券门洞,上 为平台。城门顶上有“直隶娘子关”几个字。 平台,是为了检阅士兵望敌情而筑。内城门, 下为砖券,上为门楼。城门上方为“京畿藩 屏”四个大字。关外古道,曲折起伏绵延, 这就是著名的燕赵古道。
嘉峪关在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南隅、嘉峪山东南 麓,为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关城始建于明代 初期,有“天下第一雄关”之誉。
十三大名关之十、函谷关
是我国历史上建制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原关楼 在楚汉相争时,被楚霸王项羽手下的大将黥布一 把火给烧了。后来曾多次修复,又多次被毁。
十三大名关之十一、潼关
因为潼关地处黄河渡口,位居晋、陕、豫三省要冲, 扼长安至洛阳驿道的要冲,是进出三秦之锁钥,所 以成为汉末以来东入中原和西出关中、西域的必经 之地及关防要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畿 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
十三大名关之十二、剑门关
剑门关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断褶带,位于剑阁县 城南15公里大剑山、小剑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 峰峦似剑,两壁对峙如门,故称“剑门”,是我国 最著名的天然关隘,享有“剑门天下险” 、“天下 第一关”、“蜀之门户”之美誉。三国蜀汉丞相诸 葛亮曾在此修筑栈道30里,设关守卫,称“剑阁”。 唐代诗人李白《蜀道难》“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 关,万夫莫开”的赞誉更让剑门关名扬海内。
楼上有块“天下第 一关”的巨匾,系 明成化八年(公元 1472年)时进 士肖显所写。
离山海关城南4 公里处,是今天万 里长城遗址之首, 因龙头在此深入大 海,所以得名“老 龙头”。
十三大名关之三:娘子关
娘子关,位于山西平定县城东北45公里处,雄踞 于晋冀两省的交界处,为三晋东面的门户和交通的 咽喉,形势险要,为历代兵家所重视,素有天险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