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岳麓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精选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岳麓版课后辅导练习九十五
第1题【单选题】
下面是某一时期英国的对外贸易示意图,该示意图( )
A、表明英国殖民霸权地位的确立
B、反映了英国成为工业强国时的外贸特征
C、表明英国的对外贸易出现逆差
D、反映了英国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外贸状况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康熙皇帝,8岁继承皇位,改次年为康熙元年(1662年),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康熙继位时同一时期的英国( )
①处在资产阶级革命的风暴之中②资本主义已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③工业革命蓬勃兴起④已掌握了世界海上霸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图体现了工业革命机器发明的递进状态。
推动这种“递进状态”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科学理论的突破
B、思想文化的进步
C、市场需求的带动
D、政府措施的激励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抛统计,美国在18世纪的后半期,农业人口占40%以上……到19世纪末,农业人口减到5%左右,工业人口远远超过了农业人口……到20世纪50年代,大概1954年的前后,从事信息行业的人口又超过了工业人口。
这组数据直接说明( )
A、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
B、科学技术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C、美国将更多的第一、二产业转移到劳动密集型国家
D、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面表格反映了英、美、德三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的变化。
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有误
A、经济危机的影响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从多种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是历史学科强调的重要能力之一。
下图为伦敦、纽约、上海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以千为单位)( )
下列四位同学中对此图的信息提取错误的是
A、甲:伦敦的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
B、乙:纽约的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
C、丙:上海的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
D、丁:三个城市的城市化速度呈下降趋势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英国“圈地运动”始于12世纪,是指地主强行圈占公有地,剥夺公薄持有农土地,或强买自由持有农土地办牧场和农场。
对“圈地运动”理解正确的是( )
①“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之一
②摧毁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建立起资本主义大农业
③造就了广大的国际市场
④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造就了两大新的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历史的细节》讲道,发明飞梭的约翰·凯伊一度成为许多人心中的恶人,遭到疯狂迫害乃至追杀;他只好藏在一个羊毛袋子里,从曼彻斯特偷渡至法国。
对此推论最合理的是( )
A、严重侵害工业资本家利益
B、该项发明打乱了生产秩序
C、飞梭遏制了纺纱机的推广
D、英国专制统治迫害资产者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2014年12月22日《国际金融报》上有一文章《罗得斯纵贯非洲的铁路梦》中这样写道“1865年时,欧洲人在非洲修建的铁路里程仅为760公里,1885年达到7030公里,1913年时,猛增到44309公里,其
中英国修建的铁路长达27000公里。
整个非洲大陆,通过密集的铁路网,被欧洲的殖民者牢牢控制着。
”英国在非洲铁路修建中处于优势的条件有( )
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工厂”
②资产阶级代议制发展,国内政治稳定
③殖民扩张,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拥有了最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④黑奴贸易兴盛,奴役非洲黑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某时间段内曼彻斯特的居民从17000人增加到了180000人,变成了第一个典型的工业城市。
这一时间段应当是
A、1700-1730年
B、1730-1760年
C、1760-1830年
D、1840-1900年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1796年,一位美国医生发布了曼彻斯特儿童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该报告指出,大纱厂所雇用的童工很容易遭受烈性热病的传染,这类传染疾病一旦发生,会迅速感染封闭空间中的密集人群。
材料表明( )
A、圈地运动使得城市中人口剧增
B、英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C、英国社会保障制度未顾及儿童
D、工业化进程带来新的社会问题
【答案】:
【解析】:
第12题【单选题】
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是( )
A、蒸汽机
B、轮船
C、汽车
D、电视机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近代以来,由欧美国家主导世界市场形成,一体化进程加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
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自巴勒克拉夫的《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材料二:如果海上及陆地上的交通没有同时发生革命,工业和农业就不可能如此迅速发展。
……在铁路与运河沿线出现了新的工业区,铁路与运河能将产品运往遥远的市场。
港口扩大了,以应付贸易的发展。
1851年,在伦敦举行了第一届万国博览会,此时在全世界的铁路中,在全世界海洋上的远航船中,有一半属于英国。
——摘自德尼兹·加亚尔等著的《欧洲史》
材料三:1866年,一位见证了人类以电报为基础的“连接时代”降临的诗人,在他的一首诗中写道:“跨过浩瀚渊深的海洋,两个强国握紧了宽大的手掌。
人类还会出现更好的时光,世界正朝着新的希望。
高山再也不能像往昔一样,把彼此分隔在两旁;人类的心已经连在一起,再也不用隔海眺望。
……”自此,世界性的通信网络将人类居住的地球、所有的人口和生态系统连为一体。
电缆使得帝国的建立和掌控变得更加容易。
……1914年一战爆发时,德国发现自己的小型海底电缆网络被切断,于是不得不通过缆线传送信息,而英国的电码译员却荻悉了这些信息。
这就是德国试图在占领墨西哥后进而向美国发动进攻的计划被英国察觉的原因,同时也正是美国决心加入一战的主要原因,而美国的这一决策决定了一战的结局。
——据(美)麦克尼尔主编的《全球史(从史前到21世纪的人类网络)》等改编
阅读材料一指出“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迈入大洋”的目的。
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史的角度分析其行为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19世纪初“海上及陆地上的交通”“同时发生革命”的事例。
用一句话概括这一“革命”在世界市场形成中的作用。
材料三诗人描写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取得的哪项科技成果,简析此类科技创新在世界一体化进程中的经济意义。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战争与科技之间的关系。
【答案】:无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意大利从14世纪开始,(宴会上出现了)主菜和甜点之间的中间菜。
宾客们利用上菜的间隔,进行一些轻松的谈话,同时品尝菜单上没有的菜,这使得厨师有了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成为让宾客惊呼的一道风景。
中间菜以量大和品种丰富著称,中间菜还把食品和不能吃的装饰混搭在一起,装饰是画家和雕刻家精心创作。
有一些中间菜成为完全人为的场景设计,需要艺术家的本事和演员的配合。
在著名的“锦鸡福宴”上,中间菜就是一出神秘剧,有演出和对话,取材伊阿宋的故事(古希腊神话)。
而教会对中间菜一直持强烈的批评意见,认为大吃大喝和亚当夏娃的罪孽有关,并批评不该采用异教徒的题材。
在某种意义上,中间菜是文艺复兴这段“插曲”的前奏。
——摘自《权力的餐桌》
材料二:艾德荣教授认为应该区分两种工业革命,一种是不基于科学的工业革命,另一种是基于科学的工业革命。
宋代与1750—1850年的英国属于前一类,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商业性质的城市化,交通系统逐渐发达,商品生产的地区专业化,支撑市场的组织开始发展。
——艾德荣《重新定义工业革命:宋代与英国》、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下)
概括中间菜的特点,并谈谈你对“中间菜是文艺复兴的前奏”这一观点的理解。
列举宋代与1750—1850年英国的主要科技成就。
如何理解宋代是“不基于科学的工业革命”?请以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答案】:
【解析】:
第15题【综合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统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
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近代科学技术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
现代科学的发展更是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措施,加大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布局未来发展,培养新的竞争优势。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2010科学发展报告》等
材料三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取得的“独特建树”的主要原因。
指出材料二中“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世界主要经济体为何要加大科技投入?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答案】:
【解析】:
11/ 11。