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二部分 规范技巧篇 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范要求4 观点鲜明,论证应充分
评价是运用标准,对一定的想法、方法和材料等做出价值判断与评估的过程,是“学习有用地理”在高考试题中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学生普遍感觉较为难以掌握的一种能力。
解答该类试题要做到:一是观点鲜明,不能模棱两可;二是论证充分,要从有利和不利多角度进行分析和论证。
要做到这一点,答题时一定要注意审题,抓住关键词,是评价利还是弊,是不是对比分析,应从哪几个方面评价,尽量缩小答题范围。
(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
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
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6分)
(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
(8分)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8分)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评分细则评卷规则
(1)标准答案:(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3分);(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2分);风沙在此沉积(1分)。
规则1 利用逻辑推理,寻求合理的答案。
分析M处附近沙源丰富,应结
其他答案:①答“河流携带泥沙在M处沉积”(得2分)。
②答“风沙在M处沉积”(得1分)。
错误答案:①答“水土流失”(得0分)。
②答“M处地势低”(得0分)。
合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①题干中“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来源于黄土高原”。
②“风沙来源”→“西北风携带沙源在此沉积”;“冬春季节”→“温带季风气候降水稀少”→“河流水量减
少”→“河床裸露”。
规则2 利用逆向思维获取结论。
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时,可从结论倒推至材料信息:冬春季节风力强→西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
规则3 论据支持观点,避免自相矛盾。
此题为开放性试题,A观点和B 观点都可以选择。
选择A观点回答问题要从沙源持续增加方面来支持观点。
选择B观点回答要从环境改善,沙源持续减少方面来支持观点。
(2)标准答案: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2分);
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3分);H县城附近为
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3分)。
其他答案:①答“H县城位于山口处”(得2分)。
②答“靠近冬季风源地”(得2分)。
错误答案:①答“冬春季节气温低”(得0分)。
②答“地势高,风速大”(得0分)。
(3)标准答案: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高原,大风可
将沙尘吹到此处(2分);河流持续搬运泥沙(2分);人类
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2分);风出风口
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2分)。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你来评卷
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
要发生在冬春季节)(2分);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
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2分);沙源集中
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
沙丘群(2分);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
围扩展(2分)。
问题答案:①观点A答出与“沙源地”“河流搬运沉
积”“风速降低,沉积”“河流水量减少”的意思相近
(每一项可得1~2分,但总分不得超过6分)。
②观点B答出与“处于湿润地区”“植树造林、种
草”“沙丘位于河床中”“地势封闭、低洼、靠近水库”
的意思相近(每一项可得1~2分,但总分不得超过6分)。
错误答案:①A观点答“河流搬运来的泥沙越来越
多”(得0分)。
②B观点答“河流会淹没沙丘” (得0分)。
4.(2014·福建文综)下图示意我国某省地理环境。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21世纪海洋经济、网络经济背景下,打造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对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材料二都市农业位于城市内部和周边地区,是农业、科教、观光相结合,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
近年来,该省北部涌现出许多都市农业园区。
(1)说出B港地理位置的主要特点。
(2)简述该省发展海洋经济有利的自然条件。
(3)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该省北部形成都市农业园区的主要原因。
(4)近年来在P地区形成“淘宝村”,主要利用进口木材加工木制品,并通过“淘宝网店”进行销售。
人们对这种经济发展方式是否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争论,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并为其提供论据。
观点A: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观点B:不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答案(1)位于30°N附近;该省东北部沿海;居该省海洋经济发展核心区,我国沿海南北航线中点附近。
(2)地处我国东部沿海;滨海平原面积较大;气候温暖湿润;海岸线曲折,多港湾;大陆架宽阔,海洋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洋旅游资源)丰富。
(3)城市、人口密集,市场需求大;经济发达,资金、科技力量雄厚;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和物流业发达;国家重视,政策大力扶持;地价高,宜发展综合效益高的农业。
(4)观点A:有利;
论据: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快速扩大木制品销售和服务范围;促进交通、物流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企业的转型与升级,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有利森林资源的保护,缓解生态环境压力。
(答四点即可)
观点B:不利;
论据:易对传统商业造成冲击;产业、人口集聚,加大基础设施压力;山区人才、技术力量薄弱,竞争力较低;造成农业劳动力的流失;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
(答四点即可)
解析(1)位置一般包括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作为港口,还需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比如航线位置、经济腹地等。
(2)自然条件一般从地形、气候、资源等方面分析。
海洋经济则要考虑海洋资源及海岸特征,比如渔业资源、海岸特征、海洋矿产等。
(3)本题实际上就是分析农业区位条件,与传统农业略有不同,都市农业园区不仅仅是生产农产品,还包括旅游观光、采摘等项目,因此除了要考虑常规的商品农业区位因素,还要考虑技术、政策、社会效益等因素。
(4)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关键是论据能支撑观点。
注意把握本题的关键信息,比如“进口木材”“网上销售”等,都具有两面性;进口木材保护了本地生态,但破坏了出口地的生态;网上销售一方面扩大销售范围,提高销量和经济效益,促进物流发展,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另一方面对当地传统商业造成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