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2014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广东卷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广东B卷(课标历史)
12.[2014·广东卷] “宗”是一个会意字。
在甲骨文中,宗字作“”,“”像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 )
A.祖先牌位B.皇帝宝座
.青铜兵器D.铁制农具
12.A [解析] 本题以甲骨文“宗”字为切入点,旨在考查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和逻辑推能力。
本题考查生对宗法含义的解。
根据所知识可知,宗法与血缘密切相关,因此“”应表示祖宗牌位,B、两项与宗法无关,故排除;
商周时期尚无皇帝,直到秦朝才有皇帝制度,故D项错误。
13.[2014·广东卷] 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
这表明当时( ) A.井田制瓦解B.分封制恢复
.均田制受到破坏D.“市”突破空间限制
13.[解析] 本题以唐朝的诏令为切入点,旨在考查生解读材料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唐代”“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等可知当时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国家实行的均田制遭到破坏,故项正确。
井田制瓦解于春秋晚期,故A项错误;分封制恢复于西汉初期,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与“市”无关,故D项错误。
14.[2014·广东卷]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
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
A.秦朝御史大夫B.汉朝丞相
.唐朝六部尚书D.明朝内阁大士
14.D [解析] 本题以官员与皇帝关系为切入点,旨在考查生对强化训练强化训练知识的掌握和解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可看出,这一类官员是皇帝的内侍机构,不是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其权力的大小全凭皇帝的赐予,与此相符的是D项。
A、B、三项都是中央行政机构,按照规定权力都非常大,都在一定程度上对皇权起限制作用。
15.[2014·广东卷]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15.A [解析] 本题以《红楼梦》的故事为切入点,旨在考查生对材料的解与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信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可看出贾父对四书五经的重视,A项与此意相符。
重视“四书”不一定轻视《诗经》,故B项错误;材料中看不出富家子弟弃儒从商,故项错误;《红楼梦》是清代作品,不可能反映宋代生活,故D项错误。
16.[2014·广东卷] 下图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
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新文运动的进步性
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
16.B [解析] 本题以日记为切入点,旨在考查生对材料的解与运用能力。
根据题干时间“1917年”可排除A、D两项,维新变法发生于1898年,国民革命开始于1924年;根据日记内容“新知事”上任“即诣各庙拈香行跪礼拜礼”,可看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B项正确;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新文运动是对旧思想的打击,不符合材料。
17.[2014·广东卷]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
”毛泽东旨在( )
A.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B.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D.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17.[解析] 本题以中共七大的报告为切入点,旨在考查生对强化训练强化训练知识的掌握和对材料的解能力。
根据所知识可知,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
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说明毛泽东赞成新经济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发展问题,D项与此无关。
根据材料信息“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说明毛泽东当时坚持走新民主主义路线即强化训练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18.[2014·广东卷] 在二战后非殖民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
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
强化训练于此判断,新中国( )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放弃“一边倒”政策
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
18.B [解析] 本题以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为切入点,旨在考查生对强化训练强化训练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根据所知识可知,“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主要是针对旧中国与帝国主义建立的外交关系。
对于新兴的亚非拉民族国家,我国积极与各国发展友好关系。
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但我们并未放弃“一边倒”的策略。
故B项正确。
19.[2014·广东卷] 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钦定的法教书中说:“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人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他。
”这说明( )
A.《社会契约论》影响深远
B.王权法丧失了法律效力
.古罗马皇帝崇尚“君权神授”
D.古罗马有重视法律的传统
19.D [解析] 本题以罗马法为切入点,旨在考查生对强化训练强化训练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根据所知识可知,《社会契约论》发表于18世纪,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B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人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他”,项错误。
故答案为D项。
20.[2014·广东卷] 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
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 ) A.蒸汽机B.计算机
.牛顿经典力D.达尔文进论
20.A [解析] 本题以动力为切入点,旨在考查生对强化训练强化训练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生产活动中的动力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可看出材料强调的是动力的转变。
最先推动矿物即煤转变为动力的发明是蒸汽机,故答案为A项。
题干强调的是“直接推动”,项是推动蒸汽机发明的论,B、D两项与此无关。
21.[2014·广东卷] “根据它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
”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 )
A.《四月提纲》B.《共产党宣言》
.《大抗议书》D.《人权宣言》
21.B [解析] 本题以《共产党宣言》为切入点,旨在考查生对强化训练强
化训练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推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根据它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可判断此著作主要在工人阶级中发行;“用某国文字”说明它具有国际性。
与此相符的是B项。
A项《四月提纲》是用俄国文字发表的文件;B、D两项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不是国际工人运动,可排除。
22.[2014·广东卷] 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
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
D.“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
22.D [解析] 本题以西方的政体为切入点,旨在考查生对强化训练强化训练知识的掌握和解能力。
根据所知识可知,1895年德国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但皇帝的权力高于议会的权力,立法权无法制约行政权。
与此相符的是D项。
A 项适合于英国;项指美国,实行三权分立;B项君主权力受制于议会,而德国皇帝权力高于议会权力。
23.[2014·广东卷] 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达到贸易自由,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
以此协定为强化训练强化训练所建立的是( )
A.北美自由贸易区
B.世界贸易组织
.布雷顿森林体系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3.[解析] 本题以某个组织为切入点,旨在考查生对强化训练强化训练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根据题干信息“新型的金本位”“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并联系所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的主体地位,确立了美国在战后相当长时期内的经济霸主地位,故答案为项。
A项是区域集团组织,不是国际组织,故排除;B项是贸易组织不是金融组织,故排除;D项是军事组织,故排除。
38.、[2014·广东卷] (25分)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可能有不同反映,探究历史应注意史料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盛世危言》
材料二(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
——民国河北《元氏县志》
材料三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
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
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
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了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
材料四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下图,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ЗАЕМ”意为“财政贷款”)
(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状况有何不同?(8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探究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推知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何种特点?(7分)
(3)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创作者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10分)
38.[答案] (1)特征: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自给自足。
不同:材料一: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解体;材料二:河北元氏县仍以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为主。
(2)局限:材料一有夸大之处;材料二只反映局部。
特点:地区发展不平衡。
(3)不同:电影描述法国小镇在美国财政援助下生活逐渐好转,创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有利于欧洲经济的恢复;漫画中欧洲人被“绑”在美国的战车上,追逐美国的财政贷款,创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控制欧洲的工具。
国际格局:两极对峙。
[解析] 本题以中外经济为切入点,考查生的分析、比较、概括和思辨能力。
第(1)问,小农经济的特点需要结合所知识回答,可从生产部门、生产特点、劳动单位和产品去向等角度分析;农村经济结构的状况注意强调的是“经济结构”,
注意分析材料一、二即可。
第(2)问注意审题,题目要求是“局限性”,而且要求“分别”写出。
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近代的经济结构的,都没有全面看待;特点可以结合材料一、二得出。
第(3)问根据电影和漫画的原作者分别是美国人和苏联人进行思考,而且还要依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而得出结论;国际格局根据题干提供的时间即可得出结论。
39.、、、[2014·广东卷] (27分)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或划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的者孔多塞将15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作为一个历史阶段。
他对这一历史阶段作了如下概述:印刷术的发明,推广了人类的智慧成就,把教育从各种政治束缚和宗教束缚中解放出;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后,许多者迁居欧洲,推动了的发展;地大发现增进了人们的知识;宗教革命促进了思想自由。
材料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8—1939年)的历史被有的西方者称为“焦虑的时代”。
材料三1978年以的中国历史,有的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
(1)结合材料一,分析孔多塞是从什么角度概述历史的。
请从不同于孔多塞的角度,简述“地大发现”的历史影响。
(8分)
(2)试从材料二中“焦虑的时代”这一角度,概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历史。
(7分)
(3)推断材料三中两种历史分期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
(12分)
39.[答案] (1)知识进步的角度,孔多塞描述历史事件时注重它们对知识的影
响。
影响:增进世界各地的交往和文明融合,西欧崛起,殖民掠夺给殖民地带灾难,世界市场略见雏形。
(2)苏俄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国力增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矛盾和对立出现;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陷入严重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世界处于动荡不安中。
(3)以1992年为界:经济改革角度。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后,中国经济改革进入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阶段;以2001年为界:对外开放的角度。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进入全方位开放、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阶段。
[解析] 本题以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为切入点,考查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第(1)问根据材料一可以容易得出孔多塞是从知识进步这一角度阐述历史的;影响从经济、促进文明发展等角度作答。
第(2)问从材料中判断一战对世界的影响和二战前的经济危机对世界的影响。
第(3)问从经济的转型和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的角度作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